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老人與海》讀後感(通用10篇)

校園 閲讀(2.86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老人與海》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老人與海》讀後感(通用10篇)

《老人與海》讀後感1

“哦”.這是我發出的聲音,而這聲音是因為我又得到了一本新書。是什麼書呢,接下來我就一一告訴你們。

這本書的名字叫《老人與海》,這是一個關於堅持不懈的故事。一個老人能堅持84天在海上航行,他不但沒有退縮,而且還勇往直前,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以下面的故事來慢慢告訴你吧。

首先,這個老人是個非洲人,他身邊無人陪伴,只有一個孩子在他身邊陪伴。然後有一天,老人突然想去海里捕魚,孩子也想去,可老人在一天晚上就出發了,於是老人那一系列捕魚活動就開始了。

老人先到海上,在魚鈎上放上魚兒,又把鈎子放到海里,過了一會兒,釣魚線動了一下,老人趕緊把魚竿收起來,一條大清花魚就現身了,突然天空出現一聲鳥叫,老人便知道是軍艦鳥,由此就可以判斷出,小飛魚就在附近。到了下午,老人的魚竿忽然動了起來,老人趕緊把魚竿收了起來,可是因為這條魚太大,太重了,老人根本收不起來。就這樣,老人跟那條大魚掙扎在海面上,而老人此刻已經非常疲憊。可是因為不肯放過這麼一條大魚,於是老人準備先睡覺等有了力量再把魚拉起來,而老人在夢境裏夢到了他最喜歡的動物---非洲獅子。突然老人的手背拉了一下,差點掉到海里去,原來是那條大魚把他拉了一下。

可是老人估計那條魚只要再轉三圈就會浮出水面。果然,那條魚轉了三圈,可能累了,於是就浮出水面。老人拿了個魚叉,猛然的叉下去,那條魚終於死了,可老人覺得他根本不能把這個龐然大物放在船上帶回去。於是心生一計,把魚綁在了船的左邊,藉助水面的浮力,使魚可以浮出來,這樣老人就把魚帶回去了。老人得船剛划行了一會,就有一條灰鯖鯊來吃老人捕捉的那條魚,老人拿起魚叉用盡全力刺下去,鯊魚被刺死了,但老人的魚叉也被那條鯊魚帶走了。老人就把小刀用繩子綁在漿上,老人剛剛製作好新武器,又有兩條鏟鼻鯊來吃老人的魚,老人也用同樣地辦法把鯊魚殺死了。但是鯊魚們好像聞到了老人的那條魚的血釁味陸陸續續的來了,有藍鯊、大白鯊等鯊魚趕過來,可老人敢於嘗試,最終鯊魚死地死逃得逃,老人的魚也被鯊魚吃個精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做每件事都要堅持到底,不能知難而退,堅持就是勝利。

《老人與海》讀後感2

這位古巴老漁夫在接連幾十天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出海遠行經過不懈努力,幾天幾夜的周旋最終制服了一天異常巨大的大馬林魚。他把魚綁在船邊,卻因此引來一批又一批的鯊魚陸續趕到。老漁夫當然沒有因此而嚇倒,毅然與這些冷血的侵略者戰鬥。在幾次鯊魚的進攻之後,大馬林魚的肉已經被吃掉了一大半。

更可悲的是,當他回到海港時,大馬林魚基本只剩下一副骨架了。最終老人還是一無所有。 是什麼支撐着老漁夫幾天幾夜與大馬林魚周旋;是什麼支撐着老漁夫用魚叉,後來竟用船獎、木棒甚至船舵把迎接鯊魚的一次次進攻?是老人堅強的意念、不屈的靈魂,在經歷了一次次磨難後還是毫不動搖的堅持:例如與大馬林魚周旋了幾天幾夜,身體疲乏,後來發現上鈎的竟是一條身軀大過魚船數倍的大傢伙時他也知道要取勝希望渺茫卻還是硬要堅持;例如大馬林魚泡在海水中,血腥味引來了鯊魚,老人沒有放棄自己的獵物,用各種“武器”與之戰鬥;又例如大馬林魚的肉最終還是被吃光了,但他還是把魚骨架帶回了漁港……老人上岸後每走幾步就要好好休息一段時間,可見他此行吃盡了苦頭,能這樣的堅持下來真是不可思議。我驚歎老漁夫雖然年紀已經大了,身上也有傷,但面對鯊魚這樣如此兇悍的對手,沒有退縮還堅持戰鬥直到把他們打敗。

