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技能>護理>

新生兒護理的注意事項

護理 閲讀(3.1W)

導讀:新生兒護理要注意什麼?剛出生的寶寶嬌嫩而脆弱,媽媽們此時的心情就是抱在手裏怕掉了,含着嘴裏怕化了。新生兒護理要注意什麼,新媽媽們一起看過來吧!

新生兒護理的注意事項

  常見問題處理方法

 1、新生兒體温

新生兒體温調節能力差,容易受環境温度的影響,貼身衣服一定要穿,外套不要穿太厚,低體重兒注意保暖。房間温度温差不要太大,一般白天25-26℃,夜間26-27℃。夏季空氣要淨化,冬季空氣要濕化,每年空調定時清潔一次。通常寶寶發燒了以測肛温為準,時間3分鐘,37.8℃以上為發熱。肛温比口温高0.5℃。如果寶寶體温較低,持續一段時間不升説明有問題,及時去醫院就診。

 2、新生兒體重

正常足月新生兒男嬰體重3000克,女嬰2500克為最標準。寶寶出生後由於胎糞排出和皮膚水分蒸發會伴隨體重下降7-8℅,這是生理性的不用擔心,出生10天后會恢復。足月兒出生後第一個月體重長1000克-1250克為最標準,出生後前三個月每月平均長1000克,最多1500克。寶寶一般在第三個月體重比剛出生時體重翻一倍。如果寶寶連續體重下降,不吃奶,精神萎靡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3、奶量

剛出生的寶寶第一週內每次奶量不超過60ml,滿月後每次奶量在90—120ml,每次間隔3-4小時,一天喂7-8次。出生2個月的寶寶一天的奶量在700ml,第三個月的奶量在800—1000ml。有時候寶寶會突然不吃奶,例如由於寶寶過敏不舒服,拒奶導致體重下降,要看一下寶寶不吃奶是什麼原因,才能對症治療。還有寶寶缺鈣也會影響吃奶,那麼就要補充魚肝油了,一定要找出不吃奶的原因。

  4、黃疸

生理性黃疸一般出生2-3天出現,不需治療,一般不超過2-3周。24小時內出現的黃疸為病理性, 24-48小時內出現,持續時間長超過2周,手心腳心黃,説明嚴重甚至發展為核黃疸,新生兒溶血癥,感染症。例如寶寶除了黃疸外還有發熱,精神不好。母乳性黃疸不會引起核黃疸,2.5-3.5個月退去。

