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大學聯考地理必背知識點

校園 閲讀(7.24K)

大學聯考地理可能是很多小夥伴的比較頭疼的科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大學聯考地理易混知識點,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大學聯考地理必背知識點

大學聯考地理必背知識點1

天體與天體系統

天體——宇宙中各種物質存在的形式,如恆星、行星、小行星、流星體、彗星、星雲等都屬於天體。

天體系統——運動着的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所構成不同等級,構成天體系統至少要有兩個天體,如地月系、太陽系等。

區別——天體是獨立的個體,天體系統是多個天體的集合。

恆星日與太陽日

恆星日——指地球以恆星作為參照物,地球上的某點順地球自轉方向連續兩次對準恆星的時間間隔,是地球真正的週期,時間為23小時56分4秒。

太陽日——指地球以太陽作為參照物,地球上的某點順地球自轉方向連續兩次對準恆星的時間間隔,是晝夜交替的週期,時間為24小時。

大學聯考地理必背知識點2

晝夜現象、晝夜更替與晝夜

晝夜現象——指由於地球是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對應的另一半黑暗的現象。它是由地球本身的性質造成的。

晝夜更替——是由於地球自轉而使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極晝、極夜地區除外)的白晝與黑夜以一個太陽日(24小時)為週期的交替現象。

晝夜長短——是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轉引起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使除赤道以外的地區晝夜長短產生週期變化的現象。

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與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三大金鎖鏈條件,液態水、適宜的温度和適合呼吸的大氣。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是指形成三大條件的地球自身和宇宙條件,如日地距離適中、地球體積質量適中、八大行星各行其道等。

大學聯考地理必背知識點3

水庫建設:要考慮庫址、壩址及修建水庫後是否需要移民等。

①選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區,“口小”利於建壩,“袋大”腹地寬闊,庫容量大。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

②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儘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

③考慮佔地搬遷狀況,儘量少淹良田和村鎮。

④還要注意修建水庫時,水源要較充足。

1、引水線路:

注意讓其從高處向低處引水,以實現自流,且線路要儘可能短,這樣經濟投入才會較少。

2、交通線路選擇:

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既要考慮距離長短,又要考慮路線平穩(間距、坡度等),一般是在兩條等高線間繞行,沿等高線走向(延伸方向)分佈,以減少坡度,只有必要時才可穿過一、兩條等高線;儘可能少地通過河流,少建橋樑等,以減少施工難度和投資;避免通過斷崖、沼澤地、沙漠等地段。

大學聯考地理必背知識點4

光照與熱量

光照——主要是指直接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光照的多少主要取決於日照時數的多少,而影響日照時數的因素主要與晝夜長短、天氣、海拔高度有關。通常太陽高度角越大,晴天多,日照時數越長,光照就越充足。一般在光照充足的地區,農作物光合作用強,單產高,比如新疆的長絨棉、青藏高原的青稞。

熱量——是指某一地區在特定的氣候條件下所能獲得的熱量,它是太陽輻射和地表、大氣各種物理過程的綜合結果。一個地區的熱量主要取決於緯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一般來説,緯度低,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多,熱量高;緯度高,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少,熱量低。熱量狀況最直觀的描述就是温度。

區別——光照充足的地方,熱量不一定豐富,例如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熱量不足。

地方時、區時、時區、北京時間、國際標準時間

地方時——因經度不同的時刻。地球上有無數個地方時,經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時不同。

時區——1884年國際上採取了全世界按統一標準劃分時區,實行分區計時的辦法,將全球分成24個時區,其中東西12區各半個時區。

區時——國際上規定每一時區都採用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標準時間,這種時間稱為區時。

北京時間——我國統一採用的標準時間,即東8區的區時或東經120度的地方時。

國際標準時間——即0度經線的地方時也稱格林尼治時間或中時區的區時。

大學聯考地理必背知識點5

一、東亞:

1、總括:

(1)東部沿海:山地丘陵為主,平原狹小;

(2)西部內陸:高原山地為主;

