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留學>留學澳大利亞>

那些沒有大學聯考在澳大利亞留學生的心聲是什麼

留學澳大利亞 閲讀(3.27W)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傾向於早點把孩子送出去深造。許多剛完成國家9年義務教育,思想和行為都沒有成形的少年逐漸成為出國大潮的主流。在這些留學生當中,成功的例子很多;讀不下去的,也不在少數。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留學的日子讓他們自己成熟許多。今天我們就帶您走進澳大利亞沒有參加大學聯考的中國留學生是如何在澳洲學習和生活的。

那些沒有大學聯考在澳大利亞留學生的心聲是什麼

不知不覺中樑敏儀來悉尼已經3年多了,然而回想起初到異國時的情景她仍然記憶猶新。因為當時她沒有參加激烈的大學聯考選擇了出國留學,所以一出國樑敏儀就感到一身的輕鬆。

樑敏儀:可能因為那時剛好是高三的衝刺階段,出國的第一感覺是鬆了一口氣,突然覺得不用再面對那麼多書、那麼多功課,不用再面對那麼多考試的壓力,突然間人好像輕鬆了。

像樑敏儀這樣沒有經過大學聯考出國讀本科的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大約有4萬人。這些過慣了填鴨式,嚴管式教育的中國學生,一出國感覺自己就像一隻突然被放歸山林的籠中鳥。因為在悉尼上學,老師一般不會催學生什麼時候交作業,什麼時候考試。所有的科目都是以講座的方式授課,學習的自由度很強。

鄧智志:在中國,如果你從中學讀到大學,你會覺得大學比較自由,我覺得這裏的大學比中國的更自由,在澳大利亞讀書不但可以學到學術方面的知識,據我瞭解學術上這裏跟中國差不多,在這裏同時可以學習英語,還學到更自由的思維方式,因為這裏基本上很多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需要你自己去想,(在這裏鼓勵)發散性思維。

中國的留學生成績好是全澳大利亞都出名的,幾乎所有的中學、大學,成績前列的肯定有中國人的名字。在澳大利亞成績最好的學生不一定是最棒的學生,但分數意味着你學得好不好,至少中國人都認同這點。

樑敏儀:因為我從小就很看重自己的成績,所以自己給自己較大的壓力,我總覺得大學的學業會影響一生,我不想自己的成績只是及格,我想得高分,對得起社會,也對得起自己。

王力彬:簡而言之,五科考試我三科第一,一科第二,一科第三,然後寫(獎學金)申請

來自廣州的王力彬2001年到悉尼讀中學,不到一年時間,他五科考試竟有三科第一。憑着出色的表現,他獲得6000澳元獎學金。

王力彬:當時200多人申請(獎學金),能面試的只有19人,最後2人獲獎學金,當我知道自己能拿到獎學金那一剎那,心情難以平復,既高興又激動,畢竟自己剛來到這個社會,完全靠自己做好一件事,沒有任何人在身邊幫忙,那是我來澳大利亞最難忘的'事。

在國內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到了大學聯考前,更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苦讀。而在悉尼,王力彬説他最大的收穫是課本以外的東西。

王力彬: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學會了怎樣做人,其實我覺得做人表現在許多方面,不僅是單純的讀書成績好就行,讀書只是非常窄的一方面,在這裏所有事情都要靠自己,父母能幫忙的非常少,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除了學業,留學生活自然成為留學生課堂之外的人生功課。學做飯對於高中畢業的劉宇航來講,就是一件充滿樂趣和富有挑戰的事情。如今他的招牌手藝——揚州炒飯比唐人街的大廚做得還要正宗。

記者:回到肇慶你是否覺得自己和國內的同齡人不同?

劉宇航:差別很大,以前的同學似乎和高中時沒什麼大的改變,很多同學讀完書,到了實習階段,仍不清楚自己未來的計劃,(一些同學)的思想仍不成熟,仍沒有改變。

記者:你是否覺得在這方面你比他們優勝?

劉宇航:那是肯定的,出國之後見識廣了,(我可以)接觸許多不同國家的人,周圍的氛圍也不一樣。

雖然現在的中國留學生在經濟情況上要比80年代的留學生好,但他們大多都有打工的經歷。在他們看來,自己掙的錢和伸手向家裏要的錢,有着很大區別。更重要的是,打工的過程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樑敏儀:我現在在麪包店做收銀員,一般來説學生打工是好現象,一方面可以減輕家裏負擔,另一方面可以讓自己更多的接觸社會,多交朋友,令人成熟了。

人在他鄉,這些中國留學生面對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首先他們要做好自己的人生計劃,讀書時如何自理?畢業後做什麼?甚至10年後的打算。如果在國內,也許家裏會幫他們解決這些問題。但在悉尼,自己的藍圖,只能自己去畫。

樑敏儀:在國內我沒有真真正正想過自己的將來,出國後家人並不瞭解這裏的情況,這使許多東西都需要自己去觀察,自己去想,自己去吸收,在這裏我才真真正正考慮到以後讀什麼書,從事什麼職業,將來的計劃怎麼樣。

慢慢地這些留學生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不讓關心自己的人憂心,學會用樂觀的心態解決隨時出現的問題,他們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長大成熟。

樑敏儀:對於個人的成長來説,出來挺好的,個人的眼光開闊了,思想成熟了,處理問題或待人接物好了,環境變了,人也隨之改變。到了外面的世界,要生存一定要適應這個社會,在新的環境就要面對新的面孔,就有新的處世之道和人生態度,就這樣在不斷鍛鍊中,我覺得我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