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關於牆作文

作文 閲讀(3.13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牆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牆作文

關於牆作文1

石磚砌成的牆,粉上白漆就成了一堵把兩個屋分開的牆。它隔閡着我們的友情,但又讓彼此產生温情。

七年級軍訓時,到了分宿舍的時候緊張而又懷揣興奮,我希望能和他分到一個宿舍,可最後還是有一堵牆,把我們分開,這也令我失望透底。

無奈之中,我們倆商量好都住在上鋪靠牆的位置,以便能靠牆傳音,他説:“晚上你來我這玩兒吧!到時候我敲牆三下你就來。”我答應了,整理好牀鋪,我們就一起去集合。踏着輕快的腳步,似踏着清風來到了餐廳門前,心中找到了久違的彩虹,七彩無暇,飄飄欲仙。我們終於可以坐到一起了。

他坐到那還不安生,像磕了藥似的,亂動個不停,一會兒拍我一下,一會兒又揪我一下。真是興奮到了極點,扎眼的動作讓教官很不爽,上去就給他了一腳,我捂着嘴偷笑,順勢還把手搭在了他肩膀上。我有個缺點就是不能讓別人踩我的鞋,可他明知道卻又踩了一腳。這讓我心中的火苗蠢蠢欲動,少年心中的狂躁對於好朋友來做實在過分,我抑住心中的火,耍了小孩子的脾氣,那就是不理他,急死他。

到了晚上入寢睡覺的時候,我依然沒有理他,但他依舊遵守了承諾,“咚咚咚”他拿拳頭朝牆上打了三下,他估計是想給我和好,可我又怎能這麼輕易答應呢?磨練他的耐心吧!他再次敲打了三聲,或許是我心疼怕他把拳頭打腫了吧!便悄悄開門走出去,趁着教官沒在,我趕忙鑽進了他們寢室。走到他的面前,我們倆目光對視,十分尷尬,最後還是他先張口:“快點兒上來吧!一會兒讓教官逮着你就慘了。”聽了這話,我不由心暗喜,愣了一下,快速甩掉拖鞋,踩着冰冷的梯子上去了。緊接着便是偷偷的嬉笑與打鬧……

本來破碎的友情又被重拾,在廢墟中重建,而功勞卻應歸功於那堵牆。它如同最好的朋友,忠實地矗立在我們面前。但深知牆不走,又何必挽留?

關於牆作文2

一派純真,撞上南牆。有時候,我也想撞一堵南牆啊,我也想回到曾經的自己。那個時候的自己,還很青澀,我還不懂那南牆有多疼,撞上去會不會受傷什麼的,那個時候的心裏可能真的只剩下了自己想追的夢和自己想要的東西了吧。那個時候的我們,就是因為什麼都不懂,才會那麼純真啊。

有時候,想做回曾經那個最青澀的自己。還記得當初的自己嗎?利落的馬尾辮,臉上的笑容特別乾淨,眉眼彎彎脣角揚揚,喜歡極了這美好的陽光,也愛極了這美好的清晨,喜歡在每一個清晨自己好好的努力,更喜歡去執着一件事情的感覺。那個時候的我心底還有很多夢啊,甚至還有很多夢是荒誕的,不可能會實現的,不切實際的夢啊。可是那個夢,我做了就是做了,想追就是追了。正是因為不懂我們撞的那堵南牆會有多硬,也不知道撞上南牆之後,我們到底會不會頭破血流。所以才有一顆心,想要去撞一撞試一試的心,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心。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我也漸漸明白了啊,我也懂得了,撞南牆的疼,那血肉模糊,最後還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感覺,有人會笑我傻,可我卻還想回到過去呢。因為現在的我啊,什麼都懂了知道那南牆有多疼,也懂得了一些不切實際的夢有點可笑了,可是曾經的我就是那麼一往直前啊。現在的我缺少了當初那種追夢的勇氣,有點害怕更有點恐慌。害怕自己付出了那麼多,最後卻什麼都得不到,害怕太多太多了,所以讓我那顆心無法堅定下來了。多喜歡當初的自己啊,一往直前,卻從不害怕疼痛。因為年輕什麼都不懂,可也是這樣的年輕,或許才能成事吧。

