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建築工程>結構工程師>

結構工程師易錯考點大盤點

結構工程師 閲讀(1.53W)

引導語:結構工程師,是指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結構工程師執業資格證書和註冊證書,從事房屋結構、橋樑結構及塔架結構等工程設計及相關業務的專業技術人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結構工程師易錯考點大盤點,歡迎參考!

結構工程師易錯考點大盤點

  地基基礎部分

1、在進行軟弱下卧層承載力驗算時,對於偏心荷載可採用平均基底壓力求解下卧層頂面的壓力。

2、注意不同驗算條件下荷載組合不同(驗算地基承載時和基礎裂縫寬度,採用正常使用標準組合,驗算地基變形,採用準永久組合(恆荷載+可變荷載*準永久係數),不考慮風荷載和地震荷載;驗算結構配筋,採用基本組合,驗算擋土牆穩定,採用基本組合,荷載效應係數為1.0)。

3、廠房大面積堆載沉降的計算:計算範圍為橫向取5倍的基礎寬度,縱向為實際堆載長度,當荷載範圍不屬於上述範圍時,應進行折算成等效均布荷載,折算時應注意廠房外側的荷載也應考慮。

4、土壓力計算,規範中給定的主動土壓力計算公式,增大系數是與土邊坡高度有關而與擋土牆無關。

5、地基承載力特徵值的修正,深度(注意基礎埋置深度的取值,自室外地面標高算起)、寬度;對於偏心距小於0.033倍基礎寬度時,地基承載力可採用土的抗剪強度進行求解,此時不再需要進行深度和寬度的修正(因公式中已包含);但在運用公式時,應注意寬度和深度的限制;注意在軟弱下卧層驗算時,地基承載力僅經深度修正,而不進行寬度修正,與處理後地基承載力的修正一致。

6、在季節性凍土下,凍土的判別中,表格中凍結期間的地下水位距離凍結面深度(一般可採用標準凍結深度,即從地表面到凍結面底部的距離)的最小距離求解;基礎埋置深度應分別根據不同土層的凍脹類別進行計算,取不同土層的埋置深度最大值。

7、牆下條形基礎的計算,基礎底面寬度根據地基承載力確定,厚度根據抗剪設計值(採用淨反力)計算確定,配筋根據彎矩設計值(採用淨反力)計算確定,對於條形基礎樑的內力可按連續樑計算,邊跨及第一內支座彎矩值宜乘以1.2的係數;對於獨立基礎的抗衝切計算衝切面積和提供承載面積計算(P1015厚);注意柱在條形基礎樑上形成的衝切計算(衝切荷載和提供承載面積的計算見P1028厚),尤其是柱在條形基礎邊緣上形成的衝切面計算。

8、毛石基礎基礎高度計算根據台階的寬高比確定,上部一般取牆厚(370或240);牆下條形基礎的厚度根據抗剪計算,而配筋根據彎矩計算,注意有無墊層對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影響(有墊層40mm,無墊層70mm),即對截面有效高度的影響。

9、注意在進行抗衝切計算和抗剪計算中,截面高度影響係數計算公式不同,前者為係數與高度呈線性變化(800~2000mm),而抗剪計算中係數與高度呈指數變化(800~2000mm)。

10、高層建築筏形基礎,準永久荷載作用下的偏心距應有限制,樑板式筏基底板的厚度按照抗衝切和抗衝剪的最大值計算(見P638),注意平板式筏基底板截面承載力計算(抗衝切部分,按不平衡彎矩產生的附加應力計算,而對於受剪部分可取單位寬度下的計算截面進行驗算。

11、樁基承台計算,包括柱對承台的衝切,樁對承台的衝切以及樁柱連線之間的剪切(發生在承台的變階處,計算寬度即取變階處寬度)。

12、樁的特徵值計算,樁尖部分不予記入樁身部分,樁的配筋計算採用設計值,而特徵值採用標準值(注意Gk計算)。

13、地基處理部分(各類公式彙總見P688):壓實填土最大幹密度和最優含水量,預壓固結度(考慮塗抹和井阻影響以及不考慮公式的區別)以及強度提高公式、最終變形量計算公式,砂石樁中的處理後孔隙比和砂石樁佈置間距關係,水泥粉煤灰(CFG)樁中的變形計算公式,在複合地基公式中,樁間土強度可取未修正的天然地基強度,灰土擠密樁計算公式(擠密係數與樁間距關係)。注意面積置換率公式指樁體橫截面面積與樁體所承擔的複合地基面積之比。樁的根數計算可直接由總的需處理面積除以單個樁的等效處理面積。

