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咬文嚼字》教案(預習、學習、練習)

校園 閲讀(3.03W)

目標要求:

《咬文嚼字》教案(預習、學習、練習)

1、學習本文的語言,積累一些典故。

2、理清文章的結構,學習本文獨具的論證方法。

3、評價作者的觀點,借鑑吸收。

作者介紹:朱光潛(1897-1986)現代文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實、孟石。

預習解決:

1、給下列字詞注音。

涎( )茗( )鏃( )沁( )藻( )濫( )

2、解釋下列詞語。

援例:

深惡痛絕:

錙銖必較:

索然無味:

玩索:

胸襟:

岑寂:

遊離:

意藴:

藴藉:

流弊:

下乘:

3、閲讀課文,解決下列問題。

①你認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②本文論證方法是什麼?是否能説明問題?請舉例説明。

③你對作者的説法都贊同嗎?若有不同看法,試舉例説明理由。

學習研究:

1、弄清本文的結構,概括説明文章的思路,完成下列提綱。

一、引題( 段):

二、揭示中心,初步論證( 段):

咬文嚼字 三、進一步論證( 段):

四:總結( ):

2、閲讀課文第6段,回答以下問題。

①作者説自由直接意義和聯想意義,用了兩個比喻,本體和喻體之間有何相似點?作者用這兩個比喻恰當嗎?説説看。

②文中説“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龍團茶”一句來得較豐富,也來得較含混有藴藉。它的妙處就在於不即不離、若隱若現之中。根據作者的分析,談談你對這兩句詩的“豐富”和“有藴藉”是怎麼理解的。作者寫這個例子又是什麼目的。

③下列説法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A、字的聯想意,由於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對某字聯想的境界不同,因而它具有不確定性。

B、與科學的文字不同,文學的文字不靠直指意義而是必須用聯想的意義來表現,詩尤其如此。

C、聯想的意義在文學創作中難用,因為它是遊離的、個性化的;同樣,讀者若不瞭解其中某些關聯和意味,也是難以理解和把握的。

D、文學之所以為文學,就在於作者善於根據文字在歷史過程當中所積累的種種關係,充分地使用文 字的聯想意義以創造獨特的境界。

3、 細讀課文第7段,完成以下各題。

①本段的'主要意思是什麼?與第6段相比,它的論證角度有什麼不同?

②文中説,從前作詩文的人寫不同的詩文往往用一些現成的不同的“套語”“濫調”,作者對這種做法是持否定態度的,那麼,我們對作者所列的那些典故、文化知識等到底應持什麼態度?作者沒有説,你是怎麼看的?

③“套板反應”的實質是什麼?請用3個字概括。

④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如果老是傾向“套板反應”,他就根本與文藝無緣。作者是從兩個角度説明原因的,請分別用4個字概括。

就作者説:

就讀者説:

⑤“惟陳言之物去”,這是一句最要緊的教訓,這裏的教訓是什麼意思?

⑥“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來的,不致落入下乘”。這裏的“作”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4、 從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思想觀點的語句並摘錄下來:

5、 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理解和認識:

6、作者在闡述”煉”字的道理時與郭先生的觀點有哪些不同,他認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麼?

7、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幾點,側重於那個範疇,它的精髓在什麼方面?

8、研讀“無論是閲讀或是寫作……文學之所以為文學,就在這一點生髮上 面”一段,思考解決下面的問題:

★為什麼説“直指的意義易用,聯想的意義卻難用”?根據文意加以 回答:

★蘇東坡由“小龍團茶”聯想到“天上小團月”是因為它們有某一共同點,這共同點是什麼?

★以下表述是否與作者原意相符:

A.“藍田日暖玉生煙”是因為藍田發生燃燒使玉石俱焚產生煙霧引起的聯想。

B.字的聯想意義因帶上主觀色彩而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變化莫測。

C.科學的文字其意義需要精確,説明科學不需要聯想甚至排斥聯想。

D.詩文中的字難以控制是因為它可以使意藴豐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離。

9、既然語言跟着思想情感走,思想情感是主導的,為什麼反過來説“你 不 肯用俗濫的語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濫的思想情感”?

10、結合文意與個人體會,思考並回答“聯想”與“意境”之間有何聯繫:

閲讀練習:

1、閲讀下面的課文選段,完成①②③④兩題。

有些人根本比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係,以為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文字順暢些或漂亮些。其實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內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姑舉一個人人皆知的實例。韓愈在月夜裏聽見賈島吟詩,有“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勸他把“推”字改成“敲”字,這段文字因緣傳為千古美談,於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説得好聽一點,都説“推敲”。古今人也都讚賞“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實這不僅是文字上的分別,同時也是意境上的分別。“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但是它表示孤僧步説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於今他“推”。他須自掩子推,足見寺裏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致出來步月,興盡而返,獨往獨來,自在無礙,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度。“敲”就顯得他拘禮些,也就顯得寺裏有人應門。他彷彿是乘月夜訪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裏假如不是熱鬧場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較起來,“敲”的空氣沒有“推”的那麼冷寂。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推“似乎比”敲“要調和些。”推“可以無聲,”敲’就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攪擾。所以我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麼妥當。究竟哪一種意境是賈島當時在心裏玩索而要表現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問題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個比較恰當,而在哪一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説的而且與全詩調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①作者舉古今美談“推敲”故事一例的用意是説明(不超過30字)

答:

②作者關於賈島詩句中用“推”好還是“敲”好的基本觀點是(不超過45字)

答:

③作者在這段文字中闡發的基本觀點是(不超過40字)

答:

④依作者的看法,賈島詩句中的"推"字與"敲"字在意境上有什麼區別?(用自己的話扼要回答,可採用條目式,不超過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