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關於國小信息技術工作總結三篇

工作總結 閲讀(1.06W)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信息技術工作總結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國小信息技術工作總結三篇

國小信息技術工作總結 篇1

市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起步於年代初期,十多年來,在上級業務部門的關心、指導下,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的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教育信息化程度顯著提高。截止年月全市共建起了個校園網,計算機教室多間,擁有計算機達多台,配備計算機專職教師人,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程的學校達所,幾年來,接受過信息技術教育的學生人數達萬人次,佔全市中國小總學生人數的.%。開展計算機輔助教育的學科覆蓋率達%,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教師覆蓋率達%。市一中、市二中和拱北國小已率先成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下面就近年來我市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有關情況簡單彙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強化對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管理

市教委各級領導歷來對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工作十分重視,並把推進我市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作為促進我市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突破口。為此,市在年就率先在全省配備了計算機專職教研員,並於年成立了“市中國小計算機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和“市中國小計算機教學專業委員會”,分別由市教委主任和主管教學的副主任擔任主任和理事長,許多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學校也都分別成立了由學校領導、計算機教師和其它非計算機學科教師參加的“計算機教學實驗小組”,從而在組織上保證了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同時,市教委還為加快我市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還於年頒發了《關於加強我市計算機學科教學的通知》等多份綱領性文件,進一步明確了我市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教學目標和發展目標,並在全省率先於部分中國小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必修課,並結合本市實際,提出三個統一(統一管理、統一教材,統一考試),二個提高(通過廣泛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提高全市的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推進我市教育現代化;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一個目標(使我市信息技術教育真正走在全省前列,成為我市的教育特色)。

二、重普及,促提高,普及提高雙豐收

在中國小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是推進我市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和保證,是市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基礎性工程和標誌性工作。截止到年月,全市共有所學校開設了信息技術教育必修課程,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高中, 年全市所有國中,年全市所有國小都將開設信息技術教育必修課程,使我市所有中國小生都要接受信息技術教育。同時,我們在努力提高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率時,也注重對計算機特長生的培養,為此全市每年要舉辦六次市級中國小信息技術學科競賽(中、國小生計算機知識競賽、網頁設計製作競賽和多媒體制作競賽)以及報刊賽、大獎賽等多種競賽活動,進一步選拔尖子學生,再通過各種形式的集訓進行再提高,幾年來,我市在參加全省全國的gdoi、noi以及電視大獎賽等各種競賽活動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共獲得了全國一等獎五個,二等獎近十個,省級以上獎勵更多達餘人次,拱北中學今年還在全中noi奧林匹克分區聯賽中獲某省賽區團體一等獎(全省第四名),並連續兩年獲全國優秀參賽學校稱號,我市在參加全省的gdoi奧林匹克競賽決賽中也獲得團體第七名,受到了省內外有關專家的好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三、採取措施,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

強化信息技術教師隊伍的建設

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是一項面向未來的現代化教育,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而要真正提高信息技術教育的質量,達到我們的預期目的,除領導重視外,還需要有一批具有較強的敬業精神和較高業務素質的教師隊伍,為此,市教委從年開始,就每年從大專院校和社會各界招聘大量優秀的計算機人才充實我市的信息技術教師隊伍,同時,市教委還每年對信息技術教師進行各種培訓,如加強各種教研活動,組織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理論、心理學、信息技術教材教法的研究與學習,外出考察交流,以及舉辦高水平的技術專題講座(如網絡管理、網頁設計、多媒體制作等)等,並定期進行優質課評比、優秀軟件的評比、優秀論文的評比等,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同時為使這批教師安心工作,市教委和各個學校還想盡辦法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環境,對他們生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並在職稱評定、課時計算給與傾斜,使他們工作順心,生活安心。目前,我市已擁有一批高學歷、高素質且具備較強敬業精神的教師隊伍,截止到年月,全市全市信息技術教師公開發表的論文以及獲省級以上獎勵的論文、教案、軟件等達餘篇(件)。

