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關於社會的隨感散文3篇

文學 閲讀(2.88W)

篇1:人與社會

關於社會的隨感散文3篇

一個人如果要儘早融入社會,就必須要有自律自制的能力。否則定會在社會這個泥譚中丟失本性,從而改變自己。宋朝皇帝趙恆曾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今,人類應該更看重的並不是所謂的黃金屋,顏如玉,而是書帶給人類的思想認識和自省能力。一個人如果要進入社會就要有革命者的意識,莫不可沉淪,自甘墮落。看書就要看好書,文字的組合串聯決定了書的好壞。一個人的所見所聞所思決定這個人的生存價值。在社會上高風亮節的人不被看好,很多人抱着看笑話的心態去看這些人,最終這些人也遭到了另一批人的嘲笑,可見此類事件有如生物圈裏的動物一樣,不兇不狠的動物只有被殺的份。一個員工進入公司工作隨時都要防範,防範着被潛規則。談起潛規則可謂通透各行各業。對此,長像漂亮的女人尤其需要時時注意,偶爾碰見一兩個剛正不阿的上司,某些自甘墮落的員工便像極了需要配種的母羊,叫聲不斷。為何如此?原因很簡單,沒有被潛規則的機會。

社會是一個大的集體,每天都會有有形形色色的人進入到裏面,剛進到裏面的人初生牛犢不怕虎,而後遭到承重打擊也只好夾着尾巴去做人。“進入社會裏面的人呆久了也變得聰明瞭,學會精打細算腳下所走的每一步,可謂是都朝着步步為贏的方向去走,這些人在社會中迷失了本性丟棄了自己算是白活了。”還有一些人進入社會幾十年愣是絲毫未變,像閉關鎖國一樣,總和他人保持着一定的.距離,怕在交往中迷失自己,從而不能自拔。這些人在社會中混不出來名堂,只好怨天尤人。這些人好像活着就是要和和珅反着幹似的!假如那天在電視上見到和珅,定會想到公司某某人員,從而咬牙切齒罵這個罵那個!這些人眼睛裏帶着憤世嫉俗之表情看似清高,如若那天擁有和和珅一樣的待遇,恐怕也會以貪為榮。

人進入社會就像雨水下入海洋一樣,想全身而退是萬萬做不到的,人一旦進入社會定會被瑣事繞身而不能自拔,最終落了個身陷的下場。可見如今的社會並不像沒離開過父母的少年想象的那樣充滿美好,這些人一心只想早日投入其中,哪能瞭解其中的艱險,爾虞我詐?社會,確實是個能夠加速人成長的好地方。但危險就危險在這裏,心智一旦成長過快就容易確立志向,志向的差異決定了一個人,一個人如若不能向善定會從惡。從善這並不一定得到應有的好報,作惡的人也不一定受到社會的懲罰,所以善與惡也只能成為衡量一個人道德的標準,然而如今人們的自信心無比強大,所做之事從不做檢討。做壞事做慣了,便成為習慣。原本的那點良知也會消失殆盡。這時就會感覺自己所做之事是理所當然,更有甚者甚至把自己所做的壞事也認為是積德行善的一種方式,不要臉到這種地步,可謂是天下無敵!

社會像盡一潭污水,其中混合着各種物質,如今社會這潭污水已經飽和,要説還少點什麼?我想是能夠使水變清澈的元素還不夠!

篇2:社會的節奏

慢一個節拍,總是慢一個節拍的。

年少時,他跟着父母,在烈日炎炎裏,挑着擔子在山間爬行,重一腳輕一腳地,看着有人輕鬆步行,招搖而過,很羨慕,眼裏起了憧憬,希望自己也可以逍遙逍遙地徒手走路。

上國中時,他徒手步行於山林與鄉鎮之間,看着別人瀟灑騎着自行車從身邊像風一樣掠過,很羨慕,希望自己也可以騎上自行車,隔幾隔幾地發出好聽的聲音。

讀高中時,他終於有了心愛的自行車,但開心不了多久。他第一次騎車去遠在數十里外的學校讀書,彷彿是遠征軍,累得幾乎散架,他討厭騎自行車,很羨慕那些風馳電掣的電動車。

大學畢業後,他用第一筆工資買了一輛超帥的電動車,風馳電掣一般,很酷,很幸福。可這時,有人開來了小車。那種二手車,老爺式的,但對幾百塊工資的教師來説,開小車的的確是大款了。

後來,很多人都開上了小車,校園裏排得整整齊齊的,蔚為壯觀。他依然騎着電動車,將它安放在不起眼的一角。這是乞丐和龍王在比寶呢。他的電動車實在顯得老了,顏色灰暗,油漆磨掉不少,該鏽的鏽了,車頭腳把邊缺了殘了。沒有辦法,他依然騎着,風雨無阻。

他羨慕嫉妒恨嗎?

