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歷史解讀>

三國曆史人物諸葛亮的故事(精選9篇)

歷史解讀 閲讀(1.74W)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下面跟着小編來看看三國歷史人物諸葛亮的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三國曆史人物諸葛亮的故事(精選9篇)

三國曆史人物諸葛亮的故事 篇1

神機妙算救後代

這件事情的真否無法考證,從記載來看,可能性還是有的。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後代説:“我死後,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到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牆裏面有一個紙包,有補救的辦法。”

諸葛亮死後,司馬炎打下天下當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將軍是諸葛亮的後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炎找了個藉口,把這個將軍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炎問:“你祖父臨死前説了些什麼?”這個將軍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説給他聽。司馬炎聽後,使命令上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裏面有封信,上面寫着“遇皇而開”。

土兵們把信遞給炎,炎打開信,只見裏面寫道:“訪問後返三步。”炎立即站起身退後三步。他剛站穩,只聽“咔嚓嚓”一聲響,炎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玉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炎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後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後代一命。”看完這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來,他把那個將軍官復原職。

三國曆史人物諸葛亮的故事 篇2

吃瓜留子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麼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説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諸葛亮留下來的。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淨、曬乾,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

三國曆史人物諸葛亮的故事 篇3

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戲劇和圖面中,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姿態。據民間傳説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奮好學,師母所賞賜。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德操賞識,連司馬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都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鐘錶,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

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諸葛亮天資聰穎,司馬先生講的東西,他一聽便會,不解求知飢渴。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準,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嗚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裏,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餵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司馬先生在上課時,就問學生,雞為什麼不按時叫鳴?其他學生都摸不着頭腦。諸葛亮心裏明白,可他是個誠實的人,就如實地把雞快叫的時候餵食來延長老師授課時間的事如實報告了司馬先生。司馬先生很生氣,當場就把他的書燒了,不讓他繼續讀書了。諸葛亮求學心切,不能讀書怎麼得了,可又不能硬來,便去求司馬伕人。司馬伕聽了請葛亮餵雞求學遭罰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馬先生説情。司馬先生説:“小小年紀,不在功課上用功夫,倒使心術欺矇老師。這是心術不正,此人不可大就。

”司馬伕人反覆替諸葛亮説情,説他小小年紀,雖使了點心眼,但總是為了多學點東西,並沒有他圖。司馬先生聽後覺得有理,便同意諸葛亮繼續讀書。司馬先生盛怒之下燒了諸葛亮的書,後經夫人勸解,又同意諸葛亮來繼續讀書。可沒有書怎麼讀呢?夫人對司馬先生説:“你有一千年神龜背殼,傳説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曉五百年未來,不妨讓諸葛亮一試,如果靈驗,要書作甚?”司馬先生想到把書已燒了,也只好按夫人説的辦。諸葛亮將師母送的神龜背殼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終身服飾——八卦衣,昔日所學,歷歷在目,先生未講之道,也能明白幾分。

三國曆史人物諸葛亮的故事 篇4

今年暑假裏,老師讓我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其中《諸葛亮火燒新野》這個故事使我受益匪淺。

這個故事講了:當諸葛亮被封為軍師,掌管着全軍兵馬,調度文武百官。他拿着劉備刺的劍印,命令將士們:“關羽領兵埋伏在豫山,張飛只要一看見南面失火,就從山谷中殺出來,放火燒曹軍的糧食,關平和劉封領兵準備好火藥埋伏在博望坡,趙雲領兵引誘曹軍入包圍圈,接着假敗逃走。”夏侯淳緊追不捨,進入了包圍圈,關羽從中殺出來,燒了曹軍的糧食,張飛見南面失火也殺出來,曹軍大敗而逃。可是曹操不甘心又領五十萬個兵,向新野城殺來諸葛亮撤走城內百姓,用空城計迷惑了曹軍,夜裏在曹軍毫無防備之時用了火攻把曹軍打得大敗,這一次,諸葛亮立了一次大功。

這一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做任何事前都要仔細思考,不要輕易上別人的當,做事要謹慎。

