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分析特點

生活經驗 閲讀(1.24W)

孔乙己是清朝科舉制度下的犧牲者。他在“四書”“五經”中耗盡了年華,淪落到求乞還不肯脱下象徵讀書人身份的長衫。説起話“滿口之乎者也”,時刻強調自己是讀書人,甚至被別人戲弄,還自命不凡、孤芳自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分析特點,供大家欣賞。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分析特點

孔乙己是一個本性善良的人。比如他到酒店喝酒從不拖欠酒錢;沒事的時候,誠懇地教小夥計寫字;鄰居家孩子圍住他時,他不是把他們趕走,而是給孩子們分茴香豆吃。這些都表現了孔乙己本性善良、性情温和的一面。

但是,孔乙己讀了書,思想裏便全是讀書人的追求與理想。他渴望得到科舉的功名,渴望進學,渴望成為秀才,成為舉人,過上有權有勢的生活。雖然沒有實現,但是他卻把讀書人的身份看得很重,這個身份成了他痴心固守的精神支柱,成為他尋求自我安慰的精神幻想。比如,他“站着喝酒”已説明自己根本就沒有資格像那些闊綽的“長衫客”一樣,踱進酒店去慢慢地“坐喝”,只能與“短衣幫”為伍;但他卻始終不肯脱下那件又髒又破的“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的長衫。比如他那“滿口之乎者也”的説話方式,以及和酒客們爭辯是那“竊書不能算偷,讀書人的事能算偷嗎”的歪理謬論,又如當酒客們嘲笑他連半個秀才也沒有撈到的時候,他臉上立刻籠上了一層灰色,顯出頹唐不安的模樣,表明他內心裏十分在意自己讀書人的身份。

同時孔乙己也染上了知識分子的壞習慣。比如他鄙視勞動,他身材高大,説明了他有幹活的能力,但他卻固守着“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封建思想,不像“短衣幫”一樣去幹活養活自己,甚至自己亂蓬蓬的鬍子不知整理,穿的長衫也不補不洗;他還好喝酒,當他有九文大錢的時候,他會排出錢,要酒要菜,而當他在被打折了腿並且僅有四文錢的這種情況下,他都會用手走着來酒店,從兜裏摸出這四文錢,要一碗酒喝。

其次,作為知識分子,他卻思想迂腐,對別人説的話,甚至隨口説的都是“之乎者也”之類的話,此外他還沉浸在“回”字的四種寫法這種僵化的知識裏。

更為嚴重的是,孔乙己的這些壞習慣和他長期為應試科舉而埋頭苦讀的生活使他沒有了營生的能力,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他不得不偶爾做些偷竊的事,所以他的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偷了何家的書被吊打,最終他因偷了丁舉人家的東西被打折了腿。

孔乙己雖本心善良,但他不面對現實、鄙視勞動、思想迂腐、總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中,這些都註定了他是一個悲劇性人物。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分析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這句話是對孔乙己總體的形象描寫。“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經濟貧困,社會地位低下,和“短衣幫”一樣;“穿長衫”表明他是讀書人,長衫是他的身份和象徵;“唯一”表明孔乙己身份地位的特殊性,他和短衣幫、穿長衫的'人都有差距。這句話表明孔乙己是一個社會地位低下、貧窮而又清高的讀書人。

2.他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這兩句話是對孔乙己的肖像描寫。“身材很高大”,説明他尚有勞動能力;“青白臉色”説明他窮困潦倒,營養不良又不肯勞動的結果;臉上“時常夾些傷痕”,是他窮困而偶然偷東西被人打傷的標誌,。也是他走向沒落的重要標誌。“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既表明他年齡較大而又精神萎頓頹唐。他那件長衫“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説明他窮酸潦倒,懶得出奇的經濟狀況和性格特徵。

3. “温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

這兩句話是孔乙己語言和動作的描寫。“温兩碗酒”表明他嗜酒如命,“排”説明他對酒店分文不欠,是個規矩人,同時在短衣幫面前炫耀自己,掩飾自己被嘲笑的窘態。這兩句話表明孔乙己是個很誠實卻又迂腐的人。

4.孔乙己睜大眼睛説:“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

這句話是神態和語言描寫。“睜大眼睛”説明他要面子,怕別人嘲笑;“‘你怎麼憑空污人清白’”表明他又極力為自己爭辯,內心裏想要別人尊重。兩句話寫出他內心的痛苦。

5.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君子固窮”,什麼“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這幾句話是孔乙己神態、語言的描寫。“漲紅了臉”“青筋條條綻出”表明他極力想挽回自己的面子;“竊書不能算偷”表明他老書生的迂腐。

