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2022元宵節教案15篇

節日慶典 閲讀(1.29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2元宵節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2022元宵節教案15篇

2022元宵節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節,瞭解一些元宵習俗。

2.進行猜謎遊戲,體驗快樂。

3.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4.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材料準備:

1.花燈的圖片。

2.謎語若干。

活動過程:

一、看花燈,引出主題

小朋友今天陳老師帶來了很多花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圖片)

二、知道元宵節及一些習俗

1.什麼時候我們看花燈?——正月十五是元宵節

2.除了看花燈,元宵節還要幹什麼?——吃湯圓、猜燈謎、舞龍舞獅

3.教師講解這些習俗的意義。

三、猜燈謎

師:我們也來猜猜燈謎吧,看看誰最厲害!

師幼猜燈謎,猜對的獎勵一個紙折的小兔燈籠!

反思和建議:

正月十五元宵節,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湯圓,為什麼要吃湯圓?元宵節還有哪些習俗呢?我們的孩子很少接觸,知之甚少。我們的傳統節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週週末活動開展了一個遲來的元宵節活動。根據小班孩子直觀形象的思維特點,我利用正月十五拍來的花燈照片和圖片給孩子直接的感官衝擊,並讓他們在看一看、説一説中瞭解元宵節的習俗,並知道是“團團圓圓”“期盼來年順利”的意義。

在猜燈謎的遊戲中達到高潮,孩子們積極踴躍,因為猜對了可以得到一個兔子花燈,他們非常喜歡!通過本次活動相信孩子們對元宵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2022元宵節教案2

活動目標

1. 學習用服裝、髮型的變化來表現人物。

2. 區別顏色深淺,會用對比的顏色配色,使以彩鮮豔

3. 知道華人新年,元宵節時的習俗,體驗過節的愉快氣氛,培養幼兒積極的情感。

重點與難點

知道同一種顏色有深淺之分。

用髮型與服裝的變化表現男、女人物。

活動準備

1. 彩色水筆、蠟筆、紅、綠、蘭、黃等水粉色。

2. 在區域裏,可張貼各種範例畫,如:各式彩燈、節日景色、弟弟妹妹形象等。

活動流程

介紹元宵節——欣賞討論——幼兒創作——引導講評 ——製作教具(燈籠)

活動過程:

1. 介紹元宵節

知道華人新年中的元宵節 ——我們華族特有的節日,是全國華族共同歡慶的節日。節日裏大家穿上新衣,門前掛上彩燈,走親訪友,美麗的花燈和鮮豔奪目的各色衣服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城市裝點得更加美麗。

説明

此環節可放在生活活動中進行。還可建議家長帶領幼兒去逛逛街,看看觀燈的人流,看看彩燈的排列及顏色,體會節日的歡快氣氛。

2. 欣賞討論。

①建議在觀賞範例時,可引導幼兒討論:畫面上有誰?哪幾位是弟弟?哪幾位是妹妹?他們的衣服和頭髮有什麼不同?

説明

通過討論可幫助幼兒解決難點,理解發型和服裝的不同可表現出人物是男還是女。

②教師還可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的人物在幹什麼?説説自己看到的彩燈是怎麼樣的?有什麼不同?(顏色、排列)

説明

以上設問主要是引起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所見的興趣。給幼兒創設交流有關彩燈知識的機會。

③討論作畫方法。

建議教師出示人物基本部分,讓幼兒思考並示範怎樣畫頭髮和服裝才能分出弟弟和妹妹。

3. 幼兒創作

(1)教師可啟發幼兒把人物畫大。(可以看清頭髮、五官和服裝)把畫面畫滿,想象變化不同的髮型和服裝來表示弟弟和妹妹,並引導相互啟發。

(2)用蠟筆畫服裝的圖案、花紋。

説明

畫得快的幼兒可不要等待。“穿戴整齊”即可去“看彩燈”——手指點畫彩燈。

(3)手指點畫彩燈。

建議如在點畫彩燈過程中發現有個別幼兒已有深淺搭配和間隔排列的意識,則應馬上介紹給集體,使幼兒逐步有配色的意識。對來不及完成作品的幼兒,要鼓勵他們在區角活動中完成。

4.引導講評

找一找畫面上弟弟妹妹都來看燈了嗎?

