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破譯教育的密碼》讀後感

校園 閲讀(3.14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破譯教育的密碼》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破譯教育的密碼》讀後感

一日閒來無事,突然興起,打算去書店逛逛,為家中的書櫃豐富一點閲讀的吸引力。於是,興致勃勃漫步書海。偶然間,一本類似於偵探書籍的教育文選勾住了我的眼球。憑着天生的好奇心,我的手第一次接觸到了他——《破譯教育的密碼》。

品讀了這本《破譯教育的密碼》,深深感到幹國祥老師他比我們多了幾份執着.一份對於堅持個性的執着;一份並不刻意的對於閲讀的執着;一份勇於反思與批判的執着;一份不斷追求更高教育夢想的執着。其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等值的懲罰》一文中關於無錯教育的一段描述:

1、學校當前的教育是無錯教育,領導、教師與家長們齊心協力,儘可能不留下一處讓學生犯錯的機會:

2、但一個孩子的成長就是不斷試錯、反省、修改的過程,避免錯誤也就是拒絕成長;

3、在太過瑣碎的約束下,壓力過重成了學生犯錯後最好的託辭,師生們幾乎已經有了這樣的共識:孩子們的生活太無聊了,因此他們的錯誤是可以被原諒的;

4、就這樣,教育僅僅在水面上進行着惡性循環,最終,孩子們既不懂感恩也拒絕懺悔……

教室是允許出錯的地方,學生是允許犯錯的人。很多時候,錯誤是學生成長的代價與榮譽。揚長補短,不避短不揭短,愛學生更愛學生的錯誤,愛有錯誤的學生。教育是一種行為藝術,老師既要有一雙洞察一切的眼睛,也要有容忍一切的胸懷;教師既要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學生的錯,也要給學生地錯留下一個自由的出口,就像給錯誤打個“活結”,讓犯錯的人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自己解開。

托馬斯.摩爾説:如果試圖避免人性中的錯誤和失敗,我們就遠離了靈魂。標準劃一的體驗中沒有靈魂。

教育,不是要扼殺學生的靈魂。

幹國祥老師在自序中説:“至於它的價值到底在哪裏,老實説我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仍然是存有疑慮的.。”讀完整本書,回過頭來再讀這句話時,我想説:這本書的價值,於我而言,就在於它使我,一個的普通一線教師開始了思考:教育是什麼?……使我的思想開始了顛沛流離,開始尋找教育的真諦。當一個教師,開始有意識地思索着教育本質的問題,當這種思考是源於一本書時,誰能估量得到,這本書對教師,會起着多大的作用?

一個魅力教師,她的魅力不在於本身的完美,而在於勇於正視自身的不足,“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我想追尋魅力,不僅僅在於去追求自身的完美,更重要的在於善於發現自身的缺點,善於發現平淡人生中的不足,當你樂於去思考這些不足,當你勇於去面對這些缺點,你就向着魅力邁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