為了生活,為了目標憑藉堅定的信念在這片他賴以生存的蔚藍的大海上寫下部不朽詩篇。 老人對“美好”的追求也是顯而易見的,對生活:他雖然一無所有,還是盡力生存,在連續幾十天捕不到魚的情況下毅然出海,在最終未能有所獲的情況下也沒有一蹶不振。對生命:他面對目標不懈追求,面對成功不斷努力,面對威脅勇敢拼搏,就連老人做夢也會夢到雄師,這也表明了老人對青壯年的渴望,對生命的輝煌時期的渴望。 雖然捕魚最後的結果不如人意,一切也都成了回憶,但老人此行也並非不值。

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己乃至人類不可磨滅的意志和對理想不懈追求的勇氣。

《老人與海》讀後感3

記得一位偉人曾經説過:“只有精神的勝利才能使我們感動,為其悲壯而落淚。”

<<老人與海>>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老人聖地亞哥是古巴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漁夫,他有一位忘年交,小男孩馬洛林。由於運氣原因,他連續84天都沒有捕到一條魚,孩子也因為父母的原因離開了老人,去了另一條漁

船。但他仍然堅信下一次自己總會釣到一條了不得的大魚。的確,他成功了。在費盡千辛萬苦,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之後,他終於憑藉着驚人的毅力打敗了大魚,釣上了一條長達十八英尺,比他漁船還大的馬林魚。但命運之神

似乎仍沒有眷顧對方,在他用盡全力,花費了兩天兩夜捕獲到這條大魚,正準備返航時,魚的鮮血散發出血腥味卻又引來了成羣結隊的鯊魚。在精疲力竭趕走了全部鯊魚之後,他才發現那條十八英尺的大魚已經被撕咬得只剩

下一條脊骨……

費盡周折,卻只帶回一具殘骸,歷盡艱辛,卻只留下了一身的傷。但儘管這樣,老人仍然與孩子相約一起去打魚。看到這裏我潸然淚下——這是一種多麼值得人敬佩的精神啊!這篇文章給我帶來了感官上的刺激,但更多的則是反思。敢問在我們這些從小嬌生慣養的00後可曾有這樣的精神?作業稍多,便叫苦連天;受點挫折,便萎靡不振;甚至有許多成年人都無法做到這一點!寫到這裏,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感到深深的慚愧,不禁捫心自問:這種本應該長久留存下去的優良品質去哪了?海明威筆下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聖地亞哥卻讓我感受到了這種永不腐朽的品質。

現在中學生閲讀的普遍是一些所謂的“青少年流行讀物”,那些真正的名著卻堆在家中的書櫃裏無人問津。在這裏,我要向全世界兒童呼籲:那些“少年讀物”無法帶給你任何東西。有空,多去翻翻那些名作,那是世界幾千年文化積累的精華!其它只是轉瞬即逝的風景,只有那些經典之作才是經久不衰的!

《老人與海》讀後感4

人類的幸福和歡樂在於奮鬥,而最有價值的是為理想而奮鬥。看完《老人與海》這本書後,我覺得老人有着一顆堅韌不拔的心,有着自己的理想和奮鬥目標,就算遇到許多困難,也不曾放棄。挫敗是人生的一段過程,雖然老人始終都沒有捕到魚,但他不會善罷甘休,就算被其他漁夫冷嘲熱諷,他也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依然繼續捕魚。老人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標,不畏層層險阻,即使是到了“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地步,也甘願拼死一搏。或許他認為:面對自己的人生理想,唯有拼過,努力過,才不會遺憾。

鄧爺爺也説過:“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少年,要有理想。”一個沒有理想,沒有信仰的人,就會對自己要走的路感到茫然。如果沒有理想,萊特兄弟就不會發明飛機,圓了人類飛向藍天的夢;如果沒有理想,袁隆平就不可能培育出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人多糧少的難題。有了理想,我們才能清楚而理智地規劃未來。

記得20xx年寒假,我開始備戰第一次書法比賽,面對神情嚴肅的考官,沒有經驗的我很緊張。我不但在筆畫的粗細和力度上寫不好,而且有的字都寫錯了。最後,我沒有獲獎。這次的失利,在我的書法學習過程中造成了極大的陰影,那段時間,我幾乎對自己失去了信心。這時,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閲讀了《老人與海》這本書。我靜靜地翻閲,細細地品讀書中老人為了理想而竭盡全力,堅持不懈的故事,一下子我感悟了很多。我若是也為自己的理想竭盡全力,想必也會成功吧!我默默地鼓勵着自己,每天我都靜下心來,拿着毛筆在書桌前練字,老人理想的力量激勵着我,終於,在今年的書法比賽中我獲得了少年組一等獎!

