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四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教學設計

校園 閲讀(1.68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教學設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①認識“猛、緩”等10個生字。會寫“暗、降”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盤古的偉大之處。

③瞭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並能把這個神話講給別人聽。

課前準備

①多媒體是件(製作混沌世界、巨人沉睡、驚天霹雷、開天闢地的動畫片)。

②生字詞卡片。

③蒐集能體現盤古開天地情境的音樂帶。

第一課時

情境導入

①情境:播放多媒體課件。

②過渡,並揭示中心句。

“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

③學生圍繞中心句質疑。

④教師揭題:古人云:“學貴生疑”,“疑則進也”,解疑的方法就是讀書。今天,我們一起來讀《盤古開天地》。

初讀感知

①自由朗讀課文,圈出生字。藉助注音認讀生字。然後同座互讀互查。

②識記生字。學生交流,説説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③鞏固識字。做給生字“找朋友”遊戲(用卡片出示生字,請同學給其組詞)。

④有感情地讀“創造、黑暗、遼闊、奔流不息、茂盛”等詞語。

研讀感悟

學生圍繞“人類的老祖宗盤古,是怎樣用自己整個身體創造美麗的宇宙的”這個問題進行研讀。

①重點研讀第二自然段,體驗盤古創造宇宙的艱難。

a.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畫一畫,説一説,體會盤古是怎樣把混沌一片的東西劈開的。

b.讀了這段話,你有什麼發現?(讓學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詞)

c.通過朗讀,進一步體驗盤古開天地的艱難。

②重點研讀第四自然段,體驗神話故事想象神奇的特點。

a.讀一讀,説説你有什麼感受。

b.再讀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c.你還想到了什麼情景?能仿照書中的句式説一説嗎?

③採用多種朗讀形式朗讀全文,進一步體驗。

想象感悟

①浮想聯翩。學生伴隨配樂朗讀,想象盤古用自己整個身體創造宇宙的情形。

②展示台。選擇自己最愛讀的句子,把它記在腦海裏,注意像“隆隆的雷聲”、“茂盛的花草樹木”等這樣的詞語。

③學生藉助多媒體畫面嘗試複述。

④學生再次有感情地齊讀中心句“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

佈置作業

把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講給家長或朋友聽,請他們提提意見。準備參加班內將要開展的“故事大王”評選活動。

第二課時

練講故事

①朗讀課文,做好講故事及評選“故事大王”的準備工作。

②評選方法:小組內互講、互提意見,並推薦一句同學代表本組參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評選。

③講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④頒發“故事大王”證書。

指導寫字

①出示要寫的生字,引導觀察生字的結構特點。

注意左右結構的三種類型。提醒學生書寫時,多數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創”字左寬右窄。注意寫好半包圍的字。

②教師在田字格內範寫生字,學生仿寫。

③學生寫字、抄詞。寫後小組比較、評議。

課後作業

找其他神話故事讀一讀,講給別人聽。

四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這篇神話傳説講的是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想象力,文字敍述具體而生動。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分三個部分,把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的過程描寫得非常清楚。

在説明“天和地還沒有分開"”的背景之後,先是講了盤古醒了以後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變化;然後敍述天地分開以後盤古所做的事;最後講了盤古倒下後發生的變化。

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注意文章在表達上的這些特點。

教學這篇課文,要使學生認識神話這種文學體裁,體會巨人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學情分析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會寫14個生字。

2.體會反義詞和近義詞的妙用,體會“隆隆的雷聲”、“茂盛的花草樹木”這類詞語的表達效果,並加以積累和拓展。

3.通過朗讀等方法,感受盤古雄偉、高大的英雄形象,體會他無私奉獻的精神。

4.初步瞭解神話故事內容神奇、想象豐富的特點,培養想象力,激發閲讀神話的興趣。並能用自己的話複述這個故事的內容。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與想象瞭解故事內容,理解重點詞句,積累特色語言,體會盤古的英雄形象。

課前準備

推薦學生蒐集中國的神話傳説,如《精衞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

教具準備

寫有詞語、課文詩的小黑板各一塊,背景音樂。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渲染神話意境

1.師:你們喜歡神話故事嗎?(生:喜歡)能説説你喜歡看哪些神話故事?