14、地基抗震部分:場地類別劃分,地震液化判別(臨界標貫擊數、液化指數(僅對判別為液化的土計算)),樁的承載力調整(液化土層中的調整以及對以下兩種不利工況都應進行驗算(全部承擔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按水平地震影響係數的10%採用)),打入式預製樁及其他擠土樁,打樁引起樁間土擠密作用可用公式求解打樁後樁間土的標貫擊數。在抗震驗算時,天然地基承載力需按深度和寬度修正以抗震調整係數。

15、地基液化判別應注意上覆非液化土層厚度的計算,即判別液化地基土層的上部厚度,同時需要扣除淤泥土層厚度,注意與場地類別中覆蓋層厚度的區別。同時注意最上端和最下端標準貫入點所代表土層厚度(di)計算以及層位影響權函數值(Wi),標準貫入點土層的分界線有地下水位,液化土層的上下限。判別深度以及土層的分界線。

  高層部分

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含突出部分),對於甲類建築應提高一度判別房屋的級別(A級或B級);注意對於帶有裙房的高層建築,當裙房的面積和剛度相對於其上部結構的面積和剛度較大時,計算高寬比的房屋高度和寬度可按裙房以上部分考慮,高寬比可按最小投影寬度計算。

2、高層的結構佈置(平面佈置、豎向佈置),注意在平面規則性判別中,對於超過樑高的錯層,需按樓板開洞對待。注意本部分的較高高層建築是指大於40m的框架結構或大於60m的其它結構體系混凝土房屋建築。

3、樓蓋結構:厚度和配筋(該部分的配筋率為每層每向);尤其注意地下室頂板作為嵌固的要求以及抗震等級確定要求。

4、抗震設計時,樓層位移計算不需要考慮偶然偏心的影響。

5、構件抗震承載力調整,當僅考慮豎向地震作用時,抗震調整係數取1.0。

6、注意確定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應根據場地類別、設防類別、房屋高度以及結構類型來確定,同時注意地下室(頂板作為嵌固,則該地下室層抗震等級應與上部相同)和裙房(與主樓相連,應與裙房一致)抗震等級的確定,特一級鋼結構內力調整。

7、樑內力重分佈僅在豎向荷載(注意重力荷載代表值下的調整,即先求出重力荷載代表值下的彎矩再進行調整)作用下考慮,故計算順序為先對豎向荷載作用下的樑進行內力重分佈調整,再進行與水平荷載作用下的疊加;但調整後的跨中彎矩設計值不應小於簡支樑作用下的跨中彎矩設計值的50%,進而再進行地震作用組合值的調整。

8、在抗震荷載計算時,應注意地震作用荷載的調整,同時應注意風荷載應考慮組合值係數(.0.2);位移計算時,荷載分項係數取1.0。

9、地震作用,組合前的調整(框架樑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彎矩調幅(見第7條),框架-剪力牆結構、筒體結構、混合結構中的框架柱、框支結構中的框支柱剪力;框支柱地震軸力;帶轉換層結構轉換構件的地震內力增大,結構薄弱層樓層剪力放大,地震作用下的最小地震剪力修正,未考慮扭轉藕聯計算的短榀和長榀的修正),組合後的調整(強剪弱彎、強柱弱樑,框支柱軸力的增大)。

10、重力二階效應(未考慮重力二階效應的但滿足整體穩定性時,可對未考慮二階效應計算得到的彈塑性變形乘以增大系數1.2)與結構整體穩定,水平位移限制(彈性水平位移和結構薄弱層彈塑性位移)。

11、框架結構設計,框架樑的水平加腋寬度和厚度計算以及框架節點有效寬度的計算,扁樑(樑寬大於柱寬)的要求,框架樑的樑端彎矩調整,注意彎矩正負號的規定(頂面受拉為正,底面受拉為負,注意樑兩端同時為負時腳小趾較小值取為零);框架樑的構造要求(截面有效受壓高度限制,縱向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樑端頂面和底面的配筋比值,箍筋受樑端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的影響,大於2%,箍筋最小直徑增加2mm)。

12、注意框架柱的地震作用調整(樑柱節點彎矩調整,底層柱底面截面的彎矩調整,剪力調整是建立在彎矩調整後進行的),框架角柱應採用雙向偏心受力構件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注意四類場地上的較高建築,柱縱向鋼筋配筋率應增加0.1;對於偏心受拉邊柱、角柱、剪力牆端柱應比計算值增加25%,框架柱斜截面受剪計算,剪跨比計算公式中的彎矩和剪力均為未調整的。相應的剪力牆剪跨比也不做調整。