三國曆史人物諸葛亮的故事 篇5

今天,我讀了智謀單元中的三篇文章,其中我最喜歡看《諸葛亮少年時代的故事》。

這篇文章裏面講了:諸葛亮小時聰明好學,那時候沒有表,靠公雞打鳴上下課,他在上學時為了讓自己多學一些知識,給自己口袋裏裝一些米,每當看到公雞快打鳴時,就往外面撒一些米,這樣公雞就去吃米,忘了打鳴,直到有一天,先生髮現了,一怒之下把諸葛亮攆出了學堂,後來知道諸葛亮回家後吃不下飯,睡不着覺,想諸葛亮很好學,就派人把他叫了回來,從此,諸葛亮學習更加用功了。

從這篇文章中,我知道了:諸葛亮那時要學費,為了多學一些知識,諸葛亮只好耍小聰明。而現在,我們的條件好了,上學不用學費,不用耍小聰明,只要抓緊自己的時間,認真學習。

是書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我們都應該愛讀書。

三國曆史人物諸葛亮的故事 篇6

劉備利用周瑜、曹仁廝殺之際,乘虛襲取了南郡、荊州、襄陽,以後又征服了長沙等四郡。周瑜想想十分氣恨,正無處報復以奪還荊州。不久,劉備忽然喪偶,周瑜計上心來,對孫權説:“您的妹妹,美麗、剛強,我們以聯姻抗曹名義向劉備招親,把他騙來南徐幽禁,逼他們拿荊州來換。”孫權大喜,郎派人到荊州説親。

劉備認為這是騙局,想要拒絕,諸葛亮笑道:“送個好妻子上門何不答應?您只管去東吳,我叫趙雲陪您去,自有安排,包您得了夫人又不失荊州。”

接着,諸葛亮暗暗關照趙雲道:“我這裏有三個錦囊,內藏三條妙計。到南徐時打開第一個,到年底時打開第二個,危急無路時打開第三個。”

趙雲貼身藏了,領了500士兵護衞劉備前去東吳。到了南徐,趙雲打開第一個錦囊,心中有數,即令士兵們去商店購買結婚用品,並大肆張揚:“劉備要與孫權妹妹結親了。”並勸劉備去拜見喬國老。

喬國老將此事告知吳國太。吳國太大怒,召見孫權罵道:“男女婚嫁是大事,怎麼我做母親的不知道?”傳令在甘露寺相親,一見劉備儀表堂堂,就完全同意將女兒嫁給劉備。孝順的孫權只得依了母親,結果周瑜安排的假戲變成了真事。孫權讓人把消息告訴在柴桑的周瑜,周瑜心裏叫苦不迭。

周瑜一計不成,又心生一計,寫信給孫權,説:“劉備出身很苦,從沒享樂過。現在利用聲色犬馬迷住他,離間他們上下之間的關係,我們再出兵攻取荊州。”孫權依計而行。

果然,劉備迷戀新婚的甜蜜生活,暫時不想回荊州。趙雲勸告也無用,非常焦急,想想到了年底,便打開第二個錦囊,立即心領神會,向劉備報告:“曹操興兵50萬報赤壁之仇,荊州危急,主公要趕快回去。”

劉備大驚,只得將實情告知夫人。夫人表示願跟他回去。劉備説:“你哥哥孫權阻止怎麼辦?”

孫夫人想了一會兒説:“藉口到江邊祭祖離開此地。”夫妻商議停當,於次日就去江邊祭祖,出了城沿江一路朝荊州方向飛奔而去。

等孫權知道真相,劉備他們已走遠了。孫權大怒,先後派兩起人馬追趕。劉備一行人快到柴桑地界,又有周瑜派出的一支軍隊攔住去路。趙雲見形勢危急,忙打開第三個錦囊給劉備看。劉備依計向夫人哭訴孫權、周瑜用美人計誘殺自己的陰謀,夫人大怒,命推出坐車,對東吳追趕的幾個將軍嚴辭斥罵。將軍們如何敢得罪孫權的妹妹,便讓開大路讓劉備他們通行。