有時候我們的生活當中,缺少的可能就是這種撞南牆的勇氣吧。如果還有一堵南牆,我願意撞一撞,懷念當初的一腔熱情,喜歡曾經的自己,更想多點勇氣面對這生活……

關於牆作文3

初夏的第一場雨剛走,空氣中沒有了中藥湯般的黏膩與苦澀,到處瀰漫着清新的薄荷糖的味道。這感覺是柔滑的,像絲綢拂過人們的臉龐。

在城市的一隅,我發現了一道矮矮的院牆。牆外,胡亂地堆着大大小小的石礫,混着幾捧濕沙和雨後特有的泥濘。出於好奇,我抬頭望了望牆內,有些吃力,但並不高的牆放行了我的目光。

天啊,那是怎樣的一個妙處啊!一個廢棄的小院,房根下擠着一簇肥嫩的蘑菇,旁邊生着幾絲嬌柔的綠草,中間還點綴着不多的細小的花兒。花兒並無豔色,但幾瓣純淨的白環繞着那細柔柔的金黃的花蕊,是怎樣的一種靈韻啊!我凝視着,不時有水珠從牆頭滾落到鞋上,深深地滲入到纖維中,我卻渾然不知。腦中突然閃過 “一枝紅杏出牆來”的詩句,卻覺得那紅杏太呆:牆內不比牆外好上百倍?!

此後,一直難忘這奇遇。於是,在一次雨後,我又來了。哪知,卻又有了變數。

牆被拆了。

一堆殘碎的牆的肢體中,夾雜着曾經的花兒,曾經的草和曾經的一切。泥水流淌着,我無須再費力伸頭去看了,他已無了上次的愜意。草就是雜草,花兒就是野花兒,長在泥地裏,看不出什麼美來。我悵然若失。

不久,卻似悟出了什麼味道來。有道是“距離產生美”,莫不是那在作怪?隔牆而望,一切都可望而不可及,它有微妙的神祕魅力。沒了那隔膜,一切都盡在掌握,卻又沒什麼意思了。這人可真愛作踐自己,得不到時,什麼都好;可得到了,卻成了無用的東西。

風輕飄飄的,空氣還是那麼清新,但好像有什麼不一樣了。為什麼呢?我拋開了無聊的思緒,向那被牆隔開的下一個目標奔去。

文章頗具“禪意”,小作者通過兩次雨後——一堵牆倒塌前後所見情景的描寫和對比,悟出了“距離產生美”的道理,立意新穎、深遠。文章寫景清新,很有空靈之感;語言自然、流暢,優美、雅緻,形象、傳神。文章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是一篇比較成功的考場散文。建議文章做兩處修改:一是“不時有水珠從牆頭滾落到鞋上,深深地滲入到纖維中,我卻渾然不知”,改為“不時有水珠從牆頭滾落,浸濕了衣襪,當時我卻渾然不知”;二是將結尾的“我拋開了無聊的思緒,向那被牆隔開的下一個目標奔去”刪去。

關於牆作文4

太史公曰:“《詩》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牆阻擋着我們前進的步伐,但是,也有許多的牆成為了我們最為堅守的後盾。

勝利之前是一面難以逾越的牆。

戰國時期,中國可謂風生水起,傳奇之人驚於人世。如《史記》所記載:“勾踐之困會稽也,喟然歎曰:‘吾終於此乎?’”當時的越王已經陷入了十分窘迫的境地,但他有所不知的是:勝利就在眼前。文種曰:“晉重耳奔翟,齊小白奔莒,終其霸業,由是觀之,何遽不為福乎?”

是啊,有人曾説:“沒有永遠的黑夜,黎明必在黑夜之後。如果不經歷一段磨礪,又怎能迎來光明?”快樂源於痛苦,若沒有痛苦,你又何來快樂?所以,在勝利之前,我們一定要堅信:成功就在前面!