生答:《精衞填海》《后羿射日》……

2.師:今天讓我們學習一個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教師板書課題,叫兩位學生念課題)。

帶着問題全班齊念課題:誰開天地?盤古幹什麼?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盤古劈開天地的神奇吧。

二、初讀課文,感受文本

1.自由朗讀課文,藉助注音認讀生字。同桌互讀互查。

2.識記生字新詞

小黑板出示:

輕而清、重而濁、上升、下降

隆隆的雷聲、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樹木

血液、滋潤、肌膚、混沌

(1)自由讀詞語。

(2)小老師帶讀,讀中交流

①第一組是反義詞。根據實際理解“清、濁”並給“濁”字組詞(混濁),“投降”讀作ing

②的詞,擴充此類詞語3到5個。

③“血液”(流了一點血,血淋淋讀作iě)。

④“混沌”(理解“混沌”;找近義詞“混濁”;找到詞語所在的句子,學習第一自然段)。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本

1.默讀課文,想一想《盤古開天地》這篇課文能讀成課文中的哪句話?把這句話畫出來。

2.出示句子“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請學生自由讀此句並思考,這句話中哪個詞是關鍵(創造)

(1)教師板書“創造”,並提問:“創造”的“創”這為什麼是

力刀旁?(看字形並聯系課文理解盤古是用鋒利的斧頭劈開了天和地)。

(2)教師小結:是呀,創造,它需要工具,需要力量,神話故事總是充滿了神奇的想象。那麼,盤古創造了什麼?又是怎麼創造的呢?讓我們下節課再進入神話天地好好研究吧。

四、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並給生字組詞。

2.生字書寫指導。(“降”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寫錯,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闊”“滋”的筆畫較多,要指導學生重視間架結構。)

五、家庭作業

找其他神話故事讀一讀。

四年級上冊盤古開天地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邊讀邊想象畫面,説出課文中神奇的地方。

2、能講述盤古開天地的過程,交流對盤古的感受。

3、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體會盤古的開創精神和犧牲精神。

教學重

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象,感悟盤古的形象,並能説説盤古開天地的過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劈、濁”等7個生字,會寫“睜、翻”等15個字和“睜眼、黑乎乎”等14個詞語。

2、藉助課文內容和插圖,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3、學習第1~2自然段,想象畫面,感受其中的神奇。

教學過程

一、神話導入,引入課題

1、同學們,看圖片,你猜猜這是什麼神話故事?

預設: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衞填海等。

2、看看這些故事的名稱,你發現了什麼?

預設:都有人名,都是做了一些神奇的事情。

3、這就是神話故事。古代勞動人民因為科學技術不發達,但是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所以人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神奇的想象,表達了美好的願望。

4、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梳理故事情節

1、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翻身 劈開 緩緩 重而濁 一丈 撐開

筋疲力竭 累倒 血液 奔流不息 茂盛

滋潤 黑乎乎 上升 下降 汗毛 雨露

2、這個完整的故事可以分為四幅畫,請快速瀏覽課文,分別用一個詞語概括圖畫內容。

(1)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找出對應的課文段落。

設計意圖:

課文的四幅插圖完整地展現了故事內容,教學中引導學生先對照插圖,找出與畫面對應的文字,再梳理每個段落的主要內容,練習用一句話或一兩個詞進行概括,既能幫助學生把握課文內容,也為有條理地講述故事做鋪墊。

預設:第一幅圖——第1自然段,第二幅圖——第2自然段,第三幅圖——第3、4自然段,第四幅圖——第5、6自然段。

(2)學生默讀各段落,用一句話或一兩個詞語進行概括,教師相機板書重點詞語。

預設:

第1自然段:天和地還沒有分開,盤古在混沌中沉睡。(板書:混沌中沉睡)

第2自然段:盤古醒來後拿起斧頭向黑暗劈去,使天地分開。(板書:劈開天地)

第3、4自然段:盤古頭頂天、腳踏地直到天地形成,累得倒下。(板書:頂天立地)

第5、6自然段:盤古的身體化成了美麗的世界。(板書:化身萬物)

3、你能用上這四個詞語,簡單説一説這個故事的內容嗎?學生練習説。同桌合作練習説。

三、教學第1、2自然段,感受盤古分開天地的神奇

1、學生自讀第1、2自然段,邊讀邊勾畫自己認為神奇的地方。

(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體會神奇。

第1自然段中哪個詞語描繪了天地未形成前的情景? (混沌)盤古在這混沌中沉睡了多久? (一萬八千年)從這兩處用詞中,你能感受到什麼?

預設1:宇宙未分開之時,混沌景象非常神奇,既令人恐懼又讓人好奇,極具吸引力。

預設2:盤古能在其中沉睡一萬八千年,不可思議,一定是在積蓄力量,等待神祕使命的召喚。

設計意圖:

通過抓關鍵詞句啟發學生一邊朗讀一邊想象畫面,幫助學生走入故事情境之中,感受描述語言的生動傳神和故事情節的神奇,在頭腦中自然浮現出神奇的畫面。

(2)教師範讀第2自然段,學生聽讀想象畫面。

提問:你“看”到了盤古劈開天地時哪些神奇的畫面?