劉備一行走到快近荊州地界,東吳追兵又至,諸葛亮把劉備接應上船。忽然,周瑜率戰船追來,諸葛亮叫部下棄船上岸,周瑜也上岸匯合陸路士兵一起追趕,卻給諸葛亮安排的關雲長、黃忠、魏延三支伏兵殺得大敗。周瑜急急下船,岸上劉備的士兵齊聲喊道:“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又羞又惱,大叫一聲,傷疤迸裂,昏倒於地。部將將他救醒,開船逃走。

三國曆史人物諸葛亮的故事 篇7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襄樊戰役,雖然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最終卻導致荊州失守,自身也為孫權所殺。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個襄樊之戰。首尾長達半年之久,從開始的吳魏使者往來不絕,到後來的曹操不斷調遣于禁、龐德、徐晃等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規模巨大的軍事行動,蜀漢方面竟沒有采取任何對策。最後當關羽敗走麥城,全軍覆沒之際,蜀軍援兵也還是遲遲不至,這引起了後人的紛紛猜疑。最近。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子彥在專業期刊《史學集刊》上撰文指出,關羽之敗,敗在吳魏聯盟絞殺,但真正把關羽送上斷頭台的卻可能是自家人諸葛亮。

朱子彥在文中指出,當時諸葛亮雖不能執掌軍政大權,但他明知關羽攻取襄樊條件並不成熟,且完全違背了《隆中對》提出的待“天下有變”,兩路北伐曹魏的戰略決策。然《三國志》正文及裴注中均未見諸葛勸諫的記載。

退一步而言,即使劉備寵信、縱容關羽,不把《隆中對》放在心上,但襄樊戰役打響後,劉備、諸葛亮不可能不全力關注戰役進展的一舉一動。儘管川、鄂之間山路阻隔,交通不便,信息傳播不甚暢通,但整個襄樊戰役從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開始,至十二月結束,首尾長達半年之久,蜀漢作為一個完整的新興政權,不可能沒有任何信息傳播渠道。關羽攻襄樊,守荊州兵力不足,加之此時孫劉聯盟已呈破裂之勢,孫吳隨時可用奇兵偷襲荊州,諸葛亮深諳兵法,難道他會掉以輕心?眾所周知,諸葛一生惟謹慎,從不弄險,他為何不提醒“疏慢”的劉備?

朱子彥認為,只要諸葛亮負起自己作為“軍師”的職責,隨時將荊州的“險情”提醒劉備,與關羽“自小結契”、情同手足的劉備絕不會“疏慢”到只作壁上觀,對兵敗臨沮(關羽被擒殺之地)的關羽不以一卒相救。所以真正把關羽送上斷頭台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家人諸葛亮。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除掉關羽呢?這還要從諸葛亮的抱負,以及關羽的為人中尋找答案。

諸葛亮胸懷天下,關羽無疑是他攫取權力的最大障礙。

朱子彥指出,諸葛亮高卧隆中,聲稱自己“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實則“藏器在身”,是胸懷大志的。他曾對好友石韜、徐庶、孟建雲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當三人反問他可仕至何官時,“亮但笑而不言”。笑而不言為何?蓋因刺史、郡守一類官職皆不在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則難以啟齒告人也。

赤壁之戰前,諸葛亮出使東吳,東吳重臣張昭想推薦他侍奉吳主,諸葛亮説:“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賢”、“盡”兩字的寓意深長,必須參而悟之。所謂“賢”,即把諸葛亮看成是“賢士”,對待“賢士”的最高規格無非是以“國士”待之,而“盡亮”就很難用一兩句話來表達箇中之意。

然而,諸葛亮進入劉備集團以後,其地位和權力也是逐步上升和提高的。其實,劉備對諸葛亮亦並非一開始就推心置腹,君臣猶如魚水。在劉備稱帝前後,關羽、張飛的地位均高於諸葛亮,其他如趙雲、龐統、法正、黃忠、馬超等人的地位亦不低於諸葛亮,正如大多數史家所指出的:劉備與關羽、張飛的關係比之於諸葛亮顯然要更進一層。這對於一心欲謀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諸葛亮來説,這個排他性極強的小圈子是他仕途上的嚴重障礙。