狠抓教師隊伍的信息技術培訓工作

要大力發展我市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全面推進市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加速實現市的教育現代化。我們還必須大力開展全市所有非計算機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以切實提高他們的信息技術素養。依據《某省省教育信息化工程規劃》的指導意見,結合我市實際,市教委早在年就建立起分層次的多級培訓機制:一級層次是要求所有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在年前全部進行一次系統的信息技術培訓,並要求有%的教師要通過計算機初級考核,%的教師要通過計算機中級考核,各級各類學校能有%以上的教師可以把信息技術手段整合到學科教學中去;二級此文來源於xx寫作網層次是要求所有的中青年教師在年前全部達到並通過計算機中級考核,%要達到並通過計算機高級考核,各級各類學校要有%以上的教師可以把信息技術手段整合到學科教學中去;同時學校要把教師應用計算機進行教學的能力作為晉級考核的指標。為此,我市在年就根據學校教育實際編寫出+了全省第一本適合教師培訓的《計算機應用技術》一書,並製作出+了配套光盤。目前此項培訓計劃進展順利,已達到預期目標。現在全市開展計算機輔助教育的學科覆蓋率達%,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教師覆蓋率達%以上,此外還有一部分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整合教學。

四、加強課題研究,大力促進科研促教

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師生的信息意識,實現教育過程的信息化,並最終培養信息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基於此,我市加大了科研力度,全市中國小興起了教育科研的浪潮,截止到年月,全市共承擔了國家、省級重點課題達數十項之多,如市教委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珠江三角洲教育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子課題“信息技術與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一中承擔的“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優化語文教學”,市二中承擔的“cai促進教師現代化教育技術水平提高的研究”,拱北國小承擔的“多媒體熟語識字”等,使我市在教育信息化理論研究、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研究、計算機多媒體與網絡輔助教學和課程整合等多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加強教育信息化理論研究,全面推進我市中國小教育現代化的發展

市教委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珠江三角洲教育現代化理論與實踐”子課題的“信息技術與市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於年月結題,它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對我市當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信息技術課程、多媒體輔助教學、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信息資源、網上教育與遠程教學、教師隊伍建設等)進行了整體分析、研究,找出了許多阻礙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癥結,提出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基本原則、戰略思想、發展策略和措施保證,規劃了我市信息化教育發展的目標和方向,併為此建立了“市實驗中學”,力圖通過營造信息化環境,加強信息化建設, 以信息化教育帶動學校的全面工作,使實驗學校逐步構建起現代化的信息化辦學模式。因此,可以説這是我市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一個綱領性文件,對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將起到一個不可低估的作用。

加強信息技術課程研究,突出學生信息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市中國小計算機學科教學研究”作為我市首批重點課題早已於年立項,為配合該課題研究,我市還在拱北中學、拱北國小和香州七小設立了三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實驗班”,該課題明確提出在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要堅持“信息技術是教育的工具而不是教育的目標,信息技術是認知工具,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應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計算機是創新工具,強調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等四個基本原則,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突出學生信息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並從教材、教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等多方面進行實驗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突出網絡、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構建

教育信息化必然引起教學模式的變化,現代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與教育過程的結合,給教育帶來了一個全新的面貌,它賦予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以更豐富的內容。如何突出網絡、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構建,充分運用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和非線性的表達方式來營造引導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新型教學環境,尤其是創建優化的網上學習環境,來實現教師傳授與學生自我探索的有機結合,以切實提高信息技術教育的科學化水平,已成為我國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點研究內容。為此我市市一中、市二中、市四中、市六中、拱北中學、實驗中學、縣一中、拱北國小、香州一小、香州一小等一大批中國小校多年來一直都在如何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突出網絡、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構建,提高教學效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嘗試,認真的研究、積極的探索,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如市一中的“校園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研究”和“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與研究------多媒體與語文教學”、市二中的“cai促進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提高的研究”、拱北國小的“多媒體熟語識字”以及市六中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等,受到了省內外教育專家的一致好評,特別是對市六中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某省省教育廳副廳長劉達中説“這個實驗班我非常欣賞,它體現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根本轉變”,美國哈佛大學威斯汀教授也説“這種模式在美國也很少見,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

