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有關自律的廣播稿

文學 閲讀(1.2W)

有在學校廣播站鍛鍊的學生,廣播前都會預先做好廣播稿,沒有廣播稿就不會有好的節目效果,那麼廣播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自律的廣播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自律的廣播稿

有關自律的廣播稿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歲月匆匆,光陰稍縱即逝,回首往事,已是別番滋味。第一天踏進中學校門彷彿就在昨天,卻不知不覺的,我已度過了自己兩年多的國中生活了。

過往的我,是如此大大咧咧,只是一味地顧着玩耍。我常常在學校立下雄心壯志,可一回到家後,脱下校服,踩着人字拖,衝完涼,打開電視,又忍不住開始了我的“墮落”生活!學業早已被我拋諸腦後了。曾經,我害怕放假,甚至是討厭放假!因為我不想又要開始我毫無章法亂七八糟的生活,糾結中,結果還是令我失望。

如今,讀九年級了,我多了一份自律。我明顯地感覺到了周邊的無形壓力,我開始努力地在學海中暢遊,回到家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書本,不敢像過往一樣放縱自己,渴求知識的心驅使我穩步前進。在語文古國裏,我感受到了她的感性美。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使我鼻子酸酸略有所感;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使我胸襟開闊茅塞頓開……在數學王國裏,我理解了他的理性美,在勾股定理中,我學會了什麼是固定不變的,什麼是可以靈活運用的,我還明白了殊途同歸的道理。在英語中,我感受到了語言的無窮魅力;在化學、物理中,我領悟到了他們的真諦和原理;在地理、生物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無窮魅力;在歷史中,我再現了一幅幅往昔畫卷——咦!你看,那不就是我們人類共同的祖先“南方古猿”嗎?喲!這不就是著名的蒸汽時代嗎?

讀九年級,我沉浸在學海中,就像一隻海豚在水中快樂遊弋。自律讓我的心緒氣定神閒,讓我的學業突飛猛進,讓我的生活充滿樂趣……讀九年級,我多了一份自律,這份自律使我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些什麼,該做些什麼。我堅信:我一定能做到更好,向全新的自我出發,向着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出發!

有關自律的廣播稿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自古以來,感恩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自律也是我們平時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感恩是一條人生準則,是一種豁達處世觀,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礎。學會感恩,是為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至於麻木;學會感恩,是為將無以回報的點滴付出銘記於心;學會感恩,是為讓早晨的日出更加光彩;學會感恩,是為讓黃昏的日落更加浪漫;學會感恩,讓百花沐浴最好的陽光;學會感恩,是草兒沐浴春風的温柔;學會感恩,是幫爺爺奶奶揉背,讓他們的背不再疼;學會感恩,是幫爸爸媽媽倒杯茶,暖暖身子;學會感恩,開心地為老師遞上工整的作業,讓老師舒展舒展眉頭;學會感恩,開心地向同學送上一個微笑,讓同學緩衝學習的壓力;學會感恩,感謝大地哺育生靈,感謝陽光常留永恆公正,感謝這旋轉不息的蔚藍色的星球。

同學們,學會感恩,多一份寬容,少一份冷漠,讓朋友感受到友誼的純真,體會朋友的關懷。學會感恩,多一份愛心,少一份對周圍環境的挑剔,用愛心去感謝身邊的人,用愛心去喚醒人間大愛。自然之美,人間真情,靠你我用感恩托起。

畢達哥拉斯説:“不能約束自己的人,不能稱他為自由的人。”自律和感恩一樣,每個人都要擁有。很多事實都説明這個道理,比如吃飯要排隊,走路要遵守交通規則,甚至平時的一舉一動都要受到一定的約束。我們每個人都要知道,自律不是讓一大堆規章制度來層層地束縛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動創造一種井然的秩序來為我們的學習生活爭取更大的自由。“征服自己的一切弱點,正是一個人偉大的起始。”此刻,讓我們很好的自律吧!

莎士比亞説過:“品行是一個人的內在,名譽是一個人的外貌。”人的一生是充滿感恩的,我們沐浴着父母的恩澤而走,感恩是我們一生的使命,就讓我們用自律和感恩創造愛的奇蹟,讓我們做感恩的人、做自律的人,同在一片藍天下,用愛譜寫最美的樂章!

