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實習>

【實用】在報社的實習報告4篇

實習 閲讀(5.04K)

在現在社會,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在報社的實習報告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在報社的實習報告4篇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1

從7月初開始,差不多1個月。在這30多天的日子裏,見過了很多人,也經歷了很多事。這些人和事,都讓我體現到社會的現實與殘酷;但同時也存在那麼一羣人,他們善良,他們有理想,有激情,他們的努力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正因為有了這些經歷,才使我逐漸慢慢地從一個涉世未深的學生向一個社會人過渡。儘管轉變的過程很痛苦,但這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所以我很感謝報社給我提供了一個到社會中磨練的機會。

今年暑假,剛剛完成期末考試,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跟另外兩位同學就來到了《揚子晚報》(常州分部)實習。

第一天去的時候剛好在一樓就碰到了晚報綜合辦公室主任,帶我們上去填完表後,我被分到了社會部,其他兩個同學一個在政文部,另一個在文娛部。社會部是報社裏最大的、人數最多的一個部門(包括熱線組)。正因為我們報的是社會新聞(包括突發新聞),經常要到各個地方跑來跑去,所以也是最累的一個部門,同時也是最鍛鍊人的部門,我非常有幸來到這裏。

由於報到那天是星期五,報社全體員工剛好要在週六、日開大會,部門一位副主任和熱線組幾位同事交代了關於工作的一些細節後,我們被告知報到後的第二天就要開始上班--接熱線。 對於我們部門來講,熱線組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幾乎所有突發新聞都是首先通過市民打報料,然後對於那些有新聞價值的事情,我們再通知出去採訪。

接看似簡單,但其實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並且這些需要注意的細節對以後正式採訪都非常有幫助。首先要把報料人所説的事情記下來,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原因和結果等,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有些報料人自己對事情的經過不是很瞭解敍述也不祥細,所以我們就要多問,通過報料者我們能瞭解多少就多少。有些時候報料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對我們來説有很大作用,倒如發生了車禍,傷者被送到醫院,而報料者就是醫院裏的醫生,那麼説明這個料可靠性很高,因為平時我們也會接到一些假的料。我們每天接到的每一條報料都要打進電腦進行統計,開始還不能邊聽電話邊輸入,於是就先把關鍵的地方記在紙上,然後再輸進電腦。這跟我們採訪時記錄很相似,都是把事情的關鍵部分(關鍵詞)記下來,回去後再根據這些筆記寫成文章。 接電話的同時,在空餘時間我們就看報紙,包括江蘇的其它幾家報刊。除了解每天發生的事情外,還要注意報紙上文章的結構和寫法,特別是要注意是如何寫文章的,因為我們在這裏實習,寫文章就要符合本報的風格。因為平時都要在外面採訪,在報社的時間一般不多,開始時我們都難得見一面。接了幾天電話後,終於有機會跟出去採訪了。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2

(一)實習心得

大學生暑期社會時間活動是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是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重要舉措。作為大一生活學習的總結,我也參加了社會實習活動。得到了實習單位領導的讚譽,而且在實習活動中拓展了自身的綜合素質,增了知識,長了才幹。

很快的,署假又過來了,面對最後一年的校園生活,想着剛剛過去的最後一個署假,緊張沉默之後更多的是感慨,印在腦海裏的每一個足跡都是那麼的深,真的説不出是什麼感覺,伴着時間,就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賽跑,不可能從真實的兩面去看清它,只是經意不經意的感受着有種東西在過去,也許更適合的只有那句話:時不待我,怎可駐足

xx工人日報的新聞中心最大的特點就是一般沒什麼人在辦公室,以至於我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在辦公室見過每個人。他們一般都在外面跑新聞,只有趕稿的時候才會出現在辦公室,或者説,只是來交稿的時候出現在報社。跟着“來無影,去無蹤”的老師們學習,確實有點難度。

每天上班,辦公室是我開門,總是要等很久才有記者來上班。初來的幾天,我每天第一個去,坐着看半天報紙,然後上網找料,經常找不到新聞線索,我心裏很着急,幾乎都是老師給我一個電話,聯繫一下,就開始出去或者電話採訪。很多時候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彷徨。