五、積極推進校校通工程,加強我市教育城域網和“市中國小虛擬網校”的建設

教育部在《關於在中國小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中指出,要“全面啟動中國小‘校校通’工程,為中國小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奠定基礎”。為此,我市加大了中國小校園網的建設,並於去年投資近兩億按高起點、高標準的信息化要求興建了市一中和斗門縣一中兩個高中部,使其信息化環境、信息技術裝備、網上學習環境等均達到全國一流水平。同時市教委還在去年就與市電信局簽署了合作建設“市教育城域網”的協議,規定在年前全部完成我市城區中國小校的“校校通”工程,並加快了我市綜合性的“市中國小虛擬網校”的建設步伐,力爭在年前將“市中國小虛擬網校”建設成為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型網校,向社會、學校、家庭提供豐富的教育教學信息資源,以實現充分的資源共享。

同時,我們也對網絡教育環境下給教育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作了充分的估計和準備,強化了學校德育工作,提高學生的自律能力。在德育方法上立足於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對信息的辨別與選擇能力,力求在充分挖掘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優勢的同時,把其負面影響減到最小程度。

國小信息技術工作總結 篇2

一學年來,我們信息技術組,在學校領導的正確指導下,在完成規定的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工作外,認真負責地做好學校信息技術相關各方面管理工作,包括校園網絡、微機室和多媒體教室的管理,學生數據處理等。現將一學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政治學習,促進科組建設

一年來,我們認真貫徹依法治校、依法執教的各項工作,認真學習《教師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規,不斷增強科組成員的師德修養,認真學習貫徹學校的各種教學管理制度,切實落實好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工作,增強組成員的凝聚力和工作熱情,積極探索開展各項工作的方法措施,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根本保證。

二、加強課堂教學,注重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素質。

積極開發教學資源,認真研究我校學生的情況和教學設備的情況,針對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變化大、經驗少、學生基礎差別大等特點,認真探討,制定教學計劃、課時計劃、教學組織管理方法、設備合理使用方法,充分發掘我校現有教學設備資源,積極使用現代教學手段,認真進行備課,使課程教學得以順利進行,併為今後的教學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針對信息技術課堂紀律管理困難的具體情況,認真討論研究課堂管理方法,加強課堂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之間互相聽課,從而增強教師之間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還積極參與各級各類的業務競賽,在6月份的基本功比賽中,獲二等獎。國小信息技術工作總結

三、充分發揮我們的優勢,提高學校辦學的信息化發展的水平。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應走在學校信息技術發展的前沿,除了搞好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外,我們還擔負着許多其它的任務。幫助其他學科老師製作課件,管理和維護學校的計算機硬件、網絡設備、各種電教設備的維護、攝影、攝像;學校網站的升級維護、電教軟件的徵訂、保管、借用;學校閉路電視系統、廣播系統的維護、使用;都能不折不扣地完成,受到一致好評。同時服從學校領導的安排,為教務處、校辦公室認真做好學校文件和數據的錄入處理等非課務工作,其中包括學生信息的錄入處理、學生檔案等。

四、積極參與學校教科研活動

隨着信息技術軟硬件的發展,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不僅僅要搞好教學,還必需跟上信息技術發展形勢,我們經常鑽研各種軟硬件知識和技術,切實掌握包括各種軟件使用、網頁設計、程序設計、網絡系統技術,努力提高自己業務水平,為學校信息化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總之,我校信息技術教研工作在本學年中,做了很具體的一些工作,起到了把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在今後的工作中,還要不斷努力,及時獲取外地的一些先進科學的管理經驗,把我校的現代教育技術推向一個新的起點。

國小信息技術工作總結 篇3

21世紀是信息時代,計算機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與核心,是信息社會的主要技術,它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對當代社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最終可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從而將會大大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們可以清醒的看到:不掌握計算機知識和計算機基本技能,將難以在現代信息社會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電腦要從娃娃抓起,計算機學科教育己成為國小教育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下面我就總結一下這學期事信息技術教學的心得體會。

1、引入趣味課題,激發學習興趣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對某個問題產生興趣,才會啟動思維,才會主動去尋找解決它的辦法,才會主動獲取相關的知識,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並且,一個人只有在做事情時感到其樂無窮,精神才會高度集中,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才能有所創造,有所發明,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也是激發創造力的必要條件。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從問題的引入和學習活動的設計上下功夫,引人入勝的開題,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因素。