道德品質是一面難以恪守的牆。

從古至今,中國人一直都很重視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如果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不合格,那麼她將寸步難行。就如一段對話:“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什麼樣才可以被稱作為“士”呢?孔老夫子的回答中可觀之:“行己有恥”,只有一個人,道德修養上有所恪守,那麼,道德這面牆就會屹立不倒。

臨危不懼是一面最為堅實的牆。臨危不懼指的不是魯莽和衝動。宋代蘇軾有云:“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一個真正臨危不懼的人,是不會因為事情發生得突然而驚慌,而是從容不迫地去面對突如其來的橫禍,做到不慌不忙。如謝安赴宴:“謝謂文度曰:‘晉阼存亡,在此一行。’”在性命攸關的緊要關頭,還能為國家着想“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誠然,臨危不懼是一種曠達高遠的氣度。

心靈之牆,往往在不同的狀態下會有不同的寓意,但只要我們去利用好它,學習它,一定會學有所成。

關於牆作文5

人生路漫漫,不會一帆風順。現代社會,亦豎起了許多阻礙我們成長的牆。這些牆便為名利、自私、幻想。

推到追名逐利的牆。閒談雲影日悠悠,歲月從指縫間溜走年華在不覺中老去。曾經的幾度東風,幾度飛花,曾經的櫻桃再紅,芭蕉再綠。也許有很多人會暗暗感喟人生苦短,變幻無常。而我選擇用微笑和從容,用廣博和坦然面對人生,面對死亡,聆聽花開的聲音,昭示着絢麗的輝煌,靜聽花落的低吟,藴含着寧靜淡美。我寧願做那株被陶潛採過的逸菊,靜觀潮起潮落,坐看雲捲雲舒。

推倒追名逐利的牆,我心淡然。

拆毀自私自利的牆。要知道一支獨放不是春春天應是萬紫千紅的世界,要知道一帆待發不是英雄,千帆競發才能顯示出大海的壯闊,要知道一樹參天不算風景,成排成行的樹木才是遮風擋沙的堅固長城。張良善將將,韓信善將兵,兩人配合,才有了“運籌帷幄其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成功,才能救趙國於水深火熱之中。自私利己,愚着之見;打造雙贏,智者之舉。

拆毀自私立利的牆。很多人磕磕碰碰,一生只為了一個天涯夢。而夢與現實之間並非咫尺。過度的認真與執着,熬白了雙鬢,憔悴了容顏,是否更添了幾許惆悵與惘然?而我選擇放棄,尋找一個更適合自己的目標。既然沒有“花柳繁華池,温柔富貴鄉”,何不尋一方“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淨土?既然不能欣賞“明月共潮生”的佳景,何不煮一壺酒邀明月共飲?從一種色彩裏,看出另一種色彩,也是人生的詩韻和哲理。

跨越幻想的牆,活出現實中的自己。

讓我們推倒名利的牆,拆毀自私的牆,跨越幻想的牆,以淡然為帆,雙贏為指引,現實為槳,駛向成功的彼岸!

關於牆作文6

青苔藏於牆下,自愧於默默無聞;花倚於牆跟,抱怨無人在意;草被壓於牆下,卻能使勁冒出頭,希望打破黑暗,讓陽光沐浴自己。其實牆的定義,好壞與否,都在於我們自己,你是勇者,你就能打破它,戰勝它。

一曲離騷詞,一江汨羅水,一代昏庸王。牆,將你的靈魂永遠困在了黑暗之中。

“路漫漫其修遠兮,吞將上下而求索。”您懷着一顆愛國之心,來到了朝廷,庸敗墮落,貪污之風瀰漫在朝廷,您想極力挽回,可正直,在朝廷已成為了罪過,您被楚懷王放逐,一首《離騷》,成為了亙古絕唱,唱出了胸懷大志,卻不被賞識的落寞;唱出了面對腐敗朝廷,卻無能為力的悲痛;唱出了面對高牆,卻無法擊碎它的無奈。筆落,身落……您將愛國的赤子之心,永遠刻在了汨羅江。滾滾汨羅江水不停更替,可屈原的愛國之魂卻永世留在了牆的背後,無法觸摸真正的光明。

一曲將進酒,一代楚狂人,一葉泛輕舟。牆,對於您來説早已算不上束縛。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豪邁的詩句,卻蓋不住您無比的惆悵,您胸懷大志,立志要為國家奉獻,可朝廷卻從不重用您,而是讓您粉飾他們,您不願與朝廷同流合污,身背一隻酒壺,踏遍九州。