1、高温系列採訪

才來了一天,也還不認識什麼老師,帶我的老師又常年不在辦公室。史老看我們有點小空,於是,讓我和另外一個實習生去外面採訪一下高温下的務工人員。我們在九蓮社區門口發現了一個縫衣服的阿姨和兩兄弟的修鞋鋪。一翻生疏的招呼後,就開始和他們聊了起來,雖然他們都不願意多講,更不願意我們把他們寫到報紙上去,但最後也勉強地瞭解到了我們需要的信息。回來努力寫稿,直到下午一點多才記得還沒吃飯。

2、稿件不能發

夏老師常跟我説:“自己去找找有什麼好寫的,然後發到我郵箱。”由於我還沒有自己的消息網,所以,我經常去論壇找還沒被髮掘過的消息。突然被我發現了有關移動集團彩鈴的帖子——“我的彩鈴都被和諧了!”心想着終於找到可寫的了,於是我打電話去了移動的人工服務枱,以辦業務為由取得了一些信息,也寫了一篇稿子,心裏很喜。第二天,夏老師就來辦公室説這篇稿子不能發,因為報社的領導和移動的老闆關係很好。這樣的理由我很無語,不得不接受,也算是一種體會。

3、電話採訪

電話採訪是採訪中經常會用到的,而最經常用的號碼就是114查詢台。在這期間,我電話採訪過游泳池的水質檢查、救救白血病小孩和康師傅“自來水事件”。電話採訪最容易吃閉門羹,打過去不接或者告訴你應該找哪個部門,採用迂迴戰術是常常碰見的。“康師傅”的事件我不知道打了多少電話去各個公司,比如統一,都只有“嘟嘟”的聲音,看來還是要平衡下自己的情緒。

4、實習生出差

據説,我們報社實習生是不能出差的,而我卻偷偷地去了,還是代表整個報社,説來心裏也挺慌的。我們報社和杭州電台、電視台聯合主辦了一個“和諧中秋”的活動,主要是在全省評選最感動的外來務工人員。夏老師突然有事,我戰戰兢兢地一個人去了,什麼都不知道的小菜鳥,就這樣跟着他們一行人去了台州和温州,跟着採訪了三個人,一切還算順利。這種處在初級階段的人,還是在旁邊多學習老師們才是對的。

經過這四個星期的社會實習,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一些在課本中無法學到的東西。怎麼跟不同的人相處,怎麼跟不同身份的人説話,怎樣處理突發的狀況。還有一些是我將要學的知識,比如攝影和新聞寫作,這些我都在實習中提早得到了鍛鍊。社會實習是驗證實力的“試金石”。走出校門融入社會的大舞台,我才真正體驗到自身知識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論知識只有與實習密切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價值。行不行,實習中看!

通過實習,我在各個崗位上都得到了鍛鍊,並且對於如何將理論與實習相結合有了新的體會。

(二)建議事項

要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使自己的知識系統化。新聞需要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光有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要求自己在以後的學習中多想,多讀,多學。要求自己的寫作水平一定要過硬。

在實習中不斷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更新,進行補充。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3

接待我的是一名女記者,名叫潘未末,知性達雅,渾身散發着一種特有的活力氣質。她告訴我,她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來深圳特區報已經有好幾年了,從在老報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區報業大廈上班,一路走過來的。

看起來她是個能幹精練的女記者,而且經驗十足,做事很乾脆,我知道,未來的兩個月我將從她那裏學到許多東西。第一天,3月24日,這是正式實踐的第一天,我和誰都不認識,只認識潘未末記者。

我以為她馬上就能給我什麼採訪任務和寫稿任務,所以我就坐在商貿組的大沙發上等,結果她也沒有怎麼理我,只隨便交代了我幾句,就讓我認真看《深圳特區報》,因為她看起來也是很忙的樣子,一會兒打電話,一會兒匆忙寫稿……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就直接上前,“潘姐,我今天該去採訪什麼?”