看看彩燈漂亮嗎?為什麼這些彩燈特別漂亮?

5.活動——製作教具

準備白紙數張,各色皺紋紙數張,訂數機數個,剪刀數把,彩筆無數

先用各色皺紋紙製作彩燈,也可用白色紙製作燈籠,讓幼兒在燈籠上任意作畫,塗色。把做好的各色燈籠掛在角落增添節日氣氛。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欣賞。

2022元宵節教案3

知識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10個。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能用生字組詞並用部分詞語造句。

情感目標:

使學生初步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一元宵節的習俗,體會心情、友誼,更加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措施:

引導學生採用多種讀的方法,讀熟課文。

讓學生合作學習生字,一人讀一人聽糾正錯誤。

教學策略:

1、學生剛讀時可能有不認識的生字,要求學生查課文後生字表。

2、本課採用學生自己學習課文和生字,然後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在小組內自由交流,最後教師進行檢查指導,採用討論、交流的方法。

教具準備: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課。

1、問:你們知道哪一天是元宵節嗎?你們家是怎樣過元宵節的?

2、示課題,板書課題。

3、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認識生字

1、學生自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教師巡視。

2、教師範讀。

3、學生再讀課文(讀準字音)。

4、同桌互讀互評。

5、小組比賽讀。

6、指名讀,學生評議。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指名讀,齊讀。

2、做猜字遊戲。

3、開火車讀,並讓學生組詞、擴詞。

四、鞏固練習

1、學生自讀課文,並練習背誦,教師巡視。

2、指名背誦,集體評議。

五、小結學習本課後你有什麼收穫。

2022元宵節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2、積極參與賞燈、玩燈、搓元宵等活動,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

3、知道元宵節的時間是正月十五。

4、通過參加節日環境創設,感受參與元宵節慶祝活動的樂趣。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1、幹米粉、小盤子每人兩份,花燈每人一盞

2、 鑼鼓音樂伴奏帶

三、活動過程

1、講講元宵節。

(1)引導幼兒講述:我知道的元宵節。

(2)教師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元宵節的來歷和中國人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2、做元宵。

(1)談談説説:我吃過的各種元宵。

(2)教師介紹做元宵的材料,並示範製作方法。

① 將搓圓的元宵放入幹米粉盤中來回滾動,直到四周全沾滿米粉。

② 最後放在手心裏搓圓即成。

(3)幼兒分組製作,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掌握兩人合作滾米粉的技能

(4)將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組的大盤中,分享集體合作的快樂。幼兒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時玩花燈。

3、玩花燈。

(1)幼兒各提一盞花燈,同伴間相互欣賞,介紹自己所拿的花燈的名稱及主要特點,

(2)幼兒在音樂聲中,提燈玩耍。

4、品嚐小元宵。

鼓勵幼兒有禮貌地邀請老師、阿姨一起吃元宵,學習與他人分享勞動成果,體驗勞動帶來的.成功與喜悦。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小百科: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2022元宵節教案5

教學目的:

1、通過資料交流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風俗,通過賞花燈、猜燈謎,讓學生體驗、熟悉我國傳統的元宵節活動的熱鬧氛圍,親身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2、在元宵節活動中能表現出探究的意識,發現元宵節活動的新鮮事,有趣事;學習收集與元宵節活動相關的資料,鍛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解釋“元宵”的含義

1、同學們,你們知道星期天是什麼日子嗎?

2、有誰知道“元宵”一詞的含義呢?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二、瞭解元宵節的由來

1、那麼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呢?

