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雲南的歌會》教案(通用10篇)

校園 閲讀(2.92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雲南的歌會》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雲南的歌會》教案(通用10篇)

《雲南的歌會》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引導學生賞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及精彩的語言。

2、過程和方法;從整體把握文章框架,能準確説出文中三個歌唱場面的內容與特點。

3、情感和態度:感受作者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學生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理解三種不同場合民歌的方式和內容及在寫作手法上的不同。

三、教學難點:理解文中環境描寫對錶現文章主題的作用。

四、教學設想:

本文用兩個課時完成。按照“整體感悟——研讀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學,注重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致力打開學生思路、激活其思維。第二課時力求恰當地使用多媒體資源和網絡資源,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探索精神,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領悟課文的寫作手法,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悦。

五、教學時數:二課時(本文用兩個課時完成。按照“整體感悟——研讀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學,注重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5分鐘)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小黑板展示,讓學生注音)

迤(yí)西譬(pì)喻糯(nu)米蹲(dūn)踞

忌諱(huì)酬(chóu)和鐵箍(gū)熹(xī)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譬喻:打比方。

忌諱:忌怕而隱避。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悠遊自在:快活的樣子。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淳樸:誠實樸素。

(二)導入,出示學習目標(2分鐘)

雲南聚居了最多少數民族。他們能歌善舞,以此來讚美自己的生活,他們經常以唱歌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傾訴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慕、或者歌唱激發勞動熱情、或者表達豐收的喜悦和節日的歡樂……今天我們隨着文學大師沈從文的抒情美妙筆觸一起領略雲南民歌的風采。

學習目標:

1.瞭解作者相關知識及作品風格,瞭解雲南民歌特色。

2.識記並理解積累文中的生字生詞。

3.初步感知課文,理清脈絡,瞭解雲南歌會的幾個場面,並學習本文的人物描寫。

(三)連線作者,瞭解民歌有關知識(6分鐘)

1.民歌釋義:就是民間口頭流傳的詩歌或歌曲,大多不知作者姓名。每個民族、每個地區,他們的民歌都不相同。

歌會釋義:在一些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聚集在一起,

即興歌唱,互相問答,遊戲傳情。

2.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現代小説家、散文家、歷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嶽煥,京派小説代表人物,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説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説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他一生都在追求美——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文體美、文字美。

(四)一讀課文,梳理脈絡(10分鐘)

(或集體朗讀,或分組分段朗讀)

自學指導:根據朗讀劃分層次,概括段意。教師巡迴檢查。

理清文章脈絡:課文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總寫對雲南的感受和認識,引起下文的敍述。

第二部分(2—3)描寫山野對歌。

第三部分(4)描寫山路漫歌。

第四部分(5)描寫村寨傳歌。

(五)再次默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

1、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每個場面各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

明確:山野對歌——對歌具有對抗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側重於人物)

山路漫歌——這是即興自由歌唱,發乎性情,自然成趣。(側重於景物環境)

村寨傳歌——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場面宏偉,氣勢壯觀。(側重於場面盛況)

2、學生複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學生自評、互評。

(六)當堂練習:(11分鐘)見小本名校祕題

(七)佈置作業(1分鐘)

1.課後練習一。

2.課外收集有關雲南民歌的音像資料及當地的民歌民俗。

第二課時

(一)出示學習目標:(2分鐘)

1.學習作者表現民歌文化的幾種描寫手法: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及場面描寫。

2.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感受文章濃郁的鄉土氣息。

3.探尋並領略民族風情,熱愛民俗文化。

(二)賞析品讀課文:(30分鐘)

1、以不同形式朗讀課文三個歌唱場面。

文章對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而在寫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們讓男同學讀第一個場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學讀第二個場面(第4段)、最後全班齊讀第三個場面(第5段)。對於一些重要信息,同學們要邊做勾畫批註。

學生讀後,教師評價朗讀並引導:雖然同是寫唱歌,但側重點、寫法卻各不相同,也正是因為這樣,文章將雲南歌會形式的多樣、內容的豐富、個性的獨特盡情展示了出來。我們不禁歎服作者的構思是多麼精巧!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第一個場面——山野對歌,去感受那一股撲鼻而來的濃郁的鄉土氣息。

2、賞讀“山野對歌”

a.指名朗讀2~3段,要求其餘學生思考作者通過什麼方式表現山野對歌並做批註。

我們先來聽聽“對調子”都唱些什麼?南方少數民族生活在大山、叢林裏,所以對歌的.地點就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參與對歌的多是年輕男女,所以“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多”字説明什麼?能不能去掉?(不能。“多”説明“對調子”多數以情歌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內容。)

既然“對調子”多唱情歌,那麼它採用什麼方式唱歌呢?(或見景生情、或提問、或互嘲互贊)

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對調子”都是什麼大比拼?(機智才能)這裏作者着重寫了“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的情景。

請同學們齊讀這個內容,看看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刻畫這個年輕婦女?(動作、神態、外貌)其中第三段作者不惜濃墨重彩、工筆描繪了人物的外貌,分別從面容、牙齒、衣飾特別是對衣着的描寫,你覺得這個少數民族農村婦女具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性情開朗、活潑、聰明、手腳勤快)

在這個對歌場面中,作者側重寫了唱歌人,有什麼作用呢?(烘托出活潑歡快的場面,描繪出樸素動人的情景。)對,這是以人襯景的寫法,表現出山野對歌的熱烈與歡樂。

b.比較閲讀,交流討論課後“研討與練習”二:沈從文的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明確:兩段人物描寫不同點是個別與羣體,一重精神,一重具體的衣服。第二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的修飾方法,把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此環節教師要注意開放性,只要學生能看到兩處人物描寫的差異在於第一段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真實細緻,第二段着力描繪人物的神韻氣度,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就可以了。

(學生交流討論後教師小結)人物描寫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描寫,可以間接描寫;語言可以樸素自然,也可以濃墨重彩。選擇哪一種方法,全看錶現人物的需要和自己的喜好,但核心一定是讓人物符合人物的特點,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賞讀“山路漫歌”研讀品味4─5段

a.默讀第4段,勾畫出好詞好句,並與同學分享。

學生勾畫出的好詞好句大多是文段中的環境描寫,如“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雲雀,時常從面前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鑽去,彷彿要一直鑽透藍空”等等。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動詞、形容詞、副詞和修辭手法賞析好詞好句,如: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用了擬人的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它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聯想,讓人感受到了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淨。