  5、生活護理

衣着:不要穿太厚,手腳要暴露,最好穿舊衣服,因為新衣服有甲醛對寶寶不好,以淺色棉 衣服為好,外出時穿外套,運動時把外套脱掉。

睡眠:剛出生的寶寶一天睡15-20小時,從小讓寶寶養成睡眠的好習慣,不要抱着寶寶睡覺,除非哭得太厲害才適當抱起來哄哄。寶寶睡覺時不要為寶寶翻身。

沐浴:水温一般不要超過40℃,過敏性寶寶不要超過37℃,太熱也會導致過敏,不要每天都用沐浴露,沐浴後臀部適當塗護臀膏。

  新生兒日常護理的注意事項

  1、給寶寶穿衣服

寶寶出生以前,你比較關注的可能是寶寶衣服的數量、尺碼和顏色,但是等寶寶出生以後,你關注的焦點馬上變成了怎麼給寶寶穿衣服、脱衣服。一天下來,你得給寶寶穿衣服、脱衣服好幾次。剛開始的時候,白天和晚上你不會給寶寶換不一樣的衣服,但2個月以後,到晚上睡覺的時候應該給寶寶換上睡衣,這樣能幫他(她)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大多數寶寶都不喜歡脱衣服,一是因為脱下暖和的外套後就得接觸冷空氣;二是在脱衣服的時候,胳膊和腿很容易被擠壓。因此,在脱衣服的時候,應該儘量減少脱衣給寶寶帶來的不舒適。可以讓寶寶仰卧在暖和的枱面上,而且脱衣服的動作要輕柔、迅速。給寶寶脱衣服時,應先用拇指把衣服撐開,把手伸進衣服內撐着衣服,這樣寶寶的脖子才能穿過,記住,一定要把衣服撐起來,不能蓋在寶寶的臉上,並且要用手護住他(她)的頭,不能讓衣服遮了他(她)的前額和鼻子。此外,儘量使用前面開襟的外套,把外套敞開鋪在台面上,讓寶寶仰卧在上面,這時再繫上或摁釦子就很容易了。穿袖子時,先把你自己的手從袖口穿進去,再拿起寶寶的小手兒,輕輕地帶着他(她)的小手兒穿過袖子。如果穿嬰兒袍,係扣子要從上至下,這樣不容易扣錯。

2、給寶寶保温

胎兒在子宮內從來都不需要適應温度的變化,因為子宮內的温度較為恆定。出生後,寶寶會覺得身體的產熱能力比較弱,而且如果沒有穿足夠暖的衣服,身體還會散失多餘的熱量。有些寶寶的脂肪儲存量很少,對温度的變化尤其敏感。寶寶的第1個月,要非常注意室內外温度的變化,不能讓他(她)吹冷風,也不能讓他(她)處於太熱的環境下。

大約4個星期之後,寶寶儲存熱量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散熱對他(她)來説仍然並不輕鬆。12周左右,或者體重低於5.4千克之前,會依賴你來調節自己的體温。

寶寶進入夢鄉之後,要多關注他(她)的體温變化,在他(她)的體温升降之前,就增減衣服,而不是等寶寶覺得太熱了或太冷了才動手。要注意,一進入温度較高的室內,就要給寶寶摘掉帽子,脱去外套和其他多餘的衣物。晚上睡覺時不要使用兒童牀牀墊、枕頭和羽絨被,也不要讓牀單被褥之類的東西蓋住寶寶的頭。外面太熱時,不要把寶寶裹得嚴嚴實實,穿少一點會比較舒適。

  3.別讓寶寶太熱

太熱時寶寶會以自己的方式告訴你:兩頰通紅、出汗,甚至還有可能哭鬧。太熱有時是由於密切的.身體接觸、室內温度過高、穿得太多或者蓋得太多等多種原因引起的。可以通過減衣服,少蓋一層毯子幫助降温,也可以把寶寶抱到室温低的房間內,但也要注意不能一下子降得太快。

天熱時,給寶寶穿件汗衫就夠了,儘量避免陽光的直射,待在涼快的地方,比如樹陰下,也可以使用其他遮陽的工具。如果在車裏,而車內温度又高,讓寶寶坐在涼快的地方,把車窗打開一點,掛一條濕毛巾或者一塊濕布,即刻就能起到降温的作用。也可以用你的手掌或者書給寶寶扇一扇,或者用海綿或濕的棉花給寶寶輕輕擦拭身體,通過蒸發來降温。

  4.別讓寶寶着涼

如果寶寶覺得冷了,先抱抱他(她),你的體温很快就能使他(她)暖和起來,但是加蓋一條毯子卻並不一定能起到同樣好的效果。

寶寶出現以下表現,就可能是着涼了:不正常的快速呼吸、哭鬧、蒼白的臉色、胸前和背後冰冷。不到3個月的寶寶顫抖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即使冷了一般也不會顫抖。這也是寶寶冷了不能自己暖和過來的一個原因,顫抖能使身體的肌肉表層活動起來,從而提高身體的温度。寶寶覺得冷時,把他(她)抱到暖和的環境下,通常就可以和過來。

寶寶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反倒會表現得很安靜(因為已經沒有多餘的力氣哭了),他(她)可能靜靜地、一動不動地躺着,但是如果你抱起或者把他(她)抱到一個暖和的地方,吃點能使身體暖和起來的東西,他(她)的反應還是很熱烈的。如果冷到一定的程度而沒能及時採取保暖措施,很可能傷害到寶寶的身體,甚至可能出現危險。萬一真的出現這種情況,手和腳都會變成粉紅色,神態懶散,反應遲鈍,這是新生兒凍傷的表現,需要立即送往醫院。

