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淺析情感投入在體教學學中的意義與途徑

生活經驗 閲讀(2.98W)

李化樹、徐廷福

淺析情感投入在體教學學中的意義與途徑

列寧曾指:“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

事實上,任何一種活動要持續下去、達到目標,都需要有強烈的深厚的情感投入,這既是一種客觀要求,又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作為教師,瞭解和掌握情感投入在教學中的意義與途徑十分重要。

一、教師情感投入的意義

1、情感投入是取得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

教學是一門複雜的藝術,教師要取得成功,不僅有賴於豐富的知識、良好的品德及合理的能力結構,而且還取決於教學過程中是否運用了自己的感染力。教學過程,是一個信息傳遞過程。課堂上,教師不斷地向學生傳遞着新知識,學生雖然有接收能力,但並不一定樂於接受,關鍵在於這信息能否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或能否激起愉快的情緒體驗。所以,教師必須充分調動自己情緒的感染力,給知識、信息附加情感色彩,使課堂具有健康、融洽、充滿温暖的心理和責任感的氛圍。

2、教師的情感是激勵學生取得學習成功的重要力量

美國心理學家證明了“羅森塔爾效應”存在。使我們看到,學生能否取得好的成績,是與教師的期望相一致的。之所以有這樣“神奇的期望效應”,實際上就是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日本稱這種愛為“教育愛”,並認為這是比人類基本的兩種愛(異性愛、父子愛)更高級更理智的愛。

因為情愛和母愛多少帶有生物本能的性質,只有這“教育愛”才是純粹社會性的情感,才是學生取得良好成績的重要推動力。只有教師愛學生,關注其成長,學生才會對教師有好感,並喜歡所教學科,努力取得成績“回報”教師的愛。美國情感專家湯姆金斯認為,“第一性的動機體系就是感情體系,生物的內驅力只有經過感情體系放大才具有動機的作用”。

3、情感在品德教育中有着特殊功能

在品德教育中,情感既是教育目的,又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思想品德的構成,包括道理認識、道理情感、道理意志和道德行為四個組成部分,然而道理情感又是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的橋樑和中間環節。

只要具有正確的道德情感,才容易使社會和教師對青少年的要求轉化為行為,達到最終教育目的。因此,在德育工作中,要情理交融、?寓情於理,運用情感的力量去撥動人的心絃,以情感的交融帶動思想的合流。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充分調動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學生心靈受到感化。

這們,教師才能有效地教育和塑造學生。所以,蘇霍姆森斯基説:“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祕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

二、教師情感投入的途徑

教師同學生的情感聯繫的途徑不外乎兩大類:課堂途徑與課外途徑。

1、課堂情感交流途徑。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都有三種功能:信息溝通、情感溝通和調節功能。課堂上,師生間的交流不單純是知識的交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的--顰--笑、一舉一動都傳遞着一定的情感。因此,課堂上要提倡師生平等。教師不能居高臨下,搞“一言堂,”更不能損傷學生的自尊心。要儘量做到使學生有親切感、享受感,使課堂氣氛輕鬆、和諧、愉快,達到情感交融,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2、課外情感交流途徑。

建立師生間良好情感關係,途徑更為重要。教師不能脱離學生,要打成一片,經常深入學生課外活動中,經常家訪、談心,幫助解決學習、生活等各方面困難,儘量縮短心理上的距離。總之,只要教師樂於並善於情感投入,把赤誠之心獻給學生,才會得到學生的好感和信賴,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