“起飛”“扶搖”“盤旋”“唱歌”“鑽”等動詞把雲雀輕捷的身姿、悦耳的鳴叫描繪得栩栩如生。

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趕馬女孩,聽聽她們都唱些什麼歌?(悦耳好聽的山歌)

她們的歌聲充滿一種什麼樣的美?(淳樸本色美)

b.討論:本段寫趕馬女孩唱歌僅三句,卻用了許多優美的語句描寫由呈貢一路進城的景色。這是否偏離了“山路漫歌”的“歌”字?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麼用意?(明確:用環境作背景,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

(甲生:這是寫實。雲南確實有如此美麗的風光,所以作者要一筆一筆,慢慢描繪,為讀者畫出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圖,然後再自然而然地寫到“趕馬女孩的歌唱”。乙生:為“趕馬女孩的歌唱”創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在美好環境中長大的女孩,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丙生:山鳥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交織成一支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明白:這些優美的語句描寫出了當地優美的環境,自然環境之美與歌聲之美相得益彰,渾然天成,只有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

總之,這些內容既是對“趕馬女孩的歌唱”的真實寫照,又是對中心的鋪墊,還是一種烘托映襯——以優美的環境映襯優美的任務優美的歌!板書:以景襯人

4、賞讀“村寨傳歌”

齊讀第5段。

1.“金滿鬥會”是一個以什麼為主要內容的盛會?(表面説是避疫免災,主要作用還是傳歌。)

2.老人常説“十年難逢金滿鬥”,將“金滿鬥會”與前兩種形式的歌會比較,説説“金滿鬥會”的難得之處在哪裏?

“金滿鬥會”與前兩種歌會形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特點:

場面盛況空前——人多:住處院子兩樓和那道長長屋廊下,集合了鄉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時間長:唱和相續,一連三天才散場。

盛粧:和逢年過節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潔索利,頭上手中到處是銀光閃閃。

傳承民族文化——由老一代彙集記憶中充滿智慧和熱情的東西,全部傳給下一輩。

在這個片段中,作者側重寫的是唱歌的場面,既有全局描繪,又有細部刻畫。板書:點面結合

5、賞讀完三個歌唱場面,讓我們共同來完成這個表格,以更好的體會各個場面獨特的風格。(斜體字部分由學生完成)

內容特點寫作重點

山野對歌對歌具有對抗賽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唱歌人

山路漫歌即興的自由歌唱,發乎性情,自然成趣。唱歌的環境

村寨傳歌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場面宏偉氣勢壯觀。唱歌的場面

(三)總結(1分鐘)

賞讀《雲南的歌會》這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我們似乎與作者進行了一次雲南之旅。在作者引領下,我們對自然、對人、對藝術進行了一番品味,我們領略到了我國民歌文化的豐富多彩和濃郁的民族風情,這也激起了我們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同時在作者的筆下,我們讀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學們,生活就像歌聲一樣美好,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也熱愛那美麗濃郁的民俗文化吧!

(四)拓展延伸(3分鐘)

1.教師:愈是世界的就愈是民族的,請你給你最喜歡的歌會寫一句廣告詞吧。

教師範例:今年過年不聽歌,聽歌只聽雲南歌。

學生自由套用電視上的現存廣告詞。教師提供一些設計的廣告語:

如果你沒有聽過,你委屈了自己的耳朵,如果你沒有見過,你對不起自己的眼睛。歌聲在碰撞智慧在閃爍。歌聲穿林樾百鳥相和鳴。親近自然聆聽天籟。

2.民俗是生活,它無時無刻不在你的周圍,滋養着你,為你的生命提供必須的養分。我們身邊有哪些類似雲南歌會般美麗濃郁的民俗呢?(潮劇、英歌舞、舞虎獅、潮洲大鑼鼓、過年吃餃子、放鞭炮、迎財神、元宵賞花燈、端午賽龍舟等)

(五)當堂練習:(9分鐘)見大本名校祕題

(六)佈置作業

收集當地的民風民俗,學習本文的寫法,以“家鄉風情”為題,寫一篇文章。

《雲南的歌會》教案 2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瞭解雲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和特點。

2、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學習作者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3、領略雲南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感受作家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品析文中的描寫。

【教學工具】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對歌欣賞,激趣引入

播放《劉三姐》片段。

在我們國家幾乎每一個民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民歌。雲南省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活動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他們以歌唱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有的用歌唱來傳授知識,據説,解放前的僳族人民“打官司”也是唱歌。因此,在許多民族中,小孩還在呀呀學語的時候,就跟着大人學唱歌了。許多有名的歌手在本民族得到特別的尊敬。今天,就讓我們去參加“雲南的歌會”,瞭解雲南的民歌!

(設計目的:此環節主要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下面教學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指名朗讀。其餘學生聽讀、熟悉課文,注意字音。

2、 學生瀏覽課文,思考:沈從文給我們描繪了哪三種形式的歌會?(可以在哪種場合欣賞到歌會?)

3、假如你作為一名遊客來到了雲南,根據課文的介紹,你喜歡參加哪一種歌會?為什麼?(結合語段相關內容回答)

(設計目的:此環節主要是完成目標1、3,通過朗讀、體驗、交流等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初步領略雲南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

三、精讀“山路漫歌”,學習語言描寫

1、 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2、 默讀第4段,圈點勾畫好詞好句,並與同學分享。

教師示例:

3、3、本段用了許多優美的語句描寫由呈貢一路進城的景色。這是否偏離了“山路漫歌”的“歌”字?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麼用意?

(設計目的:此環節主要完成目標2,意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學會相互交流表達,培養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感悟能力和賞析能力,並積累優美詞句,學會閲讀)

四、借鑑運用,仿寫句子。(機動)

“有意思的是雲雀,時常從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鑽去,彷彿要一直鑽透藍空。”把句中的“雲雀”換成其他動物,仿寫句子。

(設計目的:模仿借鑑課文語言句式,從句子模仿開始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

五、作業

運用本節課精讀“山路漫歌”的閲讀方法,閲讀“山野對歌”和“村寨傳歌”。

(設計目的:學以致用,學方法用方法,進行自主閲讀)

《雲南的歌會》教案 3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賞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及精彩的語言。

過程和方法:從整體把握文章框架,能準確説出文中三個歌唱場面的內容與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學生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環境描寫對錶現文章主題的作用。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yí)西譬(pì)喻糯(nu)米蹲(dūn)踞

忌諱(huì)酬(chóu)和鐵箍(gū)熹(xī)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忌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別開生面: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遊自在:快活的樣子。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熹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樸:誠實樸素。