她抬眼看看我,沒有多説什麼,就拿起手頭的初稿,讓我把它整理成一篇的消息。我欣然受命,施展自己在學校期間學習的書本知識,“標題——導語——正文——結尾”“倒金塔”我在心裏對自己囑咐道,不到一會兒,我就把那的消息完成了。“這麼快”潘記者很詫異地説。我很自豪的對她説,“這種小稿件寫的太多了,所以很快”,很自鳴得意的樣子~

幾分鐘以後,我才意識到我的輕狂和錯誤。我的稿件被“槍斃”了,因為風格問題,也因為脈絡問題,這個時候我才瞭解到潘記者讓我認真閲讀特區報的用心了。隨後,潘記者把她在特區報發表的稿件集冊拿給我看,讓我認真體會一下,還特別叮嚀説,一定要仔細地看,最好能隨時做個筆記。

我沒有説什麼話,從那以後我不再以為坐着看報紙是一件無聊的事情,也認識到了一個淺顯的道理:凡事還是從小事做起啊。幾天以後,我終於適應了特區報的風格並能正式開始展開工作了,潘記者也沒有對我客氣,一件件的採訪任務和寫作任務就交到我手裏。雖然在此過程中我不斷地犯了錯誤,但同時也不斷地在學習,在改進;商貿組的其他記者也漸漸地混得熟了,也開始和他們後面跑跑展會、公司、酒店和政府機關等,有時候他們不方便去的時候,他們就讓我獨身前去。

感覺在深圳,記者還是比較吃得開的,比較受人尊重,比較受人看重,到哪裏去採訪都能贏得不少方便。不過,深圳終究是個商業化比較濃厚的城市,為什麼呢~我記得有幾次應邀去採訪,採訪完了以後他們居然掏出好幾百塊錢,説是讓我坐車回報社。鬼才相信他們呢,深圳的公交車費、打的費用雖然比全國其他地方高,可也不至於要那麼多錢吧!我死活不要,他們也死活不放過我,沒有辦法,最後我只拿了100塊錢,打的回報社去了。

每個做記者的人在自己的採訪經歷中都能遇到最最激動人心的事情,我最有印象的是採訪深圳最大的臨時人員安置地黃木崗又一村,那是中國最大的臨時人員安置地,大約2、3個平方公里的地方卻住進了十萬人之多,他們都是全國各地來深圳混生活的外地打工者,裏面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不過總算秩序井然。黃木崗我去了兩次。

第一次是查抄“黑”網吧,所謂“黑”就是因為它沒有執照和經營許可證,那次是接到行政執法局的要求我作為實踐記者身份去的,一家名叫“雲天”的網吧,72台電腦主機和相關配件,6個網吧工作人員。據城管部門的同志説,這家網吧的老闆慘了,二三十萬的投資全投水缸裏去了。我採訪那網吧老闆的時候,他對偶簡直就是聲淚泣下,看得出了,都是新機器啊,就這樣被全部沒收了。我知道,現在全國上下都在整治網吧,它只不過諸多被取締的千萬網吧之一而已,但從現場觀看的諸多臨時住居人員的同情和憤怒的目光中,我看得出來,他們很不高興,諾大的黃木崗,能夠上網的地方不多,而這家“雲天”網吧收費低廉設施齊全,正好滿足了他們的生活要求……那次採訪雖然很成功,但總也感覺不痛快。

實踐的日子是很痛苦的:每天6、7點就要去擠公交車,有時候人太多,竟然連公交車的門都擠不進,時常還要被別人看白眼;加班是平常事情,有時候晚上8點鐘還有采訪任務;實踐的日子同樣也是快樂的:讓我見識了不少的東西,讓我第一次去五星級賓館裏吃了一頓,讓我學習了不少事情,讓我體味了不少感情,讓我結識了一些朋友……

7月大學生報社社會實踐報告報社社會實踐報告

7月16日至8月16日,我有幸在xx報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實踐活動。實踐期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這些收穫將會使我終身受益。 實踐崗位是由院xx*團聯繫的,我很高興有自己的一份,但當我得知是在xx報實踐時,已有的興奮感不覺少了好幾分。説實話,當初在院報看報紙時,對《xx報》總有一種不屑的感覺,認為他們的報紙做的很枯燥,可讀性不強,只是簡單的例行報道,並帶有一定的專業性,社會新聞不多,但還是硬着頭皮去了。

7月16日,我和幾個團友一塊兒來到xx報,到達時已9點多了,招待我們的是辦公室的鄭主任,她耐心地向我們介紹了報社的主要活動安排,又帶我們認識報社總編、副總編和其他的記者。由於時間關係,這一天已沒有什麼採訪活動了,她就安排我們在閲覽室熟悉報紙。

第一天很快就過去了,我們並沒有學到什麼新聞知識,但辦公室記者親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諧友愛的工作氛圍,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氣,我決定不管有多麼枯燥,我都會努力在這裏堅持下去。

