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監測方案模板彙總7篇

工作方案 閲讀(2.91W)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監測方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監測方案模板彙總7篇

監測方案 篇1

近幾年,富陽市經濟正處在迅速發展時期,隨着生產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活動的日益頻繁,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與一般的環境污染事故相比,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沒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徑,具有意外性和不可預料性,故監控更難、危害更重。為加強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的管理,及時掌握污染事故情況,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減少事故造成的危害,從而制定本方案。

一、 適用範圍

本方案適用於富陽市範圍內發生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除核污染事故、電磁輻射污染事故外)的應急監測管理。具體可分為如下5類:

1、劇毒農藥和有毒有害化學品污染事故: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因使用、貯存、運輸、排放不當等導致有毒有害物質泄漏或非正常排放所引發的污染事故。劇毒農藥包括有機磷、有機氯類農藥等。

2、易燃易爆物泄漏的污染事件:煤氣、石油液化氣、瓦斯氣體、氯氣、氨氣、苯、甲苯等易揮發的有機溶劑的泄漏事件。

3、油污染事故:指原油、燃料油等各種油品在生產、運輸、貯存、使用等過程中由於意外造成泄漏所引發的污染事故。

4、含大量耗氧物質的城市污水和廠礦廢水、固體廢物和廢氣的非正常排放或處置不當而導致的污染事故。

5、其它突發性的環境污染事件:如因自然災害造成的危及人類健康的環境污染事件。

二、應急監測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1、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通過各種宣傳媒介和環境管理途徑,強化預防措施,積極防止污染事故的發生;對已發生的污染事故,力爭減輕或消除其危害。做到事前預防,事後監測並作出安全評價。

2、有備無患、反應快速

成立機構,落實人員,配置裝備,儲備技術,明確程序。一旦發生污染事故,能迅速進入應急狀態,啟動應急監測處置系統,快速判斷污染物種類、濃度、污染範圍及可能造成危害,妥善處理污染事故。

3、突出重點、分步實施

根據富陽市產業結構、污染事故的類型,突出重點,有區別、有針對性地配置相應的儀器設備,開發相應的應急監測方法,逐步形成完整的應急監測系統。

三、組織機構與職責分工

1、領導小組

應急監測領導小組設組長1名,副組長2名,小組成員由自動監測室、化學分析室、儀器分析室、及綜合室主要負責人組成(具體信息見附表1)。領導小組主要承擔:

(1)負責組織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領導小組接到監測指令後,啟動應急監測程序,快速組織應急監測小組成員趕赴事故現場,進行應急監測。

(2)及時向主管部門報告污染事故的信息和應急監測狀況,評估污染事故的'污染程度,提出污染事故處置建議。

(3)負責本站應急監測人員專業技能、防護措施的培訓,快速測報方法的研究及相應的軟件、硬件設施(應急監測儀器、通訊、防護設備、交通工具等)的建設。

(4)聽從上級有關部門的指揮與調遣。

2、工作小組

領導小組下設現場監測組、分析測定組、技術監督組、後勤保障組、4個工作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及應承擔的責任如下:

現場監測組:主要承擔環境污染事故現場的採樣監測任務。具體人員由自動監測室主任負責指定。

分析測定組:主要負責實驗室內的分析測定。人員由化學分析室和儀器分析室主任負責指定。

技術監督組:主要承擔應急監測的質量控制,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成員:王侖、徐香琴。

後勤保障組:主要負責儀器設備、化學試劑、防護用具等應急用品的採購、保管和定期維護。

四、應急監測程序和響應速度

1、應急監測程序

xxx

2、應急響應速度

應急監測領導小組接到監測指令後,應在最短時間內成立以領導小組成員為主的現場監測組和分析測定組。現場監測組應儘快趕赴現場採樣監測;室內分析組在30分鐘內趕到實驗室,進行分析準備工作,並在樣品送達實驗室後,立即進行分析。現場監測組和分析測定組成員在布點採樣和分析測試時,應遵守有關環境監測技術規範和相關文件規定,以確保監測結果的準確性、精確性和可靠性。初步監測結果由分析測定組組長審核,最終結果依我站數據審核規定進行審核後,根據監測項目的不同,本着儘快報出的原則,上報上級有關部門。