二、導入新課

1.導語

雲南的歌會

我國有56個少數民族,雲南是聚居了最多少數民族的身份。他們能歌善舞,以此來讚美自己的生活,他們經常以唱歌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傾訴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慕、或者歌唱激發勞動熱情、或者表達豐收的喜悦和節日的歡樂……

今天我們隨着文學大師沈從文的抒情美妙筆觸一起領略雲南民歌的風采。

2.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説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説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三、聽課文錄音範讀,全班齊讀

課文錄音朗讀

四、理清文章脈絡

明確:課文分為四部分,總分結構

第一部分(1)總寫對雲南的感受和認識,引起下文的敍述。

第二部分(2―3)描寫山野對歌。

第三部分(4)描寫山路漫歌。

第四部分(5)描寫村寨傳歌。

五、再次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每個場面各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

明確:山野對歌——對歌具有對抗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這是即興自由歌唱,發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傳歌——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傳授民歌的課堂。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2.學生複述文中描繪的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

學生自評、互評。

六、小結

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字裏行間洋溢着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從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我們要反覆品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佈置作業

1.課後練習一。

2.課外收集有關雲南民歌的音像資料及當地的民歌民俗。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雲南的歌會》,理清了文章脈絡、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字裏行間洋溢着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請同學們思考回答:文章首先總寫對雲南的感受和認識,然後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每個場合的特點分別是什麼?(生答)看來,同學們已經很好的掌握了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對雲南的歌會也已經有一定的瞭解。那就讓我們繼續跟隨文學大師沈從文,欣賞雲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吧!

二、賞析品讀課文:

1.以不同形式朗讀課文三個歌唱場面。

文章對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而在寫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們讓男同學讀第一個場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學讀第二個場面(第4段)、最後全班齊讀第三個場面(第5段)。對於一些重要信息,同學們要邊做勾畫批註。

學生讀後,教師評價朗讀並引導:雖然同是寫唱歌,但側重點、寫法卻各不相同,也正是因為這樣,文章將雲南歌會形式的多樣、內容的豐富、個性的獨特盡情展示了出來。我們不禁歎服作者的構思是多麼精巧!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第一個場面——山野對歌,去感受那一股撲鼻而來的濃郁的鄉土氣息。

2.賞讀“山野對歌”

教師導讀:同學們注意,由於雲南少數民族生活在大山、叢林裏,所以對歌地點就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這就是“山野對歌”。

我們先來聽聽“對調子”都唱些什麼?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多”字説明什麼?能不能去掉?

(不能。“多”説明“對調子”多數以情歌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內容。)

既然“對調子”多唱情歌,那麼它採用什麼方式唱歌呢?

(或見景生情、或提問、或互嘲互贊)

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對調子”都是什麼大比拼?

(機智才能)

這裏作者着重寫了“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的情景。請同學們齊讀這個內容,看看作者從哪三個方面刻畫這個年輕婦女?

(動作、神態、外貌)

其中第三段作者不惜濃墨重彩、工筆描繪了人物的外貌,分別從面容、牙齒、衣飾特別是對衣着的描寫,你覺得這個少數民族農村婦女具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性情開朗、活潑、聰明、手腳勤快)

在這個對歌場面中,作者側重寫了唱歌人,有什麼作用呢?

(烘托出活潑歡快的場面,描繪出樸素動人的情景。)

對,這是以人襯景的寫法,表現出山野對歌的熱烈與歡樂。

3.賞讀“山路漫歌”

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趕馬女孩,聽聽她們都唱些什麼歌?

(悦耳好聽的山歌)

她們的歌聲充滿一種什麼樣的美?

(淳樸本色美)

既然這樣,但作者並不直接寫趕馬女孩唱歌,而是用許多筆墨去描寫由呈貢進城一路的景色。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聆聽一段錄音,感受那一種離塵世很遠,離心靈卻很近的美。(學生聽錄音“這一條路……接着起飛”)

現在請一位同學為我們讀一讀,同學們邊勾畫出好詞好句,等會讓大家分享一下。

(提示:我們可以抓住動詞、形容詞、副詞和修辭手法來賞析好詞好句)

鑑於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適時加以引導:如,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用了擬人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它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聯想,讓人感受到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淨。又如,“最有意思的是雲雀……”中,“起飛”“扶搖”“盤旋”“唱歌”“鑽”等動詞把雲雀輕捷的身姿、悦耳的鳴叫描繪得栩栩如生。

在這個歌唱場面中,作者移步換景、從視覺聽覺比喻擬人描景,側重寫唱歌的環境,請想想,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的歌唱“有什麼關係?

(甲生:這是寫實。雲南確實有如此美麗的風光,所以作者要一筆一筆,慢慢描繪,為讀者畫出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圖,然後再自然而然地寫到“趕馬女孩的歌唱”。

《雲南的歌會》教案 4

1、知識目標:

⑴ 積累詞語,掌握“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樸”等詞的讀音、字形、詞義,學習運用“即物起興、引經據典、悠遊自在、龍吟鳳噦”等成語。

⑵ 瞭解沈從文及其創作概況。

⑶ 瞭解雲南的歌會,感受當地濃郁的民情民風。

2、能力目標:

⑴ 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領會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 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詞語和句子,領略文中優美的意境,感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

⑶ 延伸拓展,橫向比較,體味各地民謠民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引導學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教室走向社會,增加知識儲備。

3、德育目標:

引導學生感受文中作者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之情,激勵學生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賞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1、揣摩課文所寫的三種場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體會內容和寫法上的差異。

2、領略文中優美的意境,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的精妙。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2、朗讀法:

這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從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教師宜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用心品味,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與作者直接交流。

3、討論點撥法。

4、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朗讀磁帶、歌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積累詞語,整體感知文意,把握文中三個唱歌場面的內容與特點,感受文中濃郁的民風民情;深入研讀,把握主旨;賞玩品味,揣摩語言,探究文中優美的意境,學習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的技巧;延伸拓展,溝通課堂內外。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沈從文先生是從湘西地區的靈山秀水中走出來的,因而一直自稱是“鄉下人”的“京派”文人羣的首席作家。今天我們學習沈先生優美的散文《雲南的歌會》。

設計(二):

在雲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遊戲傳情。這種古老的歌會形式,藴涵着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雲南的歌會》,去感受那裏的民風民俗。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循聲低和:

教師抽查學生預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詞語。

(多媒體顯示)