3、4、5三句話説明孔乙己雖然沒有進學,仍有強烈的恥辱感,又因死要面子極力掩飾而被嘲笑的窘態。

第6段

1. 孔乙己看着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

這句話是神態的描寫。説明孔乙己“惟有讀書高”的自命清高的性格。

2.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裏説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

説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是個下層的知識分子,封建科舉制度的犧牲品,他苦讀半生,熱衷科考,卻落到行將乞討的境地。

第7段

1.有一回對我説道,“你讀過書麼?”我略略點一點頭。他説,“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 孔乙己等了許久,很懇切地説道,“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着!這些字應該記着。將來做掌櫃的時候,寫賬要用。”

這兩句話是語言的描寫。“考你一考”“怎樣寫的”“記着”寫了孔乙己教“我”寫字,説明他很善良,但又掩蓋不住讀書人的酸味,遭到了我的冷遇;“懇切”表明他見“我”絲毫不理睬,便有一種失落感,渴望得到重視和尊重。

2.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點頭説,“對呀對呀!”

這幾句話是孔乙己神態、動作和語言的描寫。“回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麼?”寫出他作為讀書人的迂腐,只會注意一些沒有用的字,以此來顯示他讀過書。

第8段

他便給他們茴香豆吃,一人一顆。孔乙己着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下腰去説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搖頭説,“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這幾句話時動作和語言的描寫。“給他們茴香豆吃”,表明孔乙己心地很善良;“着了慌”“伸開五指”“罩住”碟子,説明他因經濟困難而很摳門;“‘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説明他又開始“之乎者也”體現了他十足的酸味。

第11段

1.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着一件破夾襖,盤着兩腿,下面墊着一個蒲包,用草 繩在肩上掛住;

這句話是對他的肖像描寫。“黑而且瘦”“不成樣子”説明他衣食無着,窮途末路;“盤着兩腿”説明他被打折了腿,喪失生活能力。體現了孔乙己悲慘的命運。斷腿前後肖像的對照、更顯出他遭遇的悲慘。

2.孔乙己很頹唐的仰面答道,“這下回還清罷。這一回是現錢,酒要好。”

這句話寫出了孔乙己的神態和語言。“下回還清”表明他此時經濟困難,再加上被打折腿生活十分困苦;“酒要好”表明他此時不能再親眼看着壺底有沒有水,懇求掌櫃不要欺騙他。同時,在孔乙己這種情況下,掌櫃依然像他要賬,絲毫不考慮他的現狀,體現了世態炎涼。

3.但他這回卻不十分分辯,單説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麼會打斷腿?”孔乙己低聲説道,“跌斷,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懇求掌櫃,不要再提。

這幾句話描寫了孔乙己的神態和語言,以及掌櫃的語言。“不十分分辯”表明他生活實在是困苦,以至於沒有力氣去和別人爭辯;“‘跌斷,跌,跌’”表明他不願承認是被打斷了腿,仍然是十分的要面子;“懇求”表明了他悲慘的處境。

4.他從破衣袋裏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裏,見他滿手是泥,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不一會,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説笑聲中,坐着用這手慢慢走去了。

這兩句話是作者對孔乙己最後的描寫。“從破衣袋裏”與前面“排出九文大錢”作鮮明的對比,體現此時的孔乙己已十分珍重這來之不易的幾文錢。“旁人的説笑聲中”可見世態炎涼。 作者寫這篇小説正是批判了當時這樣一種受封建制度影響的、病態的社會。

性格特點

孔乙己是一個封建社會末期從人變成“非人”,最終被人“吃掉”的典型人物形象。他有着誠實、善良和樂於助人的性格,對取笑他的小孩,對瞧不起他的酒店小夥計都以朋友相待;同時,他更有迂腐、懶惰和軟弱的性格。雖然只配站着喝酒,卻不屑脱下長衫與“短衣幫”為伍。他偷東西被抓,不以為恥,而對人們説他沒撈到半個秀才,卻感到奇恥大辱,迂腐得令人痛心。