五、應急監測儀器設備

1、配備儀器設備的原則

針對本地危險源(品)的類型和特徵,有重點地添置相關的分析儀器。

2、富陽市主要儀器設備

六、要求

1、建立值班制度

應建立值班制度(值班安排見附表2),加強值班,接到指令立即聯繫各負責人,及時進行應急監測。

2、建立首問責任制

建立首問責任制,做到無論哪個部門,哪個科室,哪個人,只要接到“應急監測指令”,就有責任有義務指引幫辦。在職責範圍內的,要落實到底,不拖不怠;不在職責範圍內的,要及時報告或移交其他部門、科室和其他人去落實。

3、逐步健全並提高應急監測能力

根據危險源變化情況和設備使用反饋情況,每年年末制定下年度應急監測設備、試劑、防護設施和通訊工具的提升計劃,依照計劃購買相應的設備。

4、搞好應急訓練,加強業務培訓

擬定演習計劃,組織各種演練;加強應急監測人員業務培訓,提高應急監測能力,確保能叫得應,拉得出,打得響,圓滿完成應急監測任務。

5、加強公眾教育

利用電台、電視台等信息媒介的作用,加強羣眾團體對環境污染事故防範常識、污染事故報警和應急程序的瞭解,才能有效地減少污染事故的危害。

監測方案 篇2

一、環境空氣質量現狀監測方案

1、監測布點

共佈設8個環境空氣質量現狀監測點,各監測點的具體情況見附圖。

表1環境空氣質量現狀監測布點

2、監測項目

根據本項目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特徵及附近區域的環境空氣污染特徵,選取SO2、NO2、PM10、PM2.5,共計4項作為環境空氣質量現狀監測項目。

3、監測時間及頻次

監測時間為20xx年2月12日至19日,連續監測7天。

SO2、NO2每天監測日平均濃度及4個1小時平均濃度(採樣時間為每天的02時、08時、14時、20時),PM10、PM2.5每天監測日平均濃度,各污染物日平均濃度、小時平均濃度的採樣時間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xx)中數據統計的有效性規定,即SO2、NO2、PM10、PM2。5日平均濃度為每日至少有20小時的採樣時間,SO2、NO2的1小時平均濃度為每小時至少有45min的採樣時間。

氣象觀測與大氣採樣時間同步進行,觀測地面風向、風速、温度、濕度、氣壓。

4、分析方法

各監測項目採樣及分析方法,均按國家環保總局制定的《環境監測分析方法》及《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的要求進行。用表格列出詳細的分析方法,標明最低檢出限,並提供實驗室指控措施。

5、監測期間氣象條件記錄

表2監測期間氣象條件

二、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方案

1、監測布點

在項目場址周圍20km範圍內,離項目項目最近的水源地內設一個監測點,共1個監測點,具體見表3。

表3地下水監測布點

2、監測項目

pH值、總硬度、高錳酸鹽指數、細菌總數、氨氮、硝酸鹽、硫酸鹽、石油類、總大腸桿菌、溶解性總固體、揮發酚、氟化物、氯化物,共計13項。

3、監測時間及頻次

監測時間為20xx年月日至日,連續兩天,每天1次。

4、分析方法

各監測項目採樣及分析方法,均按國家環保總局制定的.《環境監測分析方法》及《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的要求進行。用表格列出詳細的分析方法,標明最低檢出限,並提供實驗室質控措施。

5、給出監測點水井類型,並給出水井深度。

三、聲環境質量現狀監測

1、監測布點

在理工學院東門、西北機械技師學院北門、五七幹校、沙湖大道為民橋南側、四合院村、世紀大道西側(石嘴山市地税局直屬徵收管理局東側)、麗日小區、石嘴山市政府、隆湖家園、石嘴山市星瀚市政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共計10個監測點。

、監測項目等效連續A聲級。

3、監測時間及頻次

監測時間為20xx年2月12日至19日,連續監測兩天,每天晝夜各一次。

4、監測方法

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xx)中環境噪聲監測的相關要求進行監測。

監測方案 篇3

一、監測指標

(一)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總烴、顆粒物。

(二)噪聲(廠界)。

(三)☆如環評有破碎清洗工藝必須監測廢水。

二、監測頻率每年四次(每季度一次)。

三、應急監測預案

(一)目的

為在發生環境污染事故時,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降低經濟損失,在事故處理和應急情況下,迅速及時地進行環境監測,制定以下預案。

(二)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XXXXXX有限公司範圍內發生的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情況監測。

(三)基本原則及應急監測措施

1、基本原則:本預案是XXXXXX有限公司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服從各級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預案指揮部的具體指揮和領導。堅持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日常監測服從應急監測原則。

2、應急監測措施:

(1)公司環保安全部門在接到環境污染事故信息、後,按環境污染信息報送規定上報市環保局。同時立即與市壞境保護監測站聯繫,及時判斷可能的.污染因未,進行應急準備,並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分別進行現場監測採樣和化驗準備工作。

①人員準備:技術人員現場X名,採樣人員X名,化驗人員X名,司機X名。

②做好採樣容器的準備工作。

③及時協調市環保監測站化驗室負責分析化驗人員做好相應的分析項目的一切準備工作。

(2)監測人員在接到環境污染事故信息後,必須在XX分鐘內到達現場採樣,並在XX分鐘內送到化驗室。

(3)協調市壞保監測站化驗人員快速、準確地完成樣品.分析,及時出具數據,並保留樣品。

(4)當對某污染物缺少監測手段時,應立即對外請求支援。

(5)監測數據可用電話或書面形式娜最快速度上報應急指揮部。

(6)應急監測應做到從事故的發生直到事故的處理終結全過程的監測,監測次數以能滿足減少損失和事故處理以及事故發生後的生產恢復為要求。

應急監測點位及次數表

(四)應急監測網絡

公司應急指揮——環保及安全部門主任——市環保監測站——監測分析人員及司機

(五)應急監測流程圖

指揮部——保及安全負責人、市環保監測站負責人——現場採樣組、化驗分析組——分析技術人員審核

四、委託監測

由於我公司沒有相應的監測資質和設備,日常環境監測工作(每年四次)委託XXXXXX環境保護監測站(或XXXXXX環保公司)監測。

五、附件

(一)委託合同(環境監測技術合同)

(二)XXXXXX環境保護監測站(或XXXXXX環保公司)資質證明。

監測方案 篇4

為了解我縣兒童預防接種後的血清學效果和疫苗可預防疾病的人羣免疫屏障水平,進一步評估疫苗接種率和接種質量,做好疫苗可預防疾病的控制工作,根據《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列》和《預防接種工作規範》,特制定縣人羣免疫水平監測方案。

一、監測內容

目標人羣針對乙肝、麻疹、風疹和甲肝等傳染病的免疫水平。

二、監測範圍、對象和人數

(一)範圍:鎮、鎮、鄉。

監測對象及人數三個鄉鎮3-14歲兒童共計120名兒童。鄉(鎮)監測目標人羣數見附表1。每個年齡組,各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針對傳染病監測樣本量為40份。年齡組中各年齡段採樣應均衡。

三、調查方法及時間

(一)調查方法隨機抽取3-4歲、5-6歲、7-14歲兒童各40名,每個年齡組隨機均衡抽取城鎮和鄉鎮兒童,年齡組中各年齡段採樣人數應均衡。

(二)調查時間:20xx年10月12日-15日

四、採血內容及要求

(一)對調查目標兒童均填寫《疫苗針對傳染病監測個案調查表》(附表2),兒童疫苗接種史可在兒童預防接種客户端導出,或根據兒童接種證、卡、冊等資料準確登記,由各鄉鎮專幹負責填寫。

(二)採血調查的`組織工作

由疾控中心的專業人員負責採集血液標本,採樣編號由9位數字組成,前6位是縣(市)國標碼,後3位是監測兒童數。

(三)採血要求

無菌採血,對所有調查對象均採集靜脈血4毫升,及時分離血清,注意離心時避免發生溶血現象,離心後立即將血清冷凍(避免反覆凍溶),要求凍存在螺口管內;每份血清不少於2毫升,管子上要標清楚序號,並和送檢單上序號一致。冷藏運輸,-20℃保存待檢。

監測方案 篇5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深入實施食品放心工程,進一步加大我縣食品監管工作力度,全面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努力把我縣打造成為“食品安全示範縣”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廣泛發動羣眾,拓寬信息渠道,充分發揮各級組織和監管人員的作用,建立一支專業人員和羣眾參與相結合的食品安全監督隊伍,提高基層食品安全監管能力,逐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確保我縣食品安全。

二、工作目標

(一)實現全縣食品安全監管網絡覆蓋率和網絡運行率分別達100%。

(二)把我縣建設成為“食品安全示範縣”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

三、監管網絡

建立以縣政府職能部門為主導、鄉鎮人民政府為基礎、村委會(社區)和企業參與的三級食品安全監管網絡。

(一)一級監管網絡建設——縣食品安全委員會領導小組,負責全縣食品安全動態監管工作,制定全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目標。

1.縣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依據各自工作職能,組織監管相關領域的食品安全工作,加強對監管對象各個環節的全面監管。