有關自律的廣播稿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生活中,有許多節日。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舉國歡慶的國慶節,熱熱鬧鬧的元宵節,還有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春節……但是我想設定一個自律節。

因為在生活中,我看到許多不文明的現象。記得有一天早上,我來到學校門口,只見一位環衞工人正在打掃路面。他滿臉皺紋,大約六十多歲,雙手戴着手套,認真地不放過任何果皮紙屑。雖然是寒風瑟瑟的冬日,他卻滿頭大汗。當他剛剛掃完最後一片枯葉時,只見一位國小生,把剛吃完的.早餐袋隨手一扔,便跑走了。環衞工人看到了,皺了皺眉頭,輕輕地歎口氣,將塑料袋輕輕掃起,然後倒進了垃圾桶。看到這個情景,我非常氣憤,環衞工人這麼辛苦,這位國小生卻不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三國志》裏曾經説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所以我想設定一個自律節。

自律節到了。這一天,人們的垃圾不落地;公共場所沒有人吸煙;行人、非機動車不再闖紅燈;機動車禮讓行人;沒有人再破壞公共設施、花草樹木……我們的天空更藍,草地更綠,湖水更清澈,城市更美好,社會更和諧,環衞工人也不再辛勞,就像我們的清潔車上寫的,“你丟得少,我掃得好”一樣。而且還給我們城市減少了許許多多的白色污染,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大家心裏都裝着“文明”這兩個字,自律和文明是緊緊相關的。希望每天都是自律節,讓文明伴隨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天。

有關自律的廣播稿4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漢語中,“舍”與“得”是連在一起的。的確,捨得捨得,沒有舍便沒有得,舍中有得,得中有舍。在很多情況下,要想得到一些東西,就必須捨棄另外一些東西。用經濟學的術語説,這是一種“機會成本”;用哲學的術語説,這是“舍”與“得”的辯證法。“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兩千多年前的思想家老子通過對名譽、財富、得失等問題的追問和思考,得出一個結論:過分的貪愛必然會付出沉重。

當今這個充滿了誘惑的世界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種可能,而我們所擁有的時間卻並未增加,於是我們就要學會在有限的時間和無限的可能中正確的選擇。

曾經有這樣一個秀才,每當他捧起經書誦讀時,總有人來打擾他,請他幫忙。熱心的秀才於是一再地放下書本,奔忙於別人的事務之中。這樣年復一年,他始終考不上功名。秀才的故事,無疑在告訴我們:人所擁有的時間、精力、能力等條件,在客觀上制約着我們所能取得成就。當一個人選定一個目標,並且決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才幹都投入進去時,哪怕他的才能並不十分出眾,也可能取得出不錯的成績。相反,一個有才華的人,今天學經濟,明天入行IT,後天改攻醫學……把自己本來十分可觀的才華平均分配給了諸多目標,必然哪一行都幹不好。正如人們所説的“捨得”,要能夠“舍”,才能“得”。

但是,“舍”什麼,“得”什麼,各人見解就大不相同了。革命先輩們看重新中國的成立和人民的解放事業,於是他們捨棄了個人的享樂,得到了至高無上的光榮;貪官污吏們看重紙醉金迷的生活,於是他們捨棄了廉潔自律的準繩,得到了法律嚴厲的制裁;科學巨匠們看重人類知識每一點細微的進步,於是他們捨棄了安逸的生活和放鬆,得到了人們對他們永遠的尊重和銘記;奸佞宵小們看重浮雲般的名利,於是他們捨棄了誠信和道德,得到了人們對他們的厭惡和唾棄。選擇了什麼樣的起點,就會到達什麼樣的終點,選擇了這條路,就意味着放棄其他路。這種選擇,當然是應符合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的,不應違背當時的法律和人們心中的道德規範。只有明白國家、人民的利益是根本利益之後,一切的選擇才不會與之相沖突。在這個基礎上,再因人而異,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傾注所有熱情,走到你能達到的最遠方。

人的一生充滿着各種可能,結局卻只有一個。決心留下什麼,捨棄什麼,全在於一念之間。只有放棄的正確,才是選擇的成功。不懂得“捨棄”,就永遠也不會“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