13、框架樑柱節點核心區的驗算:注意體積配箍率計算公式中的混凝土抗壓強度(不小於C35)和箍筋抗拉強度取值(不大於360),以及規範條文6.4.10的要求。注意查表中的複合箍和螺旋箍的區別(即矩形複合箍)。

14、剪力牆牆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為5-8的為短肢剪力牆,而一般剪力牆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要求大於8。當小於5時,軸壓比限值應降低0.1。

15、抗震設計時,短肢剪力牆的軸壓比限值要求,對於沒有翼緣(應進行判別,)應降低0.1;短肢剪力牆的抗震等級應比一般剪力牆等級提高一級採用;注意短肢剪力牆在底部加強部位的剪力調整與一般剪力牆一致,其他部位的短肢剪力牆也應做相應調整。

16、高規中的連樑為針對跨高比小於5.0,大於5.0的則按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一級抗震剪力牆的內力調整,對於底部加強部位,需乘以相應的調整係數,其他部位彎矩值乘1.2;對雙肢剪力牆,當任一肢大偏心受拉時,另一肢彎矩設計值及剪力設計值需乘以擴大系數1.25;而對於底部加強部位,一二三級抗震等級的剪力牆都應調整。

17、注意剪力牆厚度不滿足時,應進行穩定性計算,此時應進行翼緣的判斷;連樑的計算應注意跨高比的限制,同時注意當跨高比小於2.5時,樑兩側縱向鋼筋面積配筋率不應小於0.3%。

18、單片剪力牆底部承擔的水平地震剪力不宜超過結構底部總水平剪力的40%,框架剪力牆結構對應於地震作用標準值的各層框架總剪力應注意需要進行調整。各層框架所承擔的地震總剪力按上面要求調整後,應按調整前後總剪力的比值調整每根框架柱和與之相連框架樑的剪力及端部彎矩標準值。框支柱的調整與此類似。

19、板柱剪力牆結構中的各層板柱應能承擔不少於該層相應方向地震剪力的20%。

20、帶轉換層的高層建築結構,其薄弱層地震剪力應乘以1.15的增大系數,轉換構件內力還應根據抗震等級乘以增大系數;8度抗震設計時,轉換構件尚應考慮豎向構件地震的影響。框支柱和框支樑的設計,內力調整部分:一、二級與轉換構件相連的柱上端和底層的柱下端截面的彎矩組合值應分別乘以增大系數1.5、1.25,一、二級框支柱由地震作用引起的軸力應分別乘以增大系數1.5、1.2,但計算柱軸壓比時不考慮此增大系數。特一、一、二級落地剪力牆底部加強部位的彎矩設計值應按牆底截面有地震作用組合的彎矩值乘以增大系數1.8、1.5、1.25採用。

21、帶加強層高層建築、錯層結構、連體結構結構應注意加強部位以及連接部位抗震等級的調整。

22、高聳結構設計:應注意覆冰後所引起的荷載及擋風面積增大的影響,重覆冰區輸電導線、地線覆冰後風荷載應乘覆冰增大系數1.2;重覆冰區輸電塔覆冰後鳳荷載,應乘增大系數2.0;鋼塔架和桅杆結構(相當於格構式構件,綴板和綴條的內力計算,與鋼結構設計規範類似);混凝土圓筒形塔(注意混凝土剛度的取值:計算結構自振特性時,取0.85EI,預應力取1.0 EI);bEI,計算正常使用極限狀態時,取0.65EI。

23、多層及高層鋼結構:不宜設置防震縫,如需設置,縫寬不宜小於鋼筋混凝土結構的1.5倍;壓型鋼板組合樓蓋中樑的慣性矩對兩側有樓板的樑取1.5Ib,對於單側有樓板的樑可取1.21.5Ib。鋼結構的地震作用計算:對於不超過12層的課採用0.035;對於超過12層的可採用0.02,在罕遇地震下,阻尼比可用0.05;注意鋼結構內力的`調整:框架-支撐結構,框架部分的調整(地震剪力);框架結構內力計算(框架樑板件寬厚比限值,框架柱計算長度,框架樑柱截面的塑性抵抗矩(強柱弱樑要求),框架柱板件寬厚比、長細比要求,節點域腹板厚度,框架內力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承擔鋼筋混凝土抗震牆的鋼框架柱應乘以增大系數1.5);支撐杆件的計算;消耗樑端承載力及長度計算(屈服類型,剪切屈服型,消能樑段的板件寬厚比),節點設計:節點域計算(屈服承載力、抗剪強度)。

