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基礎素質>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解讀

基礎素質 閲讀(9.58K)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的牽頭單位中國科協負責人對方案進行了解讀。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方案的解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解讀

方案印發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答:在決戰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的“十三五”時期,特別是推進創新發展,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既是一項基礎性工程,又是發展的一塊短板。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已經實施10年,這是一項延續性工作。科學素質一般指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科學素質,主要包括瞭解必要的科技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有一定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世界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上世紀90年代,針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甚大、嚴重影響和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情,2006年國務院頒佈《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

十年來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顯著提高。《綱要》頒佈以來,開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工作,並取得了明顯成效。如對中國小階段科學課程課標進行修訂,開展科學教師培訓,開發科學課程,科技館、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等快速發展,科普圖書、科普報刊、科普影視、科普網站等不斷出新,科技文化衞生三下鄉、科普日、科技周等活動持續開展。這些工作有力推動了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的顯著提升,據2015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6.20%,比2005年的1.6%提高近三倍。

科學素質是決定公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實現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關鍵,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羣眾基礎和社會基礎。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加大推進力度。目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還不能有效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有研究表明,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30多個發達國家,公民具備科學素質別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可是目前我國僅為6.2%。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每位公民科學素質的提高,雖然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提高很快,但發展不平衡,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特別是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公共服務很不均衡,農民、城鎮新居民、邊遠和少數民族地區羣眾機會明顯偏少,隨着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公眾獲取科普信息方式發生根本變化,科普還遠遠不能滿足這種需要。為落實好《綱要》最後五年的`實施工作,中國科協會同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部等部門,共同編制了方案,經國務院審定由國辦印發。

方案中提出哪些重點任務?

答:為帶動全民科學素質跨越提升,圍繞完成方案中提出的目標,提出實施四個重點人羣科學素質行動和六大工程。

一是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着力推進義務教育、高中和高等教育階段科技教育,開展校內外結合的科技教育活動。

二是實施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廣泛開展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和農村科普活動、加強農村科普公共服務建設、加強薄弱地區的科普精準幫扶。

三是實施城鎮勞動者科學素質行動,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加強進城務工人員科學素質工作。

四是實施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把科學素質教育作為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教育培訓的長期任務。

五是實施科技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大力提高科技教師的科學素質,加強科技教育與培訓的基礎設施建設。

六是實施社區科普益民工程,廣泛開展社區科普活動,大力改善社區科普基礎條件。

七是實施科普信息化工程,實施“互聯網+科普”行動,繁榮科普創作,強化科普傳播協作和科普信息的落地應用。

八是實施科普基礎設施工程,加強頂層設計和宏觀指導,創新提升現代科技館體系,推動優質科普資源開發開放。

九是實施科普產業助力工程,完善科普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推動科普產品研發與創新、培育科普產業市場。

十是實施科普人才建設工程,加強科普人才的培養和繼續教育,加強科普專業隊伍建設,大力發展科普志願者隊伍。

方案提出哪些新的發展目標?

答:方案圍繞到2020年建成現代公民科學素質服務體系和實現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的總目標,提出了以下發展目標。

一是促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的需求,突出“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主題,弘揚創新創業精神,大力宣傳普及高新技術、綠色發展、健康生活等知識和觀念,促進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的社會氛圍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是以重點人羣科學素質行動帶動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水平跨越提升。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創新意識、學習實踐能力明顯提高,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科學意識和決策水平不斷增強,農民和城鎮勞動者的科學生產生活能力快速提高,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公民的科學素質顯著提升。

三是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公共服務能力大幅增強。科技教育與培訓體系基本完善,社區科普益民服務機制逐步建立,科普基礎設施的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科普信息化建設取得突破進展,科普產業快速發展,科普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公民提升自身科學素質的機會與途徑顯著增多。

四是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長效機制不斷健全。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共建、社會動員、監測評估等機制進一步完善,社會各方面參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明顯增強。

針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公共服務不均衡的問題,方案提出哪些改善措施?

答:針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公共服務不均衡,特別是農民、城鎮新居民、邊遠和少數民族地區羣眾機會明顯偏少的問題,方案按照“普惠共享、精準發力”的方針,強調強化面向這些地區的公民科學素質公共服務,着重提出以下措施:

一是面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加強科普精準幫扶,開展科普精準扶貧,快速提升這些地區開展科普服務的能力,加快建設農村中學科技館、鄉村學校少年宮等農村青少年科技活動場所,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的服務力度。

二是面向少數民族地區加強雙語科普創作與傳播,加強科普援zang援疆等工作,加大面向少數民族地區科普資源服務的傾斜力度。

三是面向農村婦女大力開展巾幗科技致富工程、巾幗科技特派員、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等工作,組織開展“智愛媽媽”活動,努力為農村婦女提高自身科學素質提供更加廣泛便利的渠道和服務。

四是依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推動科普信息在社區、學校、農村等的落地應用,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羣眾及青少年等重點人羣的科普信息服務定製化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