預設1:當我聽到巨人“拿起斧頭,對着眼前的黑暗劈過去”時,我彷彿看到他一睡醒就拿着斧頭把黑暗劈開,天地瞬間分開,世界一下就變得光明瞭。

預設2:當我聽到“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時,我好像看到了天在升高,地在下降,就像一部科幻大片正在上演。

2、引導學生帶着體會到的神奇,有感情地朗讀第1、2自然段。

四、適時小結,引發探究興趣

盤古在沉睡中甦醒,用神力劈開天地的情節真是太神奇了!故事中還有很多神奇的地方等待着同學們去繼續發現。

五、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同桌互相聽寫本課重點詞語。

課時目標:

1、品讀課文第3~6自然段,繼續感受故事的神奇。

2、邊讀邊想象畫面,能説出自己心中盤古的形象。

3、藉助課文插圖和關鍵詞,講述盤古開天地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理清脈絡

上節課,我們重點學了前兩個畫面,知道故事的起因就很神奇,神奇在宇宙像個(大雞蛋),這個大雞蛋中還有一個(巨人),他能睡(一萬八千年)。醒來之後,也不得了,他一坐起來(大雞蛋就裂開了一條縫),他一斧頭劈下去(大雞蛋就碎了)。接下來發生了什麼?(天和地就產生了)

二、教學第3、4自然段,感受盤古頂天立地的神奇

提問:當你讀到第3~4自然段盤古頂天立地的這一段時,有誰想分享他感受到的神奇之處?

預設:盤古與天地同長,“隨着它們的變化而變化,跟着長高”“一天一丈”。(時間:一萬八千年。動作:頭頂天腳踏地)

1、時間:一萬八千年

用數字聯繫生活。體會盤古與天同長的神奇:一丈=3.3米=一層樓,每天以一層樓的速度往上長,一萬八千年>一萬八千丈=一萬八千層樓=五萬九千四百米≈6.7個珠穆朗瑪峯(約8844米)。不止這個高度,後面還提到“又不知過了多少年”。

2、動作:頭頂天腳踏地

盤古就這樣每天頭頂天,腳踏地,跟着天地長高,經歷了一萬八千年。此時的他用書上的哪個詞語可以形容?(精疲力竭)

三、教學第5、6自然段,感受盤古化身萬物的神奇

1、“盤古倒下以後,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學習要求:請同學勾畫關鍵詞,盤古的哪些身體部位都發生了什麼變化?

(生交流,按順序説,出示關鍵詞)

(2)師:聽着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我讀前面的,同學們讀後面的。(師生合作讀)

2、拓展説話。

師:這一部分最後有一個省略號,這裏也留給了我們無窮的'想象。需要注意的是,這裏的想象是不是毫無關聯的?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用句式練習説話)

同學們的想象也很神奇,這個神話故事在這裏迎來最美好的結局。齊讀最後一句話“偉大的巨人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世界”。當我們看到這世間萬物的時候,我們不由得就會想起,那就是盤古身體的一個個部分。朗讀這句話,我們要讀出感激之情。

四、感受人物形象

師:故事講到這裏,盤古在你的心目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生:我心目中的盤古身材魁梧,力大無窮。他英勇無畏,勇於開天闢地,為了造福全人類,甘於奉獻,是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設計意圖:

藉助書中插圖和板書中的關鍵詞,幫助學生整合文中後面的重要信息,有條理地講述故事;小組合作的交流方式,可以給予學生更多傾聽、分析、判斷和表達的機會。

五、用不同的方法來講述故事

師:中國神話故事最早是靠古代勞動人民口口相傳、代代相傳的。老師希望你們也可以把《盤古開天地》的故事講給你身邊的所有人聽。那麼講故事的方法就很重要了。我們可以藉助哪些方法講故事呢?

方法一:藉助插圖。

方法二:藉助提煉的詞語。

方法三:藉助表示時間的詞語。

以同桌為單位,兩個人用不同的方法向對方講述這個故事。講完後,面向老師保持安靜,等一會選一對同桌來展示。

六、佈置作業

1、完成《基礎訓練》。

2、課後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家人聽,力求生動、具體。

教學反思

這是學生接觸的一篇神話題材的文章,講的是巨人盤古開天地的故事。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天闢地而勇於奉獻的精神。我對這節課的教學預設是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深化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交流你認為的神奇之處”為主線展開教學。在朗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盤古這一神話人物那高大的英雄形象和勇於創造、勇於奉獻的偉大精神,激發學生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