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熱】元宵節記敍文

節日慶典 閲讀(4.18K)

相信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作文中不可忽視的記敍文,記敍文是以記敍、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敍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的文章。那要怎麼寫好這類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宵節記敍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元宵節記敍文

元宵節記敍文1

夜幕慢慢降臨,鞭炮聲越來越響。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吃團圓飯前放鞭炮便是我們家鄉的風俗之一,不過最熱鬧的還是放煙花。

當噼裏啪啦的鞭炮聲逐漸消失的時候,我知道一會兒要放煙花了,而我一般不會放煙花,而只會賞煙花。因為放煙花時會產生好多的pm2。5,會嚴重影響到空氣的質量,產生霧霾天氣,從而嚴重影響到人們的健康。雖然我無法阻止人們放煙花。但我不會放煙花的!

“咚”的一聲嚇了我一大跳,回頭一看,原來是東方的天空中出現了一朵金黃色的煙花,她猶如仙女散花一般出現,又如劉翔一樣隕落!她照亮了整個東方的天空,好美麗的花!金黃色的煙花消失了,但在她升起的地方又出現了一個亮點,她紅紅的像火一樣灼手,又像太陽一樣熱情,在震耳欲聾的瞬間,一朵漂亮的煙花慢慢的開放,隨之煙花四濺,在她的中間又出現了一個煙霧構成的菊花圖案,好大好美。突然不知從哪裏冒出了一些亮片一樣的東西,金黃色的一閃,迎來了噼裏啪啦的一陣響聲,又快速消失了“放煙花了”。一羣天真的孩子蹦蹦跳跳的跟在大人身後,點着捻,一顆會發光的樹像火炬一樣照亮了四周,煙花越噴越高,像火箭發射一樣一下子飛到天上去了,煙花的四周是那麼的漂亮,像一個藝術家刻畫出的一件完美的藝術品一樣。小朋友先後點起了孔明燈。

元宵節雖好但鞭炮煙花還是儘量少放一些,雖然放煙花有節日的味道,但她會使空氣污染嚴重,所以我建議為了大家的健康要少放一些煙花炮竹!

元宵節記敍文2

昨日是元宵節,雖已昔去,卻萬分不捨,又回味無窮。故作此篇,紀念昨日元宵的美景,並抒發感慨之情。——題記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宋代詞人秦觀面對元宵佳節,在《生查子》中這樣寫道。亦唯有元宵佳節,才會有如此佳句。平日中古代禮儀是非常多的,一年中的熱情在今日便會釋放,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詩句,這也真可稱為“中國的情人節”。而今日的元宵佳節有戲劇性的與西方的情人節相逢,是一樂趣。

元宵佳節剛至時,是從睡夢中便迎來了。當第一縷陽光從窗外射入屋中,我睜開雙眼,覺得這是不尋常的一天,總算是清醒了,想到今日便是元宵節,心中萬分歡喜。

洗完臉,只聽媽媽喊道:“吃元宵了。”我迫不及待地衝出去,進入廚房,端起那熱氣騰騰的元宵,十分歡喜。這元宵是那樣白,那樣糯,進入口中的香甜,更是喜悦,無法用任何語言所能來表述。

吃過元宵,便出門去,哪個臉上不是洋溢着歡樂呢?雖然自此我也未曉得為何要過元宵節,吃着節日特有的元宵。去書上查元宵節的由來,又有頗多説法。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是富有美好願望的。那團團圓圓正是美好的寓意,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元宵,其樂融融,誰又能不歡快呢?

過元宵節,只有晚上才是這個節日的盛事。且出門去看,家家燈火通明,人們都出來了,煙火佔據了天空,是那樣的絢麗多彩。人們熱熱鬧鬧地走在街上,此時似乎無人覺得是夜晚,是如白天又更甚於白天的明亮,而歡樂也隨處可見。再抬頭去賞那月光,是那樣的明亮,那樣圓滿,這大概也是中國幾千年文化所代代期望的家人團圓。