蹲踞(jù):蹲或坐。

酬和(hè):用詩詞應答。

熹微(xī wēi):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

譬喻(pì):比如。

淳樸(chún):誠實樸素。

即物起興(xìnɡ):開頭先詠他物,以觸發聯想,誘發文思。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悠遊自在:悠閒自在。

龍吟鳳噦(huì):龍在吟嘯,鳳在鳴叫。

2、學生練習表情朗讀,要求讀音準確,語速適中,語調抑揚,讀出感情。

3、教師要求學生簡要概括文章的內容:

明確:課文主要寫了在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歌演唱,展示了雲南濃濃的民族風情。

4、學生齊讀課文,放飛想象,感受雲南歌會淳樸自然、渾大壯觀的`特點。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讀,把握旨趣

1、提問:

在“歌會”的大標題下,課文寫了哪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歌演唱?想一想,這三種場合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

明確:這三種場合分別是:山野對歌、山路漫歌、山寨傳歌。

“山野對歌”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主要寫唱歌人。對演唱者不惜濃墨重彩、工筆描繪,烘托出活潑歡快的場面,描繪出樸素動人的情景。

“山路漫歌”,是即興的自由歌唱,發乎性情,自然成趣。這一場面着力描寫唱歌人所處的優美環境,以優美環境映襯唱歌的女孩及其優美的歌聲。

“山寨傳歌”,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覽。這一場面重在寫唱歌的盛況,有全景描繪,有局部刻畫,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2、提問:雲南的歌會與你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有什麼特色?想一想,作者為什麼會對雲南的歌會感興趣?

明確:雲南的歌會淳樸自然,氣勢壯觀,融自然、人生、社會於一體,散發着泥土的氣息,泥土的芬芳,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是那裏的靈山秀水賦予他們美的歌喉,美的情趣。

作者借寫雲南歌會,傳達他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從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而出。

四、賞析品味,揣摩語言

1、請同學們説説,自己讀後喜歡文章的哪一段?為什麼?

學生指出各自喜歡的句段,教師擇其精要,與學生一起探討品味。

(多媒體顯示)

⑴ 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了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葱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⑵ 這條路得通過些果樹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幾個大半年開滿雜花的小山坡。馬上一面欣賞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一面就聽各種山鳥呼朋喚侶,和身邊前後三三五五趕馬女孩子唱着各種本地悦耳好聽的山歌。有時面前三五步路旁邊,忽然出現個花茸茸的戴勝鳥……最有意思的是雲雀……趕馬女孩子……都充滿一種淳樸本色美。

教師點撥學生從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的角度反覆品味其精妙。

提問:第⑴段文字在人物描寫上有什麼特點?請閲讀沈從文《邊城》中描寫翠翠的有關片斷,試着比較一下,你更喜歡哪一段?為什麼?

(多媒體顯示)

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學生細品兩段文字,討論交流。

教師點撥:第一段重寫實,以工筆描繪為主,刻畫細膩真實,作者的態度隱含在字裏行間。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寫面容、牙齒、衣飾,細緻生動,如在目前。

第二段重寫虛,寫出了人物的精神風貌。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描寫人物空靈動人的精神之美,顯得飄忽靈秀,流露出作者強烈的情感傾向。

兩段文字各有千秋,代表兩種不同的寫法。

提問:作者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雲雀的歌唱。這些內容與“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學生默讀這段文字,展開想象,沉浸在文章優美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創設的氛圍。

明確:這一段是“山路漫歌”,寫“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是這一段的主要內容。這些寫景文字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圖,為“趕馬女孩子的歌唱”創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山鳥或悠揚或質樸的鳴唱,與“趕馬女孩子的歌唱”交相應和,互相輝映,交織成一支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2、學生齊讀這兩段文字,背誦,增加語言積累。

《雲南的歌會》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感受雲南歌會的特點。

2.品味文章優美的語句。

3.體會字裏行間的情感。

二、課時安排

兩課時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整體思路

以“短片”為導入,以“歌唱”為線索,以“情感”為切口,以“言語”為立足點。

五、教學流程

(一)短片導入

1.播放《彩雲之南》flash短片,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維。

2.提問:從這篇文章中,你想學到些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師相機總結糾正。)

3.總結補充學生髮言,明確本文學習目標:

(1)感受雲南歌會的特點;

(2)品味文章優美的語句;

(3)體會字裏行間的情感。

(二)設疑讀文,整體感知。

(學生帶着任務速讀文章,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另一方面可“讀”更有針對性。)

1.設置問題

(1)你對文中哪些字詞存在字音、字義方面的疑問?

(2)速讀課文,試着完成表格。(藉助多媒體出示表格)

2.讀文

3.學生自由回答,師總結歸納。

明確:

1.不僅人在唱,鳥也在唱。

2.唱歌的地點:山野、山路、山寨。

(三)分析重點句段,發現文本意味。

1.精讀全文,勾畫自己覺得有“意思”的句段,並嘗試在旁邊寫些註釋。

2.學生自由回答,師相機指導。

3.總結。

(四)透過問題,深入探究。

1.提出問題:

(1)文中寫了三個場景的歌唱,且都寫了人、地、歌,是不是有些雷同了?

(2)本文第四段過多的自然環境描寫沖淡了“歌會”主題,是不是應該刪掉些?

2.同學自由思考後,小組討論。

3.各小組派代表發言。

4.師簡介作者及本文寫作背景,解決問題。

總結。明確:

(1)不雷同。三個場景的描寫各有側重。“山野對歌”側重寫人:“山路慢歌”側重寫環境:“山寨傳歌”側重寫場面。

(2)第一,這是一種寫實。雲南確實有着如此美麗的風光。

第二,這是為“趕馬女孩的歌唱”創設一個動人的場景。第三,這與“趕馬女孩的歌唱”相交映,互為輝映。

(四)聯繫現實,拓展思維。

1.總結本文。

雲南的歌會最大的特點就是:隨意、愜意。唱歌的人是隨意、愜意的;唱的地點是隨意、愜意的;唱的內容更是隨意、愜意的。

2.聯繫現實。

我們自己的生活隨意嗎,愜意嗎?我們該如何而活?