由於xx報的專業性,我們可採訪和參加的活動比較少,很多的時候都是針對東風的人和物,我們大多不懂,只好“袖手旁觀”,對於社會新聞,一般只有週末版塊才用。這樣一來,我們就只好在閲覽室呆着。時間久了便覺無聊,指導老師看出了我()們的心思,就讓我們自己出去採寫新聞,找新聞點。於是我們便多了一些事情可做,同時可以提高新聞敏感性和職業道德。

但事情總有不盡人意,在xx報實習的學生較多,有鄖醫的,有湖南師範大學的等。他們幾乎都是大二或大三的新聞專業的師哥師姐,我們幾個“冒牌貨”在新聞專業用語和獲取新聞方面都比他們差很多,再加上指導老師考慮到大三的專業師哥師姐們面臨着就業問題,平時給他們提供的鍛鍊機會就多一些,這給我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 但我們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以後的每天早晨,我們提前一小時到報社,主動找指導老師詢問有沒有采訪任務,爭取更多的鍛鍊機會,實在沒有,就向教師請教一些新聞採訪與寫作的問題,同時在閲覽室看一些與新聞寫作有關的雜誌,重要的部分還特意記在採訪本上,我們的執着與主動獲得了指導老師和主編的好評,我也體會到:只要勤問、勤學、勤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與指導老師相處的日子裏,我漸漸認識到做一名優秀的記者是不容易的。記得有一次xx公司召開穩定工作會議,會議在下午2:15開始,指導老師要求我們必須在2:00之前到達會場,會議持續了三個多小時,暑天的沉悶與燥熱使人由內到外都極其難受,但記者們絲毫沒有中途退出的意思。散會時外面下起了瓢潑大雨,我們都沒有帶傘,也許是時間觀念的“驅使”,記者老師毫不猶豫地衝進了雨林,我們卻躲在後邊不走,等回到報社時,發現記者們已穿着濕透的衣服開始工作了。當我們將這一次的新聞稿慎重地交給指導老師時,他一臉嚴肅地説:“開會時不是明確強調這次會議的內容不準讓媒體報道嗎?”我們為自己的不認真頓感慚愧。事後我才體會到:記者們在享着“無冕之王”的稱譽背後還經歷着多少辛酸,擔負着多少社會責任。

報社裏有一位姓黃的前輩,七十多歲了,對報紙卻還頗有研究,他時常對我們傳授新聞寫作的經驗,他説:“新聞歸根到底還是文活,一切奔波最終都要體現在面上才算數。”他列舉了一些因用詞不當而鬧出的笑話和差錯的新聞案例,告訴我們用詞造句的重要性,並説:“現在的大學生啊,語言文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們要多學多記,多理解,學一學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訪黃前輩的辦公室時,我們發現黃老的辦公桌上有好幾本中文詞典,陳舊的筆記本上記滿了名人名言,成語解釋和有問題的新聞例篇,對應的分析評論等。我們由衷地感到博學的重要性。我想:“活到老,學到老”應該作為這次暑期實踐的結束語。 報社也不是一直都忙於工作,有時記者們也會帶我們去七樓打球,這給我們的實踐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 忙碌而有趣的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拿鑑定表那天,我們有些不捨,向各位記者道別之後,我們又回到閲覽室,翻閲着各種資料直到下班。我不是學文的,更不是學新聞專業的,卻有幸在xx報學習,是我的興趣所投。如今,回首實踐的一個月,我覺得自己受益匪淺:

第一,我覺得自己在新聞採訪與寫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這為我做好新聞部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我提煉了幾條新聞寫作技巧:首先,必須樹立新聞價值永遠最重要的觀念;其次,也還需注意稿件的質量。儘量少用“的”“了”等口語化的詞,追求語言簡潔;另外,對於新聞事實的選擇要“敢幹放棄”;最後,也要注意寫作上的模糊用語和精確表達的選擇,使新聞更具説服力。

第二,報社記者的勤奮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他們有時為了趕時間,就把飯帶到報社吃,中午乾脆在辦公室睡覺,有時也長時間見不到他們,那是出去採訪了,我不禁想起一句話:“新聞不是可以坐在辦公室裏憑空捏造出來的,必須出去跑,只有到處跑,才能發現新聞。