《老人與海》講述的是一股勇氣,一股為理想而奮鬥的勇氣,為了實現理想而竭盡全力的勇氣。儘管有時,烏雲遮住了藍天,困難遮住了通往實現理想的道路,但是在一陣甘霖的揮灑後,清新依舊,白鴿掛着風鈴沒入遠空,葉更綠,天更藍,陽光在露珠上不斷閃爍。人類的理想不停,信仰不停。依稀間,昨天的理想也是我今天的導航。

《老人與海》讀後感5

陰暗的天空,波濤起伏的海面,一隻小船搖搖晃晃的行駛着,一個老人站在船上,孤獨地眺望着遠方……

這是我和上書後久久不能忘懷的場景。書名為《老人與海》,是一部寓意深遠的古典悲劇式的小説,也一部英雄主義的交響曲。

海明威説:“我試圖描寫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故事描寫的老人聖地亞哥是個倒黴的人,84天沒捕到魚,而別的漁夫都把他看做失敗者。但這似乎預示着一場戰鬥的開始,果然,就在第85天,他真的發現了一條1500磅大馬哈魚,明知對方力量比他強,還是決心戰鬥到底。他對大魚説:“我跟你奉陪到底!”,最後終獲勝利。在老人辛辛苦苦抓到了魚之後,考驗卻並沒有結束。魚因為又大又長,他只好將魚綁在船的一邊。回航時,大魚的血腥味引來了鯊魚一次又一次的襲擊。於是,他用盡一切個人手段來反擊。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把小刀綁在槳上亂扎。刀子折斷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丟了,他外用舵把來打。儘管結果魚肉都被咬去了,但什麼也無法摧殘他的意志。上天似乎會憐惜過這樣一位偉大的老人,他將厄運一次又一次降在老人身上,最終他的頑強意志卻並沒能得到好的結果,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

他是個失敗者,但同時他又是個勝利者。

敗在沒有捕到一條有用的魚,勝在遇到困難時的堅毅不屈。

老人説,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且受益,令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困難,走向美好明天。假如能夠從失敗中獲取有益的經驗,發現成功的曙光,把失敗看成是同鄉成功的必經之路,那才是從失敗中獲取的最大的收穫。

雖然小説是小説,生活是生活,我們不可能像老人去一個蒼茫的大海,不服輸地和鯊魚搏鬥,但我們可以在摔倒後,珍藏那枚把我們絆倒的石頭,然後帶着它,負着傷,繼續前行,同時等待天空中的雲霧撥開。

《老人與海》讀後感6

讀書是一種享受。書中有許許多多的故事,讓我們懂得很多:做人之道、文明禮儀等等,讀了《老人與海》,我明白了要堅持不懈,不可以半途而廢。

書中講了一個老人幾個月沒打到一條魚的時候,老人決定到較遠的海域去碰碰運氣,結果老人釣到了一條大魚。但是,隨之而來的麻煩也來了。在歸途的路上,老人遭到鯊魚的襲擊,撕咬着老人捕獲的大魚。老人並沒有膽顫而退,而是與鯊魚鬥爭,最終老人把大魚運回了家中,但是,那條大魚早已被鯊魚撕咬成骨架了。老人還是沒有被這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擊垮,他最終選擇了堅持,堅強地活下去。

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也堅持過呢!

思緒飛到了從前,在我四年級的時候,我來到溜冰場溜冰。那時,我這個小丫頭還是個初出茅廬的“實習生”,小心翼翼地前行着,生怕自己有個“三長兩短”。

我的“預言”實現了,當來到滑坡,心中油然一股“衝浪”的激情,腳一蹬,就下去了,但本“小俠”還是太嫩,剛一上去就左右搖擺,隨即聽到一陣殺豬般的慘叫聲,是的,我不幸“戰死沙場”。“哈哈!小傢伙別逞強,免得丟人。哈哈哈……”不遠處傳來一陣陣嘲笑聲,我緊握拳頭,咬着牙,含着淚站起來,哼,士可殺!不可辱!我暗下決心,咬緊牙關,把心一橫,不管三七二十一又衝了下去,這次我吸取教訓,把身子放平,雙臂保持平衡,啊,太棒了!我過來了,腳下化為平穩,可後面的“波浪”似乎又在捉弄我,“啪!”我跌倒在地。隨後,我又上去試,“啪!啪!啪!”……經過滑坡對我無數次的“關懷”,我的淚在流淌,牙在緊咬,身體在受傷,那顆磨練的心,卻在一步步堅強、勇敢,終於有一次,只覺得腳下的一起一伏化為平坦,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我終於戰勝了滑坡。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説得不錯,在我們欣賞文字的同時,我們的品德水平也在不斷提升,讓我們一起讀書!一起快樂成長!