3.拓展思維。

學生聯繫實際,談談感受。

4.師談認識,昇華主題。

(三)作家的“意思”

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此為選入教材時被刪掉的文字)

(四)我們該如何而活

四、步驟解説

筆者以“文本細讀”的`方式仔細研讀了《雲南的歌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語言點,那就是“意思”一詞。在《雲南的歌會》中,沈從文先生兩處提到“意思”一詞。一處是在第四段“最有意思的是雲雀”(言外之意是前面所寫的也是有意思的);還有一處是第五段“僅是這個唱法就極其有意思”(言外之意是後面所寫的更有意思)。其實,本文在節選時省略了前面一段文字: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顯然,這裏的“意思”應是統領全文的)。由此看來,“意思”儼然就是貫穿全文的關鍵詞。我以為,這是一個極有意思的發現,那麼,為什麼不以“意思”為主線設計一個完整的教學方案呢?於是,就有了以上的教學設計。

1.發現“意思”:在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後提出:作者寫的這些有意思嗎。要求學生靜靜地默讀,用橫線劃出有意思的地方。交流時,教師及時抓住學生回答的一些語句引導學生進入字裏行間去品味其中的意味。

2.沒“意思”:在學生充分感知本文很有意思的時候,有意識的拋出這個問題,一方面是想讓學生把分散全文的目光聚焦到第四段的研讀上來,從而達“點”“面”結合的教學境界;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想讓課堂的線性推進出現轉折,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表層感知進入深層探析。通過討論,讓他們明白沈從文在自然環境的描寫上之所以不吝嗇自己的筆墨,是因為作家認為“產生這種山歌實有原因。如沒有一種適當的對象和特殊環境作為土壤,這些歌不會那麼素樸、真摯而美妙感人”。

3.作家的“意思”:本文節選自《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選入教材的部分省略了前面的一段文字:從馬背上研究老問題,不免近於賣呆,遠不如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為有意思了。引出這段文字,其意在要學生明白沈從文認為“意思”在於“從活人中聽聽生命的頌歌”,然後抓住這個“活人”的“活”字,利用它的多義性,引導學生再細讀文本,然後從文中去發現作家是如何描述這些“活生生的”“鮮活的”“充滿活力”的生命狀態的。

4.我們該如何而活:設計此問題是想讓“語文”貼近生活,走進心靈,關照靈魂,從而讓語文教學從言語的層面進入文化的層面。

五、課後反思

《雲南的歌會》教案 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讀文,掌握文章大意。

2、瞭解雲南的歌會,感受當地濃郁的民族風情,領略文中優美的意境。

3、通過讀文、視頻欣賞,瞭解“雲南的歌會”的特色。

[過程與方法]

1. 引導朗讀,用心品味。

2. 分小組討論分析文中重要的文段,領略文中優美的意境。

3. 延伸拓展,增進學生對民歌民謠的.熱愛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雲南的民風民情,感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感受文中作者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之情;學會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賞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知識技能”中的1、2點。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品味文中景物描寫的精妙。

教學課時

2課時

(注:PPT已經上傳,請查找)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課前播放《56個民族》。

一、出示課題《雲南的歌會》。

二、檢查預習:

1、課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及多音字。

迤(yǐ)西 蹲踞(jù) 酬和(hè) 鳳噦(huì) 箍(gū)桶

忌諱(huì) 掠(lüè)地 即物起興(xìng)

2、詞語釋義:

歌會:各族男女青年會聚一堂,以歌會友。或聚在一起唱歌。

酬和:用詩詞應答。

淳樸:誠實樸素。

即物起興:開頭先詠它物起興抒情。起興,指先言它物以觸發聯想,誘發文思。

龍吟鳳噦:龍叫鳳鳴的聲音。

3、作者簡介: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嶽煥,字崇文。湖南鳳凰縣人,祖母劉氏是苗族,其母黃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漢族。沈從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説代表人物。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代表作品:《邊城》,《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

進入正課: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1、簡介雲南。

2、展示雲南風情圖片(多媒體展示),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何想法?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雲南的歌會》,去感受那裏的民風民俗。

二、整體感知

播放課文flash朗讀,學生邊聽邊想:

1、文中寫了誰在唱歌?

2、他們這些人在什麼地方唱歌?請用“場地﹢形式”的句式概括文中描寫的幾個歌會場景。

三、拓展延伸

1、課文主要寫了在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和內容都不相同。想一想,與你通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看)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雲南的歌會有哪些特色?(出示視頻電影《阿詩瑪》片段和《凌雲茶文化節》片段)

出示幻燈片:(通過對比體會雲南歌會的特點)

歌會

對比項

表演場地

演員

排練與否

雲南的歌會

演唱會、音樂會

2、民族文化已成為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為了讓咱們雲南的歌會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請同學們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之寫一句廣告詞吧!

3、收集身邊的民歌民謠(如《劉三姐》片段、《民歌大聯唱》片段、田陽壯族民謠《迎客歌》等)

四、研討

文章的細節和字句就像兩扇門窗,前不久,我跟一個QQ網友聊《雲南的歌會》,有個叫“天涯海角”的網友給我提了這樣一個看法,使我百思不得其解,今天來請教諸位,出示幻燈片。請同學們來幫忙解決?(可分小組討論)

沈從文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呢?

幻燈片展示:產生這種山歌實有原因。如沒有一種特殊環境作為土壤,這些歌不會那麼素樸、真摯而美妙感人。——沈從文《湘西苗族的藝術》

《雲南的歌會》教案 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雲南歌會的特點。

2、通過語句的品讀,理解雲南歌會所藴含的美,感受作家對人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理解。

教學重點:

瞭解雲南歌會的特色,理解雲南歌會所藴含的美,感受作家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第四段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話題

詢問學生:讀書累不累啊?學生回答:累。那麼就讓我們放鬆緊張的心情,聽一聽來自鄉野的歌。多媒體播放《採茶歌》。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體驗,引導學生初步感受雲南民歌的特點,由此引出課題。

雲南真是一個美麗而神祕的地方,那裏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歌聲動聽,人們常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雲南,聆聽美妙的雲南的歌會。(板書課題)。

知道諾貝爾文學獎這回事嗎?誰知道中國有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實中國還是有一個人很有機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

ppt馬悦然一段話:(屏幕顯示)

作為瑞典學院的院士,我必定對時間尚未超過50年之久的有關事項守口如瓶。但是我對沈從文的'欽佩和對他的回憶的深切促使我打破了嚴守祕密的規矩。沈從文曾被多個地區的專家學者提名為這個獎的候選人。他的名字被選入了1987年的候選人終審名單,1988年他再度進入當年的終審名單。我個人確信,1988年如果他不離世,他將在10月獲得這項獎。

——諾貝爾文學獎評審馬悦然

那麼這個差點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沈從文,他的這篇雲南的歌會到底有何文學魅力呢?

