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小語文自主閲讀教學

校園 閲讀(2.35W)

導語:自主閲讀強調的是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交流而產生個性化的理解與感悟。在學生課堂自主閲讀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和喜好出發,對閲讀中獲得的信息進行個性化的處理,從而獲得獨特的體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國小語文自主閲讀教學,歡迎借鑑!

國小語文自主閲讀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中特別提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以及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1]但在實際閲讀教學中卻暴露出諸多問題:課堂上教師滿堂灌輸閲讀的基礎知識、基本技巧,課下通過大量練習提升閲讀教學效果;或在課堂上通過聽音樂、看視頻的簡單方式吸引學生興趣,而並沒有抓住閲讀教學的主線;有的教師緊跟教改的步伐,積極踐行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理念,從形式上大做文章。這些表面上看似課堂氣氛濃厚,但事實上這樣的課堂既缺乏教師的引導啟發,又讓學生失掉了與文本對話、獨立思考的機會,學生無法從文本中汲取營養獲得感悟。

近年來,許多專家在《課標》中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將目光投向自主閲讀教學,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越來越關注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同時,對國小語文自主閲讀教學的理論研究也逐漸增多,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本研究希望在借鑑前人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進一步對國小語文自主閲讀教學進行研究,並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望能夠對優化閲讀教學效果做出貢獻。

一、自主閲讀教學及其理論基礎

(一)自主閲讀教學的涵義

自主閲讀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閲讀的態度、習慣和能力的閲讀教學。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對學生閲讀興趣的激發,閲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積極參與閲讀,獲得自主閲讀的態度、習慣和能力。因此,教師要用自己的個性並以言語形式作為輔助教學內容的工具教學生掌握閲讀本領。在閲讀教學中要強調一種人文教育,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學生個性化閲讀、自我感悟。

(二)自主閲讀教學的特徵

第一,主體性。學生是閲讀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自主閲讀是學生根據學習任務並結合自己的閲讀能力而指定的目標,同時還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閲讀計劃的過程。第二,建構性。建構性強調的是一種動態生成過程,是個體自主參與、決策,依據個體的知識背景,賦予個人意義的一種探究過程。第三,過程性。自主閲讀教學追求的是學習主體對閲讀過程的主動參與。第四,開放性。開放性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前提下,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合理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下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教學評價上,不再侷限於標準答案,評價方式多元化。第五,互動性。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文本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以及學生與教學媒體的互動,在多層互動中可以使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引起學生的思考活動。

(三)自主閲讀教學的意義

自主閲讀是對學生的素質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探討國小語文自主閲讀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現實生活中,許多學生往往把閲讀時間用於玩電腦或看電視,而對閲讀興致缺失,無法從閲讀中享受樂趣。自主閲讀教學有利於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與文本進行對話,促進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加強學生思維能力訓練。還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總而言之,自主閲讀絕不僅是一種閲讀表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滲透於學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這樣的閲讀才能滿足社會的發展和需要。

(四)理論基礎

1.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理論認為在學習過程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學習者本人。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這就要求在閲讀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關注和尊重每位學生獨特的個性和需要。讓學生做閲讀的主人,通過自主閲讀,獲得愉悦體驗。

2.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提倡生成性和創造性的知識。有效的學習是學習者個體基於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建構、生成新的知識或經驗的過程。因此,在語文自主閲讀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自主閲讀創造條件,激發學生的內在興趣,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通過教師指導、合作、研究、討論等方式讓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方面和解決的多種途徑,從而對文本產生新的理解。

3.認知心理學理論

認知心理學理論認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積極投入,認真探究,主動地學習。教師的角色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閲讀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閲讀,與作者進行思想的碰撞,促使學生閲讀能力提高。

二、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現狀

閲讀教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一直處於核心地位,佔據大量課時,耗費教師和學生的大量精力,可是教學效果卻不樂觀。填鴨式教學使得學生對閲讀不感興趣;教師的'教學目標不明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目標的指引,學習無目的、無動力;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設計不合理,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參與;教師的評價方式較單一、模糊,對學生的激勵性不高。久而久之,學生對閲讀失去信心,認為閲讀很難,無法攻克。

(二)國小語文閲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不明確

教學目標是指導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依據,指導和支配着整個教學過程。針對閲讀教學現狀而言,很少有教師在課堂上明確閲讀教學目標,整個教學過程比較隨意,沒有明確的教學方向,僅僅是為了攻克某道閲讀題目。

2.忽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閲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是個人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因此在閲讀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學生通過文本的閲讀,能夠進行思考,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看法,重在讀、思、議,這樣的閲讀才能提升閲讀能力。但在實際的閲讀教學中,更多是以機械式的講解和分析為主導,教師的聲音淹沒了學生的聲音,學生在課堂上被動的接受教師地講解,失去了思考的空間,這種模式使得學生忘記了思考,忽略了思考,甚至不會思考。

3.學生對課外閲讀的興趣不高

《課標》規定國小階段要努力擴大閲讀面,要求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2]但反觀現實,學生更願意接觸直接、強烈的視覺刺激的媒體,比如:電視、電腦,而不是選擇閲讀書籍。即使有些學生能夠閲讀書籍也往往需要家長的監督或強制,真正自覺主動進行課外閲讀的學生少之又少。可見,學生對課外閲讀的興趣還有待提高。

