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職業>物流師>

2017年物流師考試綜合複習要點

物流師 閲讀(2.11W)

物流師是在生產、流通和服務領域中從事採購、儲運、配送、貨運代理、信息服務等操作和管理的人員。接下來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了2017年物流師考試綜合複習要點,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年物流師考試綜合複習要點

  VMI的理念與應用

在快速響應用户需求的整個供應鏈上,產品分銷環節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是,傳統的分銷與庫存管理模式並不能滿足這一要求。例如:

a“在英國舉辦的98‘供應鏈管理專題會議上,一位與會者提到,在他的歐洲日雜公司,從漁場碼頭得到原材料,經過加工、配送到產品的最終銷售需要150天時間,而產品加工的整個過程僅僅需要45分鐘。

b“以美國食品業的麥片粥為例,產品從工廠到超級市場,途經一連串各有庫房的批發商、分銷商、集運人,居然要走上104天。

c“另有統計資料表明,在供應鏈的增值過程中,只有10%的活動時間是產生增值的,其它90%的時間都是浪費的。

造成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落後的分銷與庫存管理方法。傳統上,由於供應鏈各個環節都是各自管理自己的庫存,都有自己的庫存控制目標和相應的策略,而且相互之間缺乏信息溝通,彼此獨佔庫存信息,因此不可避免地產生了需求信息的扭曲和時滯,使供應商無法快速準確地滿足用户的需求。

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供應鏈各個環節的活動都應該是同步進行的,而傳統的庫存和分銷管理思想顯然無法滿足這一要求。近幾年來,在國外,出現了一種新的供應鏈庫存管理方法VMI,它打破了傳統的各自為政的庫存管理模式,體現了供應鏈的集成化管理思想,適應了市場變化的要求,是一種新的有代表性的庫存管理思想。

 什麼是VMI?

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的縮寫,可譯為“供應商管理的庫存”。具體來説,VMI是一種以用户和供應商雙方都獲得最低成本為目的,在一個共同的協議下由供應商管理庫存,並不斷監督協議執行情況和修正協議內容,使庫存管理得到持續地改進的合作性策略。 VMI的理念與RMI(Retailer Managed Inventory,可理解為零售商自己管理庫存)的傳統庫存管理模式完全相反。作為一種全新的庫存管理思想,VMI在分銷鏈中的作用尤為重要,正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

  為何需要VMI?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為了提高競爭力,不斷尋求各種措施提高企業對市場需求的響應速度。供應鏈管理強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強調企業間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係,在信息和知識共享、合作關係充分發展的基礎上,供應鏈夥伴將尋求更深層次的整合。他們開始交換某些決策權、工作職責和資源,以加強協作,共同努力開拓市場。供應鏈上的某一個夥伴可能處於更適合的位置來執行某個通常由另一個夥伴擁有的決策權。如果把這個決策權從這個合作伙伴轉給另一個更適合的合作伙伴,那麼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將得到改善。

從這裏看,VMI是供應鏈管理髮展的一種必然趨勢。需求的逐級放大將導致供應鏈中各個環節庫存的異常波動,這對供應鏈效率和響應速度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作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法,VMI意味着供應鏈下游企業放棄庫存管理權,這對他們似乎是一種損失,但是,他們從中得到的遠比要失去的多得多。

VMI對處於供應鏈下游的企業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相對於RMI而言,VMI克服了下游企業自身技術和信息系統的侷限。隨着供應鏈各個環節的企業核心業務的迅猛發展,供應鏈上游對下游的後勤管理(包括庫存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於下游企業原來的自營庫存管理系統往往因為技術和信息系統的侷限而嚴重滯後,制約了其業務的發展。實施VMI之後,庫存由供應鏈上游企業管理,下游企業可以放開手腳進行核心業務的開發。

VMI還可以滿足下游企業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務質量的需要。與下游企業自己管理庫存相比,供應商在對自己的產品管理方面更有經驗,更專業化。用户自己管理供應商存貨很可能導致錯誤的產品儲存和補充決策。而供應商可以提供包括軟件、專業知識、後勤設備和人員培訓等一系列的服務,供應鏈中企業的服務水平會因為VMI而提高,而庫存管理成本會降低,下游企業的存貨投資也會大幅度減少。