學生交流。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説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三、知曉元宵節的習俗

學生交流。

(一)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説"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二)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三)"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四)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四、賞花燈,猜燈謎

1、學生相互欣賞各自的花燈,教師引導學生用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花燈的形狀、顏色、名稱、製作方法及特別之處等;評選出最能代表班級水平的花燈。

2、猜燈謎。

五、暢談元宵節的意義

1、同學們,你們將如何度過這次元宵節呢?

2、學生暢談

六、作業

1、週日,元宵節,學生與父母、長輩一吃元宵、觀賞電視元宵慶祝晚會,讓他們感受一下漸漸淡去的年味,體驗元宵節的快樂;

2、拍一張團圓照。選出5張最温暖人心的“團圓照”,在3月展板上予以展示。

七、小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2022元宵節教案6

活動目的:

1、讓國小生學習運用重疊折剪的機能製作華燈。

2、讓國小生在活動中相互交流,體驗元宵節的民俗風情,感受生活美。

活動準備:

收集花燈、剪刀、膠水、針、線

活動過程:

1、以“元宵節鬧花燈”為題,引導國小生觀賞花燈。

2、討論:

1)花燈美嗎?美在哪裏?

2)若是想製作花燈,要用到哪些出來材料?

3、請國小生用完整話回答討論的結果。

4、師講解制作步驟,重點強調折時要用手將摺痕按平,幾層紙張要捏緊。

5、師提出製作要求:

1)小心使用剪刀,膠水不要粘太多。

2)大膽製作,看誰的花燈美。

6、、國小生動手,師巡視幫助能力弱的國小生完成作品。

7、讓國小生把製作的花燈懸掛起來,互相觀賞評價。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欣賞。

魯達當和尚(打一成語)。謎底:半路出家

啞巴打手勢(打一成語)。謎底:不言而喻

婁阿鼠問卦(打一成語)。謎底:做賊心虛

超級好牙刷(打一成語)。謎底:一毛不拔

貓狗像什麼(打一成語)。謎底:如狼似虎

電鋸開木頭(打一成語)。謎底:當機立斷

空對空導彈(打一成語)。謎底:見機行事

2022元宵節教案7

一、活動背景:

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漢族民俗傳統節日。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第一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人們有吃元宵,賞花燈,舞龍等習俗。而在古代,猜燈謎則是元宵節不可或缺的一個娛樂項目。20xx年的正月十五,是自xxx文學社和藍墨雜誌工作室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元宵節,在此特與古風部全體成員一起以“猜燈謎”的形式共同度過這個隆重美好的元宵節。

二、活動目的:

為了推進文學社不斷成長,形成一個良好的管理運行模式和活動氛圍,加深成員間的感情交流和知識性探討,增強社員的團隊意識,特在此元宵佳節策劃開展“喜樂元宵燈謎會”

三、活動時間:20xx年2月5日晚8點

四、活動地點:

五、開展形式:集體競猜

六、活動內容:

(1)前期準備工作:安排2-3名工作人員蒐集各類型元宵節燈謎,並進行整理篩選。

安排人員:xx

(2)活動進行階段:2月5日晚8點整在古風部開展,由部長清點到場人數。準備工作就續後,由活動主考官白羽有秩序地揭示謎面,其他人猜。整個過程要維持一個良好的秩序,故意搗亂者將被禁止發言。落小楓負責維持活動秩序。

(3)活動後續階段:活動結束後,此次活動的所有謎面和謎底,和本次活動的總結語將在收文號發表,並附帶在本次活動中積極配合,文明發言,帶動氣氛的成員名單。

七、在此元宵佳節,我們也真誠向全體成員徵集關於“元宵節”的原創詩詞或對聯。

八、預祝xxx文學社全體成員元宵節快樂!祝本次活動能夠圓滿成功!