面對滾滾的廬山瀑布,牆似乎已經消失,只留下壯麗的九州與豪邁的詩句。李白,您天生為詩而生,或許,在走出長安門的哪一刻,束縛您許久的牆便已經煙消雲散了,只剩景與詩。

一個人,如果你擁有開闊的胸懷,曠大的心境,寬廣的眼界格局,那牆便不再是牆,而是助我們登頂的墊腳石,你是強者,你就能打破它,戰勝它。

關於牆作文7

牆,是孤獨的。它孤獨的屹立在大地上,給它的只有無數的傷口和無盡的悲哀。——題記

“終於建造好了。”一個陌生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我睜開眼睛,向聲音傳播過來的方向望去,一位帶着金絲邊眼鏡的老人身後帶領着一幫人,沿着我走,不時還敲打一下我,“這面牆很結實,建造的很好,很合適,找一些繪畫工來,畫上畫。”説完,還指了指我,我?對,我現在就是一面牆,一面孤獨的屹立在大地上的牆。

不久,一些人向我這裏走來,手中還拿着許多桶,有紅的、白的、粉的……很多,各種各樣的顏色。他們拿着畫筆、刷子、鉛筆……在我的身上塗啊,畫啊。好疼,好癢。一天後,他們終於走了,留下了滿地的狼藉以及我身上難聞的氣味,可是,我變了,變的漂亮了。不久,在我身旁屹立了許多樓房,慢慢的,這裏的人多了起來,漸漸的有很多人喜歡上了我,喜歡在我的身旁。

可是,這樣過了沒多久,便有人在我的身上亂畫,有的人甚至拿東西在我的身上劃出一道道傷痕,我哭泣着,我惱怒着,卻沒有人理會我,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沒有一個人來關心我,沒有一個人來安慰我。

這樣的厄運並沒有停止,直到我堅持不住了。那個有着金絲邊眼鏡的老人又來了,看了看我,説道,“把這面牆拆掉,建一面新的。”説完,大步離開了。我知道,他們要結束我的生命,我害怕着,我恐懼着,我哀求着,可是那碩大的錘子依然向我砸來,我帶着那份悲哀孤獨的離去了。到最後,人們帶給的我只是無數的傷口和無盡的悲哀以及孤獨的離去。

關於牆作文8

我的家鄉在蘇州。我們家是村裏的1號住宅,那是一棟不大不小的房子,房子外面有一堵圍牆。

房子年代久遠,從我爺爺奶奶那一輩就有了。外面的圍牆不高但很破舊。圍牆髒髒的,像一個灰頭土臉的娃娃。圍牆上面遍佈着青苔,青苔沿着牆頭很有規律地生長,像一條綠色的圍巾。牆面有些斑駁,有些地方甚至已經露出了深灰色。

站在圍牆外總是覺得冷清,但圍牆內卻是生機勃勃。圍牆內有一個小花園。走進門便能看見兩邊擺滿了花。花兒開得格外好,色彩明豔,散發着春天的氣息。往右拐,入眼的便是一個大花壇,裏邊種着多肉。也不知道它們是什麼時候在這兒紮根的,悄悄生長着。瞧,葉片又綠又厚,上面似乎還有一層淡淡的粉。最有意思的是要數牆角的特殊“花壇”了,那是一個陳舊的馬桶,上面竟也長有一株株多肉!

大花壇的右邊緊挨着廚房,奶奶會用灶台生火燒飯。每當我和爸爸媽媽回家時,木桌上總會有蓴菜燒昂刺魚湯。那鮮美魚湯的香味總會招來附近遛彎的小貓小狗,它們會進來討東西吃。於是大家就會不約而同低頭,在飯桌上找有沒有骨頭給它們。如果沒有,爺爺就樂呵呵地舉着一杯酒問這些可愛的小傢伙:“要不要喝酒啊?”