元宵已過,只留下對它的回憶,但卻抒發不少感慨。並留下無數期待……

元宵節記敍文3

元宵節那天,我和村裏的幾個小夥伴乘着年味還沒被風吹散,向各自的父母討要了幾元錢,合夥打了個車就逛“十五”(元宵節)去了。

車還在路上行駛着,我們卻早已聽見鞭炮的聲音。

到了城裏,天還沒有完全黑,城市的景象讓我們驚呆了,真是太美了!樹上點綴着五彩的燈光,一閃一閃的非常好看。尤其是那像玻璃瓶裏下流星雨似的往下掉“水珠兒”的彩燈,特別漂亮。

元宵節的第二大特色就是放煙花。八點半左右,在一陣樂曲聲中,煙花晚會拉開了序幕,隨着一聲聲巨響,禮花升上天空,有的象彎刀銀光閃閃,有的象蝌蚪到處亂竄,有的像流星劃過天際,還有的像一簇簇火焰四周噴射,一分鐘左右才熄滅……。其中,我最喜歡一種是在空中炸開,變成無數個小點再響一下,嘿,活像空中的小星星。

時間過的真快,一眨眼一個多小時過去了,街上人潮湧動,人們漸漸散去,我也戀戀不捨地回家了。

元宵節記敍文4

元宵節,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吃湯圓、放鞭炮、迎龍燈。家家户户還掛着大燈籠。一想起快要到元宵節了,我就興奮不已不得了。特別是迎龍燈,那時會有幾百個成千成百的人看着它走過大街小巷的,好似雲天上穿梭的龍在人海中遨遊全世界呢!

那時候我們會和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那笑聲也常常回蕩在我的耳邊。飯吃好了,我們就會買各式各樣的燈籠在大街上威武地走來走去。

我想快點來臨這一天,讓我們和家人一樣放煙花、吃團圓飯。其實學校裏過元宵節也跟家裏一樣温暖,因為那裏有無微不至的老師。熱情的好朋友。在學校裏也一樣,格外的温暖。

我們家家户户還會掛上五彩繽紛的彩燈。大家齊心協力的搞好元宵節活動。到時候我相信一定會喜笑顏開的,雖然天氣有點冷,但是我們的感覺肯定非常温暖的。

心驚動魄的場面一定很精彩,我祝你們那一天一定要好好看一看哦。回校時,千萬別忘了説給大家聽。那一天,我等待着那一天。一定要珍惜一年一度才來臨的元宵節。

祝大家羊年吉祥、新春快樂

元宵節記敍文5

元宵節,這是一個好日子!一個熱鬧的日子!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一個令人陶醉的日子!一個令人歡樂的日子!讓我們一起來談論談論吧!

等啊,盼啊!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到了!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晚上,我約了同學小李一起去棉城逛花燈。

期盼着,期盼着,又是一年萬家燈火時。車水馬龍,人語喧鬧,又鬧元宵。紅燭高照,燈花笑靨,雲錦皓月,冬花迎春,好個元宵。

元宵燈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也是孩童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宋代詞人秦觀面對元宵佳節,在《生查子》中這樣寫道。亦唯有元宵佳節,才會有如此佳句。平日中古代禮儀是非常多的,一年中的熱情在今日便會釋放,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詩句,這也真可稱為“中國的情人節”。而今日的元宵佳節有戲劇性的與西方的情人節相逢,是一樂趣。

夜幕慢慢降臨,鞭炮聲越來越響。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吃團圓飯前放鞭炮便是我們家鄉的風俗之一,不過最熱鬧的還是放煙花。

當噼裏啪啦的鞭炮聲逐漸消失的時候,我知道一會兒要放煙花了,而我一般不會放煙花,而只會賞煙花。因為放煙花時會產生好多的pm2.5,會嚴重影響到空氣的質量,產生霧霾天氣,從而嚴重影響到人們的健康。雖然我無法阻止人們放煙花。但我不會放煙花的!

“咚”的一聲嚇了我一大跳,回頭一看,原來是東方的天空中出現了一朵金黃色的煙花,她猶如仙女散花一般出現,又如劉翔一樣隕落!她照亮了整個東方的天空,好美麗的花!金黃色的煙花消失了,但在她升起的地方又出現了一個亮點,她紅紅的像火一樣灼手,又像太陽一樣熱情,在震耳欲聾的瞬間,一朵漂亮的煙花慢慢的開放,隨之煙花四濺,在她的中間又出現了一個煙霧構成的菊花圖案,好大好美。突然不知從哪裏冒出了一些亮片一樣的東西,金黃色的一閃,迎來了噼裏啪啦的一陣響聲,又快速消失了“放煙花了”。一羣天真的孩子蹦蹦跳跳的跟在大人身後,點着捻,一顆會發光的樹像火炬一樣照亮了四周,煙花越噴越高,像火箭發射一樣一下子飛到天上去了,煙花的四周是那麼的漂亮,像一個藝術家刻畫出的一件完美的藝術品一樣。小朋友先後點起了孔明燈。