2.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本部門食品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為第二責任人,按照 自治縣食品安全監管各成員單位職責,完善工作機制,切實做到機構到位、人員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確保責任領域的食品安全。

3.各成員單位要依據職責分工,在本系統內設立食品安全監管員,並將系統監管員名單報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備案。

(二)二級監管網絡——各鄉鎮人民政府、工業園區要成立食品安全領導小組,負責本鄉鎮、園區的食品安全工作。

1.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對轄區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領域和餐飲店、食堂和農村家宴的食品安全進行監督管理,及時向縣食品安全委員會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有關情況,並負責村級食品安全網絡建設。

2.落實鄉鎮人民政府行政“一把手”為食品安全監管第一責任人和分管負責人為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的'組織、指導和協調,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3.縣工業園區管委會要加強對園區內生產、加工、流通和職工食堂食品安全的監管,落實專人負責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三)三級監管網絡——成立以各村(社區)和食品生產、加工、經營企業為主體的食品安全管理網絡。

1.將食品安全監管網絡延伸到村(社區)和食品生產加工經營單位,各村(社區)和食品生產加工單位也要相應成立食品安全領導小組,由村委(社區)主任和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任組長,具體負責本村(社區)及本單位的食品安全工作。

2.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要以企業法人為食品安全第一負責人,由各監管部門與所監管企業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明確企業主體責任,努力構建多環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工作職責

(一)宣傳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知識,積極引導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者)誠信守法,增強羣眾食品安全意識。

(二)受理轄區內食品安全投訴舉報,組織和配合對食品違法經營行為及侵害羣眾合法權益的事件調查處理,並及時總結上報。

(三)加強對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的監督,嚴密監控和預防違法生產經營行為的發生,一經發現立即進行查處。

(四)廣泛徵詢有關食品安全監管意見,重點收集人民羣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分析研究轄區內食品安全監管薄弱環節。

五、工作制度

各職能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要嚴格按照《 市食品安全管理辦法》、《 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年食品安全工作意見》( 府發〔 〕9號)、《 自治縣 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季行動工作方案》( 府辦發〔 〕75號)規定,認真開展食品安全監管網絡建設,制定工作方案,層層簽訂責任書,建立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制定和建立相應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機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按照“政府主導、屬地管理、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原則,全面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網絡建設,把加強基層食品安全網絡建設作為重點。通過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項報告、責任追究、投訴舉報、事故處理程序等一系列制度,進一步完善協調聯動的工作運行機制。

(二)嚴格責任落實。相關責任部門和鄉鎮政府要依據食品安全責任制的有關要求,切實擔負起各自的工作職責。按照目標責任書的要求,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層層分解責任,切實把責任落實到單位、人頭。加強食品安全業務培訓,提高食品安全工作者的素質,有效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

(三)強化輿論宣傳。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和食品安全信息網站,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舉措和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在媒體開設專欄,增強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意識,引導人民羣眾樹立科學、理性、健康的新型消費理念。積極發動基層組織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推動食品安全進社區、進農村、進市場,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提高人民羣眾的維權意識和參與意識。建立公開舉報和媒體公示制度,發揮食品安全監督員的作用,擴大社會監督範圍,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要加大信息報送工作力度。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及時、準確、全面報送的原則,根據不同階段工作開展情況,以簡報、圖片和小結等形式報送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監測方案 篇6

為了保證我院的門診醫療質量縮短病人就診、檢查、治療、取藥的等候時間提高病人對門診診療工作的滿意度特制定本辦法。

一、門診流量監測

(一)門診流量監測應包括以下信息 每個診室尚未接診人次,還應包括超聲科、檢驗抽血處等醫技科室的等候人數。

(二)我院對門診流量實行實地監測由門診辦公室負責上午10:30及下午4:00各監測一次,門診辦公室應定時巡查門診各樓層對門診流量實行實地監測。

二、醫療資源調劑

(一)門診辦公室有權對全院醫療資源進行調劑以滿足門診工作的需要。

(二)各臨牀科室、各醫技科室應積極配合門診辦公室的`醫療資源調劑工作15 分鐘內按要求派遣醫生或其他工作人員支援門診工作。

(三)門診辦公室根據門診流量監測獲得的等候診療的病人數量、實際提供服務的醫生數或窗口數、每個醫生或窗口接待病人的平均速度判斷為尚未診療的病人提供服務需要的時間決定是否需要增加工作人員或服務窗口。

