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實用的家鄉的節作文6篇

作文 閲讀(8.64K)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節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家鄉的節作文6篇

家鄉的節作文 篇1

閩南地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我們這美麗的家鄉——閩南同樣也具有別具一格的民俗民風:有跑王的端午節、看煙花的元宵節…但我還是喜歡最有閩南特色的走火炬中元節。

盼啊,盼啊,盼……終於盼來了家鄉熱鬧的中元節了。這一天,可熱鬧了…中元節,俗稱“鬼節”。傳説掌管地府的是地藏菩薩。他的母親被關在了地府裏。地藏是個孝順兒子,不忍母親被折磨得不成樣,在七月十五這天晚上,徇私把母親放了出來。沒想到牢房裏的小鬼蜂擁而出,成了各個地方的“遊鬼”。所以,人們在七月十五這天晚上,都要“盛情款待”各地的遊鬼以保平安。我覺得地藏菩薩真的好勇敢,好有型啊,覺得連傳説中的鬼怪似乎也不那麼可怕了。到了中元節,家家户户都擺出各種富有地方特色的供品,發粿、水粿、雞蛋糕,特別是我最愛吃的鬆粿,真是吃了忘不了的美食。聽説做的大米要放到井裏浸泡幾天呢。蒸熟的鬆粿雪白雪白的,鬆、糯、軟、冰,夏日裏能吃出一片冰涼,比冰淇淋還好吃,且更綠色。現在因為商場多了起來,購物比做這些小吃簡單多了,所以在七月十五的前幾天,大人們則會次數繁多地帶我們去逛商店,讓我們“大開殺戒”。但我還是很懷念鬆粿的味道,回味和大人們製作中的樂趣。

説説中元節這天晚上吧。這天晚上,不等太陽公公説再見,大家就開始準備上香了。六點多時,剛開始還只是一兩户人家,可過了一會,就陸陸續續的愈發多了起來。香煙繚繞,燭火搖曳,煞是熱鬧。絡繹不絕的香客摩肩接踵,鄉音中熱情地相邀,於是乎甩開膀子的酒客吆五呼六,微醺中大笑開懷,圍坐一羣的茶客茵茵水汽中娓娓莞爾。夜色漸漸的來了,孩子們喜上眉梢,因為屬於我們時光到了,小夥伴們紛紛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火炬——青青的竹竿灌上煤油,塞了毛巾,點燃了,呼朋喚友,蜂擁着遊走於阡陌、田間,嘻嚷着誰家的火光明亮,哪家的火炬持久,宛如一條夜行的火龍映照着燦爛的'童顏,徹夜不眠。

於是,大人們品味着鄉俗,放鬆着盛夏下的身心,孩子們追逐着鄉俗,娛悦着無憂無慮的童年……故鄉的文化底藴深厚,“鬼節”的傳説中也洋溢着濃濃的鄉情!我希望我們的故鄉——閩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家鄉的節作文 篇2

每年父親節的時候,是家鄉收割的旺季,家鄉的父老鄉親們,白天收割,夜裏碾打,揚場簸粒,沒有人知道今天是父親節。 我從小跟着父母,做着家裏的農活,從學校回家,就跟着父親收麥,父親總是怕累着我,望着太陽高興今天是個好天氣,也擔心曬黑了兒子。家鄉所有的父親都在龍口奪食,每個人都擔心下雨,怕糧食在地裏黴爛,這樣,一年的辛苦就失去意義。父親也是這樣,全村的人都在忙,你幫我,我幫你。那時侯家鄉沒有收割機,早上四點鐘,媽媽就開始做飯,父親吃了就到地裏割麥子,媽媽和我是六點鐘下地,媽媽説是父親讓她洗碗,讓我多睡一會,午飯是留給妹妹做的,糧食是留給弟弟曬的,每個人都有分工。奶奶告訴我,回家的時候要採點沙果葉子,她要燒果葉茶。

記得父親最得意的是喝奶奶燒的果葉茶,晚上喝奶奶燒得綠豆湯。奶奶是小腳,拄着枴棍告訴年幼的妹妹怎麼做。 記得有一年的今天,村裏有人跑進我家,慌慌張張告訴我,父親從麥垛上栽了下來,麥垛有五六米高。媽媽正在洗碗的手就不會動了,我跑到出事地點,一羣人圍着父親,父親躺在麥草裏,看到我的時候,吃力地伸出硬棒棒的手指,摸去我臉上的眼淚説,不要怕,爸困了。馬上有人過來拉着我把我送了回去。

父親是晚上月亮上窗時才回家的。第二天,村裏人才告訴我,那天父親栽倒時喊着我的名字,所以才叫人去家裏報信,家裏所有人都不知道父親栽倒在場裏,母親根本就沒有聽清怎麼回事,都是隊長安排的。 父親是被鄉親們掐着人中才醒過來的,之後被人灌了綠豆湯,到了夜裏才醒過來的。隊長事後告訴我,父親是在外工作的人,沒有吃過這些苦,也跟着鄉親們三天三夜沒有休息。

父親雖説在學校工作,家裏的農活也少不了要幹,收了麥子就是種玉米和豆子。家鄉父老最得意的日子就是在種上玉米後的日子裏,下一場透雨。這樣,就可以安心地在家裏睡睡上幾天,安心地也是等待玉米出苗了。家鄉的父親節,就要數這個日子了,那是家鄉所有父親最安心舒坦的日子,是我的記憶裏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 直到今天,兒子發來短信,祝福我節日的時候,我在想,我拿什麼祝福父親?拿什麼?就那幾滴傷感的眼淚嗎?我真不知道!