第三,編輯老師認真、嚴謹的從業風格也使我深受影響,認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一個月是短暫的,卻有着許多珍貴的經歷和美好的回憶。此時拿起一份《xx報》,定會有另一番感受,因為那裏曾經有過我的足跡。我似乎能夠感覺到每一篇報道中記者們為此留下的汗水,我開始看重,珍惜《xx報》了,是它,伴我走過了這個美好的、充滿回憶的暑期報社實踐生活。

報告人:

系 別 :

班 級:

暑假報社實習社會實踐報告報社社會實踐報告

XX年暑假——一個介於我的大學生活二年級和三年級之間的一個重要的假期,總共有將近兩個月的自由時間。

光陰似箭,時光如梭,彈指一揮間,大學生活已經度過了一半,但在自己的意識中似乎只是不經意的一瞬。回首往事,不禁一種強烈的緊張感湧上心頭,於是我發現自己在這個假期不能再像以往那樣無所事事了,我必須做點什麼。同時,經過自己十餘年的知識積澱和兩年多的專業知識學習,我也確實需要一個平台來檢驗一下自己的實際水平,既能總結過去,也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找點支撐。

於是期末考試剛結束,7月5日——假期開始的第一天,我就馬不停蹄地來到了黃岡《鄂東晚報》報社參加實習。俗話説: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昇華理論。在實習過程中,一方面,我可以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來指導實際的新聞採寫,而真刀真槍的實踐也能檢驗自己的專業水平,昇華、豐富自己理論知識。實習也就成了我這個假期的重頭戲。

來到報社,我被分配跟隨《鄂東晚報》採訪中心副主任熊慶萍老師。後來,熊老師又帶了一個實習生——一個來自華科的女孩,自然我們倆成了搭檔。像其他實習生的經歷一樣,開始的一兩天我被要求去看報社以往出版過的報紙,我發現我不再像以前實習那樣視其為一件不可推脱的'負擔,通過看報紙我熟悉了《鄂東晚報》的一貫辦報風格,瞭解了報紙所注重報道的新聞類型,掌握了報紙基本排版規律、新聞稿件構成等諸多的信息,在我以後的實習過程中證明這項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提高了我寫作稿件的成功率。

在隨後實習的日子裏,熊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有關黃州各小區物業管理情況調查的選題。這次稿件的採寫過程成為我本次實習中最難忘的經歷,並且這篇稿件也成為了自己實習中所撰寫的眾多稿件中甚為自豪的一篇。

實習那些天,正是黃岡天氣較為炎熱的一段時間,每天氣温都是35度以上。為了搞好採訪,我和搭檔頭頂烈日,常常是揮汗如雨,總共花費了四五天的時間去深入到黃州各小區採訪第一手資料。我們的足跡遍及城區東坡、東門、八一、大地、安居等七八個小區,幾乎走遍了黃州城區的大街小巷。

因為之前實際採訪經驗並不是很多,加上進入各個小區採訪我們也真的是人生地不熟,更為難的是好多時候採訪對象根本就不跟我們記者合作,不是“不知道”,就是不理不睬,我們倆一度都失去了採訪下去的勇氣,但是那些迫切希望盼望改變如今物業管理混亂局面而能夠安居樂業的小區居民那渴望的眼神,一次次給了我們繼續工作下去的勇氣。

自古英雄多磨難。這篇稿件也真是做到了三易其稿。採訪完成後,我梳理資料,借鑑網上的信息,查閲有關書籍,把稿件整理好,一次次送到《鄂東晚報》房產週刊的謝老師那裏去審查,嚴格的謝老師總能從中找出很多不足,於是我就一遍遍的在拿回來改,心裏真是很不情願。但是,可喜的是,一次次稿件的失誤之處越來越少,稿件也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專業,黃天不負有心人,最終一篇高質量的稿件見諸報端。

此後,我在報社又相繼參與並撰寫了農民工受傷、未成年人進網吧、區工商局表彰大會、夏季飲料消費調查等一些稿件(具體數量並未清點,也並未留有底稿),我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鍛鍊。屈指算來,從7月5日開始,一直到8月4日結束,我總共在《鄂東晚報》待了一個月,自己是受益匪淺。除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得到了相應的鍛鍊和提高外,我覺得最寶貴的就是我在報社裏邊認識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幾個實習生既從各位報社準記者那裏學到了很多教科書里根本就沒有的東西,並且我們幾個人還在一起玩得很好,彼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實習結束後,我就回到了青島老家,在家裏一直是挺無聊的,沒有什麼願意做的事情,也很少有事情需要我去做,每天在家裏除了吃就是看看電視什麼的,偶爾也會出去上上網,但是不經常,因為父母在身邊,不能表現的太墮落了,裝裝乖孩子還是應該的。

