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2017註冊結構師地基基礎部分複習資料

教育考試 閲讀(9.6K)

地基基礎是結構師考試中重要的複習資料,也是結構師日常工作中的難點之一。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註冊結構師地基基礎部分複習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2017註冊結構師地基基礎部分複習資料

  註冊結構師地基基礎部分複習資料

1、在進行軟弱下卧層承載力驗算時,對於偏心荷載可採用平均基底壓力求解下卧層頂面的壓力。

2、注意不同驗算條件下荷載組合不同(驗算地基承載時和基礎裂縫寬度,採用正常使用標準組合,驗算地基變形,採用準永久組合(恆荷載+可變荷載*準永久係數),不考慮風荷載和地震荷載;驗算結構配筋,採用基本組合,驗算擋土牆穩定,採用基本組合,荷載效應係數為1.0)

3、廠房大面積堆載沉降的計算:計算範圍為橫向取5倍的基礎寬度,縱向為實際堆載長度,當荷載範圍不屬於上述範圍時,應進行折算成等效均布荷載,折算時應注意廠房外側的荷載也應考慮;4、土壓力計算,規範中給定的主動土壓力計算公式,增大系數是與土邊坡高度有關而與擋土牆無關。

5、地基承載力特徵值的修正,深度(注意基礎埋置深度的取值,自室外地面標高算起)、寬度;對於偏心距小於0.033倍基礎寬度時,地基承載力可採用土的抗剪強度進行求解,此時不再需要進行深度和寬度的修正(因公式中已包含);但在運用公式時,應注意寬度和深度的限制;注意在軟弱下卧層驗算時,地基承載力僅經深度修正,而不進行寬度修正,與處理後地基承載力的修正一致。

6、在季節性凍土下,凍土的判別中,表格中凍結期間的地下水位距離凍結面深度(一般可採用標準凍結深度,即從地表面到凍結面底部的距離)的最小距離求解;基礎埋置深度應分別根據不同土層的凍脹類別進行計算,取不同土層的埋置深度最大值。

7、牆下條形基礎的計算,基礎底面寬度根據地基承載力確定,厚度根據抗剪設計值(採用淨反力)計算確定,配筋根據彎矩設計值(採用淨反力)計算確定,對於條形基礎樑的內力可按連續樑計算,邊跨及第一內支座彎矩值宜乘以1.2的係數;對於獨立基礎的抗衝切計算衝切面積和提供承載面積計算(P1015厚);注意柱在條形基礎樑上形成的衝切計算(衝切荷載和提供承載面積的計算見P1028厚),尤其是柱在條形基礎邊緣上形成的衝切面計算。

8、毛石基礎基礎高度計算根據台階的寬高比確定,上部一般取牆厚(370或240);牆下條形基礎的厚度根據抗剪計算,而配筋根據彎矩計算,注意有無墊層對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影響(有墊層40mm,無墊層70mm),即對截面有效高度的影響。

9、注意在進行抗衝切計算和抗剪計算中,截面高度影響係數計算公式不同,前者為係數與高度呈線性變化(800~2000mm),而抗剪計算中係數與高度呈指數變化(800~2000mm);10、高層建築筏形基礎,準永久荷載作用下的偏心距應有限制,樑板式筏基底板的厚度按照抗衝切和抗衝剪的最大值計算(見P638),注意平板式筏基底板截面承載力計算(抗衝切部分,按不平衡彎矩產生的附加應力計算,而對於受剪部分可取單位寬度下的計算截面進行驗算。

11、樁基承台計算,包括柱對承台的衝切,樁對承台的衝切以及樁柱連線之間的剪切(發生在承台的變階處,計算寬度即取變階處寬度)。

12、樁的特徵值計算,樁尖部分不予記入樁身部分,樁的配筋計算採用設計值,而特徵值採用標準值(注意Gk計算)。

13、地基處理部分(各類公式彙總見P688):壓實填土最大幹密度和最優含水量,預壓固結度(考慮塗抹和井阻影響以及不考慮公式的區別)以及強度提高公式、最終變形量計算公式,砂石樁中的處理後孔隙比和砂石樁佈置間距關係,水泥粉煤灰(CFG)樁中的變形計算公式,在複合地基公式中,樁間土強度可取未修正的天然地基強度,灰土擠密樁計算公式(擠密係數與樁間距關係)。注意面積置換率公式指樁體橫截面面積與樁體所承擔的複合地基面積之比。樁的根數計算可直接由總的需處理面積除以單個樁的等效處理面積。

14、地基抗震部分:場地類別劃分,地震液化判別(臨界標貫擊數、液化指數(僅對判別為液化的土計算)),樁的承載力調整(液化土層中的調整以及對以下兩種不利工況都應進行驗算(全部承擔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按水平地震影響係數的10%採用)),打入式預製樁及其他擠土樁,打樁引起樁間土擠密作用可用公式求解打樁後樁間土的標貫擊數。在抗震驗算時,天然地基承載力需按深度和寬度修正以抗震調整係數。

  結構師考試高頻考點

考點1:安全性,適用性,耐久性概括成為可靠性

1)安全性--承載能力極限狀態-控制結構不能出現失穩倒塌破壞---強度要求

2)結構適用性--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要求控制變形、振幅、裂縫--剛度要求

3)控制變形的因素4個;荷載,跨度,材料特性,截面尺寸

4)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要求-混凝土最低強度等級,結構為50年的混凝土在IA,IB,IC的`環境中混凝土最小強度等級C25、C30、C35