這是幾年前的牆,是我記憶中最特別的牆。而現在的它已全然不是曾經的`樣子了。

去年,爸爸媽媽將破舊的房子連帶那堵牆,重新裝修了一遍。牆被粉刷了,被裏裏外外粉刷成了灰色,冷漠的、拒人千里的灰色。

現在,爺爺奶奶都搬來了張家港,老房子便閒置着。每當回想起那堵新牆時,我都覺得倍顯突兀。圍牆與周圍的事物格格不入,乾淨的灰色有些令人討厭。圍牆裏再也沒有歡聲笑語、沒有生機勃勃的植物了……

突然覺得那堵斑駁的牆有了一種別樣的意味。我懷念那牆,是的,一堵老牆。

關於牆作文9

盛夏剛過,空氣中早沒了太陽的炙熱和汗水的粘稠,處處都散發着清新的薄荷味。微風吹過時,就像母親柔嫩的雙手拂過你的臉龐。

聞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我行走在泥濘的出家小路上。在路邊的一隅,我發現一度矮矮的院牆。牆外胡亂着堆放了些大大小小的石。混着幾捧黃色的細沙。出於好奇,我踮起腳向院牆內望去,有點吃力,但並不高的牆是我的目光能放得更遠。

那是怎樣的一個妙處啊——一座廢棄的小院,不知名的紅色小花鑲嵌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灰色的牆角下還點綴着幾蔟肥碩的野蘑菇,蘑菇並不豔麗,但在這樣一番美景的映襯下,更顯示出一種別樣的韻味。牆頭的樹枝上滾落下來的水珠不時濺落到衣內,我卻並不反感,反而覺得格外舒適。

回到家中的我一直難忘這次境遇。於是,再一次雨後,我又來到了那條泥濘的小路上。那堵矮矮的院牆旁。誰知,一切卻發生了改變。

牆被拆了。

一堆殘缺不堪的牆外,我站在牆的廢墟上。我無需再去踮腳費力地張望了,透過牆被鑿穿的洞隙,我看着曾經的花,曾經的綠草還有那肥碩的蘑菇,內心的愜意早沒了蹤影。花就是野花,草就是雜草,野蘑菇就是灰暗無光,長在泥地裏,看不出什麼沒來,我悵然若失,心中被淡淡的憂愁籠罩着。

我席地而坐,呆呆的望着院牆內。半響,我卻好似悟出了些道理。有句古話不是道:“距離產生美”麼,難道是因為這緣故?我默默地在心中問自己。

也許是吧,隔牆而望,一切都可望而不可即。這景便有種微妙的神祕魅力。沒了那堵牆,一切都觸手可及,卻又覺得索然無味了。這人可真作踐自己,得不到時,什麼都好,可得到了,又成為了無用的東西。

風輕飄飄的,空氣還是那麼清新,卻又好像有什麼不一樣了。我拋開思緒,想着下一堵牆內的目標奔去。

關於牆作文10

八月的天氣熱得嚇人,特別是在北京這樣的“火爐”,驕陽更是賣力地散發着自身的熱力。不過這炎熱阻擋不了遊客的熱情,在這旅遊旺季,八達嶺長城依舊遊人如織。此刻的我,也是遊客中的一員。

無數次聽聞長城的壯觀,無數次在夢中來到這裏,今日怎能不親自登臨?於是我拒絕了乘坐索道,“不到長城非好漢”,整好行裝,頂着烈日出發。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那身邊不斷退後的女牆、土牆,腳下似乎永無休止的台階並不能讓我一窺長城之全貌,我迅速登上一處制高點,迫不及待地向下一望——那連綿的羣山之上起伏着土黃色的巨龍,我久久佇立在原處,動也不動。

曾經有人説中國人善於造路,有絲綢之路和長城。其實長城根本不算什麼路,就是一座大牆。凝視着延伸到天際的長城,我深深地歎了一口氣——長城,不過如此,它只是一座土牆。

我不由得想到長城這堵牆所領導的牆家族了。在歷史上,我並不認為所謂的萬里長城起過什麼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堵大土牆看上去更像一座笨重的墓碑,埋葬着統治者的自欺欺人和廣大勞動人民的血淚。

我相信有一些牆絕對是心靈的壁壘,連中國人的成語都不放過它,“禍起蕭牆”“隔牆有耳”等等。長城這座大牆,耗費了無數人的生命才建成,可是它的主人卻沒有機會使用它,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愚笨的野蠻的土牆不斷內亂,也阻止不了文化的交融。