【設計意圖】通過此舉,激發學生閲讀興趣,激勵學生主動深入文本,去發現作品的美。

二、快速閲讀,感知歌會

1、ppt:請在你認為寫得美的地方作批註,並作一定的賞析,ppt舉例。具體略。

【設計意圖】不動筆墨不讀書,實踐證明批註式閲讀是學習語文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閲讀方式,它能讓學生與文本真正對話,如果能成為學生的一種閲讀習慣,必能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的能力,提高閲讀質量。

2、主要問題:有誰在唱?唱歌者的身份?在哪兒唱?唱什麼?用什麼方式唱?除人外,還有誰在唱?

交流明確,如:

唱歌者:年輕女人,趕馬女孩子,老吹鼓手……是男女老幼,各行各業的人都有,是全民參與。明確他們的身份都是普通羣眾,非專業演員,是山寨版的歌唱會,不是羣星璀璨的中央台春節聯歡會。除人外,還有戴勝鳥,雲雀等一些鳥也在唱。

地點:松樹林子和灌木叢凹處,山間小路上,住處院子兩樓和那道長長屋檐下……是處處皆是舞台。(板書:山野、山路、村寨)

內容:情歌酬和,其他故事,來自自然、發乎性情的山歌……是包羅萬象,事事皆歌。

方式:對調子,對歌;有一路漫歌,有輪唱,唱和相續,傳唱等。(板書:對歌、慢歌、傳歌)

教師小結:這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歌會,這是一場來自山間的歌會,這是一場令所有人都可以沉醉其中的歌會,這是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歌會。

師問:這就是沈從文差點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全部原因嗎?

ppt葉蔚林《謁沈從文墓》中的一段話:

(屏幕顯示)

沈從文的自我表白是樸素的、真實的,他一生追求美——自然美、人性美、文體美、文字美……

——葉蔚林《謁沈從文墓》

師:文章處處洋溢着美,你發現了文章的哪些美?

學生細讀課文,教師根據學生找到的一一板書,如:自然美、景物美、人性美、風俗美、文字美等。穿插朗讀。

【設計意圖】

理清文章框架,把握三個場面的內容及特點,初步感知本文的寫作方法及思想感情,感受雲南歌會的獨特之處,也使學生對全文有了整體的印象。同時通過穿插朗讀,鍛鍊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三、質疑探究

有人説:《雲南的歌會》第四段過多的自然環境描寫沖淡了歌會的主題,你認為呢?

明確:這裏的自然環境描寫目的是以自然環境為背景,渲染自然、輕鬆的環境對唱歌人的影響。不能刪。

環境對人到底有一種什麼樣的影響?我們還是聽聽沈從文自己的想法。

ppt沈從文《湘西苗族的藝術》中的一段話:(屏幕顯示)

《雲南的歌會》教案 8

教學目的

1.分析本文結構,理解散文特點。

2.感知文章內容,體會雲南少數民族的歌會習俗的文化知識。

3.識記並理解積累文中的生字生詞。

4.體會沈從文的語言和文學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三種不同場合民歌的方式和內容及在寫作手法上的不同。

教學方法:

以讀講、合作、探討和學習方式圍繞課文內容和結構展開。

教學時數:二課時

預習作業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 蹲(dūn)踞

忌諱(huì) 酬(chóu)和 鐵箍(gǖ) 熹(xī)微

2.解釋下列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譬 喻:打比方。

忌 諱:忌怕而隱避。

扶搖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生面別開:另外開展新的局面。

酬 和:本意敬酒,引申為交際往來。

悠遊自在:快活的樣子。

若無其事:好像沒有那麼回事似的,形容不動聲色或漠不關心。

熹 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淳 樸:誠實樸素。

3、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四單元的內容,瞭解各地的一些民歌、民俗的民間文化。提問學生:什麼是民歌?(就是民間口頭流傳的詩歌或歌曲,多不知作者姓名。)每個民族、每個地區,他們的民歌都不相同。下面,請同學們來聽一段音樂,聽聽是哪個地方的民歌?(教師播放兩個地方的民歌音樂,請同學們説説是哪個地方的民歌。)啊,你們都能聽出來,説明你們對民歌還比較瞭解。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雲南的民歌。(教師板書:16 雲南的歌會)

二、雲南民歌的簡介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分佈最多的省份,這裏的少數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們以此來讚美自己的生活,他們經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傾訴青年男女之間的愛幕,或者歌唱激發勞動熱情,或者以歌唱表達豐收的喜悦和節日的歡樂總之。雲南的歌聲可以説是他們生命的組成部分,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是誰?提問學生:(沈從文),他是雲南人嗎?(不是)是哪裏人呢?(湖南鳳凰人)。那他為什麼對雲南的歌會特別瞭解?(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去了雲南,後來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所以對雲南的歌會比較瞭解)。他最著名的中篇小説是《邊城》。

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説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説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四、學習、研討課文

1、檢查預習作業(課文早讀課已讀)

(1) 抽讀課後生字生詞。

(2) 解釋詞語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熹 微: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的)。

2、分組討論課後練習一。(3分鐘時間)

(主要討論哪三種不同場合,演唱的方式和內容,三種場合的特點,還有三種場合在手法上主要寫什麼,以及作者為什麼要感興趣。)板書如下:

三個場合 方式 特 點 在手法上主要寫什麼 感受

見景生情即物起興(藍花花)

山野對歌 提問(猜謎音樂) 才情智力比拼 唱歌人 對少數民

互嘲互贊 族風俗的

其他故事 熱愛之情

山路漫歌 自由歌唱 自然成趣 唱歌的環境

村寨傳歌 金滿鬥會 盛況空前

民歌課堂 氣勢壯觀 唱歌的場面

3、畫出自己喜愛的語句,細細賞析品味。

五、問題研究

(一)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1.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葱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2.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沈從文《邊城》)

(明確:兩段人物描寫不同點是個別與羣體,一重精神,一重具體的衣服。第二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的修飾方法,把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二)課文第四段,用許多筆墨描寫由呈貢進城時一路的景色,寫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雲雀的歌唱。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麼用意?

(明確:用環境作背景,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

(三)、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卻有種種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無?種種不同方式具體指的是什麼?

