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公開課>

幼兒園公開課反思總結2017

公開課 閲讀(1.35W)

公開課,作為一種教研形式,具有存在和發展的價值,它應具有原生態、研究性和鮮明的個性,公開課以有原則、講方法的教學評論作引導,可以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堅實的台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幼兒園公開課反思總結,歡迎參考!

幼兒園公開課反思總結2017

  幼兒園公開課反思總結

幼教部“人人一節公開課”活動已經圓滿結束,這次活動共持續了三個星期,共有39名教師積極參與,39名教師分別組織了託、小、中、大不同領域的教育教學活動。我們對活動的教案進行了細緻的分析、評價、打分,最後評出一等獎4名,二等獎7名,三等獎28名,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們教師在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上有了新的認識和突破。

在評比的過程中,我們經過了總校領導以及園領導的認真點評,最後由我對本次優質課的情況做一總結,儘可能多的向老師們介紹本次活動出現的優點與不足:

首先,我先總結一下優點:在本次活動中,我們的教師們團結協作,精心準備,將“教學生活化”的理念融入到了我們的教學活動中,理念以及目標都集中體現出來了,所設計的活動都能做到來源於孩子的生活,又貼近孩子的生活,如在活動《長長的和圓圓的菜》、《鞋子的聚會》中,理念表現突出;活動中教師也非常重視師幼之間的互動,能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的活動興趣,如《Traffic Lights》、《果寶寶開火車》,課堂氛圍不但活躍,而且教師也具備了較好的控制課堂能力;教學活動設計也非常新穎,沒有拘泥於一種固定的教學思維格式,如活動《魔水畫畫》、歌曲《賣麪包》、想象畫《孩子眼裏的世界》,活動環節之間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選材不但獨特,而且所用教學方法也非常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活動更貼進了孩子的生活,讓幼兒在生活教學中學會了主動探究、合作交流、自主創新,讓孩子真正學有所得。

同時,在活動過程中也有不足之處:

1、 部分活動師幼之間的交流欠缺,尤其是面對年齡小的幼兒,如何吸引他們與教師主動有效的交流、互動,這還是我們要攻克的一個難題。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時刻給幼兒營造一個民主、公平的課堂氛圍,拉近與幼兒的距離,主動走進幼兒,真正體現民主。

2、 教師語言缺乏簡練,活動中教師組織的語言帶有隨意性,而且教師口頭語表現突出。

3、 教師採用的教學方法不太適當,有的活動沒有圍繞活動目標突出重點與難點,環節與環節之間內容脱節,過渡也不自然,整個活動設計缺乏細緻,還不能較好的組合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同時控制課堂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4、 活動中教師對幼兒的引導要從正面去引導,不要從反面來混淆孩子的判斷能力與學習能力。同時,作為配課的教師還沒有認識到自己配課的重要性,還沒有完全融入到活動中去,配課反而起到了負面作用。

總之,整個優質課活動收到了預期的效果,不僅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的提高,同時也贏得了總校領導對我們充分肯定。我們要以本次優質課活動為契機,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繼續抓住優點,發揚優點,勇於自我批評,找出不足,彌補不足,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能夠更好的為我們的幼兒教育做出自己的貢獻。

  公開課點評與反思

一、公開課點評

以週一至週五課程為序:

1.歷史

朱亞紅老師:《文藝復興巨匠的人文風采》。

力求抓住“課魂”。追求有效教學,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有效結合。大膽取捨教材內容,但有所得就有所失,部分知識點未落實。

反思:老師如何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如果只關注大學聯考,則老師會變成應試的工具。老師應用自己的思想、學科的精髓影響學生。

餘春玲老師:《不同政體下的古代中國人和雅典人 穿越時空的對話》。

備學生,學生想學習什麼,想了解什麼?歷史教育是什麼?追問所教所學的歷史意義,提升生命價值,尊重生命、尊重歷史。以情境教學模式,“不貪近功,不求速效”,引導學生感悟歷史、理解歷史。讓學生在與歷史人物的對話中去理解和感悟歷史的多面性,通過歷史課堂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感受歷史事件的靈魂,培養學生的使命意識、民主法制、獨立平等的公民意識和歷史思維能力。

反思:課不在完美,而在學生有否收穫和領悟。多年教書生涯,已有惰性,通過公開課,逼迫自己研究和讀書,“無知者無畏”,因為無知,所以才會去讀更多的書,吸取更多的營養。

2.地理科

王軍彬老師:《能源資源的開發 以山西的煤炭資源為例》。

案例教學,通過公開課及反思,發現很多問題,如課堂活動如何開展。收穫很多,如人文地理教育思路的整體性。

吳延信:《常見天氣系統》。

地理學科與信息技術的完美結合,多媒體運用靈活熟練。突出地理課堂的整體性學科特點,引進新的技術手段,現場製作動畫,現場演示,降低抽象思維的'難度。

反思:技術不應是“花瓶”,而應是應用工具。

3.生物科

李婉薇老師:《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迴歸原始課堂,充分運用傳統媒體 黑板、粉筆和模型,電腦只是輔助。動手畫簡圖,抽象知識具體化。

反思:40分鐘內,課堂深度如何?拓展寬度如何?

黃廣慧老師:《生物進化理論》。

高三常規復習課,以新聞熱點“超級細菌”展開,激發學生興趣。備學生:重點班學生學習能力強,自主複習可以基本掌握基本概念,但欠缺知識網絡的建立和應用能力。因此,在課堂中特別強調在老師引導下建立知識結構,提升應用能力。

反思:平時不常用的方法,在公開課中使用,學生不太習慣,如學案的使用。

4.語文科:

周偉珍老師:《對偶修辭的運用》。

高三複習課,定位準確,注重知識運用和能力培養,選題切合大學聯考需要。聯繫生活中的公益廣告語,引發學生興趣。有老師自己的習作,起到示範作用,顯示出老師紮實的基本功。課堂組織有效,學生練習效果好。

何蘭英老師:《蘭亭集序》。

明確目標,以目標為核心,組織教學,達成目標。情感體驗豐富,對文本的解讀深刻,練習有效。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引導參與學生課堂活動,在語文課中滲透養成教育,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5藝術科:

汪雲老師:《形式美 藝術美》。

美術欣賞課,以不同類型不同藝術風格的美術作品作為欣賞對象,引導學生感悟其中的形式美和藝術美,陶冶性情,促成學生道德品質的全面發展。

曹國雄老師:《通俗歌曲在中國》。

採用欣賞答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知識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好,教學重點突出,讓學生在掌握通俗歌曲的種類和特點後認識到通俗歌曲的雙面性,以利學生在生活中選擇適合自己身心健康的作品。

6.數學科:

祁潤祥老師:《點到直線的距離》。

課本常態課,按進度上。由問題推出公式,學生進行了充分練習,發揮了數學課的邏輯特點。簡煉、實用、規範,探究形式靈活,注重培養學生能力。

反思:老師講的是否要與教材完全一致?怎樣打開學生思維?又如何調控?

劉一學老師:《方程的根與函數的零點》。

樸實的數學常態課。現代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結合,創造條件讓學生自主進入數學探究情景,通過問題設置,課堂練習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歸納,教學過程自然流暢,板書整齊字體美觀,語言簡練清晰,師生互動好。

7.物理科

鍾海武老師:《帶電粒子電場中偏轉》。

高三複習課。試教時進度提前過快,試教效果不理想。公開課時,及時調整,複習效果好。由淺入深,講練結合。以具體形象的黑板擦作類比,引導學生了解微觀抽象的帶電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