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關於就業指導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職場 閲讀(3.24W)

一、問題提出與目標

關於就業指導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一)問題提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學校要與企業“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校企合作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業,是貫徹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有益實踐和重要舉措。校方應當以產學研合作關係為紐帶,繼續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培養出企業需要的人才,真正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動物科學專業是農業院校的傳統專業,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分支。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該專業的研究內容已經涉及我們生活的很多方面,該專業對學習者生產實踐經驗的積累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非常高。怎樣使動物科學專業的畢業生在剛參加工作時能夠直接勝任或以最短的培訓時間就能夠勝任企業安排的工作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校企合作育人才的方式。

(二)工作目標

1、加強校企合作,實現雙贏目標

創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既彰顯了高校人才培養特點,也是新疆畜牧業及行業企業發展的迫切要求,選擇合適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取得校企合作成效的重要條件。

對企業而言,校企合作育人在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的同時,為企業積蓄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可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的畜牧業人才。

對校方而言,教育的本質就是提高人的素質,人的素質的核心就是專業精神和人文精神。通過校企聯手培養,學生會對專業和人文知識“知之深,愛之切”,利於學生成長、成才,利於學生就業、創業。

2、加強校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從理論上講,畜牧業企業與動物科學學院合作,校企兩方不僅都有硬件和軟件的合作優勢,更有對人才需求的共同預期,這是合作的前提條件和基礎。通過合作,可以發揮兩種不同環境和資源對人才培養的互補功用,實現校企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

二、實施方法與過程

四年來,新疆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以“校企聯手抓培養 學生成才促共贏”為主題,與畜物行業的企業堅持目標一致原則、持續教育原則、立體培養原則,積極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就業指導工作,實施方法與過程如下:

(一)共建實踐育人基地、開展企業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於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瞭解國情,增長才幹、奉獻社會,鍛鍊毅力、培養品格,培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①(P183)四年來,動科學院分別與六家畜牧業企來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共建社會實踐與育人基地。有意向去某企業鍛鍊或就業的學生,接受學校和企業的共同組織與管理,在企業接受一至兩個月的'實訓。通過實踐,學生在企業真實的生產生活情境中獲得真實的職場經驗,提升了專業興趣和技能,提前認識到人職匹配的重要性,規避了一些未來職業人生無法勝任的風險。

(二)加強校企文化共建與交流

文化能夠温養薰陶,傳道明德,有潤物無聲、點滴入土的力量,深深植根於人們的心中。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優勢互補的校企文化共建為學生提供了豐盛的文化大餐,有利於學生對文化的學習理解及應用,使兩種文化在大學生身上融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理解並熟悉企業文化,提升其就業能力。

一是“企業文化進校園,融入校園文化活動”。旨在培養學生適應就業環境和企業文化。每年開展企業冠名系列活動,如畢業生寄語和新生寄語摺頁、宿舍門頭設計、書籤、素質拓展、體育運動會、專業技能大賽、世界糧食日宣傳等活動。

二是“校園文化進企業,深化校企共建平台”。旨在加強企業與學生的溝通和了解。如大學生文藝演出隊定期赴企業生產一線開展“我們是一家人”文藝匯演;每年邀請企業參加畢業生慶典和迎新生匯演;學生去企業參加籃球聯誼賽、研討交流、團隊訓練;學院的專家、教師帶學生前往企業講課、交流、觀摩。

三是“設立企業助學班,培養畜牧行業人才”。選拔優秀學生成立虛擬班,利用雙休日和假期授課,為期兩年,課程體系包括行業發展狀況、個人生涯規劃、企業文化、企業實訓等。旨在全程培養行業人才,宣貫企業文化,擴大企業知名度,協助校方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實現畢業生高質量就業,達成企業、學校、學生個人的三方共贏。

(三)共上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的就業指導工作不但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輔導,同時注重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我院的就業指導課程結合專業特色,定期邀請合作企業的專家、管理者、技術能手、優秀校友進校園、上講台,為學生授課、作專題報告,指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充分了解企業需求,感受企業文化,儘早為就業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

(四)設立企業獎學金

企業基於自身行業需求,向品學兼優的學生給予一定現金獎勵,極大地激勵優秀學生、其他學生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能,回報社會、學校和企業。此舉不僅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提升了企業影響力,而且對校企深度融合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使合作育人、合作就業效果增強。

(五)建立校企網絡交流平台

發揮新媒體的優勢特點,搭建學生與企業交流的平台,可實現校企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企業與我院師學生共建QQ羣、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及時將企業發展、企業文化、就業信息、校園新聞等共享。同時,通過這個交流平台,把平時不願意表露思想的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

(六)開展企業與學生的對話活動

由於整體就業形勢嚴峻,學院每學期請企業定期和學生對話交流,很多學生從用人單位那裏再次證實:一是要誠信為本;二是要學好本專業知識和技能;三是要樹立愛崗敬業和開拓進取精神;四是要具有一定的求職技能。如:學會寫自薦信,具備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

三、工作成效

(一)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就業指導工作的成效

1、提高了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性。校企合作促就業過程中,雙方樹立了開展全程化就業指導工作的觀念;擴大了企業在校園影響力,提前建立了人才蓄水池;加強了就業指導隊伍建設;建立了高效的職業發展規劃和就業指導信息系統。

2、培養了學生的專業精神和人文精神。校企聯手的系列活動一方面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增加了,專業精神深入了。另一方面學生在實踐中認識到學問不應成為一種滿足個人功名利祿的工具,做學問的目的在於成事成人。

3、提升了學生的就業能力。學生在積極參加校企合作的活動中,逐漸鍛鍊了職業技能、人際交往技能和生活技能。從大一開始就接觸企業與社會,為學生將來走向職場打下堅實的基礎。四年來主動到曾實踐過的企業就業的動科專業學生人數逐年增多。

4、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校企合作中,學生在帶薪實踐,車間學習、行業調查、民情體察中提升了道德境界;同時,企業文化的輻射,豐富了校園文化,利於培養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培養學生的敬業愛崗、忠於職守的奉獻精神,提升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5、創設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校園環境和企業環境都孕育着豐富的教育資源,充分利用兩種環境共同育人,達到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雙贏結果,這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

四、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就業指導工作的思考與建議

1、校企合作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為了對大學生的培養產生最優化的效果,校企雙方應密切合作,加強協調溝通,明確各自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分工,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實施教育。校企雙方需做到:教育目標和內容上的有機結合、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有機結合。

2、完善支持保障體系。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系統工作,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在校企兩方,配備專管人員,具體負責組織實施校企合作育人促就業工作,逐步形成領導重視、機構健全、師資優良、場地和投入到位的工作格局,為校企合作育人提供有力的保障體系。

3、構建科學化的評估體系。建立一套可行的評估指標體系對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就業指導工作做出客觀可靠的評定,不僅可以去沙存金,糾正錯誤的觀念和認識,促進該工作的科學、規範發展;同時通過評估指標體系的規範與促進,能夠使其健康持繼發展,打造校企合作育人的品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