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設計>環境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意識的培育

環境設計 閲讀(1.87W)

環境藝術設計是門綜合性較強的藝術,其設計過程,需要考慮到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還要考慮到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審美意識、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開始將環境質量同環境藝術相融合,並且和人類的未來發展畫上了等號。環境設計意識,一定程度上對環境藝術設計有着重要影響。反之,科學合理的環境藝術設計,也能推動人們環境設計意識的變化和發展。筆者結合自身豐富的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經驗,詳細探討了環境藝術設計中現代設計意識的培養策略。

環境藝術設計意識的培育

一、環境藝術設計當中的現代設計意識

所謂的環境,是個綜合性較強的概念,它不僅僅指的是人們生活的外部空間,它還包含着人和外部空間的一種聯繫。環境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當前,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國的建築行業也有了迅猛發展,然而傳統建築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居住條件的要求。於是,人們誕生了新型的環境意識,並且將這種環境意識變成人們期望達到的環境設計目標。而人們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便需要不斷地更新材料、更新技術手段,這一系列行為,卻對人類生活的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和污染。在此背景下,人們開始重視環境藝術設計,開始強調環境保護。環境藝術設計是藝術設計領域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括着園林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等等。環境藝術設計,同時還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有着重要關聯。由此可見,環境藝術設計是人們對環境設計意識的一種實踐。隨着環境藝術設計的不斷髮展,當代的環境藝術設計,呈現出高度綜合性、藝術性、物質和精神相互融合等特點。

二、加強現代設計意識的策略

我國涉獵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的時間較短,大多數環境藝術設計都是借鑑西方國家,結合我國社會實際而發展起來的[1]。在此背景下,我國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比如,國際上使用的環境藝術設計材料大都是綠色、環保的材料,而我國在設計方面使用的材料,還比較單一、陳舊。另一方面,加上我國對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視程度較低,整個國家還尚未形成一個良好的環境藝術氛圍,這也阻礙了我國環境藝術設計的進步和發展。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也應該與時俱進,將現代設計意識融入設計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着手培養:

(一)保護文脈、注重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環境藝術設計,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藝術,它同時也屬於文化範疇。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將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和神韻融入其中,保護民族傳統文化,是環境藝術設計所竭力追求的文化內涵。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是未來社會的設計師,將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下去,是環境藝術專業學生必須承擔的責任。文脈是民族繁衍發展所積累的產物,環境藝術設計對於人文脈絡和地域場所精神的'繼承,是照搬原樣,還是立足現代有所選擇的對其發展?是關注形式還是選擇精髓?這些都是環境藝術設計需要思考的問題。環境藝術設計過程,是對空間、人性的感悟過程,同時也是對文化的領悟過程。當前,在一些現代環境景觀設計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小橋流水、亭台樓榭等景觀,然而這些景觀許多都只是呆板的對古典元素的照搬,完全脱離了設計最基本的功能性,這種現狀的存在也不利於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2]。從某種角度上看,任何一項環境景觀的設計,都是對一種場所的設計,只有將景觀所在地的特質真正的發揮出來,深刻挖掘景觀所在地的自然特點、文化內涵,真正的感受到地域場所的精神,才能使設計出來的建築景觀滿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實現其真正意義上的美學價值,才能讓城市空間與文脈繼承結合得更具有意義。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設計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土地和人的密切關係,同時讓學生對被設計的環境進行考察和分析,讓學生從讓人們的心理需求和實際需求等方面,理解被設計環境的社會意義以及文化內涵。其次,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利用正確的設計方法,設計出既能滿足人們功能性需求,又能滿足人們審美性需求的環境[3]。設計華麗、形式漂亮而缺乏實際用途的環境設計是空洞無用的設計,其設計理念是和教學目標背道而馳的。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指出,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要對文脈進行保護,要在滿足環境的功能性需求基礎上,保證環境為文化內涵。既不能為了文化氛圍而進行設計,也不能為了設計而去強加文化,而是應該在二者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應該在設計的過程中,既滿足所有的功能性需求,也融入文化內涵。

(二)將新技術融入環境藝術設計中現代先進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了我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隨着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湧現,使得環境藝術設計的方式,呈現出綜合性、多樣性等特點。現代科技成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人文化、科技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因此,“現代化”也應該成為當前環境藝術設計的理念。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不斷學習,不斷吸收新型的科技成果,並且注重將各種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運用到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這能不但夠提高設計作品的科技性和藝術性,而且可以極大地優化整個環境藝術設計,使得環境藝術設計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

(三)將生態理念融入環境藝術設計中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工業化水平的加快,使得當前人類生活的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破壞和污染,也嚴重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基於這種特點,我們可以將環境藝術設計當作協調人與自然關係的重要途徑,通過綠色的環境藝術設計,以改善當前的環境污染現狀,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重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設計中,教師要讓學生自覺的使用綠色材料、綠色工藝進行設計。教師可以引入一些國外的以生態化方式進行設計的建築或者環境景觀,引導學生對設計出的景觀進行研究和分析,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設計出更加環保的作品。生態設計不僅僅是保護人們居住的外部空間,更重要的是實現生態環境對於人們心理健康的影響[4]。由於受到工業化的影響,當前社會,無論是自然環境還人們的精神生態,都受到了嚴重侵害。而人類的精神生態同環境藝術設計息息相關,環境藝術設計當中的心態,與人的心理學、人體工程學都有着密切聯繫。例如,在生態知覺中,環境藝術設計者設計過程中所設計到的色彩、材料、尺寸、空間、造型,都會給人不同的感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環境藝術設計的藝術化、多樣化,實現物質和精神的有機統一。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設計出更多符合人類心理特徵、以及生理特徵的作品,指導學生設計出一些特殊的能夠對人類精神狀態進行調節和安撫的藝術環境。例如,環境藝術設計者可以有目標地進行一些比較誇張、有趣、神祕、輕鬆的設計,來舒緩人們緊張的情緒,讓人們在繁忙的都市中,尋找到一片寧靜的居所,實現心境的平和。

(四)多元化、創新性設計由於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多元化的特點,使得環境藝術設計也呈現出設計思維的多元化和複雜性特徵。因此,環境藝術設計必須不斷改進和調整自身的設計思維,並且針對不同的設計對象,採取不同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式。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擁有多元化的設計思維,掌握豐富的知識,培養學生擁有個性化、發展的眼光,為學生掌握設計出具有靈性、創造性的作品的能力,打下堅實基礎。設計是一個永遠流行、時尚、富有朝氣的行業,設計不僅僅反映了時代最前沿的信息,還能體現富有變化的現代審美情趣。在新世紀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新結構的誕生,改變了傳統設計的空間造型;新技術的發展,增強了環境藝術設計的美感;而新材料的使用,已經成為環境藝術設計用之不竭的設計要素來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利用一系列具備創造性的設計技法,提高學生環境藝術設計水平。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大膽的利用光影、色彩、材料等要素,並將這些要素和設計所在地的地形、建築物特點相結合,創造出最符合當地特色的環境和空間。在此環節中,教師可以有目標地引入“實驗主義設計”教學模式,讓學生設計出符合當下社會環境,且能夠真正被公共使用的產品,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設計水平。這種“實驗主義設計”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設計出的產品具有更加寬廣的公共視野[5],能夠讓人們更好地瞭解自我,熱愛生活。同時,這種教學模式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增強學生對設計的理解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大力開展這種教育模式,真正提高學生的環境藝術設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