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教學設計師面試三篇

校園 閲讀(8.76K)

篇一:面試教師技能篇: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師面試三篇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

一、教學設計的本質

教學設計是由目標設計、達成目標諸要素的分析與設計、教學效果的評價所構成的有機整體。

(一)教學設計的概念

教學設計亦稱教學系統設計,主要是運用系統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原理轉換成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要素進行分析與設計,創設教與學的系統過程。

創設教學系統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學設計實質上是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一種事先策劃,是對學生達成目標、表現出學業進步的條件和情境做出的精心安排。

對上述定義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理解∶第一個方面是教什麼和學什麼,回答的是“我去哪裏”的問題,即教學目標的制訂(也叫目標設計),解決教什麼和學什麼的問題;第二個方面是如何教和如何學,回答的是“我如何去那裏”的問題,解決怎樣教和學的問題,包括學習者起始狀態的分析、教學內容的分析與組織、教學方法與教學媒介的選擇(它們都屬於達成目標的各個要素);第三個方面是教的怎樣和學的怎樣,回答的是“我怎麼判斷我已到達了那裏,的問題,即教學的評價,解決的是教學效果問題。

(二)教學設計的分類

一般來説,從現代學校教學活動領域所涉及的問題來看,教學設計可以分為∶課程(學科)教學設計、單元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設計三個層面。

課程教學設計,亦稱為學科教學設計,主要是指對一門具體課程的教學設計。車學校教學活動中,課程教學設計工作一般需要一個專門的小組來共同研究完成,如學校的學科教研組。單元教學設計是介於課程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設計之間的一種階段性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設計一般是指針對一節課或某一個具體問題所進行的教學設計活動,所以也稱為即時教學設計,也就是教案,一般由任課教師完成。

(三)教學設計的過程分析

教學設計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完整的教學設計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環節∶學習對象分析、教學內容分析、教學目標闡述、教學過程分析及教學策略制定、教學媒體運用和教學評價設計。各個環節互相聯繫互相制約,構成了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

一般來説,教學設計過程的共同特徵要素應包括∶

1.學習對象分析

教學設計過程應該比較全面地分析學習者的興趣、需要和學習風格及認知與發展特徵'分析學習者的學習起點水平及學習動機等。

2.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的內容主要應包括∶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內容的編排與組織,教學內容展示的程序和方式等。

3.教學目標闡述

教學目標闡述主要是指教學目標的整體性與層次性分析,教學目標的行為、條件、標準等要素的確定與闡述等。

4.教學過程分析及教學策略制定

現代教學背景與環境的分析,教與學雙方活動特徵的分析,教學策略的制定,教學方法的優化選擇與綜合應用等。

5.教學媒體運用

教學媒體運用內容主要包括∶多種教學媒體特性與效果功能的分析,教學媒體的優化選擇,教學媒體的使用策略與方式的確定等。

6.教學評價設計

教學設計過程中的教學評價設計是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教學活動信息反饋方式與渠道的分析,教學效果檢測內容、檢測方式的確定,制定總結性評價與激勵性評價的有機結合策略等。

二、教學設計的意義

(二)有利於教師控制整個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教學設計,教師和學習者可以清楚地知道學習者要學習什麼內容,學習者將出現哪些學習行為,併為此確定教學目標。通過教學設計,教師和學習者可以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習者特徵,採用有效的教學模式,選擇適當的教學媒體和方法,實施既定的教學方案,保證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教學設計是以幫助學生的學習為目的,它常以學生學習所面臨的問題為出發點,尋找問題,確定問題的性質,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達到解決的目的。因此,教學設計是以問題找方法,而不是以方法找問題,使教學工作更具有目的性。教學設計應注重調控和教學評價,不斷根據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修改程序。在設計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上,不斷地收集、反饋信息,並對教學設計整個過程和結果進行科學的評價,為不斷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提供依據。通過教學設計,教師可以準確地掌握學習者學習的初始狀態和學習後的狀態,便於有效地控制教學過程。通過教學設計,可以優化效果並提高教學績效。

(三)有利於教學工作的科學化,促進年輕教師的快速成長

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説它是一門科學,是因為教學是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是能夠通過建立在系統論思想基礎上的科學方法——教學設計使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説它是一門藝術,是因為教師可以憑藉自己的經驗和直覺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所展示的人格、語言魅力以及表現出來對課堂的遊刃有餘都給人一種藝術般的享受。要掌握這門藝術固然有天生的成分,但對於絕大多數教師來説卻不是幾年內所能達到的,尤其是青年教師,而通過教學設計則可以實現新理論、新方法的有效運用。由此可見,學習和運用教學設計的原理與技術,可促使教學工作的科學化,也為師資隊伍的培養提供了一條有效地途徑。

(四)有利於科學思維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是系統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按照問題解決的一般過程∶發現(鑑別)問題、選擇和建立解決問題的方案、試行方案及評價與修改方案,可見教學設計和傳統的備課有明顯的差別。在利用教學設計優化學習的過程中,設計人員一方面要善於發現教學中的問題,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問題,謀求解決的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在設計、試行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科學思維習慣得以有效地培養,發現、解決教學問題的能力也會逐漸提高。此外,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技術和思維方式具有很強的遷移性,可用於其他相似的問題情境和實際問題。