九、本活動策劃最終歸屬權歸xxx文學社所有。

2022元宵節教案8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及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2、能大膽地在集體中介紹自己的花燈。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5、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帶花燈到幼兒園。

2、幼兒畫冊和元宵節人們進行慶祝活動的圖片。

活動重點:知道元宵節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難點:幼兒願意到集體面前並大膽的介紹自己的花燈

審美元素: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元宵節是我國特有的節日,在這天里人們一起賞花燈、玩花燈、吃元宵、猜燈謎等一系列的慶祝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節日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介紹元宵節。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元宵節是哪一天?元宵節這天人們會做些什麼呢?

2、教師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圖片上的人們在幹什麼?(引導幼兒上説出人們在看花燈、玩花燈等)

教師小結:每年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元宵節,元宵節是中國特有的節日。在元宵節這一天,大家要吃元宵、玩花燈、猜燈謎。

二、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花燈

1、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自己帶來的兔子燈。

教師:剛才小朋友都説了,元宵節這一天,人們都要玩花燈。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燈?它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那你們帶來了什麼燈?誰來説一説?

3、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各種美麗的花燈。(教師可以從顏色、形狀或玩法方面加以提示,鼓勵幼兒大膽地在集體中進行介紹)

三、教師和幼兒一起玩花燈。

師:我們小朋友要和小夥伴一起分享自己的東西,我們小朋友和好朋友一起玩花燈。(幼兒互相交換自己的花燈玩。)

2022元宵節教案9

設計思路:

(一)當前,文化的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可能單純地生活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這種形勢下,我國的民族文化面臨着如何生存、發展、創新的問題。時代賦予了幼兒教育擔負傳統文化教育的重任,幼兒教育應當豐富幼兒的知識,引導其儘早接觸祖國傳統文化並對其有粗淺的瞭解,從小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其中瞭解祖國的傳統節日是幼兒學習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元宵節時處寒假剛過,多在開學的第一個星期。新學期開始,組織幼兒與家長共同在園渡過節日。愉快的節日體驗,幼兒園如家的氛圍,可使幼兒及家長順利渡過剛入園的情緒不穩定期。

(三)即將升國小的大班幼兒,在幼兒園班級中接待父母,共渡節日,有助於增強其集體榮譽感、自我服務能力及責任感。

(四)讓家長走進園中共同活動,使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活動,從而積極配合幼兒園教育。不同閲歷的家長也是豐富的教育資源,合理利用,使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更加豐富,更加有效。

活動準備:

1、與幼兒共同討論並制定出家園合作活動的計劃。

2、設置情景,讓幼兒對怎樣接待家長進行討論。

3、與幼兒共同創設環境,營造節日氣氛,裝飾彩燈、彩條,手工製作燈籠(上掛燈謎)

4、幼兒與教師共同製作邀請卡邀請家長,並向家長介紹程序。

活動過程:

一、教育活動:歡樂元宵目標:

1、瞭解元宵節習俗

2、體驗與家人一起過節的快樂

準備:燈謎、小獎品

過程:

1、分組進行談話活動,瞭解元宵節習俗。

今天是歡樂的元宵節,我們請來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與我們共同渡過,元宵節是怎樣的節日呢?請小朋友們當小記者採訪一下他們吧!(4―5個幼兒與家人為一組,共同進行談話活動。)①元宵節是怎樣的節日?②元宵節有哪些風俗?③去年家裏是怎樣過元宵節的,有哪些有趣的事?④家人小時候是怎樣過元宵節的?

2、請個別幼兒及家長進行小結: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叫做大年或正月十五,是春節的最後一天。古時候,過了這一天,人們就要結束春假,開始一年的工作。因此,在這一天,人們要盡情地歡樂,進行觀燈、猜燈謎、舞獅、舞龍、扭秧歌等有趣、有益的活動,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象徵團圓的元宵,祝願家人在新的一年裏順順利利,團團圓圓。

