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描寫烏鎮作文4篇

作文 閲讀(2.09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描寫烏鎮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描寫烏鎮作文4篇

描寫烏鎮作文1

懷着一種期待前行在未知路上,像生活。

跨過蜿蜒的長廊伴着湖水泛着粼粼波光,深望進去,便是一座又一座的石橋搭起兩岸聯繫。古樸的巷路和和煦的暖風若不是前路人潮擁擠摩擦接踵説不定我們會靜等到一位丁香一樣的姑娘,以還夙願。

人總會願意愛上漂亮的東西,似那個染布坊,空曠的屋前掛着長長的藏青布條隨風舞動,牆面懶散的爬布着藤綠,像夢一樣迴歸到簡單。展廳裏立着一位穿印紋旗袍的女人塑像,精巧的螺紋鈕釦斜系鎖骨邊,腰間微微束起,湖藍的古典顏色配上亮白的花紋,突顯女人玲瓏身段。底下排滿了十二生肖的模型,小巧可愛。還有撐開的花傘温暖淒冷的心。隨時轉一圈周圍都是一模一樣的雅緻,不禁,有些入了迷。恍然間想起自己家中的布花傘,是父親旅遊時帶回來的,好像和這邊的花紋是一樣的呢。那把傘仍靜靜留在書桌裏,而父親為了生計遠在寧波,雖然他曾説過愧疚未陪伴在我們身邊,但其實我清楚的知道一切的艱難。傘裏的紋路像我們真實的生活,曲折但漂亮,藏青色的底藴襯着我們的生命,生生不息。

忘不開與你前行的人前行的路前行的景色。如若孤單便覺偌大的鎮擁擠的人都在笑話你是個過客,如若安靜,便也乘起青舟漾在湖面暗自發起閒的牢騷,如若好動便也像瘋子一樣亂竄街巷也混然不覺疲勞。如你,如我。合起一段已過去的記憶,才可貴當時今日與你相約的人,昨話説的再動聽也僅是飄過耳畔的呼吸。想必,更懂珍惜了。

那次4月的春遊裏風很單純,並不知曉那是我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一起遊行。每個人的記憶和集體記憶一樣都在烏鎮柳絮裏放飛,和你們相處的日子快樂難過,很珍惜。

簡陋的住房還曬開着棉被,門前放滿着鮮花給墨綠的烏鎮尋找亮色。如果時間倒流,那會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傍水而居,淘米洗衣的安逸生活嗎?好像所有人都有了承諾一樣將它們守護。圈內開放着幾百餘家商品鋪、特色小吃、精緻棉衣、可愛玩偶……那個下午我佇留在一家糖品店很久,滑滑的糖絲在師傅手中穿梭,兩隻手不停的揉合拉開,接着又多了一隻手進來,他們説是師傅的妻子,她拔着白色的糖絲,師傅把並着的晶藍糖塊,默契在手中流露恰好。屋裏擺了很多的糖果,很香,很甜。這種感覺竟然是聞到而不是嚐到,想起來便覺好笑。

我想我更是愛上了一家畫館,現場為你素描。喧鬧的環境裏有這樣一份寧靜的等待,守候一家很小的畫館,守候自己的興趣才華,多好。看畫裏清風拂過端坐在椅凳女人的髮梢,一絲一縷,媚眼都在烏鎮如墨般的氣氛渲染下生動起來,濃重的筆墨掃過脣間耳畔,紙上的女人一下子就生動起來了呢。聽屋外清脆的鈴鐺聲悠揚飄過,好像我一直懷在心間的塗鴉夢,不切實際卻仍想堅持。如果有天我也可以為你彩繪人生,即使那天的到來有些遠。

橋沿開始微微發燙,手心的汗也微微滲出,莫不是將要離開怎麼會有那麼多愁緒。

移開眼前如畫的古典景色,一絲絲濃綠點開古鎮悠閒,泛水的小舟向裏輕輕揮手,再別潑墨烏鎮。

描寫烏鎮作文2

我坐在渡船上,看艄公的船櫓撐入平靜的河面,劃過一道波瀾。

風不大,輕輕撩過我耳邊的垂髮。船泛在河面上,很靜,沒有想象中很大的水聲。景色向後,船人向前,垂柳的長枝很靜的垂在河面,投下她綠色的影子,窈窕身姿。幾條渡船停泊在碼頭邊,烏色的頂與烏色的瓦對映。渡船不像烏蓬船那樣,行駛起來左右晃盪,很穩,讓我的心漸漸靜下來。

我喜歡在船中看那些傍水而建的老屋。在河面上看江南的細膩多姿,像是個女子,靈動秀氣,烏鎮真正的美,是那種經年而累的韻味。粉牆上爬滿葱翠的藤蔓,又突然從中拓開一扇木窗。粉牆斑駁,哪位伊人在屋內享這黃昏美景呢?