篇二:面試教師技能篇:教學內容的設計

教學設計要成為現實,必須具備兩個可行性條件。一是符合主客觀條件。主觀條件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基礎和師資水平;客觀條件應考慮教學設備、地區差異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學設計應能指導具體的實踐。對教學內容的研究與分析,是對教學目標確定所要達成的教學活動的終點目標、學生在學習開始時的起點能力轉化為終點能力所需要的知識、技能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進行比較詳細的剖析過程。具體來説,完成研究與分析教學內容任務的過程,也就是教師認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科學地設計和安排教學內容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表達或呈現的過程。

對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和知識結構,必須經過教師的再選擇、再組織、再加工,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核心工作是激活和活化教材的知識,通過這個激活和活化的過程,使教材中表面上看是死的知識變成教學過程中生動的、活潑的知識,這個激活和活化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對教材知識的內化過程,即把教材的知識內化成為教師自己的.知識,這應該是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完成研究與分析教材任務的靈魂。

一、學習對象分析

學生是教授的對象,學習的主體。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學習興趣、學習中思想和情緒、現有知識水平,預測學生學習時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問題。

(一)學習對象分析的目的

學習過程是學習者主動認識的過程,學習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所確立的目標能否實現,關鍵在於學習內容是否完全針對學習者的特徵。作為學習活動主體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以自己的特點來進行學習的。分析學習者的目的在於為學習者提供合適的教學內容和選擇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這對教育者來説,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對學生來説,可以做到有準備的學習。

(二)學習對象分析的內容

學習對象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學習需要分析、起點能力分析、學習者背景知識的分析、一般特徵分析以及認知風格分析。

1.學習需要分析

新課程強調“教”服務於“學”,把學生置於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教師必須研究學生的需要,瞭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與情感,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水平進行分層教學,從而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教學整體效果。

學習需要是指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與期望他們達到的學習狀態之間的差距。只要分別瞭解期望學生達到的學習狀況和他們目前的學習狀況,就可得出二者的差距,而這個差距就是學習需要,這個分析過程就是學習需要分析。

設計一∶在“送教下鄉”活動中,根據農村中心校學生已經掌握了自然數、分類、奇數、偶數、約數等背景知識’首先讓學生把班級同學的學號數一1~16根據奇數與偶數進行分類。接着讓學生找出2~16各數的所有約數,並根據約數個數的特徵把這些數分成兩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嘗試概括這兩類數的特徵,進而在教師的不斷追問下,師生共同概括出什麼叫質數,什麼叫合數。

設計二∶在校際交流活動中,根據縣實驗國小學生已經掌握的背景知識,首先讓學生把班級同學的學號數——1~59根據奇數與偶數進行分類。接着讓學生找出1~59各數的所有約數,並根據約數個數的特徵把這些數進行分類(應該分成三類)。在分類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獨立嘗試概括、討論交流、彙報辯論,揭示出質數、合數的概念,明確“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通過對“質數與合數”_課不同教學設計的分析,我們認識到,正確地分析學習者的背景知識,是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的重要基礎。

4.一般特徵分析與學習風格分析

一般特徵是指學習者個體的學習產生影響的心理、生理和社會的特點,包括年齡、性別、知識背景、個人對學習的期望、學習興趣與動機、工作與生活經歷、文化背景等。學習者的一般特徵只是影響學習的背景因素,即便如此,這些因素還是對學習者學習新知識起着促進或妨礙的作用,並影響教師對學習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影響教學方法、教學媒體和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與運用。學習風格是個體在理解、儲存、轉換和利用信息過程中所偏好的相對穩定的態度和方式。有的學生善於想象、善於邏輯推理,有的學生善於形象思維??作為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瞭解學生的學習風格。

(三)學習對象分析的方法

1.自然觀察法

自然觀察法指教師在自然狀態下,通過對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有目的的觀察與分析,從而瞭解學生基本情況的方法。這是瞭解學生最常用的方法。

2.書面材料分析法

書面材料分析法是指教師通過閲讀、分析有關學生情況的書面材料(包括檔案資料、班級記錄資料和學生個人作品、作業等)來了解學生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夠全面地瞭解學生的歷史、現狀、發展、變化極其未來的發展趨勢。

3.談話法

談話法是指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通過與學生口頭交談的方式,瞭解學生內心活動。這種方法有利於教師瞭解學生的情況,也有利於師生雙方的情感交流。

4.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是指藉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對學生課內外和校內外的生活環境與各種表現進行有計劃的、全面系統的考察,從而瞭解學生,發現問題並研究解決問題。這種方法有利於深入瞭解學生的情況,發現各種關係和聯繫。

5.測驗法

通過診斷性(摸底性)測驗瞭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存在的問題,並對測試結果作出分析。這種方法可以面向全體,也可以針對部分學生和個體。以.上方法可以交錯運用,但一定要講究實效。