關羽一直瞧不上的那批士大夫,赤壁之戰後對諸葛亮很是嫉妒。

朱子彥接着指出,關羽驕橫跋扈是出了名的,對此史書多有記載。建安十九年,劉備攻益州,西涼馬超來投,馬超是當時頗具聲望的虎將,劉備得到他喜出望外,即封他為平西將軍,位同關羽。遠在荊州的關羽聞之極為不滿,當即寫信給諸葛亮,“問超人才誰可比類”,諸葛亮作書答稱,馬超“雄烈過人,一世之傑”,“當與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關羽)之絕倫逸羣也”。關羽閲信後,洋洋自得,將信“以示賓客”。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稱關中王,欲重用黃忠為後將軍。恐關羽不悦,派費詩往關羽處,同時拜關羽為前將軍。但關羽聽了此事後,大怒,説“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關羽如此狂妄,諸葛亮為何不加以制止,反而要曲意逢迎,討其歡心呢?這正是諸葛亮工於心計,深藏不露的韜略。

亮、羽二人的關係如何?史無明文記載。然細加考察,亦可略窺一二。諸葛亮初出茅廬。劉備“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就不悦”。

赤壁之戰,諸葛亮建立奇功,不僅鞏固了他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而且樹立了一定的威信,使關、張等人再也不敢小瞧他。但關羽卻由過去的輕視變成了嫉妒,王夫子對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説:“昭烈之敗幹長阪,羽軍獨全,曹操渡江,不能以一矢相加遺。而諸葛公東使,魯肅西結,遂定二國之交,資孫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於亮。劉琦曰:‘朝廷養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於是以忌諸葛者忌肅,因之忌吳,而葛、魯之成謀,遂為之滅裂而不可復收。”

襄樊之戰,不失為諸葛亮除掉關羽的一個好機會。

諸葛亮為何想除掉關羽,這和關羽的性格有極大的關係。關羽和張飛的性格截然不同,史書上説:“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意思是説,張飛雖然不善待士卒,但對有才能的士大夫非常敬佩尊重,而關羽雖然愛撫士卒,但卻對士大夫始終心存芥蒂,盛氣凌人。諸葛亮作為劉備集團中的頭號士大夫,當然也在其中。

諸葛亮對關羽目空一切的情況十分清楚,然顧慮其與劉備“恩若兄弟”的特殊關係,加之自己投奔劉備的時間要比關羽晚得多,官職也比關羽低,故不得不“虛與委蛇”,巧為周旋。諸葛亮考慮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就是等待時機除掉關羽。建安二十四年,關羽貿然發動襄樊戰役,諸葛亮在這樣的大好機會來臨之時當然不會去提醒對戰局“疏慢”的'劉備。

三國曆史人物諸葛亮的故事 篇8

歷史上草船借箭的是孫權而非諸葛亮

很多人想必都看過三國演藝,更認為三國演藝裏面寫的那些故事,比如草船借箭,比如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都是正史。但事實上,三國裏面不乏有誇大的成分,甚至有些地方有張冠李戴之嫌。就比如,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真正想出這個法子的根本就不是孫權而是諸葛亮,而關羽也不曾參與過赤壁之戰,何來義釋曹操?

公元211年到公元219年,建業成為東吳的行政中心有9年,因為孫權還沒有稱帝,所以“六朝古都”並不是從這年算起。但對建業的影響是深遠的,孫權在楚國金陵邑的故址石頭山上築城,名叫石頭城,作為軍事要塞,也就是現在清涼山一帶。南京的政治、經濟中心以前一直在秣陵,此後漸漸移到了現在市區位置。這9年相當於正式成為都城前的試用期,時間不算短,建業的表現又怎麼樣呢?

