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歷史解讀>

郎世寧個人簡介

歷史解讀 閲讀(1.53W)

郎世寧是歷史上有名的畫家之一,著名的《清郎世寧八駿圖》就是是由清朝畫家郎世寧創作的,描繪了馬匹、人物和柳樹等景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郎世寧個人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郎世寧個人簡介

個人簡介

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年—1766年),天主教耶穌會修士、畫家,意大利米蘭人。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來中國傳教,隨即入皇宮任宮廷畫家,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50多年,並參加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為清代宮廷十大畫家之一。

郎世寧擅長繪駿馬、人物肖像、花卉走獸,風格上強調將西方繪畫手法與傳統中國筆墨相融合,受到皇帝的喜愛,也極大地影響了康熙之後的清代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其主要作品有《十駿犬圖》《百駿圖》《乾隆大閲圖》《瑞谷圖》《花鳥圖》《百子圖》《聚瑞圖》《仙萼長春圖冊》《心寫治平圖》(《乾隆帝后妃嬪圖卷》)等。

郎世寧後世影響

郎世寧的作品以驚人的藝術表達能力,創造了大量具有高度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也使清代宮廷紀實繪畫的數量與水平遠超前代。這些繪畫以精彩的筆墨記錄了中國最輝煌的歷史,栩栩如生地表現了盛世的恢宏光榮。 據文獻記載,郎世寧的畫法被稱作“線畫法”,代表當時宮廷的主流畫派。郎世寧來到中國以後,畫有大量作品,存世的有近百幅。 雖然郎世寧的繪畫並不能代表那時歐洲繪畫的最高水平,但是他擅於採納中國繪畫技巧而又保持西方藝術的基本特點,融中國工筆繪法和西洋畫三維要領為一體,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創作了新的畫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匯通。郎世寧所作的油畫人物肖像畫,在造型上都相當嚴謹,注重解剖結構和立體感的表達,但是在光線的運用上則與歐洲畫法有所區別。歐洲畫家喜歡錶現人物臉部在特定的光線照射下分明的凹凸感,而傳統的中國寫真技藝,則要求被畫者是處在不受光線變化常態下的相貌。從清宮的肖像上可以看到,歐洲畫家來到中國後,為適應中國觀者的欣賞習慣,而在畫風上作了微妙調整。 郎世寧新體畫中最受乾隆喜愛的則是“御容”肖像畫。所謂“御容”肖像畫不僅包括皇帝正襟危坐的全身或半身的肖像畫,也包括各種行動中的皇帝像。

1747年,乾隆開始修建圓明園為夏宮,並令郎世寧負責設計監造西洋樓。在此期間,郎世寧還擔任過掌管皇家園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官職為正三品。聶崇正認為,曾被英法聯軍掠走又被購回的大水法12生肖的部分獸頭,很可能出自郎世寧之手,因為很多地方都呈現明顯的“郎式風格”。

郎世寧獲得的榮耀,雖讓眾多宮廷畫家難望其項背,但郎世寧為中國皇帝工作,條件卻十分艱苦。另一位歐洲宮廷畫家王臻誠曾在信中描寫他們的作畫情形:“吾人所居乃一平房,冬寒夏熱。視為屬民,皇上恩遇之隆,過於其他傳教士,但終日供奉內廷,無異囚禁。主日瞻禮,亦幾無暇晷。作畫時頗受掣肘,不能隨意發揮。”

郎世寧以臣子身份滯留中國,甚至沒有中途回國的權利,在皇權的壓力下,他不得不努力學習中國畫技巧。為調和中西畫法的不同,一些畫作甚至採用“合筆畫”形式,即寫真處由郎世寧主筆,而背景、風光,則由中國畫師創作。乾隆皇帝本人很可能與郎世寧畫過“合筆畫”。如此中西合璧之作,在世界藝術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而郎世寧在宮廷畫師中的尊崇地位,也讓他與眾多畫家有過多樣合作,很多大型繪畫,基本上都由他起草畫稿,或繪製畫中主要人物的肖像,再分與他的畫友或弟子完成。他與弟子們繪製了很多畫作,因而博得了皇帝的青睞和歡心。

雖然郎世寧的繪畫並不能代表那時歐洲繪畫的最高水平,但他融中國工筆繪法和西洋畫三維要領為一體,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畫風。文獻記載,郎世寧的畫法被稱作“線畫法”,代表了當時宮廷的主流畫派。郎世寧將自己摸索成功的新體畫,傳授給傳教士畫家王臻誠、艾啟蒙等人,同時將歐洲油畫技巧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中國畫師,為清朝宮廷培養了眾多兼通中西畫藝又各有專長的宮廷畫家。郎世寧先後有十幾位徒弟,在乾隆帝時形成了實力雄厚的郎世寧新體畫集團,為清代中國與歐洲文化藝術融通作出了重要和積極的貢獻。從一些宗室後裔的畫作中,也可以看到郎世寧繪畫的影響力,皇室後裔溥伒的畫馬作品就是一個案例。溥伒馬畫作,無論是造型還是筆墨,都注重於形狀的準確和皮毛質感的表達,一望便知是從郎世寧借鑑而來。