二、教學內容的分析

教學內容是為實現總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系統學習的知識、技能和行為經驗的總和。教學內容是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解決“教什麼、學什麼”的問題。教學內容分析是要根據總的教學目標規定的教學內容的範圍和深度,揭示出教學內容中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繫,以實現教學的最優化。教學內容分析的結果需表明∶學習完成之後學生必須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學生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哪些先決知識、技能和態度,以及學科內容的結構及最佳的教學順序等。經過教學內容分析,教師對選擇何種教學策略就會心中有數了。

教師完成研究與分析教學內容任務的過程,就是教師認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科學地設計和安排教學內容並在課堂教學中表達或呈現的過程。

(一)全面領會教材

研究教材,不僅要研究每一個具體的教學內容,而且要研究每一個內容在本冊、本年級、本學段、本學科中的作用。教師在深入研究時,不能教什麼,眼睛裏就只看到什麼。研究教材,不僅要研究某一個知識在本版本的編排思想、編排順序,還要研究其他版本教材對此知識的編排思想、編排順序。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科學的編排方法。總的來説,首先要通讀教材,分析教材的編寫特點,瞭解教材的編排體錄,領會編者的意圖。其次要學習課程標準,弄清楚應該具有的教學理念,弄清具體的標準和要求??這樣才能夠統觀全局、理清主線,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避免發生一葉障目的問題。

(二)深入鑽研教材

教師在全面瞭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研究教材。

1.全方位把握教材內容的,內在特徵:

(1)把握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這段教學內容對後續學習的影響’這段教材對形成學生認知結構,訓練技能和發展能力,培養品德的作用。

(2)分析知識結構和特徵。①分析結構關係,即這段教材與前後教材知識結構的邏輯關係、來龍去脈、層次脈絡。②分析類型特徵,即分析這段教材所包含的知識類型(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或策略性知識)。③分析教材所涉及的技能和能力(思維價值),一方面指分析這段教材內在地包含哪些技能和能力,另一方面指分析通過這段教材的教學,訓練了學生的哪些技能和發展了學生的哪些能力。

(3)教學的具體要求。確定每段教材的教學目的,一方面必須按照課程標準、教科書和學生的實際情況

確走每課時的教學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有發展的觀點,即同樣的內容在不同教學階段其要求是不斷提高的。

2.要正確把握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重點是指課程標準中或由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而確定的反映在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學生應掌握的教學內容。難點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內容,二是學生易錯或混淆的內容。但難點又不是絕對的概念,學生的情況不同,難點也有變化。教師應瞭解學生實際,精心策劃解決難點的教學活動。關鍵點是指教材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容,掌握了它,如同獲得一把鑰匙,其餘的內容便會迎刃而解。重點、難點和關鍵點三者雖有區別,但又是相互聯繫的。有些內容既是難點,又是重點還是關鍵點。但有的內容只是難點,而不是重點,也不是關鍵點,因此在教學策略上,要突出重點排除難點∶抓住關鍵點。常用的解決難點的方法有∶分散難點,各個擊破;創設情境,聯繫實際,激發思維;運用直觀方法加強感知。

3.靈活地運用教材,不可過分地拘泥於教材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對教學內容有選擇性地進行再加工、再創造。

在課堂實際教學中,面對不同的學生,教學重點、難點會有變化。教材內容是教學內容的一個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在領會教材意圖,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應該敢於分析教材的不足,敢於調整教學順序,敢於重組教材內容。對於一些不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應作調整、修改和補充,不必照搬教材。

篇三:課程設計或教學設計人員面試題

1.請簡要談談你對企業培訓(及E-learning)的整體認識。

2.除了自身的宣傳資料外,方案書、標書是根據客户需求針對性提出的第一份資料,是打動客户的關鍵所在,一份好的方案應該包含哪些要素?

3.要做好企業培訓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對於相關實施人員的知識和技能要求比較高,請列舉企業培訓中涉及的一些技術和知識範疇。(如人才管理、績效技術、學習路徑圖、教學設計、勝任力模型、任職資格、呈現技術等)

4.請談談你對企業培訓中的教學設計的看法。

5.作為一個教學設計者,須涉及的知識領域很廣,請舉例。(如教育心理學、教育學原理、成人學習心理、學習理論、傳播原理、接口設計、應用軟件、學習管理系統、信息系統以及人力資源發展等)

6.對SCORM標準是否有所瞭解,請簡單談談。補充問題:SCORM不僅是一個技術標準,也是一種設計思想,請談談SCORM標準如何應用於課程設計。

7.請深入談一下你所熟悉的某項企業培訓相關知識點,如績效技術、學習路徑圖、勝任力模型、任職資格等,內容可包括相關概念、操作方法、注意事項等。

8.你掌握了哪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掌握到何種程度(甘特圖、概念圖、組織結構圖等),請舉例並説明特性。(如Visio、MindManager、Excel等)

9.對於課件呈現技術是否有一定的瞭解,請列舉幾個相關工具,並説明其特性。(如Flash、Presenter、三分屏、Captivate等)

10.課件按用途可分為教學課件和自學課件,請談談兩者的區別和注意事項。(補充問題:作為一份好的自學課件,應當滿足哪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