4.教師對學生缺乏及時指導

許多國小中高年級的閲讀教學缺乏應有的教學指導,使得學生的自主閲讀能力較差。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教師習慣於將考試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而閲讀並非單獨考試科目,因此常常不做重點講解。加之閲讀興趣的培養、閲讀能力的提升,需要長時間才能看到教學效果。因此,教師不願也沒有精力耗費於此。由於教師和家長的不重視,許多學生的閲讀都是處於自發狀態,沒有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閲讀不能有效地進行,進而造成自主閲讀就更難以開展。在語文課堂或訓練語言表達能力時表現不好,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詞彙量匱乏。長期下去,對於自身的各方面發展都會帶來不利影響。

5.對教材內容挖掘不夠

在閲讀教學中,很對教師只重對教材的自我理解忽視教材本身所傳遞的內容。閲讀教學只是為了解決某道問題或個別句子、個別詞彙進行講解,而不是為了欣賞文本去閲讀,使得整個教學過程不連貫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

6.評價無針對性,評價方法單一

在閲讀教學中,許多教師的評價語言簡單、模糊,缺乏激勵性和針對性,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評價方法過於單一,幾乎都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而缺少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生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因此,在評價學生時應考慮到學生自身因素,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評價的針對性。

三、國小語文自主閲讀的具體教學策略

(一)制定合理明確的教學目標

首先我們應明確在教學中學生處於主體地位教師起主導作用。因此學生的活動不應該是在教師的安排下進行,而應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其次,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要強並且可以預測結果。對於教學目標的表述應落實到具體的活動上,最好少用“感受、體會”等詞彙,因為這對於國小生來説不清楚要如何達到目標。最後,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一定要考慮學生的發展水平,符合學生髮展需要。

(二)學生自己制定合理的閲讀目標,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首先,教師給與學生恰當的學習任務,即在學生最近發展區內的,學生通過努力可以完成的任務。其次,大膽放權,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定閲讀目標、自定閲讀步調,充分調動學生的閲讀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最後,注意對學生的個別指導,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三)重視朗讀訓練

閲讀是學好語文的基礎,而朗讀是提高閲讀水平的重要途徑。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實踐:第一,學習生字,初讀課文。在新授課時,一定先解決生字問題,掃清閲讀障礙。這樣學生才能輕鬆地閲讀。第二,能夠正確流利地大聲朗讀。學生能夠在掃清字詞障礙的前提下,將課文讀準確,不多字少字,不讀錯字,並且能夠流暢地進行閲讀,語速合適,讀長句時能夠做到不頓讀。第三,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感情地朗讀。在閲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情景,讓學生深入到文本中去,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第四,教師要加強範讀指導作用。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對於朗讀更多的是對教師朗讀的模仿。所以,教師在閲讀教學中要重視示範朗讀,邊讀邊對學生進行指導。第五,教師對學生的朗讀進行及時評價。在學生朗讀完成後,要及時評價,充分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在充分肯定的前提下抓住學生的不足,提出一些好的建議。評價切忌模糊,要做到具體、有針對性。[3]

(四)確定自主閲讀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選擇對語文閲讀教學效果至關重要,優質的教學內容能為成功開展閲讀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開展閲讀教學之前,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生活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和整合,精選出能吸引學生興趣又能促進學生未來發展的閲讀材料。首先,將課本中有價值的內容篩選出來,作為閲讀教學的核心;然後圍繞這個核心將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現實生活相聯繫,開拓學生視野;最後,對內容進行整合,成為閲讀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在閲讀教學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實現自主學習,達到自主閲讀目的。

(五)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自主閲讀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在閲讀教學中,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進行相應教學。首先,教學方法趣味化。可以通過學生喜愛的方式比如:故事法,有些閲讀材料可以盡情讓學生髮揮想象力去編織成故事,為大家講述,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畫畫法:有些閲讀材料文字優美,令人充滿想象,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用畫筆來描繪。其次,內容不必完全理解,重在讓學生快樂閲讀。讀一本書好似與作者進行對話,要細讀細品,真正投入其中,逐漸就會茅塞頓開。因此,閲讀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理解文本。但並不是讓學生每一個字都會解釋,每一句話都能理解透徹,只要學生能夠對文本很感興趣,快樂閲讀足矣!

(六)開放教學過程,鼓勵學生個性化解讀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每個學生會對同一文本有不同的理解。這是由於每個學生的經歷、學識不同造成的。那麼在閲讀教學中,教師應開放教學過程,尊重每個學生的想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作品中與文本一起成長,體會閲讀樂趣。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從他們的視角,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去解讀文本。

(七)完善評價機制

首先,強調評價的反饋功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教學目標給與學生及時、具體的評價,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及時改正。其次,重視個體性評價。在自主閲讀教學中,我們應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評價中也應以評價對象自身為參考,與自己做對比,而不是盲目尋找其他的參照標準。這樣才能夠真正激發學生的自主閲讀興趣。最後,運用評價的激勵作用。評價對於學生來説起着強化監督作用。恰當的評價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讓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任務上。教師對學生肯定的評價能夠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對閲讀的興趣。即使評價不高,但由於參照物是自己的過去,都會有進步,所以學生的不愉快心理不會很強烈,相反會更加積極地去改正自己不足之處,使自己更加優秀。

結語

對國小語文自主閲讀教學的研究是一個探討不完的話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同時也帶來許多挑戰。但我們應該正視這個問題,明確最終的方向是構建出開放自主的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教會學生自主閲讀,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讓學生自主閲讀,促進自主發展,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性,這是我們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