元宵節雖好但鞭炮煙花還是儘量少放一些,雖然放煙花有節日的味道,但她會使空氣污染嚴重,所以我建議為了大家的健康要少放一些煙花炮竹。

元宵節記敍文6

盼望着,盼望着,終於盼來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吃過晚飯,我就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的手一起去踩街,因為我和胡佳妮約好今天去藍色火焰玩體感遊戲。到了藍色火焰“愛瘋體感遊戲“經過兩個小時的等侯,就在要走的時候,終於有了空位,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呀!開始玩了。我們第一個玩的是划船遊戲。開始了!跳!我與胡佳妮激動的大叫着。“上去啊!去吃金幣!”我大聲喊道,可是,胡佳妮跳慢了,一下子撞到了浮標上。誰知這一撞我們不僅沒有在遊戲中落水,反而得到了更多的錢幣,這真是意外的驚喜。遊戲結束了,我和胡佳妮得到了金牌。接着,我們又玩了深海漏水大戰、彈力球、驚險飛車與宇宙泡泡球。

過了一會兒,時間到了,我與胡佳妮依依不捨的告了別。

到了家,媽媽煮幾個熱騰騰的湯圓,又講起了元宵節的來歷;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xx多年前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説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與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所以流傳下了。

今年的元宵節我會刻骨銘心的,因為它是我過的最美好的一個元宵節!

元宵節記敍文7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有非常多習俗:吃元宵,觀燈,看煙花……

晚上,爸爸媽媽與我一起去將軍廣場與濱河公園觀燈。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家家户户掛滿了燈籠。將廣場上,左權將軍被人雕刻的栩栩如生。廣場上,有:財神爺,人説山西好風光,文藝戲曲,轉燈,形象逼真的財神爺燈下,還有人跪着燒香呢。等雖然不多,但非常吸引人。

濱河公園內,燈火輝煌,把公園裏的樹裝扮成燈的世界,我覺得最好的燈有:二十四孝,介紹了中國文化傳統的孝,遼陽八景介紹了左權的旅遊景點,五台山大雄寶殿,大成殿……他們各個都有自己獨自的特點,路上掛着燈,燈上有燈謎與優美的詩句。

元宵節夜晚的燈,比平時的燈格外亮。

元宵節記敍文8

今天圍繞春節這幾個大大小小的節日:什麼春節、小年、臘八……都過的有滋有味,這些雖然都令我回味,但更難忘的則是元宵節。

上午

那天上午,我興致勃勃的和朋友曾凡育、鄭文倩從家裏拿上跑去放。我們到了樓下,把各自帶的炮放在了門前的台子上。我們打的跑各色各樣,多得數不過來。簡直要把台子淹沒(有點誇張~)。

我們拿起各自的“煙霧彈”,拿起打火機點燃後向地上一扔,這種“煙霧彈”便冒出不同顏色的煙霧。

我們又拿出各自的“菊花煙火”,準備開始比賽誰的煙火燃燒時間最長。扔到地上後,我們揣着忐忑不安的心緊張的觀望着,像是有什麼驚心動魄的事發生似的。鄭文倩的最先滅,我和曾凡育的還“頑強”的向外冒着火星。漸漸地,我的、曾凡育的都依次滅火了。最終的勝利者是曾凡育。

……

吃晚飯時

按照傳統習俗,元宵節這天的夜晚是要吃元宵的(哇咔咔,好高興哦!)。我和爸爸打賭,媽媽今天晚上絕對會到超市買湯圓。果不其然,媽媽從超市買了一袋湯圓,而且還是我最愛吃的黑芝麻餡兒的~不一會兒,湯圓煮好了,我趕緊用勺子吃了一個。又甜又軟,一點都不膩。就這樣,我像一個大胃王一樣一口氣吃掉了十五個湯圓(這對我來説已經是很多了)!