走在青石路上,看長廊蜿蜒。長廊是自然的作品,那紫藤蘿纏繞在上,成了一個天然的綠色“屋檐”。遠望過去,餘暉灑在葉上,折射出點點光暈,不經意晃了我的眸。我看不到盡頭,又恍惚看到就在那綠色與光輝的交接處。那個交接處仍隱隱散着光圈,像是一片霧靄。最後才發現,其實不過區區幾十步,但那種如仙境般的幻覺又揮之不去。

登上石橋,看湖面波光粼粼。累了,依靠在石橋上,看渡船在石橋下穿過,看華燈初上,暮色四合。也沒發現什麼時候天竟全暗,只覺那天邊的一朵紅雲褪去了,褪去了。夜晚的烏鎮是個嫵媚多情的女郎,她身着華麗長裙,笑容多情。燈光映在水中,被船櫓輕輕一撥,便晃盪起來。金輝,燈火,在水中交織。現實與虛幻讓我有些分不清,烏鎮的窈窕身姿在幻境間緩緩呈現。燈火依舊看不見盡頭,我想這便是辛棄疾的《青玉案》中的“燈火闌珊”罷。

狹長的小巷,空氣有些濕潤,糕點的.淡淡清香飄散開去。不多會兒,我隱約聽到了唱戲聲。急着走去,踏上木橋,終於瞧見河岸旁的一家客棧,在水面上騰出一塊戲台,對面正是看戲的好地方。可惜的是,我只能看到一側,那唱戲的身穿一身綠色戲服,尖細的嗓音唱出江南的靈動,水中幾條紅錦魚歡脱地食着魚食。這種江南風光,我已是許久不見了。

離開木橋,買了些糕點,突然我發覺手背上一涼,只聽耳邊有人驚呼:“下雨了!”才撐起自備的傘往回走去。雨夜中,烏鎮換了原先的嫵媚,變的哀愁,傷感。微涼的雨打在河面上,濺起圈圈漣漪。水,是烏鎮美得源泉,是烏鎮古老的神話。我看到的雨打江南欲發美得如仙境般朦朧,捉摸不透。這種感覺,就像在夜晚雨中去看一個江南美女,她打着油紙傘,在青石路上行走。她回頭,對你淺淺一笑,你還未看清她的真容,她邊離開了。我呆滯地站在橋上,久久沒回過神來。

我感謝烏鎮,讓我看到了她的多情多姿,她的細膩柔美,怕是今後再也見不到與這相似的美景了。

描寫烏鎮作文3

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會址。

烏鎮,有着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

烏鎮,是我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

一歲多時,爸爸媽媽總會牽着我的小手,踏着青石板路,在陽光的照耀下愜意地散步。

從那時開始,我與烏鎮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烏鎮民居沿水而建。清一色的白牆黑瓦上,留下了歲月的斑駁痕跡:白牆上的石灰早已脱落,泥水的印跡也使它披上了“斑點服”;黑瓦變得參差不齊,許多地方已經缺掉了好幾個角。民居的木質門窗上,也雕刻着精美的圖案。窗台上擺放着爭奇鬥豔的花兒,窗户常常打開,藍印花布做的窗簾掛在窗的兩旁。後門有幾級石階直沿水下,可以看見一羣活潑的魚兒正在清澈見底的水中嬉戲玩耍。

烏鎮的美食也是我的最愛。聽媽媽説,我從小就愛吃定勝糕,現在每次去烏鎮,定要買定勝糕吃。定勝糕的形狀為花朵狀,外層是香米和糯米粉,米粉細而均勻,裏面是豆沙餡,中間混有少量白糖,味道可口,甜而不膩,是來到烏鎮不可不嘗的一道小吃。

紅燒羊肉讓人大快朵頤。烏鎮民間有“一冬羊肉,賽過幾斤人蔘”的説法。烏鎮的羊肉主要採用青年湖羊為原料,當地人稱“花窠羊”,這種羊肉肉嫩脂肪少,皮細膩多膏汁。它是用土灶木柴大鍋燒製的,一般要燒一個晚上,必須先用大火,然後用文火燒煮,火候全在於燒製者的靈活掌握。對於吃羊肉,有的人喜歡肥肉瘦肉一塊吃;有的人喜歡腿精的鮮嫩多汁;有的人喜歡尾部的肥香;有的人喜歡專挑脖頸活肉。紅燒羊肉對於美食愛好者來説,也是不可不嘗的菜餚。把紅燒羊肉配上面條,就成了羊肉面,這是古鎮老人早晨最喜愛的早點之一。連互聯網大會的網絡大咖也聚在一起吃羊肉面呢!