穿長衫與站着喝酒

小説的開頭,用了較長的一段文字安排設置了人物活動的場所一咸亨酒店,交代了酒店中各種人物的活動。其中,那些長衫顧主是闊綽的人,他們是“踱”進那隔壁的房子裏,慢慢坐下喝的,與那些只靠櫃外“站”着喝酒的短衣幫形成極為鮮明的對照。主人公孔乙己卻是一個穿着長衫而又站着喝酒的人,看起來這似乎是很矛盾的,一個“唯一”又把這種矛盾更加典型化了。那滿口的“之乎者也”,那“君子固窮”者乎之類,尤其那不願脱去的長衫,無不在向人們顯示着:這,是一個讀書人,一個該“踱”進隔壁慢慢坐着喝的“上等人”。然而,文中所寫孔乙己的長衫竟破舊不堪。他不僅不能慢慢地坐喝,而且站着喝酒也竟然被“下等人的短衣幫所譏笑,甚至連“孔乙己”這個綽號也成了他的正式姓名。至此,一個遭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迂腐、麻木、潦倒、卑下的人物形象立刻躍然紙上。通過這個人物形象,人們看到了在封建社會裏一個下層知識分子的可悲命運。也從側面告訴人們,封建科舉制度所造就的就是這樣的人。

好喝懶做與誠實善良

被人們當作“笑料”的孔乙己,深中封建思想之毒,頭腦中充滿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他念念不忘從科舉的階梯上爬上去,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因而,雖然早已從科舉的階梯上跌落了下來,落到將要討飯的地步了,卻仍然鄙視勞動,擺起文人的架子,最終成為世人眼中的笑料。魯迅先生就是抓住“好喝懶做”這一對孔乙己進行批判的。如果説“好喝懶做”是魯迅“怒其不爭”的表現,那麼“誠實善良”則是他“哀其不幸”的例證。這矛盾的個性在孔乙己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孔乙己雖然遭受着封建社會的毒害和摧殘,但他身上仍然保留着中華民族誠實善良的品格。當別人取笑他偷書的事情時,他的臉“漲紅”了,雖然進行了爭辯,實際上默認了自己的行為。雖然生活十分貧困,但他從不拖欠店家的酒錢。給孩子們“散豆”一幕,突出地表現了他的善良。同時,他的善良還表現在“樂於教人”上,雖然“我”毫不熱心,他卻仍然顯出極惋惜的樣子。

散豆與罩碟

散豆與罩碟是小説中短短的一段,也是構成人物性格矛盾性的又一個方面。 如果説白描手法的運用使得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的話,散豆與罩碟一幕則是運用微妙的手法對人物性格所做的精雕細琢。孔乙己被人侮辱,被人踐踏,被人取笑,處於那個社會的底層。他是那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但他對周圍的孩子們仍是那般慈愛。有一次,他將自己的茴香豆分給他們,當孩子們吃完了都望着碟子時,他便將五指伸開罩住碟子。“罩碟” 一舉與“散豆”似乎是矛盾的,實則從側面交代了人物貧困悲慘的生活境遇,這是對人物性格細膩的刻畫,顯示了作者高妙的藝術匠心。

愛面子與偷竊

小説《孔乙己》突出地描寫了圍繞孔乙己的兩件事“愛面子”與“偷竊”。而且作者總是把這兩點放在一起進行描寫的。關於這一點,作品中多次出現。按照一般的觀點,一個很愛面子、自命不凡的人是不會去做“偷竊”的勾當的。但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卻既死愛面子,而又做着偷竊的事。這彷彿又構成一對重要的矛盾,而且這一矛盾貫穿着人物出場到消失的始終。那滿口的“之乎者也”,那不願脱下的長衫,那半懂不懂的爭辯,把孔乙己愛面子的性格生動傳神地刻畫了出來。但那滿臉的傷痕,以至於被打斷的雙腿,又恰恰是“偷竊”招來的後果,與他那死愛面子的性格是多麼不相一致。

人物原型

在紹興,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讀書人,讀書一生也沒成氣候,幹粗活,既沒力氣,還放不下那個架子。於是,好心人就給他出主意説:“你就去賣油條,走街串巷而已,不費力氣,總可以掙幾個錢養活自己。”他採納了。但是,真到他穿着長衫,提着籃子,沿街叫賣時,他的臉面卻又抹不下來了。

於是,他便緊跟在一個賣油條的小孩後面,小孩邊走邊吆喝道:“賣油條啊! 我的是熱油條。”這讀書人也跟着叫道:“亦然!” 小孩又吆喝道:“ 賣油條啊!我的是大油條。”他又跟着喊道:“亦然!”可想而知,他的油條,哪裏能賣得出去?沒幾天,他偃旗息鼓、收兵回營了。當時的紹興人還知道他的名字,而另外又給他取了一個綽號,叫做“亦然先生”。

多年以後,他的名字被人遺忘了,但這位“亦然先生”的名字,人們還耳熟能詳。據紹興魯迅紀念館的人介紹,在紹興類似“亦然先生”的讀書人不少,而“亦然先生”只是“孔乙己”原型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