就這樣我在家裏墮落了二十天後,不堪忍受的我就又提前一個週迴到了學校,原計劃是利用這樣一段時間好好看看計算機,因為進入9月剛開學就是國家二級計算機過級考試了。其實在我心裏過不過只是一個問題,我實在是不想讓那80塊錢的報名費去打水漂(私下覺得國家要80報名費實在是太黑了)。

最終計算機複習也是沒能真正紮下心去,還是玩多學少啊,大家都剛來,有兩個月沒見了,聚聚會,吃吃飯、上上網什麼的花去了大部分時間。沒辦法,這樣我也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了。至於過與不過,也只能聽天由命了,畢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總的來説,XX暑假是一個比較有意義的假期,我過的緊張而充實。現在,隨着假期的結束,新的學期又開始了,我也又一次收拾行李,踏上了新的征程。有備則制人,無備則制於人,相信有一個假期充分的準備,我在新的學期裏會走的更順。

作為一名未來的記者,我一直記着“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人生信條,原新華社社長郭超人有一句名言:在記者的筆下“有財產萬千,有譭譽忠奸,有是非曲直,有人命關天”。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記者,我在將來除了要學好專業知識外,我也要加強自己的政治修養、知識修養和思維修養,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永不滿足,永不懈怠。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培養淡泊名利的心志,鍛鍊得心應手的文筆。

路已在腳下展開,唯一我要做的的就是沿着自己堅定的方向一直走下去,不管是花團錦簇,還是荊棘叢生,永不停息,永不回頭。

前方的世界很精彩,相信明天會更好。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4

我相信我的實習是別有風味的,而正是這種與眾不同讓我學到了更多的東西,改變了我的很多認識。

7月7日,我來到了魯中晨報傳媒大廈,見到了預約好了的老師。正當我以為事情會按照我的預料發展——也就是自己會被安排到報紙的新聞部或者熱線部開始無休止的忙碌的時候,一點點外改變了我這次小實習的常規路線。由於老師已經不在記者部工作而是主管一本叫做《迷你週末》的雜誌時,我也就被理所當然的在這本小雜誌中度過了一個複雜的30天。

起初我的心情是比較鬱悶的,因為我是在想不出這本校雜誌能夠給我帶來多少專業方面的鍛鍊,但是隨着工作的深入,我也漸漸的改變了這種想法,而漸漸的意識到無論什麼對我這個一窮二白的菜鳥來講都是一種收穫。

我可以毫不隱晦的説我的實習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辦公室離看書,看雜誌。一開始我也是不是十分理解我費事麼要花費這麼多的時間浪費在觀察上面。後來也慢慢的也意識到看書是完成一個新聞專業的學生從辦報紙到做雜誌的觀念的轉變,也就是對語感的培養。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得出自己的認識,做報紙做得就是一種下里巴人的通俗的新聞形式,它不要求有多高的文學造詣,但求易解;但做雜誌起碼已經是完全脱離了新聞領域,儘管他還能夠對當今的熱點問題形成自己的評述,但是新聞的時效性已經對其失去了作用。從語言方面來講報紙力求簡明,而雜誌有着很明確的受眾羣體,所以語言方面有着自己的特徵,或是唯美,或是紀實但是絕對不想報紙那樣乾癟,除了事物本身之外雜誌的編者往往還透漏着自己的一點個人偏好

每一本雜誌都有着自己的,由於在辦公室呆的時間比較長,所以研究雜誌也成了我給自己定下的一個任務,在這期間我曾經認真的翻閲了《名牌》《城事》《青年記者》基本雜誌,也頗有一份心得,《名牌》雜誌由於其大眾化的特曾難道這前衞的潮流,凸顯這80後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追求,由於其在內容方面大膽的追求而取得成功,《城事》由於是在淄博地區創辦的一本剛有雛形的雜誌極具本地的氣息,整本雜誌是按照一定比例來報答淄博的過去和現在的,樸實自然尤其是圖片的選用是其制勝點之一,而《青年記者》與其説是一本書,更不如説是一本教材,一個學術交流陣地,上面個各流派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

