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校園 閲讀(2.03W)

提高學生數學篇一: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摘要】本文探討了數學能力的意義和特點以及學生數學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並結合國中數學教學內容,簡析了數學能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培養方法。

【關鍵詞】數學教學;教學能力;培養

一、數學能力

我們把日常生活中,人們順利地完成某種活動所需的個性心理特徵稱為能力。能力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數學能力是一種特殊的心理能力。它又分為學習數學的數學能力和“創造性”的數學能力。學習數學的數學能力是指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迅速而成功地掌握知識和技能的能力。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要培養的三大能力(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以及與此緊密相關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和運用能力等基本上屬於學習數學的數學能力。在此基礎上的數學科學探索活動中的能力,則屬於“創造性”的數學能力。這種“創造性”的數學能力可產生具有社會價值的數學的新成果和新成就。因此,“創造性”數學能力是“創造性”人才必備的重要能力。其它學習數學的能力是“創造性”數學能力培養的基礎。所以,教育工作中,要想成功地培育出一批高素質的科技人才,必須首先重視他們數學能力的培養。

二、國中階段是數學能力培養的重要時期

數學家的數學活動和學生的數學活動,無疑有着很大的區別,這是不能相提並論的。然而,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學習活動中,發現某

提高學生數學篇二:淺談如何提高國小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俄國烏申斯基説:“缺乏興趣的學習是痛苦的,他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求知慾。”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歷來被認為是最好的老師,國小數學活動同樣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圍繞這個命題,我在教學中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用形象生動的數學語言拉近數學與學生的距離

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是一名出色的語言學家,數學相對語文而言缺乏人文性,數學教師更應該注重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拉近數學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感到數學也平易近人。如為鼓勵學生學習獨立思考、勇於創新,我説:“同學們,這道題的解法不止一種,你們也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吧。”學生們聽所要當八仙,個個想大顯神通。結果那道題想出了許多的解法,有些竟是我意料之外。兒歌為孩子們所喜聞樂見的,結合數學內容編寫兒歌,既有突破難點的功效,又有提高學習興趣的作用。如我在教一年級學生寫數字時,編寫了兒歌:1像筷子,2像鴨子,3像耳朵......."學生邊寫邊默唸這首兒歌,原本枯燥的寫數字活動變成了有趣的繪畫活動,他們當然願學、愛寫。

總之,數學也是有血有肉的,教師要善於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讓數學變得有人情味,學生自然樂於與它交朋友。

二、直觀教學,化難為易

國小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和學習積累都比較缺乏,教師必須依

據教學的內容,恰當的演示直觀材料,讓學生獲得感知,座位形成科學概念的基礎,直觀教學一方面以其形象吸引學生注意力,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化難為易,從而樹立他們的信心,提升學習興趣。

(一)、實物演示,衝出思維瓶頸

心理學研究表明:刺激直接作用於人的感官所產生的知覺,比起語言文字換起的表象更鮮明、更具體、更完整。有些數學題如運用實物刺激,有利於學生直觀的形成鮮明、形象的表象,自然破解解題的關鍵處。例如國小二年級有這樣一道數學題“一根繩子對摺之後再對摺,對摺三次後繩子的長度為1分米,這根繩子原有多長?”解這道題的關鍵是繩子經過三次對摺後,平均分成了幾份,低年級的學生想象不出。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拿出了一根繩子在課堂上按題目要求演示,直觀的操作過程使學生很快明白:對摺第一次是把繩子平均分成兩份,對摺第二次是把平均分成的`兩份的又平局分成了兩份,也就是平均分成了四份,最後一次對摺就是把繩子平均分成了八份,學生很快就知道了,繩子原來的長度是8分米。

(二)、親歷規律的探究過程,突破知識難點

在數學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機械識記的知識容易混淆、忘記,更難於恰當靈活的應用。而理解了的知識記憶深刻,應用更是自如。讓學生自己親歷知識和規律的探究過程,讓學生自己發現規律、總結規律,從而理解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幾何圖形的教學中,我常常讓學生進行操作探究,通過探究過程,讓學生自己發現幾何形體的潛在特徵和規律,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如在教學圓的周長