課題能否成功的引入,直接決定了一節課效果,每節課我都力求採用同學們最感興趣事物來引導他們,如在教五年級製作多媒體作品,,我問學生,你們想不自己創作出一份“能説會道”的多媒體作品呢?我選擇了學生們喜歡的四大主題學生興奮的説當然想了!授課完成後,選擇了一些學生喜歡旅遊的地方,如廣州長隆,香港迪士尼,揭陽風景等,篩選了一些學生喜歡的圖片,製作了封面,導遊圖,介紹各相關景點資料,封底等,當我用電腦繪製了一些自選圖形,學生可能都掌握,但她們並不知道電腦成自選圖形還可以組合成導遊圖時,當我給學生演示後興奮得直拍手,都激動的説原來電腦還有這麼多祕密,看着學生那一張張可愛的臉蛋,一雙雙求知的眼神,我心裏也好激動。還有在教excule軟件時,我先把自己做調查旅遊意向統計表給學生看,根據學生這一年齡階段,統計學生喜歡的動畫片,收集了各類動畫圖片,同學們在課堂上可以方便使用有趣圖片、進行交流,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一下子就激發起來了.  

2、通過學習結果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通過學習活動,在不斷獲得新知識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時,就會爆發出強烈的繼續學習的願望,學習興趣也就越來越濃厚。如在教學五年級學生如何上網查找資料時,我先到語文老師那裏瞭解了一下課文中需要的學習資料,如《田忌賽馬》這篇課文,我教學生在“百度”網裏搜索關於“田忌”的圖片、課文的生字,詞語和詞語解釋等,有些學生搜到了大量的圖片及文字材料,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這樣學生既學習了語文,又學會了上網查資料,真是一舉兩得!學會了上網查資料的方法後,我讓學生自已在網上查找資料,呵呵,愛玩是國小生的天性,他們居然在“百度”網裏搜索到了 “連連看”、“對對碰”等等一些“在線小遊戲,”在網上玩起了遊戲了!我真是服了這些小機靈。在教學過程中,採用邊學邊用的方法,學一點就讓學生應用起來,不但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在應用的過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學生自身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總感覺到有新的挑戰,新的興奮點,這樣既保持和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作為教師,還可以有意識的擴大、增強這一效果,當某個同學的作品比較完美時,藉助多媒體網的優勢,我通常會發到我的博客空間上,給全班同學展示一下,並提出表揚和鼓勵,從而提升了學生的榮譽感和自豪感。

3、講課內容打亂教材順序,抽取精髓,激勵同學們主動獲取知識

計算機基本知識並沒有嚴格的難易程度界限,特別表現在應用軟件上,比如word,powerponit等,並不是必須掌握了所有的瑣碎的基本知識如拼寫檢查、背景設計、模版設計等等才能作出作品,長篇大論的介紹界面、菜單、模版、版式等基本知識只會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講授這樣的課程時,我的經驗是打亂教材順序,首先抽取精髓來講,緊緊吸引他們的興趣。比如講多媒體作品時,我首先用powerponit做了一個演示文稿作自我介紹,作品中使用了圖片、文本、聲音、動畫等,而且告訴每學生只要使用電腦就能隨便看到這個演示文稿,展示完成時,他們很好奇,我就帶領着他們具體去實現它,簡單介紹了文本、聲音、圖片的插入,然後要求他們也做一個自我介紹的或是介紹自己班集體的演示文稿,他們很快完成了,很興奮,但是種種問題也出現了,為了讓演示文稿更為美觀,錯了的字怎麼改正?字體、字色的怎麼改變,超連接是怎麼一回事,鼠標、時間的一些特效等等,有的同學掌握了這些知識,沒掌握的懷着迫切的心情認真聽我講解,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且記憶深刻。只用了短短的幾個課時,大部分同學都能隨心所欲的製作簡單的作品了。

回顧這個學期所從事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基本上是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當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穫的喜悦,也在工作中發現一些存在的問題。我所享有的收穫我會用於下個學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問題我要認真思考想辦法解決。作為教師,教學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學工作外,我也積極參加市教育局組織其它活動。如:廣東省中國小教育學會信息技術教學、中國小青少年機器人比賽、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總結經驗,改進方法,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只要立足實際,認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研究好學生,爭取學校領導、師生的支持,就能創造性地搞好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就能使我們的工作有所開拓,有所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