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寶兒結婚的散文

文學 閲讀(2.81W)

寶兒結婚的散文

寶兒是鄰村遠房小叔子的小兒子。老家那裏都將家裏最小、最受疼愛的孩子叫作“墊窩兒”,寶兒就是家裏的“墊窩兒”,所以從小備受叔伯嬸嫂的疼愛,取名兒的時候也就起了個“寶兒”這樣的富貴名兒,叫起來吉利又順口。寶兒比我小七八歲,他的成長我大部分是看到的。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他在院子裏餵羊羔的一個情景:每天早上趕羊的哨聲響起,羊圈裏的羊媽媽羊爸爸們都要上山啃草了,剛吃完奶的小羊羔們就成了家裏的留守兒童。

寶兒特別喜歡抱着它們,穿一身哥哥們穿不了留下來的舊衣服,懶散地躺在房檐底下的陽光處,抱着沒有牙齒的小羊,從炭火上烤幾顆大豆,給懷裏的小羊嚼,小羊使勁地伸展着脖子從他的嘴裏等着吃食。那幅景象就像一幅照片一樣,定格在我的腦海裏,歷久彌新。他上國中的時候學習成績很不好,經常受到學校和家裏人的責罵。他也因此轉過學,但最終又轉回來了。新轉的學校很不滿意他的功課和調皮搗蛋,作出了勒令轉學的決定。在家長的再三懇求下,他又不得不回到原來的學校。在原來的學校裏他已經儼然成了一個名人——不上課、打架、抽煙……老師們已經對他放棄了,認為他是不可能被教育好的,他也因此更加地放縱自己,沒有了做學生的底線。很久以後,我才從他同學的口中得到了這個消息。我們為此感到震驚,那個曾經抱着小羊羔餵食的孩子到哪裏去了?怎麼找不到曾經哪怕是一點點的可愛的蹤跡了?但是他在家人面前很守規矩,從不犟嘴,對於家人提出的要求也從不反駁,總是很積極地應答着家人的每一個不解和疑問,態度也非常的好。這讓我對他的性格產生了一種複雜的迷惑,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一直在想,他和我們對於整個世界的認識到底有着什麼樣的區別,我很糾結。

當我還沒有從這些紛雜的頭緒中整理出一個符合他性格的結論的時候,他退學了,銷聲匿跡在大千世界中,沒有給親人、同學或者朋友一點消息。一直到過年的時候,他才從遙遠的地方打來電話,説他一切安好,告訴焦急的家人不需要等他,他已經在外闖蕩世界了。這個遙遠的電話讓深埋在體力勞動中的小叔把頭低的更低了。他在電話裏告訴寶兒,要好好照顧自己,要是外邊混不下去就回家來,這裏至少有他的`阿爸和阿媽。原本大家預想的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外邊混不了多久應該會很快回來的,結果卻又出乎大家的意料。寶兒每年從不同的地方打來時間長短不一的電話,要麼説他不來過年,要麼説他缺點錢。反正家裏人知道他在外邊是活着的,儘管不瞭解他的實際情況。

今年過年的時候,寶兒突然帶着一個外地的陌生女子回家了,説是他的女朋友。村裏人都在驚訝這個曾經調皮的孩子長高了的同時,更驚訝他領“媳婦”回村的本事。“這年頭,誰有本事誰就能領個不要錢的媳婦。”村裏人對寶兒的態度是明顯的,也是積極的。家裏人也挺高興,孩子都找到對象了,這難道不值得慶賀嗎?正當一家人沉浸在籌備結婚的喜悦當中的時候,小叔發現寶兒女朋友有些不對勁了——她嫌家裏的飯菜不可口,通訊落後不能上網,住宿條件太差,生活不方便等等。為此寶兒和她專門去縣城買了輛摩托車,白天在家裏睡覺,或者一起去縣城裏吃飯、購物,晚上去縣城網上通宵。小叔嘀咕着,這哪像一個過日子的人哪。寶兒出門幾年,賺了一些錢回來,但是也經不住兩個人如此的花銷。錢沒有了,女朋友也就要走了。最後家裏人很誇張地挽留了一下就送走了寶兒的女朋友,並希望以後不會再見。雖然領回來的女友走了,但家裏人卻非常震怒,斥責寶兒對自己和家庭的不負責任,並強行挽留他暫時不許外出,並給他訂了一門山那頭的親事,儘快完婚。

我知道寶兒要結婚的消息,已經是他要結婚的前三天了,小叔打電話通知我們一定要趕來參加婚禮,説寶兒是招贅女方家門的,並安排我為送親人員。我也很想知道家裏究竟為他訂了一個什麼樣的姑娘,小叔究竟有什麼樣的困難以至於要把曾經這個最疼愛的“墊窩兒”作為人家的上門女婿嫁出去。送親那天,我跟着車隊,從“孃家”出發了。在顛簸的道路上我們搖擺了近兩個小時才到達了一個半山腰的村莊。我以為到了,哪知這只是送親的開始。因為接下來的山路窄小陡峭地連一輛牛車都容不下來,所以大家只好拿着包袱蹣跚步行。我敢説,從農村出來的我從來沒有聽説過寶兒將要“出嫁”的那個村莊的名字,也從未走過如此崎嶇的山路,毫不誇張地説,我們村裏放牛的草場也比這裏平穩過百倍。我和一起來的村裏人開玩笑説,要是以後走親戚早上出門的時候不小心把饅頭從女方家門口掉下來,如果你速度夠快,眼神夠準,到天黑的時候你可以在溝底下追上那個饅頭。大家都哈哈大笑,而我,心底裏滿是蒼涼。

送親回來的路上大家走的並不輕鬆。有的鄉親的腿被摔傷了,有的女眷一路哭着從山上下來,我的心也好像被某種鋒利的東西抓着、撕扯着,眼淚在眼眶裏打轉。從內心來説,我真的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個地方有人像小強一樣生存着,他們的生存讓我覺得很偉大,但是對於寶兒來説,我覺得真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悲哀。即便你沒有繼續讀書,也沒有太多的社會認知,但是對於婚姻,對於自己的人生,你是有選擇的權力的,至少,你有反抗的權力。從家裏人來説,給孩子一個幸福美好的未來是每個家長所期望的,只給孩子一個簡單的、未曾深思熟慮的婚姻或許是幸福的,也或許不是。面對這種結局,無論是從寶兒的性格抑或是我個人的想法,都並不樂觀。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或許是我此刻心理的最好表達。我只有從心底裏默默地告訴寶兒,作為男子漢大丈夫,要有血性豪氣,要知道生命的存在不是生存,而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