《老人與海》讀後感7

看了很多名著,一直都不敢妄加評論,並不完全因為怯懦,更多的是一種尊敬的心理;因為作為名著其實都有他深刻的一面,在看似平淡的書寫裏,透出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傳世名著以散文和小説居多的原因,詩歌和評論就因為其鮮明地個性和觀點,使其成為時勢英雄,最後或者被利用成工具,或者因為時間的推移成為花瓶式的擺設。看榕樹下作者“遠處飄來一朵雲”的評論,“一朵雲”的年輕(我只是説思想),使她/他看到“冰山在海上移動之所以顯得莊嚴宏偉,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一朵雲”看到的也只是海明威所寫的,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那水下的呢,還有它的八分之七的根基呢;老人桑提亞哥出海挑戰大海的時候,那是人類都會引為自豪的象徵,勇於挑戰和渴望征服浩瀚的大海,渴望和一條真正的鯊魚面對面的挑戰;一條船,一個老人,一片浩瀚的`大海;鯊魚出現了,大海只派了他的小小的鯊魚出現了,老人和小船,大海派來的小小的鯊魚,老人是人類的代表,老人眼裏是條真正的鯊魚;於是,老人抖擻精神,和鯊魚進行着殊死搏鬥,一場征服和反征服的搏鬥,“大塊的魚肉”和後來的爭奪,局部的勝利之後,當老人感覺勝利在握的時候,“鯊魚忽然……”,老人最後是空着雙手,幸運地“凱旋”。

我最初看“老人與海”之後,只感歎了一句,人最終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征服了什麼;依然還是這樣的感歎,在9.11之後和之前,布什也許從來沒看過他故鄉的老人,給他的忠告;老人與海的挑戰,進行了不屈不饒征服,但是你是不是想過,人是不是在不屈不饒的製造問題,然後再去解決他,到底這世界最後誰征服誰,征服了之後做什麼,為什麼要征服而不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內涵,在與親和力,而不是征服的力量,海明威參加過美國人的英雄思維,就是強調征服的力量,但是失明後的他,開始思考徵服的意義,所以才有老人和海;美國在越戰裏的結果,海明威是越戰裏的老人,人類的生存意識是海,如果盲目的強調一個生命對另個生命的征服和佔有,即使進行着不屈不饒的過程,結果只有海明威所寫的,老人空着手回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但永遠不會打敗他”,人如此,其他的生命呢?

《老人與海》讀後感8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這是一個孤軍奮戰的勇士——桑提亞哥的名言。他曾是一個不幸者、失敗者,但同時又是一個精神上的強者、勝利者。

看完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本名著,使我感觸很深。

自信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本文正是講述了主人公老漁民桑提亞哥永遠自信,不灰心的精神。儘管他連續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魚,被別的漁夫看作失敗者,但他堅信,明天一定能釣到一條大魚。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等到第八十五天時他釣到了一條大魚。但那條大魚使桑提亞哥的小船在海面上整整漂泊了三天三夜才精疲力盡。

但在返航的途中,桑提亞哥不止一次遇到了鯊魚的攻擊。他知道對方的力量很強,但他還是拼盡全力來反抗;當魚叉被鯊魚帶走時,他把小刀綁在槳上亂扎;可當小刀被折斷,他就用短棍;短棍弄丟了,他就用舵把來打……可是,最後帶回家的卻是一個完整的魚頭和一個完整的魚尾。

人,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能喪失勇氣,不能用逃避的態度去對待,否則就難以擺脱困難,更別提做事能成功了。想想桑提亞歌在成羣結隊的鯊魚到來前,可以放棄戰鬥,放棄獵物,可他不僅沒有放棄,反而創造了奇蹟。這不正是因為他自信嗎?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下還保持着樂觀的心理,良好的自我感覺,敢於面對現實,勇於迎接挑戰。再想想自己多坐一會,就説腰痠;多走幾步路,就説腿疼;飯菜不合口,就説不吃;作業多一點,就厭煩,稍難點,就不想做了,隨便應付了事,有時還乾脆去抄別人的……想想桑提亞歌,再想想自己,問題已不光是一句慚愧就能解決的了。

