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綜合實踐活動必須遵循哪些原則

熱點 閲讀(2.56W)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合作開發與實施的。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需遵循下列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必須遵循哪些原則

(一)正確處理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實踐與教師的有效指導的關係

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實踐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

第一,學生要形成問題意識,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第二,學生要善於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

第三,在課題的展開階段,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組織方式,主要包括: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級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級與跨年級合作探究的方式;學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學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地區、跨國界合作探究的方式等。第四,在課題的探究過程中要遵循“親歷實踐、深度探究”的原則,倡導親身體驗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持續、深入地探究,防止淺嘗輒止。

教師要對學生的活動加以有效指導。在指導內容上,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在根本上是創設學生髮現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從問題情境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探究課題,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導方式上,綜合實踐活動倡導團體指導與協同教學。不能把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權只賦予某一學科的教師、或班主任、或專門從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的教師,而應通過有效的方式將所有教師的.智慧集中起來,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協同指導。

總之,教師既不能“教”綜合實踐活動,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放任學生。而應把自己的有效指導與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二)恰當處理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統籌規劃與活動具體展開過程中的生成性目標、生成性主題的關係

綜合實踐活動要集中體現學校的特色,學校應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統籌規劃。建議每一所學校根據本校和本校所在社區的特色推出三類相互銜接的計劃,即“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以及“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隨着活動過程的展開,學生在與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過程中會產生出新的目標、新的問題、新的價值觀和新的對結果的設計,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教師首先要認識到這些生成性目標與生成性主題產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價值,並加以運用,從而將活動引向新的領域。

各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統籌規劃不能限制其生成性,而應當使其生成性發揮得更具方向感和更富有成效。

(三)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要求的課時安排應是彈性課時制。即將每週3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例如,可以將每週的時間集中在一個單位時間使用,也可將幾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據需要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與某學科打通使用,等等。

(四)整合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要打破學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整合起來,把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融合起來,積極鼓勵學校和學生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等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五)以融合的方式設計和實施四大指定領域

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大指定領域以融合的方式設計與實施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要求。各學校要根據地方和學校的課程資源,以綜合主題或綜合項目的形式將四者融合在一起實施廠使四大領域的內容彼此滲透,達到理想的整合狀態。

(六)把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實施過程有機整合起來

綜合實踐活動要把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與實施過程之中。首先,信息技術領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探究內容,要做到信息技術內容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其他內容有機整合。其次,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要積極運用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手段,以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空範圍、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水平。國家將謀求建立“國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網站”,各地區、各學校要謀求建立局域網、校園網,為學生進行跨國家、跨地區、跨學校、跨班級的合作探究開闢空間,為教師進行跨國家、跨地區、.跨學校、跨班級的合作指導提供條件。再次,信息技術手段的設計與運用要致力於為學生創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和問題情境,防止陷入純粹的技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