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善學作文四篇

作文 閲讀(9.06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善學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善學作文四篇

善學作文 篇1

誠信是一切美德的基礎。每當讀到這句話,我就想起了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小事。

記得那天,媽媽答應我看一集動畫片,可是我看了兩集,我就很害怕,怕媽媽過來訓我,果然過了一會兒,媽媽真的來書房了。媽媽對我説:“千千,你是不是多看了呀?”這句話本來就被媽媽説得陰沉沉的,再加上那天晚上下着瓢潑大雨,閃電能把天照得像白晝,雷聲緊接着又來了,“轟隆隆,轟隆隆”,弄得我心驚肉跳。媽媽又重複了一遍,把我給弄得更恐怖了,簡直就像恐怖片,而且情節還那麼精彩。

我想了一下,忽然,我想到“誠信是一切美德的基礎”這句話,我就説:“我看了兩集。”媽媽説:“那明天不看了,因為今天把明天的看過了。”我好慘,不過明天不看總比聽媽媽嘮叨好吧。而且,我沒有撒謊,我還是個誠信的孩子。結果晚上媽媽又温柔起來了,大概媽媽也覺得我是個誠信的孩子吧。

善學作文 篇2

同學們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什麼嗎?概括的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作為一名國小生,也許我們難以完全理解這24個字的豐富內涵,但從我做起,攜君子之風,誠信友善,做文明國小生,卻能身體力行。

其實文明行為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隨手關掉樓道的電燈,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這是文明。見到老師、長輩、同學問個好,這也是文明。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作為國小生我們不僅對同學講誠信 ,對老師也要講誠信。上課不遲到,作業獨立完成,不欺騙老師;這是我們國小生應講的誠信。

友善即是與人為善,曾經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太陽和北風爭論究競哪個更有力量,它們看到一位穿着棉衣的老人就打賭説:誰能夠讓老人把外套脱下來,就承認誰的力量更大。北風使勁地向老人吹去,想把老人的外套吹下來,可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緊,北風吹累了只好認輸。太陽從雲的背後走出來,將温暖的陽光撒在老人身上。沒多久老人出汗了,把外套脱了下來。太陽笑着對北風説:“温暖比強硬往往更能達到良好的效果。”這個寓言故事很好地證明了友善的力量。

同學們做個友善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做個友善的人,你的心裏會充滿陽光,做個友善的人,你會發現同學是那麼可愛,老師是那麼慈祥。做個友善的人,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那麼親愛的同學們,就讓我們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愛國、愛家、愛校、愛集體,和同學老師緊密團結在一起,努力學習,共建和諧美好校園。做一個友善、 誠信、文明的國小生吧。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善學作文 篇3

誠信就是説老實話:辦老實事;不弄虛作假;不隱瞞欺騙。誠信還是講信用,守諾言,言而有信。從我懂事以來,父母,老師們都一遍遍地教導我要做一個誠信的人。如果大家不能做到這一點,就品嚐不到生活的樂趣。

“曾子殺豬”的故事,世人皆知。曾子為妻子哄騙兒子的一句戲言,執意殺豬保信,説到做到。這並非小題大做,這是一個明智的行為。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是衡量人道德、風尚、品格的標誌。守信用的人,從不食言,無論做人做事都光明磊落,坦誠大方。如果一個人輕率許諾,又背信棄義,只能招致世人的唾罵與排斥。言必行,行必果,這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社會的認可。

友善,很美的一個詞語。對於面帶微笑生活快樂的人來講。上司的友善直接帶來下屬的稱讚,同學的友善給大家帶來的滿心歡喜。相反的,陰暗的人也不在少數,已經在大家視線中很少存在,我第一次對這個詞有感觸是在國小聽到《新聞聯播》説道天安門自焚事件。我無從體會那種思想,只希望那些內心真正友善的人平安相伴。

我曾經犯過一個錯誤。那時的我很小,很天真。母親有事到外地,幾天才回來,去的時候囑咐我要看好弟弟。幾天後,弟弟午睡醒來就拿着那羽毛球拍興致勃勃的要和我一起去打羽毛球。他玩的比較差,有好幾次都打不到我這邊,我就很生氣,然後罵到:“你那麼笨,怪不得媽媽不要你!”説出這句話的下一秒我就後悔了,弟弟並沒有説話。第二天我幫他疊被子的'時候發現他的枕頭濕了……

在這件事中,我不僅沒有做到誠信,也沒做到友善,就這樣赤裸裸地傷害了一個天真的心靈。

善學作文 篇4

歲月匆匆,大學四年轉瞬即逝。學生時代,即將與我、與你,與我們揮別。人,也許只有在快失去時才會試着去理解過去生活的意義。

國小時期,小小的書包,重重的書本,滿滿的笑容,與爸爸媽媽手拉手上學去。那時候是國小生,是童真。每個我們,都有着一個屬於“我以後要當老師、當醫生”、“我以後要開飛機”、“我長大要抓壞人”的孩子夢,沒有煩惱、沒有顧慮、沒有憂愁。

國中時期,書包不是必備的,書本安心放在課室的櫃子裏,身上充滿青春的氣息,騎着自行車,高聲與爸媽揮手:我上學去了。那時候是步入青春期的中學生,是活力。所有事情對我們來説,都是新鮮的,都很好奇,都想嘗試。豆蔻年華,有着情竇初開的幻想,有青春的煩惱,也有學業上真實的壓力。

高中時期,走出家門口,不再是每天重複的事情,變成了一個星期、兩個星期循環一次。書包變成了揹包,包裏面不全是書本,更多的是零食,是衣服,是生活品。每次的出門,簡單的一句:我上學去了。還帶上了點點的不捨與牽掛。青春依然在躍動,但心智成熟了;內心依然有幻想、依然有煩惱,因為心底裏,我們還是個孩子。

未來不再依然是童年的夢,老師、醫生、開飛機的志願只能證明我們純真過。選方向的壓力、父母的期待、大學聯考的緊張、還有內心對長大的渴望,一切的一切從四面八方衝過來。那時候是青春高峯期,是奮鬥期,是未來的分岔路,因為未來、因為前途,那時候必須有的是激情、是力量、是堅持。

大學時期,離開家,回家的次數更少,爸媽的叮囑不再僅僅是好好上課,好好吃飯,更多的是照顧好自己,多交朋友,要互相幫助。回家的頻率越少,“我上學去了”這句簡單的話,成了電話裏面的結束語。大學是青春分享的時期,也是青春離散的時代,我們註定在四年裏認識來自各地的朋友,彼此又註定面臨離別的一天。

這時候,我們的夢只能在心中,我們的理想面對着現實的考驗,未來,不再遙遠,社會,醜惡原來如此清晰。頓時,校園原來是最純淨的地方,上學是最幸福的事情,做孩子是最美的夢。這時,我們有工作的壓力、家庭的考慮、利益的權衡,童真、新鮮、幻想對於此刻的我們都不是褒義詞。雖然校園教會我的是:路在腳下,明天會更好。但我卻只想輕輕的説:明天,我要上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