焰火晚會

吃晚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草坪上看煙花。“砰”的一聲,像平地一聲驚雷,一個小圓點飛上天空,在天空中“炸開”,幻幻化成了一個金黃的菊花,正在慢慢綻開。

接下來又有幾個小圓點飛上了天,在空中變成了一種不規則圖形,類似圓,但又很快消失了。

“咻”的一聲,有一個小圓點飛上了天,慢慢的,無數個“小燈籠”閃着火光落了下來,場面異常壯觀。

又有一個小圓點飛上了天,如同是一個個金黃的麥穗掉了下來,像一個個黃色的小精靈降落人間。

煙花放完了,元宵節的快樂卻定格在了我的心裏。

元宵節記敍文9

正月十五元宵節那天,我們班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猜燈謎活動。

下午我迫不及待地來到了教室,等人都到齊了,李老師便向我們講述了猜燈謎的注意事項。我們來到了會議室,映入眼簾的是一盞盞精美絕倫的燈籠,連在一起就像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其中最精美的就是韋笑做的三陽開泰了,它是用龍眼籽和柚子皮做出來的羊。照完合影後,猜燈謎比賽就正式開始了。

我立刻飛奔到剛才就已經看好的那道題旁邊,信誓旦旦的對旁邊的裁判叔叔説:“這個題目的謎底是——告。”叔叔爽快地説:“對了。”然後就給了我一個紙條讓我去兑獎。兑獎後我繼續去答題,沒走幾步,我就發現了一個沒人回答的題。我看了看上面寫着李老師的謎語。我心裏想這下可便宜我了,答對了還有一百元班級幣呢。於是我開始思考起來,可是十分鐘過去了,我絞盡腦汁也沒想出頭緒,我只好依依不捨的放棄了這道題。

我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終於十分鐘過後我又找到了一題,上面畫着一個圓一個點,下面寫着打一成語。我腦子裏靈光一閃就想出了答案,是——可圈可點。旁邊的叔叔也笑着説:“對了。”我欣喜若狂的跳了起來。

燈謎比賽結束了,我還意猶未盡,這真是一場有意思的活動呀。

元宵節記敍文10

今年元宵節,我和媽媽興致勃勃去猜燈謎。

天橋附近的天濟大藥房門前掛滿了一幅幅謎條,川流不息的人羣仰望着謎語,苦思瞑想,都希望猜中幾條。我邊看邊猜,沒有猜中一條。忽然媽媽眼睛一亮,看見一條字謎“一字五筆畫,首畫是一,末畫也是一”。她脱口説出:“謎底上田”!經現場主持人確定,果然猜中了。我問媽媽是怎麼猜中的。她説:“要有豐富的語文知識,才能猜好謎。多留心、比較字的形狀、結構、字意等,才能打下猜謎的基礎。”後來,我們又猜中了一條成語謎“很小”,謎底是“微乎其微”。

元宵猜謎,我不但得到了小禮物,更重要的是認識到語文學習對我們國小生是多麼有用呀!

元宵節記敍文11

元宵節,可熱鬧了!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傍晚七點多,我剛剛吃完飯,天空中響起了炸雷一般的響聲,嘭!嘭!嘭!每家接二連三的放起了煙火!我停下手中的筷子,衝出飯廳和爸爸、弟弟跑到樓上看起煙火來!因為我家在這一帶是屬比較高的樓房!我站在樓頂上將一切景物盡收眼底!煙火升起!有的像一朵盛開的菊花!有的像螢火蟲般滿天飛舞,有的像一座雪山炸開了一般!最好看的要數大禮花,朵朵猶如火山爆發,嫣紅、翠綠、金黃,一座山連一座山爆發出來!如流星般四散,襯着漆黑的夜幕,豔麗奪目!把漆黑的夜晚照成了明亮的白天!我們看後無一人不發出讚歎聲!最使人耐人尋味的要屬導彈了,先是一束白色的煙火串上天空,而後便在空中爆炸,最後銷聲匿跡

