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課文夏感優秀讀後感作文

校園 閲讀(2.89W)

樑衡先生的《夏感》用熱情洋溢的語言,為讀者詳細的描繪了夏日裏大自然景象與人們生活、勞作的情狀。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課文夏感的精選讀後感,希望能幫到你喲。

課文夏感優秀讀後感作文

  課文夏感的精選讀後感篇一

我讀了粱衡的《夏感》後,知道了這是一篇作者對金黃的夏季的讚美,讓我們一起認識了作者的眼中獨特的夏天。

夏感》這篇文章並沒有只把主角放在夏的這個景觀上,而是讓視角更深層次的刺進肌裏,而是通過人來襯托這個獨特的夏天。在夏天裏生命有的在交替,在夏天裏農作物,莊稼都在向秋的終點最後“衝刺”。這種生機勃勃的運作,固然是有大自然中永恆代序的機制的,但是自從人們參與其中後,就成了人們本質力量的一種體現,我覺得人們才是真正夏的色彩的塗染者,同時,也正是人們,拔響了夏的緊張的旋律。

這一篇文章中運用了很多的細節描寫,構成了文章恬淡平實的風格,它使我們在讀文章的想象中彷彿看到田間農民那急切.企盼豐收的目光。在這幾個小小的細節中,極其平易.而又明麗天然.活靈活現.從而使文章更加的生動,讓作者在喜歡夏的同時,讓我們也深深喜歡上他那個獨特.忙碌.充滿活力的夏天。

  課文夏感的精選讀後感篇二

細讀《夏感》一文,深深感受到了作者文字表現的感染力,以及思想內容方面的催人奮進的力量。這篇文章應當看作是《白楊禮讚》式的“夏”的讚歌。

我不知道作者創作此文的時間,但我真切地感到,作者文中所描寫的夏天的景象和色彩,折射的依然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影像,而這種景象,不用説居住在城裏的人們,就連生活在農村的農民也難見到了。

文中説“夏天的色彩金黃的”,我覺得這是以偏概全了。作者所謂的“金黃”無疑是指“麥浪”而言的。其實,從發黃到成熟期間也不過十幾天,這對於整個夏季來説,只是其中一小段時間,其餘大多處於葱蘢的綠色之中。作者在文中還寫道:“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着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着喇叭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發出旺盛的活力。”就這些描寫,你能從中看出“金黃”嗎?

就文中對“高粱、玉米”等的描寫,也印着舊時代的印記。上世紀七十年代,我還是農民,曾從事耕作。那時提倡的是“帶田”種植,即在麥田中套種玉米或高粱,帶到麥子成熟時,其中的玉米或高粱也長成與麥子等高或略高一點。麥子收割後,農民又會急於作玉米或高粱的耕耘管理。時下的情形是,麥子是不間雜其中作物大面積種植,待麥子收割後,機耕深翻,然後種下玉米。所以麥子收割時,是見不到“舉着喇叭的高粱、玉米”的。

文中説“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這種緊張的場面如今也不見了。麥子成熟後,只要有兩三天的晴好天,收割機一到,地裏一轉就只剩下滿眼的'麥秸殘骸,農民們則帶着飽脹脹的糧袋歸倉入庫了,甚至連汗也不灑一滴。文中所寫的“揮鐮”“彎着腰,流着汗”的情景,對於如今的孩子們,只能在故事裏出現了。麥子收割以後,於是就遍鋪農家肥,順便灑上除草劑,直到玉米成大,地裏也沒有半根草刺;除了適時給莊家追追肥,其真實的情景可以仿擬白居易的一句詩:“田家少忙月,五月人倍閒”。可見,所謂“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這一説法,顯然是過時了。

總之,作者對於夏天的描繪,既不適合當今的實際情形,也不適宜於四季如春的南疆。當然,這裏絲毫沒有否定文章積極的思想性和語言表現的“剛性氣質”的意思。

  課文夏感的精選讀後感篇三

見慣了中國文人歌春頌秋或是傷春悲秋,似乎自然的蟲雨鳥獸,花草煙雲只有在春秋兩季才會更見風月。然而樑衡的《夏感》卻帶給我們別樣的情懷:認識自然,還有更別樣的角度,而且這個角度也帶給我們更深刻的人生體悟。

初讀此文,你會歎服於作者見微知著的觀察力。通常我們會驚喜於春綠初透,馳懷於秋雲淡泊。在承上啟下的夏天,常人感受到的只是酷熱的天氣和焦灼的心情。而作者卻在厚草、林葉中勾勒出夏的茂盛繁密,繼而從蟬聲、風影、麥香中感受夏天昂揚積極的一面。接着,別開生面的從色調上論述了夏的金黃,突出了夏“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頸的偉力,表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體悟和豐厚的人生智慧。

然後,作者的筆意,凌空俯瀉,棉苗、高粱玉米,瓜秧,這些常人很少去寫的田間事物,在作者的慧眼中無不充盈着積極奮發的精神。“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在古人筆下,夏天是繁忙而燥熱的,但在作者心裏,夏天卻承接着春的希望,孕育着秋的收穫。別人關注希望或收穫,作者卻關注於希望成為收穫的艱苦航程,於是目見,耳聞,神遊,筆意縱橫成一篇奇妙美文。

再讀此文,你會折服於作者英華吐納的語言功力。無論是比喻還是擬人,或是對仗,想象,還是動詞的選擇,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他深厚的語言功底。如“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着事物的終極。”作者構句新穎,議論也新鮮精當,以“冷”、“熱”分喻春、秋,用色彩表現季節的內涵,再信手拈來常見卻富有詩意的四個意象,真讓人有“虧他想的出來”的感歎。工整的對仗中也體現了作者豐厚的古典文學的素養。再比如恬淡平實的第三節,“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着快打,快打。”雖然平淡無奇,但再三咀嚼,夏日裏農家那份繁忙與迫切如在眼前。四個“快”字,濃縮了準確而真實的農家心情。語言的韻味,恰恰點染出生活的韻味。

合上書卷,再去回味,你會拜服於作者豐茹高致的藝術表現力。作者在首節先宏觀的勾勒夏天的場景,然後由形入聲,捕捉夏天熱鬧卻不煩躁的聲音,再借聲傳香,巧妙的以麥香串聯上下文,而麥香也正是作者着力渲染的意象。麥香傳遞着初夏的收穫,也預示着秋的豐收,不正是“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頸嗎?而金黃的麥香,金黃的夏天,正是作者所謳歌的生命與創造!在金黃的基調下,夏的生命,濃烈多姿,蓬勃欲飛。接着,作者又把視角轉入農民——夏之生命的勞作者上。那一段平淡而又樸實的文字,那一份平實而又迫切的心情,那一種平凡卻又昂揚的生活,讓我們明白,夏天是美麗的,生活是美麗的,而農民則是最美的。由自然之景,悟自然之理,續自然之理,而得生活之悟,承生活之悟,終發人生之贊,文章氣韻暢通,境界高致,讀來讓人歎為觀止。


猜你感興趣:

1.五年級讀後感100字

2.好漢查理讀後感

3.珍珠鳥課文讀後感

4.課文話説長江讀後感

5.卡羅納課文讀後感

6.高一語文課文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