家鄉的節作文 篇3

我的家鄉是一個極為偏僻的小村落,家鄉正月十王並不叫元宵節,而叫小年,意思是過了正月十五,年就過完了,十五是最後的狂歡,過了十五,就該下地幹農活,緊張地春播春種了。正月十五是最大的祭禮祖先的日子,要比清明節更隆重。一直感覺,家鄉正月十五小年要遠比春節熱鬧。

過了小年是從黃昏開始的,家家户户都用面蒸好了燈碗,就是把面做成燈的形狀,有時候還蒸成小雞、小鴨、小狗的形狀,在燈碗中間放入香油,插一根燈捻,點燃了。小雞燈確定放在雞窩上面,保佑小雞平安多產蛋。雞可是困難時期人們改善生活,換零錢最重要的家禽, 絕對不能怠慢。媽媽蒸的雞燈確實是最漂亮的,一個大公雞旁邊兩個小母雞,後面還有幾個小雞蛋。鴨燈碗擺放在碗裏,把碗擺在水缸的水面上,狗燈碗押運在大門口,任務當然是看家護院,其他很多重要的地方都要擺上燈碗,祈求吉祥,正月十五放燈碗成了孩子們最高興的事情。

當媽媽把家裏的燈碗擺好後,姨父、爸爸還有舅舅就帶着孩子們上墳點燈了,家鄉都是土葬,死去的親人墓地都在一塊,老人歲數大了就會設計好自己的埋葬地。我們在爺爺奶奶以及死去的親人墳上挖個小坑,放上點燃的燈碗,舅舅和爸爸總會在爺爺奶奶的墳前跪上很大的一段時間,成家的哥哥們也會到爺爺奶奶的墳前單獨為他們放燈碗。燒紙時就會點燃爆竹和煙花,好讓地下的親人不寂寞,感受到活着的親人的思念。

祖墳燃放煙花爆竹是最後的高潮,家鄉位於一條江邊,江水經常氾濫,家鄉的先輩們搬到這裏安定下來的時間並不長,所以,第一代人的後輩大多都出5代,所以無論張家或是李家祖,都清晰存在,祖墳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燃放煙花爆竹的規格就會特別高,一家祖墳的爆竹要連續燃放幾個小時。每到此時,幾個村子就會爆竹聲連成一片,煙花把夜晚裝點得五光十色,分外絢爛。此時,老人就會教導孩子們鄰里為善,都是一個祖先,同一個根。

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忘祖是對人最大的辱罵,而正月十五的小年祭祖活動,是中華民族血濃於水、認祖歸宗的民族向心力的一種體現。你可以一無所有,但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就是親人,就會得鄰居力所能及的幫助,這就是我家鄉正月十五的小年夜。

家鄉的節作文 篇4

重陽節那天,我和媽媽一起去城裏玩。

我們來到汽車站等車,突然,遠遠的,我看見三個人:一個小女孩,大約只有幾歲,左邊是位高個子叔叔,手中拎着很多東西,右邊是位阿姨,也是大包小包的,他們漸漸走近,我定睛一看,呀!這不是前兩天剛從青島回來的鄰居阿明叔叔一家嗎?他們又要去哪兒呀!我不禁好奇起來問”他們聽到我的問話,回過頭友好的打招呼説:“我們也要乘車出去啊”媽媽也看見他們了,我知道大人間的“董事會”又要開始了。果然,在車上。他們開始不停的聊起話來,從他們的交談中我才知道重陽節要到了。我知道“重陽節”就是“敬老節”,所以叔叔他們想去外婆家,以解思念之苦,一表敬老之心,怪不得大包小包的呢-阿明叔叔提着很多補品,有“骨中金”,“椰島鹿龜酒”,聽媽媽説這些補品可是很貴的,他們肯定給老人,説明他們很孝順老人。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特別是“九九重陽節”,這是我們孝敬老人的節日,爸爸時常對我説:“爺爺、奶奶雖然平時應年老而喜歡嘮叨,但畢竟他們都很愛我,很關心我的,因此,我常常因自己不耐心,對他們“咆哮”而受爸爸訓。

