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二物理下冊,期末常考易錯知識點

校園 閲讀(2.38W)

易錯點1:對基本概念的理解不準確

高二物理下冊,期末常考易錯知識點

易錯分析:要準確理解描述運動的基本概念,這是學好運動學乃至整個動力學的基礎.可在對比三組概念中掌握:①位移和路程:位移是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矢量;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跡的實際長度,是標量,一般來説位移的大小不等於路程;②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前者對應一段時間,後者對應某一時刻,這裏特別注意公式 只適用於勻變速直線運動;③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平均速度=位移/時間,平均速率=路程/時間。

易錯點2: 不能把圖像的物理意義與實際情況對應

易錯分析:理解運動圖像首先要認清v-t和x-t圖像的意義,其次要重點理解圖像的幾個關鍵點:①座標軸代表的物理量,如有必要首先要寫出兩軸物理量關係的表達式;②斜率的意義;③截距的意義;④“面積”的意義,注意有些面積有意義,如v-t圖像的“面積”表示位移,有些沒有意義,如x-t圖像的面積無意義。

易錯點3:分不清追及問題的臨界條件而出現錯誤

易錯分析:分析追及問題的方法技巧:①要抓住一個條件,兩個關係.一個條件:即兩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體間能否追上或(兩者)距離最大、最小的臨界條件,也是分析判斷的切入點;兩個關係:即時間關係和位移關係,通過畫草圖找兩物體的位移關係是解題的突破口.②若被追趕的物體做勻減速運動,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該物體是否已經停止運動.③應用圖像v-t分析往往直觀明瞭.

易錯點4: 對摩擦力的認識不夠深刻導致錯誤

易錯分析:摩擦力是被動力,它以其他力的存在為前提,並與物體間相對運動情況有關.它會隨其他外力或者運動狀態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分析時,要謹防摩擦力隨着外力或者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而發生突變.要分清是靜摩擦力還是滑動摩擦力,只有滑動摩擦力才可以根據來計算Fμ=μFN,而FN並不總等於物體的重力.

易錯點5:對杆的彈力方向認識錯誤

易錯分析:要搞清楚杆的彈力和繩的彈力方向特點不同,繩的拉力一定沿繩,杆的彈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分析杆對物體的彈力方向一般要結合物體的運動狀態分析.

易錯點6: 不善於利用矢量三角形分析問題

易錯分析: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定則是力的運算的常用工具,所以無論是分析受力情況、力的可能方向、力的最小值等,都可以通過畫受力分析圖或者力的矢量三角形.許多看似複雜的問題可以通過圖示找到突破口,變得簡明直觀.

易錯點7: 對力和運動的關係認識錯誤

易錯分析: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ma,合外力決定加速度而不是速度,力和速度沒有必然的聯繫.加速度與合外力存在瞬時對應關係:加速度的方向始終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隨合外力的增大(減小)而增大(減小);加速度和速度同向時物體做加速運動,反向時做減速運動.力和速度只有通過加速度這個橋樑才能實現“對話”,如果讓力和速度直接對話,就是死抱亞里幹多德的觀點永不悔改的'“頑固派”。

易錯點8: 不會處理瞬時問題

易錯分析: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知,加速度與合外力的瞬時對應關係.所謂瞬時對應關係是指物體受到外力作用後立即產生加速度,外力恆定,加速度也恆定,外力變化,加速度立即發生變化,外力消失,加速度立即消失,在分析瞬時對應關係時應注意兩個基本模型特點的區別:(1)輕繩模型:①輕繩不能伸長,②輕繩的拉力可突變;(2)輕彈簧模型:①彈力的大小為F=kx,其中k是彈簧的勁度係數,x為彈簧的形變量,②彈力突變的特點:若釋放未連接物體,則輕彈簧的彈力可突變為零;若釋放端仍連重物,則輕彈簧的彈力不發生突變,釋放的瞬間仍為原值.

易錯點9: 不理解超、失重的實質

易錯分析:要頭透徹理解對超重和失重的實質,超失重與物體的速度無關,只取決於加速度情況.物體具有豎直向上的加速度或具有豎直向上的分加速度,失重時,物體具有豎直向下的加速度或有豎直向下的分加速度.處於超重或失重狀態的物體仍受重力,只是視重(支持力或拉力)大於或小於重力,處於完全失重狀態的物體,視重為零

易錯點10: 找不到兩物體間的運動聯繫而出錯

易錯分析:動力學的中心問題是研究運動和力的關係,除了對物體正確受力分析外,還必須正確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當所給的情境中涉及兩個物體,並且物體間存在相對運動時,找出這兩物體之間的位移關係或速度關係尤其重要,特別注意物體的位移都是相對地的位移,故物塊的位移並不等於木板的長度.一般地,若兩物體同向運動,位移之差等於木板長;反向運動時,位移之和等於木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