3、與家人互相祝福幼兒與家人互相耳語一句祝福的話,共祝元宵節快樂。

4、猜燈謎分組從燈籠上摘取燈謎競猜、領取小獎品。

二、户外體育活動:扭秧歌

目標:1、練習扭十字秧歌步前進

2、體驗與家人共舞的樂趣

準備:1、紅綢帶或皺紋紙條若干,地上畫秧歌十字路數條燈籠。

2、音樂《金蛇狂舞》

3、幼兒已有扭十字秧歌步的經驗。

4、小型體育器械:沙包、圈、皮球等

進行:幼兒與家長分成五人一組,舞紅綢扭秧歌前行,先到達終點摘取燈籠者為勝。

二、勞動:搓元宵

目標:

1、學習搓元宵

2、體驗與家人一起協作勞動的快樂。

準備:分盤裝元宵濕粉及餡與幼兒人數相同,水等。

進行:毛巾、電鍋、

1、複習歌曲《小湯糰》,引起幼兒搓元宵的興趣。

小湯糰,滾滾圓,鍋裏煮,溜溜轉,芝麻香香,豆沙甜甜,團圓圓過大年,團團圓圓過大年,團團圓圓過大年1

2、與家人分工合作:分粉、裝餡、搓圓、送廚。

部分元宵送往廚房大鍋煮,部分元宵在班內煮。

四、午餐:

目標:體驗與家人共享勞動成果及在園共同午餐的快樂。

準備:元宵及自助冷餐過程:自選元宵及點心與家人共享

2022元宵節教案10

教學目標:

1、認字25個,寫字16個。

2.複習看拼音識字。學習方框、口字旁。學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圓、燈、年”組詞。續編燈謎。

4.背誦《元宵節》,初步認識對聯。

5.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地習俗,體會親情、友情,更加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加強朗讀訓練,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義之間的聯繫。

教學難點:

瞭解農曆正月十五的的傳統習俗,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

教學目標:

認識10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得朗讀課文,並能背誦課文。學習偏旁“方框”。在教學過程中,我能正確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環節,做到不脱節,在課文引入上也頗費心思,以激趣為主,讓孩子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第一課時效果比較理想,除了完成教學任務以外,還帶着孩子瞭解了春聯以及元宵的來歷,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面;

第二課時寫字教學顯得較為枯燥,孩子都已經對識字、寫字的教學過程諳熟於心了,所以在課堂上,氣氛不是太活躍,有點呆板,以後要在寫字教學這一塊兒狠下功夫,力求形式的多樣性。

2022元宵節教案1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元宵節的民俗風情。

3、瞭解元宵節的風俗,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喜歡過節嗎?這是什麼節?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放元宵節動畫)

2.那天,你們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和誰在一起?(指名説)誰能照樣子再説説!(板書課題:元宵節)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老師這兒有一首兒歌,能把元宵節的歡慶場面都表現出來,現在就讀給大家聽!(範讀)

2.大家想讀嗎?自己試一試!並注意哪個音節出現的次數最多。

3.找一找,yuán都藏在哪些詞裏?(指名説)用筆把它們圈起來!然後四人一組,互相幫助,試讀這些詞。

4.指名讀,大家一起試一試!(屏顯:元宵節 湯圓 團圓 圓又圓)

5.給“圓”字開花,瞭解“圓”的意思,滲透“團圓”含義。

6.反覆認讀,強化識字。自由帶拼音讀→師指字(屏顯)學生讀→同桌互相檢查、正音→去掉拼音自由讀課文→隨機指字讀

7.四人一個小組,把你識字的方法、竅門説一説。

8.以小組為單位彙報識字情況,並進行擴詞、説話練習。

9.滲透“元宵節”的來歷,創設意境,“送生字寶寶回家”。(屏顯:學生喊出生字寶寶的名字,認對後生字寶寶歸位)

10.遊戲:“摘燈籠”。(想一想,本課生字都會認了,再舉手“摘燈籠”。)

11.“開火車”讀詞卡,為朗讀兒歌做準備。

三、指導朗讀

1.自由讀兒歌。

2.學生讀,學生互評。

3.師範讀,引導學生有節奏地讀。

4.同桌互讀。

5.今年的元宵節過得怎樣?你能用一個詞來表達嗎?(學生自由發言)讓我們把這種心情帶入課文再讀一讀!

