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我的故鄉優秀作文5篇

作文 閲讀(2.8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故鄉優秀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故鄉優秀作文5篇

我的故鄉優秀作文1

我的故鄉坐落在美麗的遼寧省瀋陽市,這裏一年四季都有美麗的景色。

春季迎春花最先開放,吐着黃色的花蕊,象徵着春季的到來。桃花也不示弱,揮動着淡粉色的花瓣向你招手。

夏季,蓮花滿池塘,美麗一遍,遠處的蛙叫聲,近處的蟬叫聲,還有孩子們相互嬉戲玩耍的打鬧聲,傳遍每條大街小巷。

秋季,到世博園去轉一轉,各種各樣的菊花,讓你美不勝收,留連忘返。

冬季,大雪覆蓋整個大地,松柏依就蒼翠,雪地上有孩子們留下的快樂的腳印。

這就是我可愛的故鄉,我最愛的瀋陽,我愛我美麗風景融化的故鄉。

我的故鄉優秀作文2

我的故鄉在岐山縣的一個美麗的小村莊。上一次回故鄉,是在年初過節的時候

我緩緩地走在故鄉的那條熟悉的小路上,心裏有種説不出的舒暢。四周非常寧靜,新鮮的空氣中混合着麥草的芳香,給人帶來一種濃濃的鄉土氣息。那路兩旁栽的整齊的、筆直筆直的白楊樹,那紅紅綠綠的小花草,還有那叮叮咚咚歡快地流淌着的河水,無一不在給人們展示着故鄉的勃勃生機。

不一會兒,便到了老家。透過大門,只見院子裏擠滿了人,這些都是我們一大家子的人和一些村裏的鄉里鄉親。有正在嬉鬧玩耍的兄弟姐妹,有正在談論生活和工作的叔叔阿姨,還有正在幫忙下廚擺席的爺爺奶奶。我們一家三口剛進院子時,親戚們便激動地迎接我們,倒幾杯熱茶,進行一番親切的問候,有時會驚訝地説我長高了,有時會關心我的爸爸媽媽事業上的情況。每一個都是那麼熱情!

時間如流水,眨眼間,席便開始了,大人們圍坐幾桌,小孩們圍坐一桌。大人們歡聲笑語,彷彿有説不完的話。小孩們吃飽後與同伴們去田間小路上玩耍,彷彿有享不盡的樂。我饒有興趣地跟隨着弟弟妹妹的隊伍,發現他們有一種遊戲叫做‘血草’編辮,頓時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

快來快來!這兒有‘血草’!姐姐(我兒時老家的夥伴,比我大一歲,喜歡與我玩耍)激動地大叫道。我立馬跑上前去。

果然,深密的草叢中微微露出一點淡綠色的長尖,這就是血草,因為其側面薄而利,一不小心就會割破手指,使手指出血,故得名為血草。也正因為它的韌性好,呈長絲狀,所以是編草辮的絕佳材料。我和姐姐合力將這幾撮血草拔了出來,進行整理之後,開始了有趣的編草辮。我拿了三根血草,首端重疊對齊進行打結,然後按照第一根向斜左疊,第二根向斜右疊,第三根繼續向斜左疊的順序進行多次循環摺疊。姐姐則拿了九根血草三根一分,分成三組作為基礎,進行高難度編制,這樣編出的草辮,既牢固又美觀。

我的手法不嫻熟,在編制的過程中一不小心讓血草劃傷了手指,姐姐立即放下手中未完成的草辮,焦急地跑了過來,提起我的手指,用嘴輕輕地吸出了傷口的淤血,親切地問道:你沒事吧?我貌似平和地説:沒事的,小傷而已。你受傷了,不能再編了,等我把這個編完以後送給你,好嗎?她又説道。好吧,謝謝!我羞愧地答道。此刻,我的心已變得不再平靜。這位美麗淳樸的姐姐,讓我看到了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擔當,更讓我看到了一位姐姐對弟弟無私的關愛。頓時,我的心中充滿了温暖,使我感受到她是無比的親切。最後,她如諾將她親手編的那條精美的、有着重量的草辮送給了我。至今,我仍完整地保存着它。

這就是我的故鄉,一個美麗、和諧、充滿歡樂的地方,讓我懷念至深!

我的故鄉優秀作文3

我的故鄉是一個不大的村莊,那裏有我童年時度過的美好時光。在我眼裏,它永遠是那麼親切而美麗。春天悄悄地染綠了大地。故鄉的樹和草兒,也都爭着打扮自己。放眼望去,在暖暖的春風中總有一些星星點點的嫩綠不停地舞蹈,使這沉睡已久的大地充滿了生氣與希望。每到五月,我總會乘車回故鄉探望我的祖父、祖母,另外就是和我的兩個姐姐一起遊戲。那時,我最喜歡的是院子裏一棵高大的老槐樹,因為它每在這個時節,都要開出些白色的槐花來。於是我們就靠着它坐下,等微風吹落的槐花投入懷中,拈了朵送進嘴裏,淡淡花香混着泥土與露水的味道,雖談不上美味佳餚,卻也別有一番情趣。

夏天的降臨帶來令人難以忍耐的炎熱。中午是一天中最難熬的時間,大家都睡午覺。祖母躺在我身旁,憐愛地用大蒲扇為我扇風驅熱。一覺醒來便到了下午,睡過午覺,一家人圍坐桌旁吃西瓜。而我卻帶了小我5歲的弟弟去玩,或摔泥巴,或捉迷藏,或捕蜻蜓,或逮蝴蝶。我們赤着腳跑在鬆軟的土地上,不知那留在地上的串串腳印,可是我們人生道路不可磨滅的快樂痕跡?

