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大班個別化學習活動《剪燈籠》案例分析

校園 閲讀(3.3W)

  案例背景:

大班個別化學習活動《剪燈籠》案例分析

孫老師指導的個別化學習《剪燈籠》,其目標為:1、感受剪紙民間藝術的美,瞭解掛燈籠是中國喜慶時的習俗之一。2、發展手部精細動作,提高動手能力和創造力。活動準備: 燈籠圖片(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菱形、葫蘆形等),剪刀、手工紙、廢紙簍。玩法分別為剪單個燈籠和雙燈籠。

  案例描述:

描述一:

師:把欣賞過的動物放到哪裏?放回到盤子裏。(師邊講,幼兒邊做)

幼A:給我一把剪刀。(教師將操作籃遞給幼兒,幼兒分別從中拿了剪刀和記號筆。)

幼A:(邊講邊剪)我是這樣剪的,我和老師不一樣。(教師及時用微笑迴應)

師:你們今天想剪單個還是雙個的?

幼:(有的回答單個,有的回答雙個)

師:可以啊,不一樣的也可以。(幼兒自己動手操作)……

師:(其中一個幼兒筆沒水了,教師提醒到)換一頭試試。

師:教師將操作籃放到桌子中間,並告訴幼兒剪下的廢紙放在筐子裏。

幼B:“我剪完了”

師:剪完了是吧?這是單個燈籠,並且鼓勵説:要不要再挑戰雙個燈籠,剪兩個燈籠試試看好不好?幼兒看了看材料,點點頭,但她並沒有繼續挑戰,而是等到老師第二次巡視時又鼓勵了一次才繼續操作。(另外一個孩子也剪好了單個燈籠,教師同樣鼓勵着幼兒繼續挑戰雙燈籠。

描述二

幼兒A:我的`燈籠剪壞了。

師:(老師直接説)這個紙是不是太小了?要不要換一張大一點的?把小紙放旁邊,拿一張大紙。但幼兒堅持拿着小紙操作。

幼兒C:我的燈籠剪壞了,但是我不記得從哪開始剪了。

師:那你去看看步驟圖(幼兒去看步驟圖時教師幫助幼兒分析步驟圖上燈籠的減法)

  案例分析:

活動中教師能及時鼓勵幼兒挑戰自己,這樣的指導對於幼兒剪紙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視的力量,及時有效的鼓勵是促進幼兒進一步發展的最佳方式。教師的指導活動也存在着不足之處。大班美術活動中的常規應是長期以來形成的良好習慣,活動物品的擺放應是師幼提前做好的準備工作。描述一中,教師在觀察現場幫助幼兒遞剪刀和記號筆,這完全是幼兒可以獨立完成的事兒,至於廢紙放在哪、記號筆沒水了,作為大班幼兒他們有自己獨立思考並解決這一小問題的能力,這也是生活和學習中已經逐漸養成的良好衞生和習慣,諸如此類的常規如果存在問題完全可以在活動總結時提出,而不是在活動中一一幫忙和提示。活動的總結不光是針對觀察對象,更可以面對全班幼兒總結,這樣就可以避免孩子們玩遊戲時反覆出現同樣的問題,教師也不用反覆的對每位幼兒重複同樣的問題。描述二中,孩子在出現問題時和遇到困難時,教師沒有給予孩子思考和探索的時間,直接指出問題所在,並急於指出正確的解決方法。我想活動的重點應是觀察幼兒是否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否能否思考燈籠被剪成兩半的原因、能否先構思後剪、能否多次打開並折回後再改進,以及有困難能否向同伴、教師求助等能力。但教師的指導行為對幼兒以上能力似乎沒有太大幫助。

此活動讓我們看到了自己平日裏的觀察和指導能力的欠缺,我們的方式和方法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都是有待改進的。因此,我們還需進一步學習和努力提高觀察指導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