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可能性的大小教學隨筆

文學 閲讀(1.86W)
可能性的大小教學隨筆1

《可能性》是學生學習概率的初步認識,要使學生對隨機現象有初步的理解,必須在實驗的過程中理解概率的意義,因此我非常重視過程性目標的達成。讓學生通過猜測、體驗、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則是不確定的。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某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在活動中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可能性的大小教學隨筆

通過不斷學習和交流,使我對統計的教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教學中,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注重體現統計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統計內容具有非常豐富的實際背景,在現實世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我們通過選擇現實情景中的數據,使學生理解它們的實際意義,注重對學生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探索,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注重統計內容的真實性

統計實際上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定量刻畫和把握,其結果通常都是真實可靠的數據,這些數據一般都能客觀地反映事物的真實面貌和發展趨勢。在學生統計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要注重統計內容的真實性,讓學生切實感受數據的客觀性和用數據來説明問題的公正性。

注重在統計活動中學習統計的知識和方法

要使學生真正理解併合理使用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知識和方法,最有效的途徑是讓學生真正投入到數據統計的過程中,將統計知識和方法的學習融於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在進行統計教學時,我們要重視學生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體驗,讓每位學生經歷統計的每一個環節。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數學知識生活化。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學設計中,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先創設了學生喜愛的猜牌魔術情境導入新課,又設計了一個學生很常見又喜歡的摸獎活動,吸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的活動中,同時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思。而在練習鞏固階段,我又設計了闖三關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課堂教學活動化。

“以活動為中心”是大教育家杜威的“三個中心論”思想體系之一,也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本節課以活動貫穿始終,實現角色轉換。課堂上通過引導學生“猜一猜——玩一玩——説一説”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斷體驗與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與不確定性。同時,又讓學生將活動中出現的現象及時抽象概括出來,上升為數學知識,體現了學生的“再創造”,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3、學生學習自主化。

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本質特徵。這節課的設計着眼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導”中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在每個環節中,都是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學生學得生動而充滿活力,主動而富有個性。

“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我今後的努力方向是在課堂中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讓課堂樸實而不沉悶,活潑而不浮華。繼續努力吧!

可能性的大小教學隨筆2

《可能性的大小》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教學內容這節課是通過玩一玩、猜一猜、説一説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事情發生可能性的大小。縱觀整節課的教學,我反思如下:

一、遵循概率的認知規律可能性大小是研究隨機事件的課,需要試驗的驗證,體驗和感悟的。因此,我採用了“猜想——驗證——感悟”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建構“可能性大小”的原始經驗,得出猜想。再組織學生進行驗證,提供4:2的黃白球比例提煉“小概率事件”,製造與原有認知的衝突,解構了原有認知,促成學生積極尋找原因,最終感悟出“當試驗次數少時,出現相反的情況是正常的;當試驗的次數越多,就越接近我們的猜想。因此,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的結論,使原有的知識得到了重構和昇華。

二、注重生活經驗的開發“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生活是我們數學資源開發的寶庫,能利用好生活經驗是學好數學的'前提。這節課我在兩個環節注重了生活經驗的開發:(一)引入環節,尊重學生的原有認知,以最直接、快捷的方式提煉出數學知識,給後面的探討奠定基礎、留足時間。(二)運用環節,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問題,我們要創造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機會。因此,在課的最後我讓學生設計“抽獎轉盤”,促使學生調動生活中的所有經驗和所學的“可能性大小”知識,將其融入設計轉盤的活動中。我想當數學與生活攜手共進的時候,我們的數學也就擁有了活力、擁有了生機。

三、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話雖老了點,但卻是不變的真理。興趣會促使人主動的去尋求知識和真理。這堂課我利用學生愛玩的天性,設計了“猜球遊戲——摸球遊戲——闖關遊戲——摸獎遊戲”等四大遊戲,環環相扣,不斷地調整課堂的氣氛,調節學生的狀態,將整堂課維持在最佳狀態。

當然,這堂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一、小概率事件沒有更勇敢的面對雖然説,在備課前我就小概率事件就給予了充分關注與思考,也曾經猶如初生牛犢般勇敢面對。但是,試教的碰壁使我變的小心翼翼起來,於是試圖通過比較分析來幫助學生感悟頻率與概率的區別,卻忽略了及時製造認識衝突的可貴之處,如果在學生髮現小概率問題後就及時追問:“怎麼摸到白球的次數和黃球的次數一樣多,這是怎麼回事呀?”這樣就可以促使學生思考,引出統計全班的必要性,這樣整堂課也就更加飽滿了。

二、沒有用更適當的方式呈現數據來源由於“可能性大小”的特殊性,本身就包含着很多不確定因素,我們提供的數據最好是有根有據的,這樣才具有説服力。

因此,我覺得這堂課的兩個細節還需要再修改一下:(1)彙報環節,要採用小組長站起來彙報式。(2)出示四個小朋友的實驗結果時,要提供更詳細的材料。這堂課留給我的啟發是——“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我今後的努力方向是在課堂中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讓小組合作,讓多媒體教學手段真正的用到實處,讓課堂樸實而不沉悶,活潑而不浮華。

可能性的大小教學隨筆3

一、結合生活情境,感受數學的“真”

從課堂的導入到活動三的教學素材,一切均來源學生的活動經驗,真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與生活是如此的貼近自然。

二、重設抽籤活動,體驗數學的“魅”

通過讓學生重新設計抽籤活動的公平,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而進行的(即四年級的遊戲公開),進而結合摺紙、畫線圖等形式來充分理解1/2表示客觀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使學生在不由自主地設計中建構新知識(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教育的無窮魅力,也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

三、比較抽獎方式,實踐數學的“動”

數學的課堂是活動的課堂,《國小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再次強調了學生“活動經驗”的重要性,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們通過讓學生選擇抽獎的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猜想、驗證、推理、觀察、比較的活動能力,並讓學生在建構知識的同時掌握了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學習方式,更進一步感受了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