也許吧,不過更多的是覺得有些悲哀。悲哀自己那可憐的工資,老在縮水;悲哀缺少有錢的父母,不能啃老;悲哀找不到有錢的岳家,可以傍富;悲哀不善於經營自身,足以自強;悲哀作繭自縛地生活,只得慢慢在死寂的空氣裏悶死。

社會有它的節奏,它轟轟隆隆地奔馳着,義無反顧地前行。

你去追嗎?你追得上嗎?

追不上,只能按自己的速度走路。蝸牛不敢和兔子比快。蝸牛有自己的步伐。

蝸牛羨慕過兔子嗎?蝸牛做過有朝一日超過兔子的夢嗎?就像那時候我們夢想着去趕英超美那樣。蝸牛看見螞蟻時,會湧起異樣的幸福感覺嗎?“像你這麼慢,我寧願去死”,蝸牛曾經這樣對螞蟻説嗎?

蝸牛也許像牛一樣笨,沒有思想,只知道慢慢走路,沒有快車道等它。蝸牛也許像牛一樣牛,死擰着頭,顧自走在山路,掙扎在林間泥途。

他就像蝸牛一樣。

慢幾個節拍,總是慢很多個節拍。

他怎麼也趕不上社會的節奏,後來呀,他就放棄了不切實際的追逐,他一直騎着老爺電動車,在風裏,在雨中,像蝸牛一樣,在滿是小車的街道里,進進出出,沒有誰認識他,也沒有誰熟悉他,沒有誰嘲笑他,也沒有誰知道他和蝸牛的關係,和蝸牛的感情。

他就是一條蝸牛,在快節奏的時代裏,因為望塵莫及,所以坦然行進。

他去追什麼呢?有什麼是他該追的嗎?

他什麼也不追,什麼也不趕,他只過自己的生活,他騎自己的老爺車,營造自己的園地,做桃源裏的農夫,寫這個日新月異時代裏落伍的詩篇。

篇3:社會

每個人生活在一種極具複雜的環境裏,擁有者不同角色的類型,擔負着屬於職責範圍之內的職責。那麼這種環境,就是我們常説的生活。它就是社會的一個縮影。

作為80後的我們生活在一個極為特殊的時代,也肩負着整個社會大轉型的忐忑不安的環境中。充滿前所未有的挑戰,眼看就要邁入叔叔級別的80後時代的年輕人。社會環境因素的前期就是生活在父母時代的後塵,也是環境因素後期就是生活在90後崛起的時代。

內外交雜的因素,赴錯迷離的生活環境。面對現實的各種煩惱,刺激着這一代年輕人的艱苦歷程。我們都有一個夢,就是我想有一個家。無論它多麼大、多麼小都有一座小窩,來滿足我們安身立命的生活。但是更渴望能像父母輩的時代踏實能幹,一起共同努力奮鬥的人生另一半。然而對着我們年輕人來説都是一場可以做夢實現的理想,那就是人生如夢。

這種環境作為一位人如果是沒有家就標誌了沒有一切,可是又有家的人們感慨到有了家也未必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因為這就要經歷很漫長的像某種力量擠壓着我們肩上的責任,並且每時每刻的都在觀察着我們有沒有動力去完善它。雖然,艱苦也是有幸福的。這種安全感能給人們帶來比任何一件事情都至關重要的,就是雖然年紀增長或者長時間的勞動。身體總需要休息的時候,它不是機器人不可能全年下來不勞作。

也不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不會出現任何對健康的一種威脅,這樣的心態可是也是常態每個人都在想如何才能保障能夠長時間不出問題或者可以有保養得能力來解決它。生存的壓力不僅僅積壓在每個人的身上,同樣社會環境的變化也會影響着飯碗的切身利益。

我們普通人在什麼也沒有的情況下,只能通過自己拼了命的努力來賺取生活中想要的一切精神和物質需求。來自外界的壓力和自身的情況,不得不去這樣做這樣努力着。

當下的社會,擁有者前所未有的科技騰飛時代。不斷有新的產品融入我們日常生活,也在不斷的豐富着人們物質生活的需求。無論是什麼,都需要通過努力的去賺取才能得到。不管是什麼程度的人,都必須為社會做出一輩子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