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三生物教學專題總結

校園 閲讀(3W)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三生物教學專題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三生物教學專題總結

高三生物教學專題總結1

作為高三課堂,解決的就是一個問題,怎樣在大學聯考中拿到更多的分,所以,首先我們要明確,大學聯考考什麼。縱觀近幾年各地大學聯考試卷,可以發現大學聯考理綜生物試題基本都有這幾個特點:

1、突出支撐學科知識體系的主幹、核心知識,側重模塊內綜合。

2、立足教材,題型和難度層次分明,注重人文關懷。

3、堅持能力立意,注重對科學素養的考查。

那麼面對這樣的試卷,我們的高三學生又存在着怎樣的問題呢?我覺得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基礎薄弱,理科班學生不願意“背”。

2、綜合能力較差:包括理解能力,知識遷移、整合、運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能力等。

3、學習方法欠妥,缺乏自主學習,不擅思考總結。當然,這也不光是我們學校的問題,我們可以看看幾年生物閲卷老師對一道生物題的分析。她提到的學生“低不成、高不就”讓我想起我們高三最近一次會上,某位老師説的,高三這一年,我們主要做的是學生知識上的提升,特別是基礎知識。因為能力是很難在一年時間裏有很大的提升,我深表贊同。

有鑑於我們學生基礎差,需要教師引領不斷重現知識的特點,我將高三生物複習安排如下:一輪複習重基礎(10月2月):全面細緻複習,結合習題由點連線。二輪複習重聯繫(3月到4月):自建知識網絡,主攻模塊複習,全面兼顧。三輪複習重應用(5月到6月):大學聯考真題模擬,側重實戰訓練。

有了總策略,還要有具體落實的辦法,下面我就以我們一輪複習為例,來談談如何讓營造高三複習課的精彩課堂。主要包括:課前準備充分,讓學優生感受“精彩”;課堂講練結合,全體師生共創“精彩”;課後查漏補缺,讓後進生也能“精彩”。

一、課前準備:

我認為,充分的課前準備起碼包括兩個方面:

1、深入研究大學聯考:教材、課標、20xx大學聯考考試説明、歷年各地大學聯考真題等;

2、深入瞭解學生:知識缺陷、能力水平、心理狀態。在一輪複習開始之前,我的第一課足足準備了一個禮拜,除了面對各種資料、文本外,我找了十幾個學生交流,瞭解他們學習中的困難、希望解決的問題、喜歡的教學方法,並詢問已經開始一輪複習的其他功課好的教學方式。所以,一輪複習至今,我覺得我的課堂至少是學生都願意聽的。

二、精彩課堂:

有學生參與的課堂才是精彩課堂,我認為一節精彩的高三複習課也應該包括這幾點:課前檢測練一練、迴歸教材讀一讀、講練結合做一做、生成問題議一議、活躍氣氛笑一笑、留點“遺憾”想一想。

1、課前檢測練一練:

因為一輪複習我們使用《步步高》,1班學生我都要求課前必須自主複習完該節內容,完成基礎梳理的填空。但是,課前我還是會對本節的複習情況做一個檢測:個別提問、集體默寫、隨堂檢測、錯題分析,根據不同教學內容採用不同方式,目的只有一個:督促學生全面複習!

2、迴歸教材讀一讀:

今年生物大學聯考的導向是迴歸課本,所以,重視教材的解讀必不可少的。這時候,我們可以很“文科”:閲讀教材、朗讀概念、找到中心詞、句,把生物課本當做語文課本仔細研讀,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比如有同學會在細讀教材時就發現了滲透作用和自由擴散的兩個概念看似矛盾的內容。(PPT)

3、講練結合做一做:

我們有時候常抱怨我們的學生不會舉一反三,有些人甚至都不會“舉十反一”。其實,我們也要反思,如果我們真正找對了題,學生也許就不用舉十,舉三就能反一。在一輪複習的課堂上,練習題的選擇都是我自己做了大量題的基礎上,選一些典型題、常錯題、易考題。例如光合作用這節大學聯考必考內容複習時,在學習光合作用過程中,經常考查中間產物在條件改變後的變化。