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烏鎮人也有自己的茶:薰豆茶,又稱烘豆茶。豆茶的主要原料是薰豆。薰豆是烏鎮特有的加工方式,選用秋季上好的嫩黃豆,將新鮮黃豆在淡鹽水中煮到半熟,撈出後晾乾,然後盛在一個容器裏,架在炭火上烘薰。用來烘薰的必須是炭火,不可用柴火或煤火。文火烘薰至豆表皮起皺,有香氣溢出即可。這樣烘成的薰豆,熟而不焦,酥而不硬,清香可口。薰豆茶還得有一些輔料,如桂花、炒芝麻、橙皮、蘿蔔絲等。獨特的主輔料相配,薰豆茶成為一道富有滋補功能的待客上品。過年時,家裏來了客人,泡上一杯薰豆茶,便會香氣四溢,餘味無窮。

藍印花布不僅是我們當地的服飾主用布料,也是美輪美奐的工藝品。藍印花布的製作工藝流程為:紋樣設計、刻花稿、塗花版、拷花、染色、整平、曬乾七道工序。上面的圖案各種各樣,可以做成衣服、帽子、鞋子等等。

烏鎮的民居,烏鎮的美食,烏鎮的茶文化,烏鎮的藍印花布,烏鎮的小橋、流水……烏鎮的一切都將給予你獨特的感受。烏鎮,你若去過,便不曾離開!

描寫烏鎮作文4

烏鎮,像許多古鎮一樣,有穿過小鎮的河道,有傍水而築的樸實民居,有小船在河上盪漾……烏鎮是一個具有文化氣息的地方,少了一些商業氣息。我很喜歡那裏的人、那裏的景、那裏的文化……

我的外公家住烏鎮,幾乎每次假期我都會過去探望他老人家,所以説,那地方我便是再熟悉不過了。他的家在烏鎮十分普遍,白牆黑瓦,窗紙雕花。屋外有個大院子,院中央孤零零地矗立着一棵老桂樹,便是再普通不過的江南景緻了。

夏日的傍晚,我們總會在那棵桂樹下乘涼。大人們在談笑品茶,聊着家常,而我從不安分,總是會順着梯子爬到那棵雖歪扭粗糙卻又結實的枝丫上坐着,目光越過院牆,看着那河流上滿載遊人的烏篷船,望着遠處

那燈火已點上的酒樓,似又回到了舊時,文人騷客們品茗吟詩的時候。滑下樹,卻照樣是那個院子,那些人。一道院牆,似乎隔開了時空,隔去了浮華。大人們總有説不完的話,那小紫砂壺裏都不知道加了多少次水了,他們卻依舊聊的不可開交。我逗弄着外公家那隻斷了尾巴的大黃狗,眺望着遠處,看着最後一縷陽光被黑夜吞下,閃爍的星星也爬上了夜幕,耳畔中是知了有一聲沒一聲的吵鬧,是屋內畫眉鳥輕柔的呢喃,更是那撩人的吳儂軟語。夏夜裏,盡是我所熟悉的平和與寧靜。

每至秋季,老桂樹就會按時的開花,開出一朵朵與它老舊枝幹截然不同的嬌嫩花朵,滿樹金黃。桂花開,十里香。這時的天氣已不再炎熱,陽光正如點點墨色,透過牆上的雕花,斑駁的照射在院內。院外,依舊遊人如織,那黑白色塊彷彿就要和着陽光流淌出來。我有時會在屋外那狹窄的弄堂裏遊蕩,回家時來到院門前,看着那沉重的木門咬着光亮的黃銅門環,透過半掩的大門,只見外婆端着架子在桂樹下依依呀呀的吊着嗓子,熟悉的戲腔,不變的調子,風韻依舊,彷彿回到了她打着油紙傘在江南煙雨中翹首的那段年輕時光。外公也坐在老舊太師椅上認真的聽,一手端着茶杯,一手執着破蒲扇,眯着雙眼,陶醉其中。一曲了了,外公的呼吸也漸漸沉緩,漸入夢鄉。僅剩一院餘音,一院茶香。

繞着桂樹漫步,雙手手輕撫桂樹,側耳傾聽,那棵桂樹彷彿在訴説着留念,輕吟着往事,既熟悉,卻又感陌生。

憶江南,言烏鎮,對他人而言,它們是烏篷船,是畫舫,是油紙傘,是繡花鞋,是水調歌頭,是戲子悲歎,是依依楊柳,是涓涓細流,是桃花面,是丹鳳眼,是浮生三歎,是一簾幽夢。而於我,僅是一棵老桂樹,它那飽經風霜的背影,就像外公外婆那蒼老堅定的面孔,銘於我心。即使再過多年,烏鎮依舊,人依舊,就如那百年仍在的桂樹,仍會是我心中最美、最温暖的一道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