為什麼那些膽小的人及許多統治者都要以俢牆這種手段來自欺欺人?比如秦始皇修長城,中華子孫飽受外族和內亂的折磨;蘇聯人修柏林牆,卻阻止不了東西德人民的團聚;板門店的三八線阻斷不了南北韓人民血濃於水的民族聯繫。望着漸漸被歷史封存的長城,我更加堅信,有形的、無形的高牆只會鎖死人們的智慧和善良,只有讓大到民族和民族之間,國家和國家之間,小到人與人之間那一堵堵的土牆、心牆轟然倒下,真正的和平才會降臨這個世界。

長城阻止不了戰爭,正如牆阻止不了偷竊,所謂“偽聖不死,大盜不止。”與其帶着封閉和堅強的心牆活着,用高高的圍牆將人與人之間阻斷,不如就以接納和寬容的心態對待彼此。“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而天地又一視同仁,造化神奇,萬物相剋又相生。既然“牆”僅僅是自欺欺人的存在,就讓它們倒下吧。

那些牆的廢墟,必將是舊時代的墓碑。

關於牆作文11

一個在城裏長大的孩子,我總是身處一堵牆裏,用時光和距離砌成的牆。

等到終於衝出這堵牆,踏上回老家的路時,我卻有些迷離。回望着城市喧囂的背影,看看眼前越來越近的青山,我竟不知所措。

在坑坑窪窪的盤山公路上,經歷了一天的顛簸後,我來到農村老家。院子裏,那株高大的核桃樹伴隨着高山深處吹來的清風,輕輕地舞蹈。爺爺和奶奶從屋裏小跑着出來,他們穿着簡樸的衣服,腳踏一雙沾滿泥土的布鞋,興奮地跑向我,抱住我,用佈滿老繭的雙手輕輕撫摸着我的頭。可他們説的,都是方言,我聽不懂,也無法回答。爺爺和奶奶的雙眼都笑眯了,臉上的皺紋彷彿開出了一朵花,然而我卻十分尷尬。

農村的生活是寧靜閒適的,而習慣於城市快節奏的我,顯然不適應,又因為語言交流的不便,我只好用書本和電視砌成一堵牆,消磨時光。

直到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我再也耐不住寂寞,於是趁爺爺和奶奶不在家,一個人出去走走。

午後的陽光,明媚、柔和。我沿着一條小路,悠悠地走着。路的兩旁,樹木繁盛,鬱鬱葱葱。陽光便從樹葉縫隙間鑽過,有的在土堆的小路上鋪了一地細碎的金黃;有的像青山的大手,寬厚、温暖,輕撫我的臉頰。鳥叫聲、蟲鳴聲此起彼伏,靜寂的村莊被這些小生靈渲出生機和熱鬧。

漸漸地,我走出林蔭小道,終於見到了青山,那綿延的青山,它像是一條蒼龍,靈眸初啟,幾欲扶搖而去。它又如同一個沉睡的巨人,四周出奇的寂靜,只有耳畔一聲渺遠的雞啼。對,它也像一幅水墨畫,沒有江南水榭樓台的秀麗工筆,只有粗獷的寫意,用大片大片的蒼翠染成。

我陶醉其中,靜靜地閉上雙眼。風吹過,那是青山的呼喚。忽然,一口混雜着普通話的方言在耳邊響起:“孩子,你可懂這青山?”

我睜開眼,原來是爺爺。他站着,默默地站在這片青山前。他的目光深遠,彷彿望着青山的深處,又像是望着青山外的世界。他從口袋裏拿出煙斗,點上煙,抽上一口,緩緩地説:“你可別忘了這青山,這才是你的家。”説完,沿着小路,默默地走開。

聽了爺爺的話,我似乎明白了什麼,一股暖流在心中升騰,潛滋暗長。

此刻,我隱隱看到,青山又為我,為這裏的人們砌起了一堵牆。它,也許阻礙了人們走出去的腳步,卻也避免了被塵世所放逐。

這堵牆,用亙古不變的姿態,守住人們心靈的淨土,圈出了一片世外桃源。

關於牆作文12

戴望舒筆下那個丁香一般的姑娘“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牆,走盡這雨巷”。在我的家鄉,也有這麼一堵頹圮的籬牆,也存在於一個街巷的盡頭,不過每次能走盡這街巷的,到達這頹圮籬牆的,只有外婆。