 5、給寶寶換尿布

很多父母在寶寶出世之前都沒換過尿布。如果你也是這樣,不用着急,要相信自己很快就能學會,而且還能熟練到即使寶寶的身體不安分地扭來扭去,或者坐在汽車後座上時候,你也能又快又好地換上尿布。這就是母子之間讓人稱道的奇妙的默契!如果你能在寶寶出世之前,先花點時間學習怎麼照顧寶寶,就會有一個很不錯的開始,也會對自己更加有信心。

換尿布的次數主要取決於寶寶的飲食、皮膚的敏感度,以及消化功能。如果尿布讓寶寶不舒服了,他(她)會“告訴”你,而且不久之後他(她)就會形成自己的日常習慣。

寶寶出生後的前幾個星期,建議每天換6~10次尿布,大約每隔3個小時換1次。如果不小心在尿布上弄上了糞便,應該馬上換新的,但是寶寶可能要花上5分鐘才可能排完大便,因此,不要以為換上乾淨尿布之後就萬事大吉了,而是應該等他(她)把大便排乾淨了。

除非尿布弄髒了,寶寶的皮膚過分敏感,或者得了尿布疹,否則沒必要在睡覺時叫醒寶寶換尿布。你可以等到第二天早上再換。但是,如果你想叫醒寶寶吃奶,或者寶寶醒來之後為了能讓他(她)更好地進入夢鄉,也可以順便把尿布換了。

換尿布用不了多長時間,等你熟練之後速度就更快啦。寶寶嬉戲時應儘可能不用尿布,讓他(她)可以不受拘束地打鬧,皮膚也可以直接和空氣接觸,這對患了尿布疹的寶寶尤為重要。要把換尿布需要用的東西放在你方便拿的地方,這樣換起尿布來才能更加得心應手。

 6.小寶寶需要睡頭形

寶寶用硬睡出好頭形不科學民間育兒還有一個習慣做法是讓新生兒睡硬枕頭,比如豌豆枕頭、綠豆枕頭等,認為這樣能夠睡出好頭形,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新生兒顱骨容易變形,主要是由於骨縫尚未閉合,受到擠壓時,會出現骨縫重疊或分離,使頭形發生變化。寶寶的頭在出生1個月左右的時間,生長速度比人生的任何時期都快,頭圍可擴大3釐米。頭骨的急劇生長,不一定會左右對稱。左右不同,並不是因為外界壓迫,而是因為內部的力量所致。媽媽對寶寶頭部的形狀不必太費心思,每一個寶寶頭部都會有些偏斜,即使是相當偏斜的頭在過週歲生日時也會變得不明顯了。

再者,寶寶大部分時間都是躺着,枕頭會長時間伴隨着寶寶,枕頭過硬,會使寶寶頭皮血管受壓,導致頭皮血液循環不暢。而且寶寶喜歡不斷地轉動頭部,如果枕頭過硬,就會把頭髮蹭掉,出現“枕禿”。另外枕頭過硬,寶寶會因為不舒服而碾轉反側,使睡眠質量受到影響。

新生兒的枕頭可有可無新生兒頭部相對較大,枕頭並非絕對需要,可不用枕頭,也可用毛巾摺疊當枕頭用。為了固定寶寶的頭位,枕頭一定要低,只要寶寶覺得舒適就可以了。對於不溢乳的寶寶,可以睡軟硬適中的馬鞍形枕頭。

有的新媽媽認為水枕又涼又軟,很有可能在夏季給剛出生的寶寶使用,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水枕太涼,會使寶寶腦血管收縮痙攣,減少腦血流,而且水枕比較高,寶寶睡眠時頭位過高,氣管被彎曲,阻礙氣體交換,使寶寶處於半缺氧狀態,這是非常有害的。另外長時間讓寶寶睡高枕頭,身體不呈水平狀,這對寶寶的發育極為不利。