當然,我也對他們説:“你們是老年人,是享福的時候了,注重好你們身體是我們任務……”我想着也是我的一片孝心吧。

家鄉的節作文 篇5

國慶黃金週假期裏,我經歷了許多有趣的事。其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去觀看柳州的國際水上狂歡節的彩車巡遊和飛機特技表演。

在彩車始發點,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彩旗飄揚,人山人海,原來敞亮的馬路被擠得水泄不通。當彩車排着一條長龍的陣勢開始巡遊的時候,道路兩邊的人羣剎時沸騰起來,歡呼聲、歡笑聲此起彼伏。節日裏的市民廣場,頓時呈現為一片歡樂的海洋。這時一輛粧扮得花枝招展的彩車,朝着我們緩緩駛來。在一輛粉紅色的花車上,幾名衣着性感的巴西女郎在跳着熱辣的桑巴舞,看了真是叫人臉紅心跳。緊跟在彩車後面的是一隊非洲鼓樂手,他們身着特有的節日盛裝,一邊手舞足蹈地拍着掛在胸前的非洲鼓,一邊熱情地向觀眾打招呼。當一個黑色皮膚的鼓手經過我面前時,我忍不住歡快地衝到他面前,用手拍打他手裏的鼓,這時他側着腦袋,露出潔白的牙齒,笑着用憋腳的中國話説:“你好”。我也笑着説:“你好”。後來這位非洲鼓手經過旁邊每一位觀眾時,都會動作誇張的獻上手中的鼓讓他們拍一拍,發出“嘭嘭”的響聲,真是歡樂無國界。

這時,空中的飛機特技表演也開始了,隨着一陣陣“嗡嗡”的轟鳴聲,一架銀白色蘇式雅克教練機在文昌橋上空,一會兒加大馬力側身翻滾衝上雲霄,一會兒熄滅掉引擎,像老鷹一樣從天空垂直俯衝下來,快要墜入江面時許多人都被這陣勢嚇呆了,我緊張地用手捂住了眼睛……突然“嗚”的一聲,被調皮的駕駛員又拉高飛機飛起來,原來是虛驚一場。緊接着是飛機貼着江面,穿越橋孔的表演。一架機翼幾乎擦着橋墩穿了過去,場面妙趣橫生,如乳燕穿柳,銀針飛線,絲絲入扣。

表演快結束時,天生浪漫的英國飛行員還不忘在蔚藍色的天空中,用飛機作筆拖着長長的粉色煙霧,真是美妙絕倫,十分壯觀。

家鄉的節作文 篇6

家鄉的春節,往常都是特別隆重的。在大人們的忙碌中,在小孩子們的期待中,春節悄悄臨近了。

臘月的下旬開始,大人們開始在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羣中穿梭,開始在賣魚糕、魚、豆腐、丸子等的店鋪中停留挑選了。經常拎着大包小包回家,剛放下就又想起什麼忘記買了,匆匆忙忙就又出了門。

過了臘月二十四這天,大人們便更加忙了。女人們在屋裏好好收拾一番,把牀單、被子什麼的洗淨晾曬。好在過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男人們殺雞剁魚,洗臘肉和香腸,把年夜飯的菜都準備好,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一轉眼,除夕便到了。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穿起新衣,男人們在門前忙着貼對聯,掛燈籠,還要貼倒着的福字,寓意為“福到”。女人們在廚房準備着年飯。這頓飯照例是特別豐盛的。必有年糕,意為“步步高昇”,必有豆腐,稱為“年豆腐”,象徵長大了一歲,還一定要有魚,喻為“年年有餘”,而且魚一定不能吃完,這樣才有“餘”嘛!按照家鄉的習俗,吃團圓飯前,要先盛飯,擺上筷子,倒上酒,給祖宗敬酒。家裏的長輩唸叨着:請列祖列宗老少亡人,回來一起過年。敬完祖宗,一家人才能圍在桌邊吃團年飯。下午的時候,後人們要去祖先墳前燒紙巾、磕頭,放一串鞭炮,點一支蠟燭,這稱為“送亮”,後人們以此來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希望先人們能過個好年。

除夕的晚上,一家人圍坐在火爐邊收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又成為春節新的習俗。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家家户户燈火通明。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了,四處都想起鞭炮聲,“噼裏啪啦——”經久不斷,人們點燃了煙花,花骨朵似的煙花衝上夜空,綻放出絢麗的花瓣,給夜幕增添了幾分光彩。

年七年級的早晨,大人們會暗示小孩子抱一些柴禾放在屋裏,“柴”與“財”同音,寓意為“抱財”,這包含着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憧憬,希望能夠發財,孩子們一早要向長輩拜年,多説吉利話。長輩還要給晚輩紅包,這稱為“壓歲錢”。據説,在魏晉時期,就有這個習俗。壓歲錢又稱“押歲錢”或“壓祟錢”,“歲”與“祟”諧音,可以壓住邪祟,使小孩子可以平平安安過年。

從七年級開始,人們都要在各個親友家拜年,直至初五、初六拜年活動才漸漸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