6.剛才在讀課文的時候,你想到了什麼?(引導學生邊想邊讀)

7.請讀得最有感情的同學上台表演。(創造性地朗讀)

8.還有哪些有趣的活動也在今天舉行?(拓展學生思路)

9.讓我們把美好、團圓、幸福、有趣的元宵節讀出來吧!(想讀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能背的同學就背)

四、創新拓展

1.我們中國還有哪些傳統節日?你能用這樣的句式給大家説一説嗎?(屏顯:______, _______在一起______ 。)

2.有一個節日,和元宵節很像,月兒也是圓圓的,你能猜出是哪個節日嗎?

3.如果我們把《元宵節》改成《中秋節》,你覺得行嗎?試一試!

看花燈

教學目標:

1、認字15個,寫字畫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元宵節、鬧花燈的熱鬧景象培養學生想像力,激發民族自豪感。

4、句式訓練,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元宵節》,大家來説説元宵節人們在幹什麼?(吃湯圓)“湯圓”的“圓”是什麼意思?(團圓的意思)既然大家都團圓了,咱們再一起去看看元宵節最好玩的花燈吧!(好)(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三、認識字詞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跟着作者走進花燈的世界吧!(生齊讀課文)

1.看第一盞花燈,認識“金”、“吐”、“泡”。

(師出示詞語卡片“金魚”,先認“魚”,再讀文中句子,認“金魚”這個詞,最後認“金”字。)

2.看第二盞花燈,認“眨”、“睛”、“猴”。

(師“眨眼睛”,並讓學生認真觀察,進行討論。)

3.看第三盞花燈,認知“走馬燈”。

4.看第四盞花燈。

5.小結。

四、熟讀課文

1.教師領讀課文。(提醒學生“吐”“眨”“追”“立”這四個字要讀重音。“真”要拖長音。)

2.生練讀課文。齊讀。教師指導後再讀。挑戰讀。

五、再認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以小組為單位認讀,評出“優勝小組”。

2.指名認讀生字卡片,評出“優勝個人”。

3.全班齊讀生字卡片。

六、佈置作業

發揮想像力,把自己喜歡的花燈畫下來。明天我們比一比,看誰的花燈最好看。

2022元宵節教案12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理解歌曲的主要內容,感受歌曲詼諧有趣的氣氛。

2、嘗試用多種身體動作表現賣湯圓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緒。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認真傾聽並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活動準備:

1、幼兒熟悉歌曲旋律。

2、歌曲《賣湯圓》的碟片。

活動過程:

1、交流對湯圓的認識,激發活動興趣。

指導語:你知道湯圓是什麼嗎?你認為該怎麼樣賣湯圓呢?

2、觀看碟片,感受歌曲所表現的愉快和有趣的氣氛。

(1)欣賞碟片,感受歌曲的內容和旋律。

(2)交流欣賞感受。

指導語:聽了這首歌,你有什麼感覺?

3、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1)傾聽歌曲《賣湯圓》。

指導語:

①歌曲裏唱了些什麼?你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②你覺得哪一句不太懂或比較難記?

③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能幫助你很快地記住歌詞?

(2)幼兒嘗試將歌詞填入到旋律中,説唱歌詞。

(3)運用多種形式演唱歌曲。

4、嘗試隨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賣湯圓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緒。

(1)隨着音樂自由創編身體動作。

(2)自由結伴,表演賣湯圓的情景。

活動反思:

賣湯圓是一首非常好聽的兒童歌曲。之前幼兒對元宵節有了一定的瞭解,知道湯圓是元宵節的一種習俗,湯圓也代表全家團圓的意思。歌曲非常活潑歡快,幼兒在學習唱歌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元宵節吃湯圓的快樂。

2022元宵節教案13

活動設計背景

剛過元宵節,兒童還沉浸在節日的歡快中。但是很少有兒童知道元宵節的來歷。通過這次的活動讓幼兒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並把傳統傳承下去。

活動目標

1、讓孩子瞭解元宵節的歷史,感知中國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

2、讓孩子們深刻感觸到要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3、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4、願意參加活動,感受元宵節的快樂。

5、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元宵節的來歷

活動過程

一、教師設疑,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呢?這裏還有一個故事呢?