看完了別人的煙火,我和弟弟也把自己的煙火拿出來放了!我拿出沖天炮,點燃然後像流星般射了出去,後面還拖着長長的尾巴!五彩繽紛!弟弟拿出了聖誕樹,發出了強烈的火花!顏色鮮豔!像噴泉一樣,時高時矮,時亮時暗!火花從天而降,像無數珍珠鏈掛在天空!落下時像天上的銀河一樣!閃閃發光!還放了雨花就像仙女散花一樣,從空中落下來,時而花心中還綻開小花,如花蕊一般。還有的像UFO一樣閃過去,速度快的眼睛跟不上,有的像陀螺一般瘋狂旋轉在夜幕中,家家户户的煙火就好象在比美,一家比一家壯觀,一家比一家希奇

終於放完了煙花,四周也靜下來了,看到這美麗的煙花,讓我想起了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元宵晚會已經結束了,但那歡聲笑語,久久繚繞在我們窗前

元宵節記敍文12

正月十五這一天,我們全家人回家鄉歡度元宵節。

俗話説得好: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的家鄉雖然偏僻,但這一天出門在外的人幾乎都回家,所以家鄉到處人來人往,歡聲笑語。

進家片刻後,我隨媽媽去點香。我們要點的可不是普通的香,它有一根柱子那麼粗大,一米多高,而且這一柱香非常精緻漂亮,表面有一條張牙舞爪的龍盤着,那條龍栩栩如生,正要騰空而起,真是“神龍盤玉柱”。到了大宗祠,這裏早已香煙裊裊,許多人都在拜佛,以求平安。我們來到自己的那一柱大香前,只見盤在香上的龍張着大嘴,好象要來一招“靈龍吐珠”,又像是對我們説:“主人,你們終於來了,我已等非常久了,快把我點上吧!”大伯與二伯合力將桶與香搬到一邊。接着二伯拿出隨身帶着的一瓶油,倒在香的最上面,然後點着火。頓時,微小的火苗就迅速變大,變成一條火龍。非常快油燃燒完,火滅了,“龍香”上不停地升起縷縷煙霧。

點完香,我們又來到二伯家門口,吊上鞭炮,等待歡慶遊行的隊伍的到來。聽二伯講,村裏有個習俗,就是每逢元宵佳節的時候,鄉里都組織迎春遊行,遊行的隊伍來到哪家門前,哪家就要放鞭炮。所以遊行的隊伍所過之處,鞭炮噼裏啪啦地響個不停。二伯正談着,遊行隊伍已來到門口,只見長長的遊行隊伍像一條長龍,東不見頭,西不見尾,踏着平坦的村道緩緩向前進。有的吹橫笛,有的彈琴,有的打鼓,還有的`扛錦標,錦標上寫着“萬事如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吉祥大字。我正看着,爸爸已點響了鞭炮,噼裏啪啦地響了起來,鞭炮聲伴着歡慶隊伍動聽的笛聲、琴聲、鼓聲,組成了一首歡慶元宵的歌。

望着緩緩離去的遊行隊伍,我想:元宵的慶祝活動 ,不正象徵着人民的日子蒸蒸日上,祖國繁榮昌盛嗎?看到這樣熱鬧非凡、歡聲鼎沸的景象,我情不自禁地在心裏大喊:“我的家鄉,我愛你!”

元宵節記敍文13

今天是元宵節,但是元宵節的祝福在昨天就絡繹不絕得到來了——那是因為在我的家鄉(臨海),我們的傳統是正月十四過元宵節。

這説起來還有個傳説——和民族英雄戚繼光有關。據説當年戚繼光在我們家鄉(台州)抗倭時,曾打算過完元宵節攻打倭寇,戰機密被泄露後倭寇決定元宵節當晚趁百姓過節、戒備放鬆時大舉進攻台州府城——臨海。戚繼光又截獲了倭寇的信息,決定將計就計,於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正月十四)過元宵節。正月十五,過罷節的百姓躲了起來、眾將士在臨海縣城設下埋伏,倭寇進犯時整個城市紅燈籠高掛一派過節氣象,但是已人去城空,戚家軍來了個甕中捉鼈,大敗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竄,恰被潛伏在白水洋上峯嶺的戚家軍再次予以重擊。這就是著名的上峯嶺戰役。後來百姓為了紀念戚繼光,就將元宵節改為正月十四過了。

這個傳説是我小時候學校組織去上峯春遊參觀戚繼光紀念祠堂時,當地的百姓講給我聽的。傳説歸傳説,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沒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但是習俗卻一代代傳下來,認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調”。

説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節,一般的地方習俗都是吃元宵。可是在我家鄉,我們元宵節吃的是糟羹。那也是我們獨特的習俗。糟羹分鹹羹和甜羹兩種,鹹羹我們方言又名“菜羹”,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豆乾、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許來米粉、豆麪,煮成帶鹹味的糊狀食品。正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蓮子、甜棗、桂圓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沒有吃了,這麼一説,口水就出來。哎呀呀……

當然,元宵節觀燈、舞獅子、踩高蹺也是習俗,還是很熱鬧的。我小時候有一個爸爸自制的高蹺,每年元宵節都會拿出來玩的,可惜呀,後來被我們弄壞了!