所以,我們應該面對每一件事情,不能逃避。這才是我們人類應有的本能。希望我們能夠努力的面對難題,不逃避它。

《老人與海》讀後感9

今年寒假,我和媽媽一起看了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著名小説《老人與海》,這本書非常好看,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輕易放棄,不然就是真正的失敗。正如書裏的老人所説的: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老人,他的名字叫聖地亞哥,他是一個在墨西哥灣的大灣流裏靠打魚為生的漁夫。他已經出海整整84天了,可是依然一無所獲。前40天有一個小男孩跟着他捕魚,但在40天沒有捕到一條魚後,小男孩的媽媽老人説聖地亞哥倒黴透頂了,就讓小男孩跟隨另一條捕魚船去捕魚了,然後就只剩下老人一個人出海了,但是每天老人駕着空船失望而歸的時候,小男孩都會來幫助老人收拾亂成一堆的繩索。

第85天早上,老人又駕着他的小船出海去捕魚了。他來到一片叫着大井的水域,因為那裏深達700英尺。天還沒亮,他就這這片水域放下了3個魚餌。終於有條魚上鈎了,可是那條魚太大了,是條重達1500多磅的大馬林魚,他根本拉不上來,反而被魚拖着小船走。老人和魚僵持了兩天兩夜,在僵持中,他的手被割破了好多次,但老人並沒有放棄,在第3天,精疲力竭的大魚終於被老人殺死了綁在了小船的一邊。老人非常開心,他打算駕駛小船回到港灣去。可是在回港灣的路上,因為大魚被殺死時留下的血味,引來了大批量的鯊魚攻擊。老人並沒有害怕,他拿着他身邊所有的東西跟鯊魚搏鬥,可還是被鯊魚們咬掉了很多魚肉。最後老人從鯊魚羣中脱險了,可是大馬林魚也只剩魚頭、魚尾和魚骨了。

也許老人的一切努力只不過是一場空,花費那麼長時間和精力,到頭來依然無所收穫,是失敗的,但是他不屈服那些不好的事情,不論處在多少險惡的境地,他都會盡力擊敗困難,不放棄一絲希望,所以他忍受了我們普通人難以忍受的痛苦,戰勝了自己,是一個勝利者,勝在遇到困難時的堅毅不屈!

我要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像聖地亞哥學習。比如説學鋼琴,我以前覺得每天要練習非常枯燥無味,但以後我會勇敢地堅持下去;同時在學習上,要勇於嘗試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勇敢舉手,大聲回答問題,不怕出錯;做一個有愛心、有決心、不輕易放棄的人。

《老人與海》讀後感10

動物都是有靈性的,所有的動物都是認主容易,易主難。讓一個動物接受自己很容易,但讓它再去接受別人就很難了。人們都説自己喜歡動物,可是真正懂動物的人卻寥寥無幾。那麼,怎樣才能讓動物去接受你呢?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作文《老人與海鷗》,文章主要講的是,海鷗老人吳慶恆自己勤儉節約,每天步行二十於裏,來到翠湖,只為跟海鷗相伴。老人把海鷗當做自己的親屬,並親暱的給它們起了名字,獨腳、老沙、灰頭、紅嘴、公主……海鷗呢,也把老人當做自己的同伴,只要老人撮起嘴呼喚,海鷗就飛過來把老人團團圍住,引的路人駐足觀看。但是幾天後,竟然傳來一個噩耗——老人去世了。大家把老人最後一次喂海鷗的照片放大,做為老人的遺像。當人們把這張遺像搬到翠湖的時候,海鷗立即將遺像團團圍住,輪流飛到遺像前面,象是來瞻仰遺容的親屬。它們自覺地站成兩排,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當我們不得不去把遺像搬走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向我們撲了過來,翅膀撲的是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白色漩渦裏脱出身來。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非常感動。對呀,人和動物之間就是能有這麼親密的感情。我大姨媽家養了一隻銀狐犬,曾經寄養在我們家一段時間,雖然我們都很疼愛它,但它卻好象總是很不舒服,成天就悄悄的趴在一邊,不玩也不鬧,我們都以為它生病了。可是有一天,小貝突然歡跳起來,跑向客廳的大門,用兩隻爪子不斷的扒着門,不一會我們聽見了敲門聲,原來是大姨媽來啦,小貝一個箭步竄了出去,併發出了嬰兒般的叫聲。這正印證了認主容易,易主難。

學習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對待動物,要用真心。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用真心關愛動物,餵養動物,那麼動物就不會躲在森林深處,也不會見人就逃。那時,人與動物和平共處,世界是多麼美好。最後,我想向全世界呼籲,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幫助流浪的動物吧,讓它們感到人類是它們最得以信賴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