多是情歌酬和説的是雲南對歌以情歌為主,但仍有其它他內容,因此一多字用得準精當,無可更易。

種種不同方式有總領作用,具體包含以下幾種對歌方式:見景生情,即物起興;提問;互嘲到贊。

六、小結

《雲南的歌會》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別開生面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雖然是描寫音樂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在教學中必須紮紮實實地從文本出發,引導學生品析詞語、句子,感受語言文字創設的美妙情境。

七、拓展訓練

課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謠,分小組進行交流,看看哪些屬於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於用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答解,哪些屬於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據典的。有興趣的同學,不妨選擇一兩首唱一唱。

學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較。

《雲南的歌會》教案 9

【 學習目標】

1.瞭解雲南的歌會不同場合歌會的特色。

2.學習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和場面描寫的描寫方法。

3.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

4.感受作者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

【 學習重難點】

1.重點:在朗讀、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欣賞雲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培養學生熱

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2.難點:領會三種場合唱歌的不同場景,欣賞寫法上的差異。

【 學法導航】

一、預習自測

1.雲南知多少:

2.作者簡介:

3.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字音

迤西( ) 譬喻( ) 糯米( ) 蹲踞( ) 忌諱( )酬和( )鐵箍( )熹微( )

請在下面寫一遍、力求工整、規範、美觀:

(2)理解下列詞語

酬 和 引經據典 扶搖直上 別開生面

若無其事 龍吟鳳噦 即物起興

(3)認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二、整體感知

速讀課文,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幾種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你能用簡單的語言概括每個場面各有什麼特點嗎?

三、研讀賞析

1.説説《雲南的歌會》中你最喜歡的場景?談談你的理由。

2.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那哪一種?為什麼?

A.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葱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B.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棗子臉,滿口糯米牙,穿了身衣褲,腰間圍個布圍裙,腳下穿雙鞋,辮髮盤在頭上。

3.作者為什麼並不直接寫趕馬女孩唱歌,而是用許多筆墨去描寫由呈貢進城一路的景色?

4.“金滿鬥會”給人的感受如何?結合課文做具體分析。

5.賞讀完三個歌唱場面,讓我們共同來完成這個表格,以更好的體會各個場面獨特的風格。

內容特點寫作重點

四、拓展遷移

1.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很多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特有的藝術形式來表現本民族本地區的風土人情,你能説説你所知道的嗎?找出一兩個,寫在下面。

2.你能用一段話表達你此時的心情和感受嗎?

五、課後練筆

收集我們當地的民風民俗,或者是你瞭解的中國的民俗,節日,學習本文的寫法,以“家鄉風情”為話題或者是以中國的風俗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雲南的歌會》教案 10

教學目標:

1、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瞭解雲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及作者的表現手法,從而體會歌會的特色。

2、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欣賞品味精彩的語言片段,感受雲南歌會的美。

3、體會作者對民俗文化的讚美,領略民俗風情,並激發學生熱愛民俗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通過了解雲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及作者的表現手法,感受歌會的特色。

難點:

理解我國民俗文化的深層內涵,感悟作者想要表達的生命意藴。

教學方法:

本篇課文雖然脈絡清晰,但是內容繁多瑣細,對三個場景的解讀上很難處理,因此我決定從整體上進行把握,並以美為切入點,把對美的賞讀與挖掘貫穿到教學過程中。基於本文的特點,我將藉助多媒體等手段創設情境,並充分發揮學生作為閲讀主體的作用,同時通過點撥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關鍵時刻進行恰到好處的點撥,使學生展開想象,拓展思路。這樣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起引導作用,目的是打開學生思路、激活其思維,同時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探索精神,從而領悟課文的內涵。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展示民俗文化

1、由單元特點——民俗入手,先讓學生説説我們河南本地都有哪些風俗?

民風和民俗,作為精神文化產物,是我們民族成員創造力和智慧的體現,然而在當今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這種民俗的聲音已經完全被都市的喧囂所淹沒,因此我希望學生並不要拘泥於課本,充分了解我們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讓傳統文化因子再次活躍在孩子們的視野中,所以在講課之前必須要充分調動起學生們的積極性,引起學生對民俗問題的興趣。

2、導語:

我們的民俗文化形式多樣,豐富多彩,我們剛才説了我們河南的民俗,接下來我們就開始美麗的雲南之旅,看看那裏都有怎樣美麗的風俗?

3、雲南之旅: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用多媒體向學生們展示由我和學生在課前共同收集的材料整理而成的ppt《雲南之旅》,通過圖片展示向他們介紹雲南美麗的自然風光,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風情。

看完了美麗的雲南風情後,接下來讓我們看看作家沈從文是怎樣向我們展現雲南的民俗風情的,不知是雲南之美流淌出這樣的文字,還是沈從文的文字流淌出別樣美麗的雲南。

二、瞭解作者——熟悉寫作背景

作者簡介: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歷任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教授,《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文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散文、小説創作和古代服飾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績,代表作有小説集《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論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本篇課文選自沈從文的《記憶中雲南的跑馬節》一文。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活動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雲南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尤其是那些沒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識廣博、閲歷豐富的老歌手,以長篇的敍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羣眾和青少年傳授歷史知識、生產知識、生活知識和禮儀知識。《記憶中的雲南跑馬節》就是沈從文作為歷史文物研究學家對雲南民俗——雲南的歌會的一種“行為採錄”,是作為作家的沈從文對於民俗文化一種特殊的“搶救性發掘”。

三、通讀全文——感受文章特色

讓學生大聲的朗讀課文,自己解決文中的生字詞,並在朗讀中初步感受文章的特色。

例如本文的特色詞語:

蹲踞酬和譬喻柞木龍吟鳳噦

箍桶閹雞熹微

(讓學生在閲讀中掌握正確讀音的同時,並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速讀全文——理清結構層次

本篇文章結構非常清晰,描寫了三種不同形式的民歌演唱。再次快速地閲讀課文,篩選關鍵信息,看看本文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各個部分分別寫了什麼?

找同學分別説出自己的答案,並請全班同學共同分析,看看那個同學分的最準確?

進而明確:

第一部分(1)總寫對雲南的感受和認識,引起下文的敍述。

第二部分(2―3)描寫山野對歌。

第三部分(4)描寫山路漫歌。

第四部分(5)描寫村寨傳歌。

五、合作探究——講述歌會場景

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都是怎樣描寫的?(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主動的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點撥:比如在“山野對歌”中

小結: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字裏行間都洋溢着作者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在第一課時,要讓學生多讀,在閲讀中初步感受文章特色,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1、關注民俗話題——走進美

導語:上節課我們初步瞭解了《雲南的歌會》,接下來首我將播放一段視頻,這是在我們河南土生土長的曲藝盛會——馬街書會。看完了我們河南的馬街書會,接下來讓我們再次跟隨作者走進美麗的雲南,看看那裏究竟有怎樣美麗的風俗?