2、山脈:阿爾泰山(蒙古),崑崙山(中國),喜馬拉雅山(中國);

3、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國);

二、東南亞:

1、總括:

(1)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佈,北高南低;

(2)馬來羣島:地形崎嶇,多火山地震;

三、南亞:

1、總括:

(1)北:喜馬拉雅山南部;

(2)中:兩大沖積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

(3)南:德干高原(亞洲的高原);

2、山脈:西高止山(印度西部),東高止山(印度東部)

四、中亞:

1、總括:以丘陵平原為主;

2、平原:裏海沿岸平原(俄羅斯),圖蘭平原(烏茲別克斯坦);

3、丘陵:哈薩克丘陵(哈薩克斯坦);

五、西亞和北非:

1、總括:以高原為主,平原狹小

2、山脈: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爾及利亞),大高加索山脈(西亞,為亞洲和歐洲分界線),格羅斯山(西亞,伊朗);

3、高原: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達米亞高原,

4、平原:尼羅河盆地和三角洲;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總括:

(1)以高原為主,東南向西北傾斜;

(2)第二大熱帶雨林分佈區;

2、山脈:東非大裂谷,乞力馬扎羅山(肯尼亞);

3、盆地:剛果盆地(世界上的盆地);

4、高原: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

七、西歐:

1、總括:

(1)海岸線曲折多半島、島嶼、內海;

(2)以平原山地為主,南北分佈,東西走向;

(3)冰山地形分佈:挪威峽灣海峽;

2、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山,阿爾卑斯山;

3、盆地:巴黎盆地;

4、平原:西歐平原,波德平原

八、歐洲東部和北亞:

1、總括:地勢平坦,以平原高山為主,東高西低,南高北低;

2、山脈:烏拉爾山(亞洲、歐洲分界線);

3、平原: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4、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

九、北美:

1、總括:縱列分佈,山脈與海平行;

(1)東部:高原山區;

(2)中部:平原區(冬冷夏暖);

(3)西部:高山區;

2、山脈: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

3、高原:拉布拉多高原;

十、拉丁美洲:

1、總括:

(1)北部:以高原為主;

(2)西部以安第斯山為主;

(3)東部以平原、高原為主(相間分佈);

2、山脈:安第斯山脈,迪勒拉山系;

3、平原:奧裏諾科平原,亞馬遜平原(世界第一大平原),普拉塔平原;

4、高原:圭亞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亞高原;

十一、大洋洲:

1、總括:

(1)東部:山地(大分水嶺)大堡礁;

(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亞盆地);

(3)西部:低矮高原(佔澳大利亞面積一半);

十二、南極:

1、總括:

(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2350m);

(2)90%大陸冰川;

(3)淡水水庫;

大學聯考地理必背知識點6

1、意大利工業小區模式:以一項經營活動為中心,有比較穩固的協作關係和產供銷體系。它的基本特點:

①以中小企業為主;

②以輕工業為主;

③集中了大量同類或相關企業;

④生產高度專業化;

⑤企業分佈於小城市甚至農村,實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產過程分散。

2、傳統工業區當前發展狀況:

(1)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運輸量大,污染嚴重;

(2)20世紀70年代以來出現衰落,急需改造。

3、德國魯爾工業區:

(1)主要區位條件:

①豐富的煤炭資源(鐵礦較少,需由法國和瑞典進口);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捷的交通;

④廣闊的市場。

(2)衰落原因:

①生產結構過於單一;

②煤炭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鋼鐵過剩;

④新技術革命的衝擊。

(3)整治措施:

①調整產業結構;

②發展第三產業;

③調整工業佈局;

④完善交通網絡

⑤消除污染,美化環境

4、新工業區基本特徵:

(1)時間新:出現於二戰後;

(2)地區新:形成於無傳統工業基礎的鄉村地區;

(3)形式新:以中小型企業為主;

(4)部門新:以出口型輕工業或高科技電子工業為主。新工業區主要包括兩種類型:

①以新興工業即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工業區,如美國硅谷、德國慕尼黑、日本九州島、英國蘇格蘭地區、俄羅斯新西伯利亞。