實際結束後我也意識到從報紙道雜誌其實就是某種程度上的昇華。因為以前我根本沒有接觸過報紙,所以一接管雜誌在所難免有偏見,這好比在工作崗位上沒有上過基層就去了當小組長,現在也明白這是種綜合能力的培養。但我總覺得有點遺憾的是沒有好基本功。説來也有意思,等啥時候習慣了辦雜誌的心理,習慣了這樣的小資情調等到再有機會去報社實習的時候就得咱轉換思維了。

儘快完成角色的轉變,是老師的建議,也是我在實習期間努力的一個方向。尤其是在實習過了一半之後,也慢慢的感覺到在學校裏面所收到的教育過於傳統,缺乏靈活,實習總結《暑期報社實習總結報告》。學會變通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對於一名新聞工作者來講,新聞是一種極具“靈性”的東西,好多有用的都是從業人員的靈光一閃啊,而這種東西是不可能培養出來的,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儘管有勤能補拙這一説,但我仍然堅信有些天分東西是勤奮不回來的,是註定的。就拿魯中晨報奧運小組發回來的稿子和圖片,有的記者的東西就是那麼普通,但是總是有那麼幾個記者拍回來的照片總能讓人感到靈光一閃。當然我從來不敢説自己是否適合幹這一行。每次想到這裏,我都會想起採寫老師老程第一次給我們上課説我們班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同學將來能夠從事新聞就已經是很了不起了,當時我還是一副打抱不平的樣子,現在看來,這個數字明顯太樂觀了。話再説回來,儘管傳統的教學帶給我得,動手機會少之又少,但是就實踐得情況來看我還是沒有很好的把握住機會,心中也是有點遺憾,這樣也好,最起碼在最後來的道路的把握上有所側重,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能夠在學校裏面學到的,工作本身其實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

下面還是回到正題,簡簡單單得對小實習中基本功的鍛鍊做一下總結,採訪(主要是雜誌方面)沒有我想象得那麼簡單,其實什麼樣的採訪都有,關鍵是你在採訪開始之前的準備有多少,創造了一個怎樣的採訪氛圍。在談話得同時不要被自己的採訪對象牽着走,(這是我曾經犯過的一個錯誤)時刻記着自己的採訪目的。寫稿方面,第一次寫稿時滿腔熱情,然後3000字就被槍斃掉了,稿子沒寫好我聽取了以下得兩個方面的建議,意識採訪工作沒有做充分,另一是很有很好的嵌入雜誌的風格。

之所以認為我的小實習有和別人的於眾不同之處,很重要的一點是在實習期間我們曾經為雜誌社跑過廣告業務,儘管是專業以外的東西,但我看來對我人際交流方面還是有一定培養的。廣告和採訪雖然都是和人交流,但是側重點不同。説服客户在自己的雜誌上做廣告需要一個人如實得而又揚長避短得把自己的雜誌推銷出去,期間很重要的就好似要有自信,説話要有層次感。一開始我連自己在講什麼都不知道,更別説什麼效果了,後來就好多了。無論結果如何我是終究覺得這是我小實習中一次難得的收穫,在將來前途未卜得情境下誰又能保證這種收穫沒有用呢?

每次聆聽老師談起將來,無論是就業還是新聞得將來發展情景,都頗有一份感觸。他説,儘管整個社會層面都在強調就業形勢得嚴峻性,其實還是沒有那麼嚴重的,就目前的形式來説,本科生畢業絕對能夠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只是具有本科的文憑卻沒有本科所代表得知識層面應有的東西還是吧!而就新聞專業得前景來講,在這個社會新聞氾濫的年代,更加缺乏的是高層次得專業記者,市場就職位的調節也是帶有相當的盲目性的。往往是未飽和的職位造成大家的趨之若鶩,然後飽和之後形成新的失業類羣。關於媒體自身的建設,每個報社都應該有未雨綢繆的意識,就拿我們實習的單位來講幾年之前報社對財經新聞得報道還是缺乏力度得,後來隨着人們對經濟現象的關注越來越多,報社才開始發展。儘管如此,在對財經方面得報道還是失去了先機,當然這直接影響到了報紙的銷售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