郎世寧在中國度過了51年時光,直至1766年去世。由於大半生都在中國生活,郎世寧的作品內容也都是中國的人和事。聶崇正認為,雖然郎世寧的繪畫看上去中西合璧,實際主要畫法還是西方的,只是根據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在光線上做了調整。比如中國人不喜歡“陰陽臉”,郎世寧便讓人臉接受正面光,同時加重人物的鼻翼、鼻下、脖子下,這樣五官就顯得立體清晰。雍正時期,大名鼎鼎的年羹堯的哥哥年希堯,曾出版中國最早介紹西方透視法的著作《視學》,序言中特別説明該書是和“郎學士”多次交談、探討才寫成。乾隆帝在位60年,“乾隆工”成為該時期精美玉器的代名詞,宮廷畫家也參與了玉雕創作,郎世寧的一些畫稿也被製成玉器。而雍乾兩朝官窯粉彩瓷器的構圖佈局和繪畫主題,也多得益於郎世寧的繪畫。乾隆時期,由郎世寧與王臻誠、艾啟蒙、安得意等創作的《平定準部回部戰圖》,則是中國最早的銅版畫作品。可以説,郎世寧代表了清中期的宮廷藝術品位。1766年,78歲郎世寧去世,喪禮備極哀榮,乾隆還親撰墓誌銘,以示對這位高士的尊崇。但在總計536卷的《清史稿》中,對郎世寧的全部記述只有這短短几句:“郎世寧,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賞異。凡名馬,珍禽,異草。輒命圖之,無不栩栩如生。設色奇麗,非秉貞等所及。”

歷史成就

創意探索新體畫

郎世寧一生的主要貢獻在於大膽探索西畫中用的新路,熔中西畫法為一爐,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畫法、新格體,堪稱郎世寧新體畫。郎世寧來到中國後仔細研習了中國畫的繪畫技巧,他畫的中國畫具有堅實的寫實功力,流暢地道的墨線,一絲不苟的層層暈染,外加無法效仿的顏色運用,中西合璧,煥然一新。並且以其獨創的新畫體博得了皇帝的賞識和信任。

從現存的郎世寧親筆畫跡來看,它既有歐洲油畫如實反映現實的藝術概括,又有中國傳統繪畫之筆墨趣味,確有較高的藝術感染力。在雍正二年(1724年)所繪為雍正祝壽的《嵩獻英芝圖》中,充分展示了郎世寧的西畫功底。此圖造型準確、精細,以素描和明暗效果使圖中物象具有比較強烈的凹凸立體感。彎曲盤旋的松樹枝葉掩映,樹皮斑駁,居中挺立的白鷹則極為突出,羽毛的質感很強,呼之欲出。中國畫並不僅是將山水動植物當作自然存在之物,而是要賦予所繪對象某種喻意。圖中所繪蒼松、雄鷹、靈芝、山石、流水,在中國文化中多寓意強健、長壽和吉祥。在色彩上,鷹白、鬆綠、芝棕紅、土坡絳色和藤蘿花粉紫,也是不同於中國傳統的郎世寧風格的鮮明、絢麗和濃重。郎世寧以嚴謹紮實的寫實功底、注重明暗效果的繪畫特色,以及作品整體上濃厚的歐洲繪畫風格和情調,確立了自己在宮廷畫師中的地位。

傳播焦點透視畫

焦點透視畫,是產生於歐洲的一個畫種,它運用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等,為的是在平面的畫幅上更真實地表現出自然界立體狀貌。這種與中國傳統技法迥異的繪畫方法也隨歐洲傳教士進入了清朝內廷,郎世寧對於這一繪畫方法的傳播起了極為主要的作用。當時的朝廷,也積極組織人員向郎世寧學習繪畫技藝。雍正年間學者年希堯在郎世寧的幫助下,在中國首次出版了介紹西畫焦點透視法的專著《視學》,序言中特別説明曾受益於翰林院畫院的“郎學士”。

參與圓明園設計

乾隆年間,朝廷修建圓明園為夏宮,郎世寧又秉旨設計規劃。乾隆命郎世寧起草建築圖樣,告訴他説:“就採用歐夷的樣式吧。”從那些帶有巍峨壯麗巴洛克風格的藍圖中,可以見到建築上的主要旨趣,大理石圓柱以及意大利式豪華富麗的螺旋形柱頭裝飾。不過,屋頂上金碧輝煌的琉璃瓦和用獸形裝飾的飛檐,卻是中國傳統式樣。