與此同時,由供應鏈管理思想衍生出來的VMI追求的本身就是雙贏的結局,它也將同時給處於供應鏈上游企業的供應商帶來許多利益。VMI允許供應商獲得下游企業的必要經營數據,直接接觸真正的需求信息(通過電子數據交換(EDI)來傳送)。供應商利用該信息調節庫存水平,從而最終消除預期之外的短期產品需求而導致的額外成本。同時,企業對安全庫存的需求也大大降低。另一方面,VMI可以大大縮短供需雙方的交易時間,進而使上游企業更好地控制其生產經營活動,以更好地滿足用户需求,從而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柔性。

  第三方物流考察

隨着現代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變革和市場外部條件的變化,“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這種物流形態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學術界和產業界對此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在發達國家,先進企業的物流模式已開始向第三方物流方向轉變,以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的專業物流畢竟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對其特點和內容尚缺乏全面瞭解。鑑於此,結合國外第三方物流事業的發展,對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特點及其對物流事業產生的影響作一簡單的考察。

  企業物流活動方式的發展變化

物流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是製造業企業還是流通業企業,為完成商品的生產和銷售都有必須有與之相關的物流活動。“物流”首先是貨主企業方面的概念,貨主企業是物流的需求者。在社會分工的原則基礎上,為滿足貨主企業的物流需求,出現了作為物流服務提供者的專業物流企業。但是,從歷史的角度看,企業對物流服務的需求最初是以自我提供方式實現的。企業為了提高物流活動效率和服務水平,需要對物流活動進行管理,於是,在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中,特流管理成為一項重要的內容。這種"自己自足"的方式成為企業早期物流活動的重採特徵。

與“自己自足”方式相對應的是“對外委託”方式,即,將一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動委託給外部的專業物流活動委託給外部的專業物流企業來完成。採取對外委託方式的原因可以歸納為這樣幾點。

①企業從事物流活動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來建設物流設施,購買物流設備,變對於缺乏資金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來説是個沉重負擔。

②企業自己從事物流活動,會因生產規模過小或生產的季節性等原因降低物流效率。

③大量的物流投資帶有一事實上的風險。

④企業的物流手段有限,無法承擔諸如集裝箱運輸,鐵路運輸以及國際間運輸等活動。

⑤對物流系統的高度化需求等。

從對外委託的形態上看,其一是貨主企業自己從事物流系統設計以及庫存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管理性工作,而將貨物運輸、保管等具體的物流作業活動委託給外部的特流企業。其二是由特流企業將其開發設計的物流系統提供給貨主企業並承擔物流作業活動。第三種是由專業企業站在貨主企業的角度,代替其從事物流系統的設計,並對系統運營承擔責任。前兩種對外委託形態在發國家已被企業普遍採用,第三種對外委託形態逐漸受到重視。

在我國的企業中,將一部分物流作業活動委託給專業物流企業去完成的情況比較普遍。但是,對外委託的範圍還相當窄,只是侷限在一部分作業性活動上,有些委託不具有長穩定的關係。以汽車為貨運手段的中短距離運輸,保管、配送等物流活動領域,仍然是以自家物流為主。這一方面反映出企業物流管理水平還比較落後,另一方面也 説明我國的物流業還不具備向企業提供高質的綜合物流服務的能力。對外委託是實現物流社會化、合理化的有效途徑,企業要實現經營資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滿足生產經營對高度化物流系統的需要,有必要在物流對外委託範圍和方式上作出新的嘗試。

 第三方物流的特徵

目前,對於第三物流理解並不是一致,也存在着多種解釋。從字面上,第三方物流是指由與貨物有關的發貨人和收貨人之外的專業企業,即第三方物流來承擔企業物流活動的一種物流形態。在美國的有關專業著作中,將第三方物流供應者定義為"通過合同的方式確定回報,承擔貨主企業全部或一部分物流活動的企業。所提供的服務形態可以分為與運營相關的服務以及二者兼而有之的服務三種類型。無論那種形態都必須高於過去的一般運輸者(common carrier)和合同運輸業者(contract carrier)所提供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