4、生成問題議一議:

課堂的主體是層次不一的學生,所以,不可能按照我們預先的設想按步就班。就像校長説的“課堂上,不怕問題多,就怕沒問題。”有問題,説明學生在思考,比如我剛提到的滲透作用和自由擴散的問題。當然也有不是知識的生成,比如,在複習細胞呼吸時,我提問需氧呼吸的三個階段,抽查的學生回答得利落,靈機一動,我讓月考生物第二的劉同學回答,而且是打亂順序,他對答如流。等他一答完,其他同學忍不住讚歎,非常認同那句話:“基礎好的成績不一定最好,但成績好的基礎一定好,”這比任何長篇大論的教育更讓學生信服。

5、活躍氣氛笑一笑:

提這點,真不是為了譁眾取寵,而是高三的學生確實很苦。結合學科內容講講一些生物趣事、分析一下時事中的生物學知識、甚至講個與學科無關的笑話,讓學生放鬆一下心情。營造民主、輕鬆的課堂環境,既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輕鬆的環境也會讓人的思維活躍。

6、留點“遺憾”想一想:

我想課堂是不會十全十美的,有時候一點遺憾反而給學生留下思考的餘地,也給教師留下提升的空間。印象很深的是工作第一年,在秀中開新教師培訓課,五高某老師準備的實驗器材有問題,結果與教材不符,急的抓耳撓腮,無法自圓其説。教研員何老師評課就問:為什麼一定要按你預定的來?為什麼不能變驗證實驗為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對啊,這樣一個已經那幾乎可以成為敗筆的實驗,如果補救得法,反而成了這節課的一大亮點。所以,課堂沒有“遺憾”,任何的脱軌都可能成為一個新的教學契機,成為另一種“精彩”。

三、課後補缺:

因為課堂的一些隨機因素、學生層次不同,沒有一節課是完美的,所以就需要課後補缺。包括課後反思、學生輔導等,為的是知識點的查漏補缺和自己教學水平的提升。今年,張老師給我們定了個任務,每天必須至少輔導兩個學生,做了才知道確實大有好處。不光是輔導了這幾個人,實際上也能瞭解了部分學生錯誤產生的原因,知道自己教學設計中的疏忽。

高三生物教學專題總結2

本學期我擔任高三49-52班生物課,作為畢業班的教師,我繼續努力鑽研新課程標準和大學聯考考綱,深入研究教法,根據學情不斷調整教學思路。現對本學年教學工作作出以下總結:

一、研究大學聯考信息,看準複習方向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和理科綜合《考試説明》

首先是明確“考綱”與課本之間的關係,把握好複習內容和方向。理科綜合的大學聯考命題強調知識與能力並重,以知識為載體,更加註重能力的考查。複習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抓住主幹知識,找出基本知識點和考點,構建知識網絡,合理分散難點,強化知識重點,重視聯繫實際,關注社會熱點。

2、研究大學聯考生物試題。縱觀近幾年的大學聯考生物試題,可以發現其突出的特點之一是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始終保持穩中有變的原則。如試卷的結構、試題類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從而把握大學聯考命題方向及命題特點,更好的指導教學。

二、課堂教學中注重能力的培養

1、切實抓好基礎知識的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前後相關的內容整合在一起。如將選修本中細胞工程一章內容整合到細胞專題中;將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無絲分裂合併為細胞增殖專題。可以使得學生對舊知識的理解、掌握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結構。

2、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通過精選往年大學聯考經典試題做為例題進行分析,引導學生自主地將所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例題的分析應以指導思維方法為主,使學生學會同類型的題目的解題方法、突破點,從而加強對知識的理解。