2、初識文章特色——發現美

(由於本文的篇幅比較長,在課堂上讓學生反覆的朗讀體會並不符合實際,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

找特色:

速讀課文,歸納總結本篇文章都有哪些特色?

教師點撥:所謂“特色”也就是這篇文章所表現出來的特點,咱們可以從全文的結構和文中的語言方面進行分析。

學生明確:

比如:課文結構清晰

表現內容豐富

語言自然生動

片段描寫精彩等特色。

在歸納出這些特色後,緊接着我會讓學生們在課文中找出哪些地方體現了這些特色?

比如,課文結構清晰,可以分為“山野對歌”、“山路漫歌”以及“山寨傳歌”三個畫面;

片段描寫有:

景物描寫片斷:這條路得通過些果樹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幾個大半年開滿雜花的小山坡。

動物描寫片斷:有時面前三五步路旁邊,忽然出現個花茸茸的戴勝鳥,矗起頭頂花冠,瞪着個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對於唱歌也發生了興趣。

場面描寫片斷:有一次由村子裏人發起,到時候住處院子兩樓和那道長長屋廊下,集合了附近幾個鄉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圍坐一矮方桌,足足坐滿了三十來張桌子,每桌各自輪流低聲唱《十二月花》,和其它本地好聽曲子。

人物描寫片斷: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了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葱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髮盤在頭上。

學生們通過查找可能還會總結出還有情景描寫片斷、事物描寫片斷等等。

(接下來為了讓學生了解雲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及作者的表現手法,更好的體會雲南歌會的美,我將從以下兩大步驟來講清本課的教學重點。)

第一步:

3、展示歌會畫面——感受美

在這個環節我將通過四人小組討論的方式,通過比較閲讀,分析比較歌會的三種形式,以及它們在特點和描寫內容、描寫重點上都有什麼不同?並通過表格的形式將其展現出來。

通過學生的討論、分析、加以教師的點撥進而總結出以下內容:

歌會畫面描寫重點描寫內容歌會特色

山野對歌人物外貌、動作、才智對抗賽歌

比拼才智

緊張激烈

山路漫歌環境花、鳥、人即興歌唱

快樂自由

無拘無束

山寨傳歌風俗參與的人、場面、形式民歌傳唱

熱鬧非凡

其樂融融

(這樣學生對課文內容就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並且用表格的形式加以展現,化繁為簡,直觀清晰,讓學生很容易從整體上進行把握。)

第二步:

緊接着我會讓學生對“山路漫歌”這一自然段進行重點品析,因為本段對景物、動物的描寫都很精彩,而且十四五歲的趕馬女孩子與學生們的年齡相仿,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4、體會民俗風情——品味美

接下來咱們來具體品味一下“山路漫歌”這一自然段究竟美在哪裏?

①聽歌聲

本段生動地描寫了唱歌的場面,試着在文中找出都是誰在唱歌?

通過對文章的閲讀學生很容易就會找出:

雲雀在唱歌:一邊飛一邊不停的`唱歌······

戴勝鳥在唱歌:“郭公郭公”叫個不停······

趕馬女孩子在唱歌:唱着各種本地悦耳好聽的山歌,充滿一種淳樸本色美。

(讓學生通過品味體會作者把自然界的歌聲與人的歌聲相應和,給人一種自然樸實,和諧歡快的美感。)

②賞語言(本段語言非常優美,我會找出具有代表性的)

“馬上一面欣賞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讓學生邊讀邊注意着重標註的地方,從而讓學生體會把報春花的顏色和天空的藍色交織在一起,不僅有種醇樸自然的本色,而且使人產生一種聯想,給人一種意象美,讓人身臨其境。

“最有意思的是雲雀,時常從面前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鑽去,彷彿要一直鑽透藍空。”讓學生一邊讀一邊在腦海中想象雲雀起飛的樣子,並體會動詞運用的生動精彩,不僅表現出雲雀的輕捷,更形象生動地寫出雲雀扶搖盤旋而上的姿態,活靈活現。

③品美點

在此為了激發學生們的表達慾望,我會先進行點撥:

“這段文字寫的多美呀!比如美在有動有靜:

動態的有關於雲雀動作的描寫:最有意思的是雲雀,時常從面前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鑽去,彷彿要一直鑽透藍空。

靜態的有關於景物的描寫:這條路得通過些果樹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幾個有大半年開滿雜花的小山坡。馬上一面欣賞土坎邊粉藍色的報春花······”

經過點撥學生們可能會發現更多的美點,比如:美在有點有面,美在有聲有色,美在有人有物,以及美在有高有低,美在有詳有略等等。

(好的老師要懂得有放有收,在學生們的思維被調動起來後,進而我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在本段中作者把大量筆墨都用在了景物描寫上,這些內容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你覺得作者寫這些有什麼意圖?

明確:“趕馬女孩的歌唱”是這一段的主腦。但是作者並沒有直奔主題來寫這些內容。首先,這是一種寫實:雲南確實有着如此美麗的風光,為讀者畫出了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然後再自然而然地寫到“趕馬女孩的歌唱”。其次,為“趕馬女孩的歌唱”創設了一個動人的場境。山花爛漫,山鳥齊唱,這又是何等的生機活潑,而生活在其間的“女孩”日日領略,潛移默化,在性格氣質上早已漸染瞭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第三,山鳥或悠揚或質樸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互為輝映,交織成一片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設置這個問題也不一定要求學生分析的面面俱到,在這些手法上大做文章,只要有所感受,體會到民俗的形成與環境人物的密切關係,以及作者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就行了。)

5、反思民俗生活——昇華美

思考:學習完這篇課文試着比較一下,雲南的歌會和馬街書會的異同。(這樣學生在比較中既是對課文的回顧,又能提高分析能力。)

拓展延伸,突破難點:我們的馬街書會雖然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但如今卻面臨着後繼無人的尷尬局面,學習完這篇課文,在對待民俗文化方面我們都有哪些思考呢?

教師點撥:

學生明確:

課堂小結:

作業設計:

1、收集我們家鄉的民風民俗,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以“家鄉風情”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2、課外閲讀《記憶中雲南的跑馬節》。

板書設計:

山野對歌:對抗賽歌人物美

山路漫歌:即興歌唱風俗美

山寨傳歌:民歌傳唱場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