我不清楚外婆是什麼時候住進這街巷的,也不清楚何時有的這堵籬牆,而籬牆後面又是什麼。我只明白,從我出生起,外婆就住在這街巷的最後一個門後,門前,也就是籬牆的旁邊,就一直有一棵梔子樹。夏夜,梔子花香會瀰漫整個街巷,而這堵籬牆的旁邊也會是熱鬧的地方,一反它平時冷漠的格調,顯出與它滄桑、靜謐、內斂所不符的性格,與一羣摘花人,分享梔子花的香甜,分享那濃郁的白色精靈帶來的短暫的“喧囂”。

在這江南的小鎮,籬牆顯出它那獨有的青黑色,與腳下的青石板道相映,卻感覺少了點什麼。是四季的渲染嗎?

春天,小小的我會在細雨朦朧中,在額上纏一縷剛抽嫩芽的柳枝,在牆下玩騎竹馬的遊戲,牆的青黑色更深了,上面的紋路更加顯出濕潤的色澤,摸上去滑滑的。在某個過於沉寂的角落,長出點點青苔。

夏夜,小小的我會搬一個小小的涼椅,讓外婆坐在涼椅上,我坐在外婆的腿上,讓外婆搖着蒲扇,講故事。外婆那時的眼已渾濁不清,卻始終望向那堵牆。此時,牆上已有些藤蔓纏繞,顯得豐富了些,不再是隻有單調的青黑色。外婆的眼神彷彿告訴我,她的故事由牆而起,那是她的靈感所在。我看看牆上的紋路,依舊。

秋季,外婆忙了,看不見外婆的我,急了,望望身後的牆,又驀地平靜了下來,依然的青黑色,上面掛着已略顯枯黃的藤蔓。我想象牆後,有外婆,外婆穿着她最喜歡的藍底白色碎花的褂子,在田間,在金色的海洋中,彎着背脊勞作,後來,回來的外婆告訴我,小小的我在牆前的藤椅上睡着了。

冬天,時有雪的江南,那堵牆上會有厚厚的積雪,映着牆的青黑色,有點巧克力奶油蛋糕的味道。小小的我會在牆下堆雪人,牆,會看到一個孩子紅撲撲的臉蛋吧。

一切,不在了。小小的我長大了,青黑色的牆連同那個街巷要拆毀了。聽到這個消息時,外婆正跟媽媽聊天,我簡單的“哦”了一聲,回到房間,哭了。

我的童年,在牆下,那堵青黑色頹圮的籬牆。

關於牆作文13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我噠噠的馬蹄聲是美麗的錯誤,牆的故事。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題記

雨後清新的空氣伴着江南土香的氣息,我來到這裏-——秦朝。

望着斷臂殘骸心不由得寒,秦的暴政啊!街道上空無一人,跨越躺在道路中間的廢磚棄瓦,抬頭看見獨倚欄杆的你——一位女子,散文隨筆《牆的故事》。你説你在等待,等待一個人的歸來。我問你那個人去向何處,你回答説:不知,只知他去築牆……我下意識的想到——贏政的萬里長城。

南國的江山沒有牆,可我又該怎樣告訴你他去了北方。輕風飄來,似乎夾雜着一絲血的味道。你道,秦暴政,勞黎民,傷百姓。如今又去築牆,帶走了所有的人,他也不例外,難道高高的牆就能夠使百姓安康、政通人和、國家興旺?高高的牆只是鞏固他的政權維護他的領土罷了,好多家庭又該妻離子散了,為什麼沒有人反了他?

莫道!聽到這裏我急忙打住,四下探望,你卻道,別看了?有行動能力的人都築牆去了,不會有人的。我心裏默想:牆,萬里的城牆,你的建造犧牲了多少鮮活的生命?你的腳下踩着多少白骨?你的身上沾染了多少鮮血?這不怪你,只能怪那個自私而暴戾的秦始皇。黎民百姓恨你,終有一天會有起義;終有一天會有人佔領你的江山;終有一天會有人分了你的天下!