3、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大學聯考試卷中要求用科學的語言表達的佔很大一部分,且失分主要也在這方面。所以,平時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用語一定要反覆琢磨,還要多給學生鍛鍊的機會,通過反覆訓練使他們學會用書本上的基本概念或標準的生物學術語來精確表達;課後精選習題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夯實基礎,注重學科內的知識聯繫,形成知識網絡

20xx年大學聯考全國卷生物試題十分重視對中學生物學基礎知識的考查,包括生物學的基本觀點、基本理論及基本的實驗設計思路。如第3題考查了光合作用中光照強弱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第5題考查了與免疫相關的內容,非選擇題的31題考察脂肪酶的本質、活性相關內容,32題考查了與生態相關的內容等,都圍繞高中生物核心知識及實驗進行展開考查,而每年評卷都反映出學生的基礎知識並不牢固,對基礎知識的教學絕不能掉以輕心。

在基礎知識的複習中我們要注重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的主體知識,注重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要引導學生及時歸納總結,構建生物學知識的網絡體系。例如光合作用是一個知識點,它的內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條件、場所、意義和過程、反應式等。把光合作用與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與呼吸作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水分代謝及礦質代謝(從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組成、ATP的組成等方面看)等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才是一個知識網。對基礎知識的複習要達到精確、精巧、精煉,同化為自己的東西。

四、根據特定的學情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緊密聯繫生活實際。高中生物雖然抽象但與生活實際聯繫緊密。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生物題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生物學習的重要性。

3、開展討論與互評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合作精神。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互評中學習,在討論中思維,在討論中探索,在討論中提高。每次模擬考以後,根據模擬卷的特點和學生卷面的解答情況,認真進行分析總結,及時調整複習策略,狠抓基礎知識的落實。

五、積極落實新課改理念,活躍課堂

認真落實“兩案七環節”的教學模式,營造高效課堂,課前通過對學生做的學案、作業批改,發現學生哪些知識還存在盲點、疑點,哪些重點知識還需要進一步通過課堂練習加強鞏固,進而更有針對性的進行備課,針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設置成一系列的小問題加以引導提問,使學生更好的把握知識,對於重點知識通過課堂練習進一步加以鞏固,課堂上學生講解為主,教師進一步加以補充歸納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活躍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提高課堂效率。

六、努力做好“推拉生”幫扶工作和全員無縫隙管理工作

在我們的學生中,總有一些學生存在偏科現象,如我們49班的耿志旭同學,英語很好,在班裏經常第一名,而他的數學、理綜不太好,嚴重影響他的整體成績的提高,對於像他這樣的學生,我們各科老師分包到人,確定為自己需要重點幫扶的“推拉生”,我們重點是課上多提問,課下找他們做一些課上剛講過的一些習題,督促他們的學習,週考完後,及時找他們瞭解做題得失,分析以後的努力方向,其中有的同學學習成績有較大提升,偏科現象明顯減弱。

還有一些學生,如我們52班的蓋勝文同學,學習較好,但心理素質不過硬,成績忽上忽下,不夠穩定,對於這樣的學生,我們的工作重點是週考、模擬考試之後,及時找他們瞭解做題得失,極力讚揚他們做的好的方面,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即使沒考好,也不能打擊他們,分析失誤的地方,明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激勵他們不斷完善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

七、積極參加聽課研討,取長補短。

積極聽學校組織的教師的公開課,聽完課後,我們專門針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及每個章節難點還有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等進行認真交流探討,我們互相交換意見,對課堂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進行改進進行討論,取長補短。這樣堅持下來,效果還是比較好,使得自身的教學水平得到不斷的提高。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下學期工作設想

由於教學經驗不足,對教材的把握和知識內容體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學進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導致學生基礎知識遺忘率高,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的也累。對於理綜的做題技巧指導還應再多些,學生對於物理、化學、生物單獨考時做的較好,但綜合到一起學生的時間分配上,做題策略上仍把握不太好。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應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解題技巧的指導。進一步深化課改,認真落實好“兩案七環節”的教學模式,營造高效課堂,使學生學的更輕鬆,更愉悦,使自己的教學能力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