5)鋼筋的混凝土最小保護層厚度:鋼筋的最小保護層厚度不能小於縱向受力鋼筋的直徑;大截面混凝土墩柱在加大保護層厚度前提下,混凝土強度等級最多可降低2級,但不能低於C25(100年)和C20(50年),混凝土強度降低一級,保護層厚度增加5mm,混凝土強度降低二級,保護層厚度增加10mm

考點2:可靠度的評定:安全性,適用性,耐久性,抗災害能力評定

1)結構可靠度是可靠性的定量表示

2)荷載分項係數,荷載值乘以大於1的係數

3)材料分項係數,材料抗力值除以大於1的係數

4)不同安全等級的結構用安全係數調整

考點3:壓桿穩定的概念4個因素

1)截面成正比、長度成反比、材料成正比、支點固定方式;當兩端固定0.5L,一端固定一端鉸支0.7L,兩端鉸支1L,一端固定一端自由2L。

2)長細比係數小於1。

考點4:力的平衡計算

任何物體在力的平衡狀態下,物體處於靜止或者勻速運動下,∑X=0,∑Y=0,∑M=0;彎矩圖的判斷-根據結構受外力的不同,計算結構的彎矩圖剪力圖;受集中荷載時彎矩圖為斜線,剪力圖為直線;受均布荷載時彎矩圖為曲線,剪力圖為斜線。

考點5:抗震的概念

1)危害較大的地震為構造地震,震級M>5的地震為破壞性地震;烈度分12個等級;基本烈度的意義,該地區發生的地震超過基本烈度的概率為10%

2)抗震設防3個目標: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3)結構構件的剛度大受力大,剛度越大的地方越易受破壞;地震力的大小與建築質量的大小成正比,選輕質高強的材料抗震性能好

4)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的抗震性能:筒體>剪力牆>框架-剪力牆>框架;框架結構柱頂的震害大於柱底,柱與樑交接處震害嚴重,角柱震害大於一般柱,短柱震害大於一般柱;填充牆與框架交接處,柱,樑端部0.5M箍筋加密

5)砌體房屋抗震措施:

a.角部和內外牆交接處加構造柱,構造柱240*180,主筋4*Φ12,箍筋Φ6,馬牙槎,基礎±0以下500mm

b.剛度發生突變的點最易發生破壞,在樓板與牆交接處加圈樑

c.加強牆體的連接

d.樓梯間處要加強整體性,樓梯間每層休息平台加圈樑,樓梯間角部加構造柱

e.用2根¢6的牆壓筋通長沿高間距0.5m

考點6:屋頂的覆蓋體系:拱形的桁架受力最小最均勻;三角形桁架受力最大最不均勻

平面結構:桁架,單懸索,拱結構;空間結構:網架,索網,薄殼結構

結構杆件只受拉:懸索結構;結構杆件只受壓和剪切力:拱結構,薄殼結構

結構杆件既有受拉還有受壓:桁架;網架

  結構師考試複習講義

內牆抹灰施工質量控制對策

根據以上原因分析,針對影響內牆面抹灰質量的4個原因,制定的具體對策如下:

對策1、培訓交底少,獎罰不明

1)編制詳細的、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導性的施工技術交底,健全完善質量管理細則和獎罰辦法。

2)在抹灰施工的過程中,由施工員負責全過程跟蹤監督、檢查操作人員是否按照交底內容進行一線操作,杜絕違規作業產生的抹灰質量問題。

對策2、原材料質量差;砂漿過了初凝期仍使用

1)水泥質量的控制:配製砂漿所用的水泥應嚴格按工程要求採用。水泥進場必須有出廠合格證或進場試驗報告,並應對其品種、標號包裝或散裝倉號、出廠日期等檢查驗收。禁止使用過期水泥和被水浸泡及受潮的水泥。不同品種不同標號的水泥不得混用。

2)砂質量的控制:抹灰用砂子宜選用中砂,砂子使用前應過篩,不得含有雜物。

3)嚴格禁止使用過了初凝期的水泥砂漿。

對策3、機具老化

1)安排經過培訓持有上崗證的專業人員負責砂漿攪拌機的操作,杜絕違章作業,機修人員按規定時間進行定期維護保養。

2)機具零、配件如有損壞立即更換,保證機械正常工作,提高機具的使用壽命。

對策4、基層平整度不合要求;不同基體結合處未處理

1)磚牆面的基層處理:抹灰前一天應清除乾淨牆面的灰塵、污垢、砂漿塊等附着物,並灑水澆濕透。

2)砼牆面的基層處理:將凸出的砼剔平;對蜂窩、麻面、露筋等應剔到實處,用鋼絲刷或加壓水洗刷基層後,刷素水泥漿一道,緊跟用1:3水泥砂漿分層補平;外露鋼筋頭、鉛絲頭、板皮、浮漿等要剔除淨;抹灰前,將表面塵土、污垢清掃乾淨;磚牆面與砼牆面相接處,應先鋪釘鋼絲網,並繃緊牢固,鋼絲網與牆面的搭接寬度不應小於100mm;在抹灰前一天用水把牆面澆透,然後在砼牆面濕潤的情況下,先刷砼界面劑一道,隨刷隨打底。

3)抹灰施工必須按工種操作規程執行,抹灰前必須清掃牆面、彈線、做塌“餅”,嚴格做到分層括抹,基層完成後間隔1天再進行面層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