孫權在這裏完成的大事件,概括起來講就是:與曹操如談戀愛,關係時好時壞;與劉備如離婚,漸行漸遠,直至徹底交惡。當然其中有交錯,與曹操翻臉的時候必定與劉備笑容迎臉,與曹操消停一會必定和劉備大打出手。就像“鬥地主”一樣,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與曹操的摩擦斷斷續續,説兩次比較大的戰役。這在《三國演義》中有相似的情節,只是主角都換人了。《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故事主角是諸葛亮,但這是作者羅貫中虛構的,故事的原型其實是孫權。

公元213年,曹操為了復仇,經過幾年的休整,進軍濡須口(今安徽含山縣內)。這在長江以西,孫權為了防守曹軍建立的軍事據點。曹操以張遼、臧霸為先鋒,號稱有40萬人。但他們有心理陰影,上次赤壁之戰吃的苦頭大了,害怕悲劇再次上演。張遼越走腿越軟,到了半途還想撤兵回去。

臧霸心裏也抖豁,壯着膽子給張遼打氣:曹公會安排好一切的,怎麼會扔下我們不管呢?千萬不要怕。第一戰,曹軍得勝,還攻破了孫權的江西大營,俘獲了都督公孫陽。孫權得到消息後,迅速帶了7萬人抵抗,派甘寧成功地夜襲了曹操大營。

此後曹操大軍不知道中了什麼邪染上了恐懼症,如同驚弓之鳥。孫權連連挑戰,曹軍像是為逃避捱打躲到牀下的小孩,死活不出來。孫權大搖大擺地坐着大船觀看曹操的水軍,曹軍不敢出擊,只能遠遠地亂箭齊發。

孫權的船因為一面全被射中,船身傾斜,孫權命令手下很從容地把船轉個方向,曹軍也很配合地再次發箭,直到另一面也射滿了箭,船身得以平衡,孫權才坐着船不緊不慢地離去。史書上還有另一種説法,就是孫權坐着小船看曹軍,曹操沒有派人放箭。孫權為了顯擺示威,一路敲着喧天的鑼鼓經過,曹軍眼睜睜地看着他揚長而去。不管哪種説法,都説明孫權不僅不懼怕曹操,還佔了一定的主動權。

雙方相持了一個多月,曹操看到孫權的舟船器仗軍伍整肅,長歎了一口氣説:“生子當如孫仲謀;如劉景升(死去的荊州刺史劉表)兒子,豚犬耳!”豚是豬的意思。當時正是綿綿春雨,孫權知道曹操的北方軍隊不適合作戰,寫了一封信給曹操“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完全是嘲諷的口氣,還夾了一張紙條,另寫了八個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帶着輕蔑和詛咒。

但曹操看了卻很高興,因為他一直想退軍,就是找不到藉口,這次終於找到光明正大的理由了,所以他對部下説:“孫權不欺孤。”隨後看着無邊的江水,帶着無奈和歎息撤兵北返,留下一個傷感的背影。這一戰,長江以西有10多萬户看到東吳勢強,搬遷到長江以東。此後曹操不服氣,又發瘋似地組織了幾次進攻,但都無功而返。孫權基本控制了合肥以南、長江以北的局勢。

南宋詞人辛棄疾曾寫下一首借古抒懷的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這首詞就是以孫權這個故事暗喻南宋朝廷的軟弱,沉鬱頓挫、意境高遠,三問三答,引發千古興亡之感。

歷史的真實性一直是我們所考察的問題,《三國演義》雖然是一部描寫三國時期歷史的小説,但是那畢竟沒有高度還原歷史,裏面摻雜了許多主觀思想。所以草船借箭並非諸葛亮所為,其實是孫權的計謀。

三國曆史人物諸葛亮的故事 篇9

關羽不曾參與赤壁之戰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二月,曹操自江陵順江東下,與逆江而上的孫劉聯軍大戰於赤壁。赤壁之戰,無情地擊碎了曹操一統山河的夢想,奠定了天下分裂的格局,甚至對日後南北朝並立局面的出現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對中國歷史的進程影響深遠。

然而這一仗,有着太多的謎團。這些謎團,已經無休止地爭論了千年,很有可能還會一直爭論下去。鑑於留下來的第一手可靠資料實在太少,我也無法給出確切答案,只能擇其善者而從之或者説出個人觀點。