  7.為寶寶包“蠟燭包”

“蠟燭包”或壓沙袋對寶寶發育不利在傳統的育兒習俗中,有兩種類似的做法,一種是把寶寶像蠟燭一樣包起來,一種是在被子周圍壓上沙袋或枕頭,認為這樣寶寶睡得穩,不易受到驚嚇,而且認為小時候如果不把寶寶雙腿綁直,長大會成為八字或羅圈腿。其實,這種做法會影響寶寶運動功能的正常發育,對寶寶的發育不利。

在母親充滿的子宮內中生活,自由自在地伸伸手、踢踢腳,不受任何約束。如果在出生之後,爸爸媽媽反而把他(她)捆裹在“蠟燭包”內或壓上沙袋,四肢的活動受到限制失去了自由。有研究證實,使用蠟燭包的寶寶,發育的各項指標,普遍低於未使用蠟燭包的寶寶,其理由如下:

1、寶寶四肢屈曲的姿勢是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的反映,不必人為地去矯正。隨着年齡的長大,四肢會自然地伸直,更不會出現四肢的畸形。

2、“蠟燭包”或壓上沙袋不僅限制了四肢的活動,使肌肉的感受器得不到應有的刺激,影響腦的發育,而且還會影響寶寶的呼吸動作,尤其在哭泣時肺的擴張受到限制,影響胸廓和肺的發育。

3、如果把寶寶包裹太緊,容易造成寶寶髖關節脱位,因為如果硬拉直腿,把兩腿綁在一起,使大腿骨肌肉處於緊張狀態,就能使股骨頭錯位,這不利於臼窩的發育,也容易引起脱位。另一方面,“蠟燭包”或壓上沙袋,也很難控制寶寶的體温。因為打“蠟燭包”束縛了寶寶的身體尤其是手和腳,使寶寶在寒冷季節可因活動減少、產熱減少而很容易導致硬腫症等寒冷損傷;或者因“蠟燭包”過緊過厚,在環境温度偏高時,又可因散熱不良而致體温過高,甚至導致寶寶突然死亡。

寶寶衣着應輕快、寬鬆、透氣由於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出汗,所以穿衣原則應是冬暖夏涼,穿着舒適,不影響生理功能(皮膚排汗、手腳運動),應讓寶寶穿輕快、寬鬆、透氣性好的衣服。

  為新生兒“擠乳頭”

可能引起乳腺發炎新生兒在出生後的幾天內可能會出現乳房腫大,甚至分泌少許乳汁樣液體,所以在民間有一種“擠乳頭”的育兒習俗,就是擠壓新生兒的乳頭。特別是女寶寶,認為不擠壓乳頭,以後就不能給後代餵奶,其實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不論男寶寶還是女寶寶,出生3~5天后,都會出現乳腺腫脹的生理現象。觸之有蠶豆大或山楂大小的硬結,輕輕擠壓可有乳汁。這是由於受母體雌激素的影響的結果,一般2~3周可自然消退。此時,千萬不要擠壓,否則若不慎把乳頭擠破,會帶進細菌使乳腺紅腫、發炎,嚴重的甚至可能引起敗血症。如果是女寶寶,擠壓造成乳腺發炎,使部分乳腺管堵塞或形成瘢痕,當寶寶發育為成年女性時,還會影響到泌乳。新生兒乳頭凹陷亦不需要處理。

 新生兒不能見光嗎

不能見光對新生兒視覺發育不利新生兒不能被強烈光線照射,強烈光線會傷害寶寶。但這並不等於説新生兒不能見光,如果把寶寶的房間佈置得很昏暗,或只給寶寶開一盞小瓦數的燈泡甚至彩燈,這對寶寶視覺發育是極為不利的。另外室內光線太暗,還可能影響媽媽的心情,使媽媽感到視覺疲勞。此外由於視線不清,爸爸媽媽也不能及時發現寶寶是否有皮膚黃疸或其他情況。所以,民間所説的新生兒不能見光是錯誤的。