二、教師講述故事並提問問題

師: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呢?

幼:玉帝要燒燬民間,所以人們得知消息後提前掛燈籠放煙火,免去了這一難。

教師講述第二遍故事

師:元宵節的歷史悠久,人們從古至今,一代代的傳承下來,用同樣的方式來慶祝這一個節日,到了現在過元宵節意味着什麼呢?

幼:看花燈、吃湯圓等

教師總結,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人們以掛燈籠的形勢,來表達自己的喜悦,歡慶一年的豐收,喜氣洋洋、快樂融融。

三、讓幼兒把元宵節的來歷回家考考爸爸媽媽,給他們講故事《元宵節的來歷》。

教學反思

《元宵節的故事》是一個神話傳説,傳達的是一份濃濃的愛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為了感謝仙女救了人間的百姓,讓孩子們感觸到,懂得感恩,懂得回報。傳承熱愛、歌頌中國的傳統節日。

2022元宵節教案14

教案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賞花燈、猜燈謎是元宵節的風俗習慣之一,感受過節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連貫的語言描述自己的花燈,並講述一個。

3、發展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活動背景: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孩子們紛紛跟着大人前去公園參觀燈會。

教案准備:

1、物質——每人準備一盞花燈,上面貼有一則。小獎品若干。

2、知識——有過過節的生活體驗。

活動進程:

一、導入開門見山引入主題:正月十五鬧花燈,賞燈猜謎就是我們元宵節的風俗習慣之一。

二、展開

1、賞燈活動。

(1)幼兒相互欣賞各自的花燈,教師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花燈的形狀、顏色、名稱及特別之處等等。

(2)請幾名介紹有特色的幼兒給大家介紹自己的花燈。

2、猜謎活動。

(1)教師將幼兒分成兩組,A組持有花燈和獎品,並給B組幼兒念,B組來猜燈謎,猜中了即得到獎品。教師講清玩法後,幼兒自願展開。(根據時間進行交換)

(2)集體講述自己猜謎的情況:誰猜中了我的燈謎?我自己猜中了幾個燈謎?

(3)集體將難猜的燈謎找出來,大家一起猜,或帶回家請爸爸媽媽幫助猜。

三、結束

將A組和B組得到的獎品比一比,看哪隊勝利了?鼓勵幼兒將自己猜到的回家説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來猜一猜。

2022元宵節教案15

教學目的:

1、通過資料交流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風俗,通過賞花燈、猜燈謎,讓學生體驗、熟悉我國傳統的元宵節活動的熱鬧氛圍,親身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2、在元宵節活動中能表現出探究的意識,發現元宵節活動的新鮮事,有趣事;學習收集與元宵節活動相關的資料,鍛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解釋"元宵"的含義

1、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

2、有誰知道"元宵"一詞的含義呢?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

二、瞭解元宵節的由來元宵節主題班會1、那麼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呢?

學生交流: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説是漢文帝時為紀念

三、知曉元宵節的習俗

學生交流:

(一)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

(二)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

(四)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四、賞花燈,猜燈謎

1、學生相互欣賞各自的花燈,教師引導學生用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花燈的形狀、顏色、名稱、製作方法及特別之處等;評選出最能代表班級水平的花燈。

2、猜燈謎。

3、豬年伊始(猜民間節日一)(端午)

4、話説豬年(猜一字)(許)

5、奮起壬午年(猜《三國演義》一人名)(馬騰)

6、跌得快,爬起也快(雜技節目)(馬上倒立)

五、暢談元宵節的意義

1、同學們,你們將如何度過這次元宵節呢?

2、學生暢談

六、作業

圍繞元宵製作一張手抄報(A4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