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2018廣東大學聯考語文形聲字複習選擇題

教育考試 閲讀(1.55W)

唯有努力複習語文選擇題,才能夠在大學聯考考試中給自己和家人交一份滿意的答卷。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廣東大學聯考語文形聲字複習選擇題,希望大家喜歡。

2018廣東大學聯考語文形聲字複習選擇題

  廣東大學聯考語文形聲字複習選擇題

1.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璀璨 釘書機 勞燕分飛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返聘 三部曲 黃髮垂髫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C.遴選 過渡期 得隆望蜀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D.行跡 佼佼者 為人處世 己所不與,勿施於人

解析:B A項“釘”應為“訂”;C項“隆”應為“隴”;D項“與”應為“欲”。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訂票  坐右銘  頤養天年  八杆子打不着

B.歉收 不理睬 亟待解決 有眼不識泰山

C.訖今 眼中釘 安置若素 宰相肚裏能撐船

D.撕打 爵士樂 不肖子孫 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解析:B 本題考查形聲字的字形辨識。A項,坐—座,杆—竿;C項,訖—迄,置—之;D項,撕—廝,揀—撿。

3.下列各項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圍繞着藥家鑫案的一連串輿情話題,都折射出當前公共輿論建設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失,訴諸情感的漫罵與質疑,往往為投機者所利用。

B.經濟競爭力下降,實體經濟規模萎縮,金融等虛擬經濟發展失當,歐債危機不斷蔓延,考問歐元區一些國家財政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C.兩會原本就是代表、委員替公眾代議國事的,離不開觀點的碰撞、爭辨,代表、委員“敢説”應是履職的常態而非例外。

D.明晰是非才有革故鼎新,辨別善惡才會激濁揚清。《感動中國》最大的社會意義在於“堅持鮮明的價值導向,彰顯深切的人文關懷”。

解析:D A項,“漫罵”應為“謾罵”;B項,“考問”應為“拷問”;C項,“爭辨”應為“爭辯”。

4.下列各組成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歸根結底  旁徵博引  莫衷一是  舐犢情深

B.察言觀色 勝卷在握 美輪美奐 醍醐灌頂

C.孺子可教 隨遇而安 鎩羽而歸 相形見拙

D.運籌帷幄 勵精圖治 咳不容緩 滄海桑田

解析:A B項勝券在握;C項相形見絀;D項刻不容緩。

5.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當欣賞杜甫那些千古留傳的詩作時,我們一定會感悟到,在憂患重重的現實處境中,詩人的感情心智與民生痛苦緊緊地結合在一起。

B.只要我們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周密佈署,就完全有條件化挑戰為機遇,把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C.魯迅總是獨具匠心地抓住一切機會,運用他特有的幽默才能,出奇不意地使詞語閃爍出動人的藝術的光芒。

D.遼闊蒼茫的戈壁荒漠,縹緲潔白的雪山冰峯,森嚴幽深的皇城內院,人聲鼎沸的京城市井,靈秀旖旎的青山碧水,這一切使整部作品呈現出一種濃郁的詩意美。

解析:D A項,“留傳”應用“流傳”,語境中是“傳下來或傳播開(流傳)”的意思,而不是“遺留下來傳給後代(留傳)”的意思;B項,“佈署”應為“部署”;C項,“出奇不意”應為“出其不意”,此處是“出乎對方的意料”的意思。

  大學聯考語文閲讀試題解析

材料一”由首都博物館的精品展引入文物的價值闡述和工匠智慧,“材料二”以大量鮮活事例證明新科技讓文物“活”起來,“材料三”就文物的保護提出憂思和舉措,三則材料既有聚合也有離散。從選材上看,既呼應了剛剛過去的“5·18國際博物館日”,反映了文物從嚴肅高冷的館藏品走向通俗高漲的科普物的發展趨向;又體現了2014年11月發佈的《北京中國小語文學科教學21條改進意見》中“加強教學和社會實踐的聯繫”這一理念。本屆考生們在課改走向深入鮮活的當下,大多參加過走進博物館走近文物的社會實踐活動,帶着生活體驗來閲讀應考材料,又以應考材料導引未來學習生活,這就是多文本閲讀在考查閲讀能力的同時以選材傳達出豐富訊息的深意。

非連續性的實用類文本閲讀從測試能力要求上看,注重考查考生的泛讀能力,要求能夠快速完成信息的篩選、辨析、理解以及整合信息,在考查閲讀基本能力的同時兼而考查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運用,8道小題充分檢測了考生的閲讀素養和能力,較2016年的試題,穩中有變的是加大了試題考查的綜合性。例如第2題,表面上看是讀音和字意的簡單判斷,但是“甫”、“罄”、“津”、“掬”四字都是雅正的文言詞語,其讀音和字意既要記憶積累、也要從字形字源上去理解分析,如“掬”字是提手旁,考生應能推斷出跟人的動作有關,所以“令人喜愛”的解釋就能判斷出是錯誤的。再如第4題,綜合了成語的運用和文意的理解;第5題,綜合了文意的理解與古詩的積累、應用,可以説是本年試題的亮點。

從命題語言的表述來看,8道試題依然簡潔、指向性明確,7道選擇題中題幹反面命題的有1、3、6、7題,這樣高的比例顯然是為了降低難度,維持試卷整體平衡,以保證測評的效度。第8題要求考生結合三則材料,簡述讓文物“活”起來的含義與作用,解答這道題,需要按照題幹要求,檢索、篩選三則材料中的相關信息,整合信息之間的關係,並且概括性地表達。

綜上所述,非連續性的實用類文本閲讀試題在立德樹人、文化傳承、民族自信方面的教育功能與測試功能的結合更加自然巧妙,測試的效度和信度更加清晰。這些素材和試題導引我們的語文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改變教學的封閉狀態,要培養閲讀的根本素養,要面向學生的`未來發展。哪怕是大學聯考考場上,閲讀材料也要讓學生心有所動,在思悟後有閲讀習慣的養成和文化自覺的意識,畢竟,教育是面向學生的未來。

  大學聯考語文現代文答題技巧

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敍、描寫、議論、抒情、説明等。

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象徵、開門見山、託物言志等。

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覆、誇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

語言特點: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感悟: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説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説明文(內容角度);平實、生動説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説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

説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考生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裏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等)。

説明對象:指文章説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論證方法:中學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謬法。

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理論論據: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

事實論據: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

簡明:語句簡潔、明瞭,一般有字數上的限制。

得體:文明禮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或好處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