宏觀上説,赤壁之戰的參戰雙方自然是劉備、孫權聯軍,對抗曹操一方。但具體到關鍵性的烏林戰役,雙方究竟有哪些部隊參戰,卻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爭論的焦點是劉備的主力——關羽水軍究竟有沒有參戰,劉備一方在戰役中發揮了什麼作用,等等。

史料記載過於簡略,是這些疑問出現的根源。但正因為關羽、張飛、趙雲等劉備大將的傳記中沒有記載他們在烏林戰役中有什麼表現,恰恰從側面説明他們沒有參戰或者沒有值得一提的戰績。與此相反,東吳大將周瑜、魯肅、呂蒙、黃蓋、程普等人的傳中,無不對烏林之戰大書特書。

既然史料記載無法正面説明關羽水軍是否參戰,我們不妨從字縫裏尋找答案:“烏林之役,左將軍(劉備)身在行間,寢不脱介,戮力破魏,豈得徒勞,無一塊壤,而足下(魯肅)來欲收地邪?”(《三國志》注引《吳書》)

這句話的發言人是關羽,用意是爭取荊州土地。

這樣的語境,就如我們學生時代評選三好學生或者爭取獎學金,候選人都是儘量找出自己的優點和成績,為自己增加砝碼,不弄虛作假、吹牛謊報都算不錯了,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績絕對不會隱瞞不報。但關羽口中己方的功勞僅僅是劉備身臨前線,卻沒有説具體有什麼戰績,更沒有説自己率領水軍如何如何。

所以結論是關羽水軍沒有參加烏林戰役,很可能是在封鎖漢水,防止曹操從漢水進入長江,以掩護周瑜水軍後路。

劉備在戰役中發揮的作用,從上面的引文中也可以看出——親臨前線,卻沒有直接戰果。

這不奇怪,如果關羽水軍沒有參戰,那麼劉備率領參戰的就只是一部分陸軍,在水戰主導的烏林戰役中發揮的作用必然十分有限。實際上,周瑜火燒赤壁打敗曹操後,劉備陸軍倒是配合周瑜水軍共同追擊,一直追擊到江陵城下,不過沒有什麼可喜的戰果。

《三國志》注引樂資《山陽公載記》有劉備追擊曹操的記載。曹操烏林戰敗後,走陸路抄近道過華容道回江陵。華容縣南部有著名的雲夢澤,曹操的軍隊就紮紮實實地走了一回雲夢澤的泥濘草地,不過他們走得很有創意,不但在草地上填草,而且填人——許多老弱傷殘的士兵被踩死在泥中,極其悲慘!(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丟下N多將士的屍體後,曹操歷盡艱難走出了華容道。

這樣的語境,就如我們學生時代評選三好學生或者爭取獎學金,候選人都是儘量找出自己的優點和成績,為自己增加砝碼,不弄虛作假、吹牛謊報都算不錯了,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績絕對不會隱瞞不報。但關羽口中己方的功勞僅僅是劉備身臨前線,卻沒有説具體有什麼戰績,更沒有説自己率領水軍如何如何。

所以結論是關羽水軍沒有參加烏林戰役,很可能是在封鎖漢水,防止曹操從漢水進入長江,以掩護周瑜水軍後路。

劉備在戰役中發揮的作用,從上面的引文中也可以看出——親臨前線,卻沒有直接戰果。

這不奇怪,如果關羽水軍沒有參戰,那麼劉備率領參戰的就只是一部分陸軍,在水戰主導的烏林戰役中發揮的作用必然十分有限。實際上,周瑜火燒赤壁打敗曹操後,劉備陸軍倒是配合周瑜水軍共同追擊,一直追擊到江陵城下,不過沒有什麼可喜的戰果。

《三國志》注引樂資《山陽公載記》有劉備追擊曹操的記載。曹操烏林戰敗後,走陸路抄近道過華容道回江陵。華容縣南部有著名的雲夢澤,曹操的軍隊就紮紮實實地走了一回雲夢澤的泥濘草地,不過他們走得很有創意,不但在草地上填草,而且填人——許多老弱傷殘的士兵被踩死在泥中,極其悲慘!(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丟下N多將士的屍體後,曹操歷盡艱難走出了華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