郎世寧並參與長春園歐洲式樣建築物的設計和施工。 除了作畫外,還於乾隆十二年(1747年)參與了圓明園內長春園歐洲式樣建築物(俗稱西洋樓)的設計和施工,並親手設計了著名的十二獸首銅像。大概就在郎世寧為修建長春園工作期間,他一度擔任過掌管皇家園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的職務,官職為正三品。

着力蒙古人物畫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百餘年間,清朝中央政權與西北蒙古族各部和維吾爾族回部爭戰頻繁,終於在乾隆中期平定了蒙古族厄魯特部和回部的叛亂,使得西北的邊境有了一個相對安定的和平局面。為此,乾隆皇帝在宮廷畫家中挑選了以郎世寧為首的中外畫家,創作了一系列史詩般的畫幅。

乾隆十九年(1754年),厄魯特蒙古族的杜爾伯特部首領車凌、車凌烏巴什、車凌孟克(合稱為三車凌)以及厄魯特蒙古族的輝特部首領阿睦爾撒納,相繼歸順清朝,乾隆皇帝特地在承德的熱河行宮避暑山莊舉行盛大儀式表示慶賀。時六十六歲的郎世寧和另外兩位歐洲傳教士畫家王致誠(法國)、艾啟蒙(捷克)等一起,趕赴承德,畫了一批蒙古族歸順首領的油畫人物半身肖像。後來又根據此行蒐集的素材,郎世寧和其他中外畫家共同完成了兩幅大型的歷史畫乾隆《萬樹園賜宴圖》橫幅(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和乾隆《馬術圖》橫幅。這兩幅畫完成之後,張貼在避暑山莊卷阿勝境殿的東西牆上。郎世寧描繪這一主題的繪畫作品還有《清郎世寧畫阿玉錫持矛湯寇圖卷》(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瑪瑺斫陣圖》卷(有兩幅,台北故宮博物院和德國柏林東亞美術館收藏)《哈薩克貢馬圖》卷(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收藏)等。

製作中國銅版畫

銅版畫是歐洲版畫的一個品種,距今已經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因其所用的底版以金屬材料銅為主,故稱之為銅版畫。銅版畫的製作要求精緻細膩,故耗費人力物力較多,在歐洲也被視為名貴藝術品。銅版畫在康熙年間傳入中國。而乾隆時由郎世寧為主創作的《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則是銅版畫的佳作。這些畫幅是根據郎世寧等人所傳授的銅版畫技法而製作的,可以視為中國最早的銅版畫作品。

從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開始,郎世寧和王致誠、艾啟蒙、安德義一起為銅版組畫《乾隆平定準部回部戰圖》冊(又稱《乾隆平定西域戰圖》冊,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很多博物館中均有收藏)繪製圖稿。銅版畫草稿主要是由郎世寧負責,他畫了其中的若干幅,還用拉丁文和法文寫了具體説明。十六幅畫稿分批運抵法國,由法國七位雕版名手分別製作。雕版印製工作共進行了7年之久。到乾隆三十八年,兩百張印成的畫,連同原圖稿及銅版原版,才全部運回中國,歷時十一年。當看到畫作成品時,乾隆皇帝相當滿意。遺憾的是當這套銅版組畫從法國運回中國時,郎世寧因病去世了。

後來清朝宮廷仿照《乾隆平定準部回部戰圖》繪刻了一系列表現征戰場面的銅版組畫,這些畫幅是由清宮內供職的中國畫家制作的,它們成為中國最早的銅版畫作品。

郎世寧人物評價

新華網:他精於肖像、花鳥、走獸,尤工畫馬,用六年的時間完成了《百駿圖》長卷鉅製,這些作品皆運用西洋技法,注重物象寫生與焦點透視,表現中國傳統審美觀與祥瑞思想。乾隆時期,郎世寧運用中國傳統紙、絹、顏料、毛筆,並與如意館內的中國畫家合作,共同創造出“中西合璧”的院畫新體,題材涵括帝后肖像、奇花異卉、珍禽走獸、重要慶典活動等。

國家註冊鑑定師顧樂渠:在康雍乾之時他的畫風很獨特,這種畫風融中西畫法為一爐,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的畫種,有人將其稱作為郎世寧新體畫。這種畫風讓人耳目一新,筆墨紙硯都是中國的,但造型的準確、物象的比例、焦點透視、色彩的冷暖明暗如同西畫。

《清史稿》:郎世寧,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賞異。凡名馬,珍禽,異草。輒命圖之,無不栩栩如生。設色奇麗,非秉貞等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