  橋樑部分

1、汽車荷載分為車道荷載和車輛荷載,整體計算採用車道荷載,局部計算(含涵洞、橋台和擋土牆土壓力等)採用車輛荷載,兩者不疊加,對於車道荷載由均布荷載(滿布)和集中荷載(僅作用於影響線最大處,且在計算剪力效應時,應乘以1.2係數)組成。公路二級取車道荷載的0.75倍;車道荷載的橫向分佈係數採用車輛荷載進行計算。同時注意設計車道數對荷載的橫向折減和計算跨徑對荷載的縱向折減。

2、汽車荷載應考慮衝擊力,與結構的自振頻率有關,而對汽車局部加載及在T樑、箱梁懸臂板上的衝擊係數可乘1.3。再極限承載能力計算會考慮衝擊力,而在抗裂計算、裂縫寬度、變形計算中不需要考慮汽車的衝擊荷載。

3、汽車離心力(車輛荷載標準值乘以離心力系數C),温度影響力(計算圬工拱圈考慮徐變引起的温差效應時,温差效應應乘以0.7的折減係數。

4、汽車制動力:按同向行駛的汽車荷載計算,並應注意加載車度進行縱向折減,按設計車道進行計算,先求取一個車道的制動力(注意公路1級和2級的最小限值),同向行駛雙車道為單車道的2倍,三車道為2.34倍,四車道為2.68倍。

5、偶然作用:地震作用、船隻或漂流物撞擊力、汽車撞擊力(車輛行駛方向1000kN,垂直方向500 kN)。

6、荷載組合:基本組合含汽車衝擊荷載,注意當離心力與制動力同時考慮時,制動力標準值或設計值按70%採用。正常使用極限狀態效應組合(不計衝擊力),短期效應組合和長期效應組合,注意可變荷載的組合值係數不一樣,注意標準組合的不同之處。

7、橋面板內跨中荷載的計算應注意恆荷載不得遺漏,支點彎矩和跨中彎矩的求解公式。同時注意車輪着地尺寸以及荷載分佈寬度、長度的計算。對於懸挑板,計算跨度可取汽車車輪着地尺寸外邊緣到樑根部的距離。當兩個車輪有重疊時,內力計算時應取兩個車輪的荷載。車輪中心離人行道邊緣最小距離為0.5m。

8、鋼筋混凝土主樑荷載的計算,求解主樑的最不利荷載橫向分佈係數,應用主樑的內力影響線,將荷載乘以橫向分佈係數後,在縱向的內力影響線上按最不利荷載進行加載,對於跨中截面,可近似取橫向荷載分佈係數沿縱向不變,對於支座截面的剪力計算,需要考慮橫向荷載分佈係數沿縱向的變化。注意車道荷載的均布荷載單位為kN/m,即在進行荷載計算時,車道荷載是按照車道進行佈置的,採用車道數乘以車道荷載再與車道荷載折減係數相乘即可。對於箱型樑橋面,荷載的橫向分佈係數即為車道數。

9、橋樑計算撓度值按荷載的短期效應組合,即汽車荷載應考慮頻遇係數為0.7,人羣荷載頻遇係數為1.0;注意與標準組合的區別。

10、汽車制動力的計算:僅考慮一個方向多個車道形成的荷載。橋樑的內力組合;並注意最小限值的要求。

11、橋墩計算:偏心(基本組合、偶然組合);砌體與混凝土偏心受壓構件計算。

12、蓋樑計算:蓋樑跨度(lc和1.15ln兩者較小值),單柱式墩台蓋樑,汽車橫橋向非對稱佈置,橫向分配係數採用偏心壓力法,而雙柱式墩台蓋樑,汽車橫橋向對稱佈置,橫向分配係數採用槓桿原理法。

13、柔性墩計算:柱和墩的剛度計算,為串聯;汽車制動力引起各柱的荷載分配按照各墩柱串聯後剛度進行分配。

14、樑的温度變形引起的水平力計算,求各墩柱的串聯後剛度,再根據剛度求温度中心,進而求出各墩台頂部的水平位移,進而求出各墩台的水平力。

15、支座的計算:橡膠支座的強度、截面尺寸、厚度驗算;橡膠支座加勁鋼板的計算。驗算支座的抗滑穩定性。

16、簡支樑樑端至墩台、台帽或蓋樑邊緣應有一定的距離(大於等於50+計算跨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