斜暉脈脈裏,你哭着,説,原來噠噠的馬蹄聲是個美麗的錯誤,你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夢裏,我打江南走過。如今,我站在千年之後的牆上眺望,你為誰腸斷為誰淚流?

牆下的白骨太多了。

關於牆作文14

在老年公園的對面,有一堵牆。每逢走過,上面鐫刻的文字總是讓我流連忘返,給我無限的尋思。

走走停停,讀讀看看。我發現,從這堵牆身上,我懂得了好多。首先,是關於《千字文》的。《千字文》為南朝周興嗣撰,它的撰作,相傳還有一段故事;原來是當年梁武帝令殷鐵石在王羲之書寫的碑文中拓下不重複的一千個字,供皇子們學書用的。但由於字字孤立,互不聯屬,所以他又召來周興嗣囑道:“卿有才思,為我韻之。”周興嗣只用了一個晚上就編好進呈武帝。這便是傳至今日的《千字文》。周興嗣的《千字文》精思巧構,知識豐瞻,音韻諧美,宜蒙童記誦,故成為千百年蒙學教科書。

《千字文》乃四言長詩,首尾連貫,音韻諧美。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開頭,“謂語助者,焉哉乎也”結尾。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複,句句押韻,前後貫通,內容有條不紊的介紹了天文、自然、修身養性、人倫道德、地理、歷史、農耕、祭祀、園藝、飲食起居等各個方面。

每每看到這堵牆,都頗生出很多的感悟。文字上描述的祖國大好河山江川美景,是非常值得我期待的。正如我期待快快長大一樣。故而,我夢想當我長大後,當我有能力出去時,我一定要把這秀麗江山行遍,一覽無餘其絢麗美景,滿足無盡的視覺盛宴。

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個小小的希望。更重要的是,這堵牆文字上承載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瑰寶更是激勵我要好好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將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好好傳承下去。

弘揚民族精神,做一個合格的接班人,從我做起。

這一堵牆,給了我無盡的尋思,而我也必將繼續思尋。

關於牆作文15

有許多的事情,過去了才明白;有許多人,走散了才想起;有許多無奈,品味之後才知道是一種幸運;有許多得意,享用過後才明白是誘人的陷阱。

這一切皆是因為牆的存在。

這樣的牆無處不在,如霧如障,如謎如網。牆,就是生活中靜靜流淌的介質,隔斷無數彼此關聯又相互獨立的領域。牆,更代表一種精神的維度甚至限度,支撐起生活中那些微妙的邊緣時光。他們是一個無法觸摸的影子,讓人們在希望和失望的交替中走着腳下的那一條路。

生活中的牆很多,希望是牆,恐懼是牆;瞻前顧後是牆,信心百倍是牆。因為有牆,人們的生活才會有想象的餘地,牆那邊看不到的風景,永遠是每個人心中最接近理想的彼岸;因為有牆,人們的行程中才有儲存永不枯竭的能量的地方,即使身陷牆外的波濤洶湧,也可以在心中默唸牆所在的方向,那裏面有最執着的生命原動力。

在有的入眼裏,牆變化莫測,他們恐懼。他們擔憂。他們讓周圍的牆包圍,漸漸地失去了自我,甚至陷入絕望的泥潭,永遠找不到生命的出口;而在另外一些人眼裏牆卻是一種很具體的東西,他們在這牆上描繪藍圖,然後按着這藍圖去跨越牆、跨越生活,儘管牆的那邊仍然是牆,但他們不在乎這些,他們所要做的唯一的一件事情,就是跨越。

有人説:因為活着所以我幸福。這是那些承認了牆的存在又跨越了牆的入對生活的詮釋,因為正視了牆而後又跨越了牆,所以他們是灑脱的。也有人説:生活讓我好累好累。這是因為那些人過分看中了生活之牆,對牆顯出無奈,他們在誇大牆的同時,牆也就真的變得很跨越了,對於他們,其實不是生活讓他們承受了艱難,而是他們自己給自己身上加了過重的東西,把自己給壓垮了。

也許,有了牆,才有了思考,有了動力,有了讓生命不斷砥礪不斷飛躍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