合理安排新生兒的生活環境新生兒身體幼小、嬌嫩,最好選擇朝南的房間作為寶寶的居室。居室陽光充足,寶寶可以曬到太陽,不容易因維生素D缺乏而引起佝僂病。白天不要給寶寶的居室掛窗簾,尤其是比較厚、顏色比較深、花色比較暗的窗簾,晚上完全可以使用正常的照明燈。

朝南的房間乾燥,致病菌不容易生長繁殖。平時要經常開門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但要注意不讓風直接吹到寶寶身上,用窗簾或屏風遮擋一下即可。如果天冷或風大時,也可以先把寶寶抱到另外的房間,等通風以後再抱回來。居室要清潔,每天應打掃室內衞生,傢俱應用濕布擦拭,地面應用潮濕的拖把清掃,以免塵土飛揚。

新生兒怕聲響,易受驚嚇

太安靜反而不利於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一些老人認為新生兒怕聲響,易受驚,於是育兒經驗不足的新爸爸媽媽們則依照傳統方法,總是把坐月子的媽媽和新生兒的房間搞得靜悄悄的,連走路也要小心翼翼,生怕弄出聲響驚嚇了寶寶。

寶寶剛出生就可以聽到聲音。由於神經尚未發育完善,新生兒對刺激還缺乏定向力,他(她)們還不能分辨不同的聲音。有時看起來像被驚嚇了,其實這並不是寶寶的異常行為,而是正常的神經反射。那種唯恐聲音嚇着寶寶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不利於新生兒神經系統的發育。

“驚跳”是新生兒正常生理現象寶寶在入睡或清醒時,在聽到響聲後肢體會快速地抖動幾下,出現“驚跳”現象,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因為剛出生的寶寶大腦皮質功能發育還不完善,神經纖維周圍的絕緣組織即神經髓鞘還沒有形成,外界響聲從聽神經傳入大腦神經中樞時,神經衝動可同時波及到大腦控制四肢肌肉的神經纖維上,引起四肢肌肉的抖動。這種現象隨着寶寶長大會逐漸減少、消失。如果媽媽做一下試驗,輕輕碰碰寶寶任何一個部位,寶寶的反應幾乎都是一樣的,四肢伸開,並很快向軀體屈曲。還有些爸爸或媽媽認為出現“驚跳”現象是因為抽筋或缺鈣,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當寶寶肢體抖動時,如果輕輕壓住肢體,可以使肢體停止活動,而抽筋時輕輕按壓不能停止肢體抖動。

科學訓練寶寶聽覺的方法首先,要給寶寶一個有聲的環境,如:走路聲、關開門聲、水聲、刷洗聲、掃地聲、説話聲等家人的正常活動產生的各種聲音,以及室外的車聲、人聲嘈雜聲等。這些聲音會給寶寶聽覺的刺激,促進聽覺的發育。

其次,除了自然存在的聲音外,爸爸媽媽還可人為地給寶寶創造一個有聲的世界,使其接受豐富的聽覺刺激。如各種形狀的吹塑捏響玩具、各種音樂盒、譁鈴棒、搖鈴、撥浪鼓、悠揚的手風琴聲及各種發出聲響的懸掛玩具等。在寶寶清醒時,爸爸或媽媽可在寶寶耳邊輕輕搖動玩具,發出響聲,引導寶寶轉頭尋找聲源。除了用音響玩具外,爸爸媽媽還可以拍拍手、學小貓“喵嗚”叫、學小狗“汪汪”叫等逗引寶寶,使他(她)作出向聲音方向的轉頭反應。除了用玩具訓練寶寶的聽覺外,平時在寶寶清醒時,媽媽要用親切的語調和寶寶説話,逗寶寶發音,以促進寶寶聽覺的發展。特別是媽媽的親熱話語,會使寶寶感受到初步的感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