②以出口型輕工業為主的出口型工業區,如意大利薩索洛、普拉託。

5、德國魯爾工業區、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工業區(五大湖工業區)、中國遼中南工業區等都屬於傳統工業區,它們的主要特徵:

(1)建立在豐富的煤炭、鐵礦等原料及燃料基地附近;

(2)以煤炭、鋼鐵、機械、化工、紡織等傳統工業為主;

(3)以大型企業為核心。

6、美國硅谷電子工業區

(1)主導區位:科技、環境、交通。

(2)主要優勢:

①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

②氣候宜人;

③高等院校集中,科技發達,人才集中;

④便捷的交通;

⑤穩定的市場(美國國防部的軍事定貨);

⑥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

(3)主要特點:

①從業人員具有高水平的知識和技能

②增長速度較傳統工業快,產品更新換代週期短;

③研究開發費用在銷售額中所佔比例高;

④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大學聯考地理必背知識點7

我國省級行政區記憶口訣

京津滬渝直轄市蒙寧新藏桂自治一國兩制台港澳東北三省黑吉遼冀晉魯歸華北蘇浙皖贛在華東湘鄂豫歸華中華南還有粵閩瓊川滇黔歸西南西北還有陝甘青

我國之最

面積最小的省是澳門緯度最高的省是黑龍江面積最大的省是新疆跨經度最廣的省是內蒙古跨緯度最廣的省海南省人口最多的省河南人口最少的省澳門

我國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河南洛陽和開封,安陽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宮天安門,頤和園及八達嶺。西安大小兩雁塔,驪山華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橋,蓄武湖和中山陵。杭州西湖雙十景,靈隱寺與飛來峯。

洛陽龍門石窟精,白馬少林寺著名。開封鐵塔和龍亭,相國寺鐘觀音聽。

中國鐵礦:

我國鐵礦有八家,內蒙白雲湖北大。遼寧鞍山和本溪,河北遷安安徽馬。海南鐵礦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中國煤礦:

中國煤礦有十一,開灤峯峯省份冀。遼寧煤礦是阜新,大陽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蘇徐,黑龍抓住鶴和雞,平頂山礦省份豫。

有色金屬礦:

德興銅礦在江西,湖南錫礦山產銻。貴州銅仁產汞礦,雲南箇舊出產錫。

甘肅金昌礦產鎳,鎢礦產地贛大餘。湖南水口山鉛鋅,廣西平果出產鋁。

內蒙白雲泥土稀,山東招遠有金幣。

貨運選擇三原則:

貴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選擇是航空。易死變質鮮活貨,短程可用公路送,遠程而且數量大,鐵路上有專車用。大宗笨重遠距離,水運鐵路二者中。

中國十大旅遊景點:

北京故宮八達嶺,避暑山莊河北行。陝西省內秦皇陵,長江三峽鄂渝境。

安徽黃,桂桂林,浙江西湖蘇園林,台灣島上日月明。

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

我國是個多民族,少數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壯族,四百萬人滿回土,苗維彝藏和蒙古。

我國十四個陸上鄰國:

北面俄蒙古,朝鮮在東岸西北哈吉塔,三個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國在西南西邊巴和基,還有阿富汗南方三國家,老緬和越南

大學聯考地理必背知識點8

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

⑴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①黃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③亞熱帶與暖温帶的界線;

④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⑤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温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

⑥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

⑦農業水田與旱地、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⑧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⑵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③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

④牧區與農耕區通過的地方;

⑤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⑥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

⑦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

⑴我國能源利用的現狀:

以煤炭為主,利用石油、天然氣,積極發展水電,穩妥發展核電,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風能、沼氣、地熱能、海洋能等。

⑵我國能源消費利用變化特點:

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氣、水電、核電比例上升。

⑶我國主要的核電站:

廣東-大亞灣、嶺澳;浙江 秦山;江蘇 田灣等。

建設原因:常規能源分佈少;人口集中,工農業發達,能源需求大。

⑷目前能源利用緊張原因:

①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②我國耗能大的工業發展快,加劇了能源緊張;

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

④能源勘探、開採跟不上國民經濟需求;

⑤國際石油價格上漲;

⑥我國缺少石油儲備體系。

⑸調整措施:

①採取多元化戰略,進口石油;

②建立石油儲備體系;

③加大能源勘探、採取,增加能源產量;

④加快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工程建設;

⑤穩妥發展核電;

⑥因地制宜地發展沼氣、太陽能、水能、風能、海洋能等;

⑦加大技術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⑧加強宣傳,提高公民節約能源的意識;

⑨實現產業升級,適當限制耗能大的工業發展;

⑩利用乙醇汽油。

⑴分析我國武漢市的城市區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於長江和漢江匯合處;中國大陸的中部

自然因素:

①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

②處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

③長江、漢江匯合處,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轉。

社會經濟因素:

①附近鐵礦、棉花資源;

②長江和漢江匯合處,京廣鐵路穿過,交通便利;

③科技發達;

④勞動力豐富,素質高;

⑤湖北省省會城市,華中地區最大的經濟、文化中心;

⑥現代工業、新興高科技產業(光谷)。

(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棉紡織、光谷等)。

⑵第一批城市誕生的地區:

世界上一些大河沖積平原,如:長江黃河中下游平原;

恆河和印度河、尼羅河中下游平原等。

原因分析: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條件,農業發達;便利的水運。

大學聯考地理必背知識點9

⑴按能源開發利用的狀況分類:

①常規能源:大規模廣泛應用,利用技術比較成熟的能源資源,如:礦物能

(煤、石油、天然氣)、水能、生物能等。在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中佔主要地位。

②新能源:目前技術水平所限,未被廣泛應用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核能等。

⑵按能源的形成和來源分類:

①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氣、生物能、水能、風能等。

②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地球內能):地熱能、核能。

③來自天體引力的能量(日、月對地):潮汐能。

⑶按資源性質分類:

①非可再生能源:各種礦物燃料、核燃料。∴應該節約使用、綜合利用

②可再生資源:生物能、水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等可以持續利用。∴應該合理利用,保護和促進更新,最充分利用。

⑷能量是否轉換分類:

①一次能源:上述四種分類中除沼氣外的各種能源。從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

②二次能源:如:電能、煤氣、焦炭、汽油、蒸汽、酒精、熱水、沼氣、液化石油氣、激光等。

⑸清吉能源:指不污染環境的能源:如水能、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風能、潮汐能、氫能、沼氣等。

大學聯考地理必背知識點10

①人地關係思想的歷史發展:

人地關係思想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謀求人地協調。

②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原則:

可持續發展:它既滿足其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它的內涵概括為:生態持續發展(基礎)、經濟持續發展(條件)、社會持續發展(目的)。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的三個基本原則: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

③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1994年3月,國務院發佈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提出了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對策以及行動方案。這是全球第一部的《21世紀議程》。

中國的環境問題:龐大的人口壓力(我國以佔世界約7%的耕地、3.4%的GDP供養21%的人口);資源短缺(缺水問題突出);深刻的環境危機(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污染仍在發展,並迅速向農村蔓延;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資源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為特徵的生態破壞的範圍仍在擴大,程度在加劇。)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模式---生態農業,所採取的主要措施:調整產業機構,開展綜合利用,廣開源流,開發利用新能源。

大學聯考地理必背知識點11

1.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

2.丘陵:

丘陵是指陸地上起伏和緩、連綿不斷的高地。海拔大約在200m~500m之間,相對高度小於100米。

3.山地:

海拔在500m以上,相對高度大於100米。

海拔高度500~1000米為低山,1000~3500米為中山,3500米以上為高山。

4.高原:

海拔高度大(1000米以上),相對高度小。

(等高線中間稀疏,邊緣密集)

5.盆地:

海拔沒有一定標準。四周等高線較密集,數值大;中間等高線較稀疏,數值小。

6.海岸線:

0米等高線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