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歷史解讀>

讓我感動的歷史人物是屈原作文

歷史解讀 閲讀(7.45K)

在中國古老的歷史長河中,最讓我感動的歷史人物是——屈原。

讓我感動的歷史人物是屈原作文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博聞強志,明於志亂,嫻於辭令”。他曾經得到過楚懷王的信任,二十四歲時任僅次於宰相的官職“左徒”,在朝廷內參於國事,起草法令,宣佈法令,接待外國賓客。他主張改革內政,任用賢才,東聯齊國,西抗強秦。但是,由於小人的離間,楚懷王聽信了上官大夫的誣陷,不但疏遠了屈原,而且轉而親秦,使屈原的聯齊政策終告失敗。

光明正大,正直無私的屈原,誠信而被懷疑,忠心而被誣陷,懷着滿腔義憤,寫出了《離騷》這部偉大的著作。他的志向高潔,所以文中多用芳草作比喻,他的行為正直,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

屈原被免了“左徒”之職。楚懷王終因不聽屈原的勸告而被秦國派來的使者張儀所欺騙,與齊國斷交,腹背受敵,處境艱難。後來,又聽信了妃子鄭袖的話,放走了張儀。此時,屈原正出使齊國,他身在異國,心懷楚國的安危。回國後,就向懷王提議説:“為什麼不殺掉張儀?”楚懷王在內被鄭袖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結果弄得兵敗割地,丟失了六郡,後來又被秦國誘引去,做了三年的俘虜,囚死在秦國。

楚頃襄王繼位後,其弟子蘭為令尹,屈原又因為埋怨子蘭不該勸懷王入秦,而又被長期流放到沅湘一帶。他雖然被放逐,但一顆心仍舊眷戀着故國,他經常在江邊徘徊,披散着頭髮,“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一天,他向老漁夫表示了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志向,他説“高尚的人誰又能讓自己高潔的品質蒙受世俗的侮辱呢?我寧願投入長流的江水,把自己埋葬在魚肚子裏好了,怎麼能讓清白的.顏色受到世俗的污穢的沾染呢?”於是,他就作了一篇《懷沙賦》......最後,懷中抱着石頭,投汨羅江自殺了。屈原的自殺,表現了他熱愛楚國的精神,也表現了他潔身自好的志趣,同時表現了他對楚國朝廷的對抗到底。

屈原痛心懷王不能聽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讒言和諂媚之辭矇蔽了聰明才智,讓邪惡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則不為朝廷所容,所以憂愁苦悶,寫下了《離騷》,“離騷”就是“離憂”的意思。“天是人類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於困境之時就會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極其勞苦疲倦的時候,沒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憂傷的時候,沒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為正直,竭盡自己的忠誠和智慧來輔佐君王,讒邪的小人來離間他,可以説到了困境了,誠信卻被懷疑,忠誠卻遭到誣陷,能沒怨恨嗎?屈原之所以寫《離騷》,就是怨恨引起的。

屈原的愛國熱情和他的正直讓我感動,讓我敬仰;上官大夫和子蘭那讒邪小人的面目更讓我憎恨!屈原他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自始至終與親秦派作不懈的鬥爭,他的高貴品格和高尚情操,哪怕有日月同輝也是可以的。

屈原希望國君有一天會醒悟,世俗有一天會改變。屈原關懷君王,想振興國家,而且反覆考慮這一問題。在他的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地表現出來。然而結果終究無奈何,君王仍舊沒有醒悟,世俗終究沒有改變,他那與日月爭輝的志向也終究沒能實現。

國君無論愚笨或者明智,賢明或者昏庸,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為自己服務,選拔賢才來輔佐自己的。然而國破家亡的慘劇卻接連發生,而聖明君主治理好國家的情況,卻多少世代也沒有出現。這是因為所謂忠臣並不忠,賢臣並不賢。懷王因不明白忠臣的職分,所以內被鄭袖所迷惑,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削減,失去了六個郡,自己也被扣死在秦國,為天下人所恥笑。這是不瞭解人的禍害。君王賢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賢明,難道還談得上福嗎?

屈原的一生行為廉政,他是一個忠貞、熱忱、勇敢、正直的愛國志士。我崇尚敬仰屈原他那寧願投入江流中也不願受到世俗的沾染的高尚情操,為屈原那悲慘的結局感到悲憤,我為懷王不能明辨是非、聽信忠言而痛恨!為什麼就不能做一個賢明的君主,反讓小人來離間呢?

而今天,做為一名少先隊員,我應該學習屈原他那熱愛祖國,不同流合污,至死不屈的高尚品質,努力學習,長大以後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