這就是我們這邊元宵節的習俗了。元宵節真熱鬧,真開心。

元宵節記敍文14

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山山麓,地屬襄樊管轄,是個版土面積三千八百五十七平方公里,總人口六十萬人的小縣城。原名思安,因境內有漳河,故改思安縣為南漳縣。

國小時有篇課文叫《西門豹》,講的是西門豹治河投巫的故事。課文裏西門豹治的那河叫漳河,那時年紀小,以為這漳河便是這打從家鄉門前流過的小河,竟高興得手舞足蹈。後來才曉得此漳河非彼漳河,那漳河在河南安陽,比南漳縣城都有名。

南漳這小縣也終於沒負了“思安”這名諱,絕不樹大招風,恐怕出了湖北就再沒有人知曉襄樊有個南漳了。但又何必天下皆知呢?這畢竟絲毫不影響這小縣城的和樂。淳樸的家鄉人,就如此安定地在這塊山清水秀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生活着。老人們三兩聚在樹下閒聊,大人們起着自行車在不太寬敞的馬路上來回穿梭,孩子們專心地坐在講堂聽老師講解。街道或許並不繁華,沒有繁弦急管,也沒火樹銀花與燈紅酒綠,卻安詳而端莊。歲月就在小巷厚厚的落葉上慢慢流淌。

滿月象徵着團圓、美滿。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自然被這個一心祈求平安的小縣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節,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上午的遊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裏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着自己的歡喜。遊行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有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羣裏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 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着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後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與炒好的芝麻,絕不亞於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南漳不是個富裕的小城,沒太多的財力來舉辦燈會。可這並不影響家鄉人賞燈的情趣。小巷裏,小販擺弄着各式各樣的花燈,牢牢拽着媽媽衣角的孩子睜大眼睛望着花花綠綠的閃光物,央求着。大人無奈地望着孩子,掏出錢交給滿臉笑容的小販。孩子得了心愛的玩具,高興得手舞足蹈。

每看到這些,我都會想起自己那如夢般乾淨淳樸的童年——

提着哥哥的舊燈籠,在家裏各個角落晃悠,唱着奶奶教的童謠:

“照啥子啊?照蟲蠅兒螞蟻。照死老(了)吧?照死老(了)……”

元宵節記敍文15

元宵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這麼歷史悠久的節日,肯定要好好過啦。過元宵除了吃湯圓,賞花燈,就是猜燈謎了,猜燈謎也是很好玩的一種遊戲,所以這個元宵節我們就去猜燈謎了。

下午,我和爸爸媽媽就去了南山書城,因為去年在書城都有燈謎猜,但是進去一問,説今年沒有舉行。我們有點小失望,經過麥當勞我偶然的發現,有一面牆上有寫猜燈謎的,我們就馬上開始猜謎,猜了一會兒,猜對5個,得了個冰激凌,真甜!

我們再往海岸城逛,心想會不會海岸城也有猜謎呢?於是就走進去逛,這次還是我發現的,在一樓的每個店鋪門口都有個猜謎語牌子,但是,必須要猜對二十道才可以拿走“燈對”(燈籠一對)。

燈謎也有好玩的,比如,臭豆腐:打一明星:謎底是:莫文蔚(莫聞味),還有一個,動腦得利:打一地名:謎底是:智利,哈哈。我們猜了好久才猜出二十道,我們得到了一對燈籠。

我們還沒有猜過癮,所以我們就想看看地下一層的吉之島有沒有猜燈謎,還可以順便購物。

果然不出所料,真有猜謎的,猜對了就可以兑一瓶牛奶,只不過需要購物小票才行。我們今天真是滿載而歸呀!

元宵節真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