公式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圓的周長計算方法,我拿出了大小不同的圓形模具,讓學生測量圓的周長和直徑,並引導學生對測得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從而發現讓學生髮現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總為3.14左右,引出圓周率,推導出圓的周長公式。這樣一來,學生對圓的周長計算方法不但印象深刻,而且理解透徹,在應用中更是得心應手,因為他們都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計算。

(三)、故事引路,開啟應用之門

可以説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聽故事,特別是有趣的童話故事,上課時我儘可能的將數學知識與童話故事巧妙的融合,為學生開啟解決問題的思路。在教完0--9之後,為啟發學生應用“數的認識”解決問題,我創編了《動物聚會》的故事,將這十個數字貼在十隻小動物的頭上,讓他們參加動物聚會,但必須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入會。學生看黑板上粘貼的俏皮可愛的小動物,自然興趣來了,他們迫不及待的為小動物們調整好隊伍。

為了將行程問題變得生動有趣,我將行程問題變成了龜兔賽跑結果研討會。學生都熟悉龜兔賽跑的故事,看到生動的畫面,頓時有了靈感,他們提出了各種行程問題,並自己找到了答案,通過這樣的處理,不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開啟了學生的思路,培養了他們的動腦能力及良好的行為能力。

三、享受成功,樹立信心

心理研究表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加與掌握知識的愉悦感,乃是喚起學生特有的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國小生特

點之一是活潑好動,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認知活動,豐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學生認識除法時,為幫助學生理解平均分,我要學生自己動手分蘋果。先要求學生把8個、6個、4個蘋果分別分給兩個小朋友,説出每一個數據的每一種分法和理由,教師板書學生的分法,對學生想出的所有分法充分肯定,然後引導學生對所有的分法進行觀察,讓學生自己發現“平均分”的公平性。並應用“平均分”這一數學現象再對8個蘋果進行多種方法的平均分,依次列出數學算式。在這樣一個實踐操作中,學生不但自己發現了“平均分”的現象,並應用“平均分”的現象解決了新的數學問,獲取成功的喜悦,樹立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創設師生情感紐帶,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俗話説“親其師而信其道”。要想使你的學生都喜歡你的數學課,必須讓你的學生喜歡你這個數學老師。讓學生喜歡無外乎用愛去感染每一位學生。語文老師可以利用作文日記和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其實數學老師就要為學生創造思想交流的紐帶。我在數學課中就常用課堂作業的評語與學生交流感情,如我常在學生的作業後面寫“真高興,你進步了!”。對課堂上或作業中有獨特見解的學生評:“你的想法真好!”......學生看到這些,感覺老師對他充滿了信任和期待,就會得到鼓舞和力量,自然愛數學老師,愛數學老師的課。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我們用興趣牽線搭橋,使孩子們在數學課中享受知識帶給的快樂。

提高學生數學篇三:如何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能否很好地掌握所學知識,除了天賦、學習環境、教師的主導作用等因素外,最主要的是學習主體起決定作用,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君不見,同一位老師、同樣文化知識的父母遺傳因子,所教育出來的學生卻參差不齊,同一位學生在不同學科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卻有着天壤之別。陳景潤能證明“1+1=2”,成為著明數學家,在生活上卻鬧出許多笑話,中學生韓寒能寫出富有生活哲理的小説,深受廣大中學生崇拜,在理科方面卻大開“紅燈”,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對他們喜歡的專業有興趣,興趣促使他們不畏困難,努力鑽研,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新教材有許多重大突破,許多同行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談及許多,我覺得最大突破就是大刀闊斧的砍掉了許多繁、難、偏、舊的內容,重視“興趣”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自己的發展,向學生提供了現實、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素材。

怎樣才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學習呢?新教材通過下以下幾個方面達到這一目的。

一、讓學生學會識圖,在識圖中感受數學的“形狀美”。

二、讓學生學會鑑賞,在鑑賞中感歎數學的“和諧美”。

三、讓學生學會遊戲,在遊戲中體驗數學的“趣味美”。

四、讓學生學會表達,在表達中體會數學的“抽象美”。

五、讓學生學會創新,在創新中感悟數學的“變幻美”。

六、讓學生學會質疑,在質疑中優化數學的“無窮美”。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以自己對數學最真誠的熱愛、最睿智的領悟、最詩意的詮釋引領學生走進美麗的數學,培養學生數學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對數學產生美好的情感,讓每一位學生都具有一雙認識、欣賞並發現“數學美”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