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參加三區聯合數學活動的感想範文

心得體會 閲讀(2.68W)

今天跟隨校領導前往祿口國小參加XX市溧水、高淳、江寧聯片教研交流活動,參加後自己感覺受益匪淺,深刻的體會到了數學課堂的真諦——真實的、有效的、個性化的數學課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節課,趙三多老師對教材的靈活處理讓我的心有了很大的觸動!

參加三區聯合數學活動的感想範文

從國中回到國小的這麼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為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為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為此,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敍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人與人、前輩與後代、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裏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了。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為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了教材,瞭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並不等於學生也理解了、瞭解和有了。學生不是靠我們頭腦裏的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為行為。學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麼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的設計,那麼,對學生學習來説,都等於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為: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的思維內容轉化為學生的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啟發後,再通過老師去啟發學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於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課本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老師的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具備該具備的各種能力,提高應有的素質。因此,我認為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的教案,並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為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瞭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國小數學教育任務。

11月2日,一早趕車來到東南大學,當我邁進東南大學禮堂時,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沒想到剛工作不久的我能有機會來領略大師的風采,親耳聆聽大師的語言,真正零距離感受大師的人格魅力以及高超的教學藝術,這將為我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

第一節課是劉延革老師上的'六年級的《簡單推理》,聽了劉老師的課,讓我明白了什麼是數學,數學不是簡單的數字和數字運算,而是通過數學的學習,讓學生會用科學的、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明白了數學與生活是分不開的。劉老師講了她為什麼要上這一課,那是因為沒有人上所以她要上,那是因為她要糾正大家認為的推理不應該是數學課來上的。通過劉老師的課,使我對數學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第二節課是吳汝萍老師上的二年級的《時、分、秒》,吳老師的這節課充滿了童味、趣味。吳老師首先通過flash展示現代版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把兔子變為鐘面上的分針,烏龜變成鐘面上的時針,直觀的向學生演示了時針、分針的運動規律。設置了諸多情境,讓學生尋找一分鐘,真正體會一分鐘到底有多長。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在一分鐘內做自己的事,學生分組在一分鐘內跳了50幾下繩子、拍了100多下籃球、做了30幾道口算題、讀了一篇小短文等,使學生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一分鐘只要好好利用好了,就可以做好多事。最後通過flash小動畫《匆匆》教育小朋友要珍惜每分每秒,不能虛度光陰。通過吳老師的這節課,我體會到教學過程是相互的,不是簡單的教師教、學生學,應該是學生主動的參與其中,在快樂中學習知識。

最後一節課是徐斌老師上的一年級的《9加幾》,這節課徐老師用樸實、關愛的語言引導一年級的小朋友如何把9加幾的問題轉化成10加幾的問題。徐老師至始至終對學生鼓勵的口吻、疼愛的眼神,讓我深深感動,使我體會到對學生的教育即是愛的教育。

通過參加這次“現代與經典”的國小數學觀摩課的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組委會給我們提供的數學教學中的“營養大餐”是何等的珍貴和豐富,我將會收穫一次,終身受益。

有位教師在一次監試時,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她一走進考場發試卷,就看到黑板上竟然寫着七個大字“監考老師是笨蛋”。那位教師停留了瞬間,然後微笑着對學生説:“現在,‘笨蛋’老師開始説話了,請你們到外面去,我要開始髮捲了。”發好了卷子,鈴聲一響,學生進場開始答題,她就當什麼也沒發生,糊塗一回!出乎意料的是這位寫的同學考完後竟主動找那位老師承認錯誤。

看來要使學生醒悟,得給他時間。試想,如果那位教師當時大發脾氣,耍教師威風,立即追查此人,查出此人後罵一頓,後果將會怎樣呢?必然會影響全場學生的考試,同時也失儘教師的風度,遠不如那位教師那樣選擇給學生一點寬容,給學生一點“糊塗的愛”,給自己留一點教師的風度來得好!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是年齡尚小,自控能力較差的國小生。對於學生的一些小錯誤,教師不必斤斤計較,不妨給學生一點“寬容”,在嚴格要求的前提下,對犯錯誤的學生理解和尊重,從時間上、場合上、態度上、條件上、認識上寬容學生,讓學生有時間、有過程、有餘地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行筆至此,不由想起發生在我班裏的一件小事。小濤和小陳原本是好朋友,經常相約一起玩耍。有一回,小濤弄髒了小陳的衣服,兩人吵了一架。第二天,小濤的媽媽跑到學校向我告了一狀。我瞭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後,把兩位學生叫到身邊進行了教育,並讓他們靜下心來找找自己的錯誤,想想該怎麼改?沒想到,小濤認為自己並沒有錯,對着我大聲吼叫起來:“我沒有錯!不用你管!”他邊哭邊吼,還跑出了教室。我馬上叫小陳把他拉回教室,讓他坐回座位休息,自己像沒事似的開始上課。我一邊上課一邊觀察小濤的表情,前半堂課,他漲紅着小臉氣鼓鼓地坐着,顯然心中還很不服氣,自然聽不進一句話。漸漸的,他的臉色恢復了正常,頭微微下垂,並露出了一絲難為情,或許他的心中有了一絲悔意,或許他在反思:我怎麼可以頂嘴呢,陳老師肯定會生我的氣,有可能再也不會理我……就這樣他熬到了下課。我笑眯眯地走到了他的邊上,對他説:“小濤,下次老師跟你説話可不能這麼激動哦……”我的話沒説完,他的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事後,他在日記裏寫道:“我怎麼也想不到,我頂撞了陳老師,陳老師卻還這麼親切地教育我,這更讓我為自己的衝動與無禮後悔不已。”

可見,要做到“寬容”,教師首先要真誠地傾聽學生的犯錯理由,並幫助為其分析,不要憑主觀臆斷或一面之詞而下結論。其次要熱心教育,一分為二。教師應幫助學生,使他們能正視存在的問題,鼓足勇氣去克服它。最後要創造寬鬆的條件讓學生申辯,讓學生敢想、敢説,從而使學生心悦誠服地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