(四)對於偶發的大量病人等候診療的事件,門診辦公室通知相關科室主任或住院部增派醫生或增加窗口支援門診工作。

(五)如果某個科室經常出現大量病人等候診療的事件,門診辦公室應協同該科室開展質量改進項目,通過流程重建等措施解決問題。

監測方案 篇7

一、指導思想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進一步強化隊伍建設,明確職責,加強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嚴密防範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入侵,提高科學防控能力,堅決遏制林業有害生物危害高發勢頭,促進林業建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二、工作目標

全縣林業有害生物監測覆蓋率達100﹪,監測預報準確率達90﹪以上,林業有害生物成災不超過3‰,無公害防冶率達到90﹪以上。實現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治早、治小、治了”的目標。

三、組織落實

為確保我縣20xx年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落到實處,決定成立20xx年度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領導小組。局長任組長,同志任副組長,成員由同志組成,同志兼任技術負責人。

根據我縣森林資源分佈情況及病蟲害發生規律,全縣各場站配備一名測報員負責本轄區的林業有害生物測報工作(名單見《20xx年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點數量及責任人彙總表》)。各單位測報責任人如有調整需在3月8日前將名單報局災害防治股。縣局災害防治股負責調查期間的技術指導與質量抽查以及全縣資料的彙總上報等工作。

四、測報點設置及監測面積

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測報網絡體系建設。結合我縣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特點,全縣共設置各類測報點94個,其中:省級黃脊竹蝗專職測報點1個、市級蕭氏鬆莖象專職測報點1個、縣級測報點92個(具體為松材線蟲病測報點18個,松針褐斑病測報點2個,杉木炭疽病測報點1個,油茶炭疽病測報點4個,油茶軟腐病測報點4個,楊樹病害測報點5個,蕭氏鬆莖象測報點14個,鬆墨天牛測報點18個,松毛蟲測報點12個,黃脊竹蝗測報點4個,楊樹食葉害蟲測報點5個,楊樹蛀幹害蟲測報點5個)。

全縣實際監測面積726.9256萬畝·次(其中:松材線蟲病2×79.7976萬畝,松針褐斑病2×0.9782萬畝,杉木炭疽病2×1.6881萬畝,油茶炭疽病2×3.2403萬畝,油茶軟腐病2×3.2403萬畝,楊樹病害2×0.1906萬畝、蕭氏鬆莖象2×69.6569萬畝,鬆墨天牛2×82.1923萬畝、馬尾松毛蟲監測3×78.5952萬畝、黃脊竹蝗監測2×4.20xx萬畝,楊樹蛀幹害蟲2×0.1906萬畝,楊樹食葉害蟲2×0.1906萬畝)(具體詳見附表)。

五、工作要求

(一)抓好信息的採集。今年測報工作以林業工作站、林場(廠)的測報員為主,林主、護林員為輔,各自負責轄區內的林業有害生物預警工作。要堅持點面結合和專羣結合,做到測報信息真、早、準。各單位要結合營林生產和森林管護,擴大森林病蟲情的監測面。要大力宣傳普及森防知識,調動林主和廣大林農參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測報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二)抓好信息的上報。各場站測報員要根據各類森林病蟲害上報要求,按照“20xx年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資料上報時間安排表”(見附件)時間以“測報資料”形式上報縣局災害防治股,資料上報要規範、迅速準確、全面完整、實事求是。嚴禁遲報、缺報、瞞報,弄虛作假等行為的發生。對病蟲情監測工作不及時,使病蟲情蔓延成災,造成經濟損失的單位和個人要進行通報批評,扣除森防測報補助費,並將上報資料列入年度績效考核。

重大、突發森林病蟲害的`發生,要及時做到一事一報,其報告內容包括基本情況、發生面積、發生程度、擴散的區域和蔓延趨勢。

(三)抓好測報工作的檔案管理。建立森林病蟲情信息資料建檔保存制度,縣、鄉(場)兩級對測報信息進行存檔管理,分類保存。各單位設資料櫃,保留本轄區內各年度採集的原始森防測報信息,並設專職或兼職人員負責管理,保證信息檔案的完整和長期保存。

(四)抓好測報質量檢查。按照“質量為先”的要求,強化森防測報質量檢查驗收。嚴格執行森防測報檢查驗收制度,把森防測報質量管理貫穿於整個森防測報的全過程,縣局將按照有關測報規定加強對各單位測報員的測報工作進行不定期檢查,確保基層監測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

六、經費保障

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屬野外作業,任務重、時間緊、作業環境高度流動分散,為確保監測預報工作順利開展,縣局將按照人社部、財政部有關林業調查規劃事業單位職工野外工作津貼標準(人社部發〔20xx〕60號)優先保障工作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