歲月,走進了金色的秋天,而它帶給我們的是豐收的繁忙與喜悦。小路上,田埂旁,拖拉機的聲音,人們收拾農具的聲音,看到豐收景象而歡笑的聲音,組成了一首美妙的豐收交響曲,讓我這個“閒人”也算開了眼界。看着看着,不禁眼熱手癢起來,便也笨手笨腳地幫着掰玉米,種麥子,綁豆角架,種黃瓜……忙得不亦樂乎。最令我們這幫小鬼高興的事兒,莫過於吃燒玉米了。我們把剝好皮兒的玉米放進灶膛,用燒剩下的草灰燜着,約摸10分鐘之後,我們扒開燙手的草灰,用剝下的玉米皮兒裹着拿出來。仔細看,有的玉米粒燒煳了,成了黑色;沒燒煳的,個個金黃剔透,令人垂涎欲滴。我們一人拿一個,狼吞虎嚥地吃着,燙得直搓手,卻捨不得扔掉。突然間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原來我們吃得嘴邊全黑了,一個個活像“小老頭兒”。

隨着雪花飄落,春節即將到來。大家裏裏外外地忙,我們這些小孩兒就幫忙幹些雜活兒,然後大人們便給我們一些零錢,讓我們買糖果、鞭炮。我們在院子裏放鞭炮,嘴裏含着甜甜的.糖塊,高興地跳着、笑着。大年三十要等到12點才能吃餃子,我們幾個小孩兒實在餓得慌,就偷偷地捏上幾塊肉吃,越吃越香,不一會兒,一碗肉便“報銷”了。以後自然免不了被佯怒的大人們數落幾句,但不會捱打的,因為大人們,尤其是祖母很寵我們,頂多刮一下鼻子,我們就扮個鬼臉跑出去玩兒。

故鄉的趣事都銘記在我心中,它將成為我人生中最亮的一顆星,珍藏在我心靈深處……

我的故鄉優秀作文4

時間一點一滴如流水般似的流過,我從一個哇哇大哭的小嬰兒變成了一名五年級的少先隊員.在這11年的歲月中,陳埭與我解下了不解之緣;在這11年的歲月,陳埭與我共同成長,它可以算上是我的第二個故鄉.

當1999年1月三日,一個哇哇大哭的小生命降臨到這個世界上,那就是我.在我滿月時,爸爸媽媽便帶着我全家來到了陳埭打工.聽媽媽説,那時的陳埭還是發展中的陳埭,有些人家很富有,有的人家卻很貧窮:大部分的房子是破舊的土屋,街上的道路是坑坑窪窪的泥道……父母在這樣的環境裏努力着,我也在這樣的環境下一直成長着.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長高了,長大了,當我開始讀幼兒園時,我眼前那個貧窮落後的陳埭在日日地變了:馬路代替了泥濘的古道,破舊的土屋變成了樓房幢幢;往日的泥濘街變成了整整齊齊的水泥路,路旁的商店打扮得多姿多樣,彩燈閃爍着,好像在慶祝着改革開放.特別是在夜晚,燈火輝煌,流光溢彩,令人流連忘返.這一切是多麼美好啊!此刻,我感覺到陳埭正在日新月異地變化着.

後來,我上了國小,這兒有很多本地老師.可是,老師們並沒有歧視我們這從異鄉來的孩子,他們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同學,像媽媽一樣愛護我們。二年級時,同班同學林阿金看我瘦瘦黑黑的模樣,經常在同學面前大聲地嘲笑我是瘦不禁風的”山羊”.每當聽到這,我心裏充滿了委屈和酸味,心想:雖然我是外地人,但我也有自尊啊!林阿金,你怎麼能歧視我,嘲笑我呢?我變得越來越沉默,不參與班級活動、與同學交流。老師知道了這件事,想不到老師竟會把林阿金找了出來,狠狠地批評並教育了他,讓他知道了這是不對的: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是為陳埭的發展而努力,人人都是平等的,不應該看不起外地人,這是不對的。當他向我道歉時,我熱淚盈眶,頓時心裏感到好暖和呀!這時我知道了:陳埭不但經濟在發展,而且內心也正在豐富呢.

一年一年,陳埭繁榮富強起來,就像我,在老師的精心培育下,我也一天天地成長,知識也一天天地豐富,在更深的海洋裏盡情地遨遊……

我想,陳埭就像我們小孩一樣,從閉塞走向暢達,從貧窮走向富裕,從荒蕪走向繁華…… 它與我們一起成長着.我要對陳埭説一聲: 謝謝!也相信,長大後的我一定把陳埭這個地方創建得更美好,更富強,更和諧!

我的故鄉優秀作文5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是一句樸素的真理。一方人自有自己獨有的民俗,孩子們也有自己的趣事與遊戲。成年甚至老年人遠離家鄉千里萬里仍是鄉夢連連,僅僅因為故鄉是家的承載嗎?更重要的是,這方土地上永存着他童年的天真、樂趣與童年的夢。

我的家鄉地處魯西南平原,一道雄壯的金堤向東西方向蜿延而去,堤南是河南地界,堤北是山東地界;堤北被稱作上堤,堤南被稱作下堤。兩邊的人們可不管山東地河南地,堤南有山東人的地,堤北有河南人的親戚;走親訪友自是不在話下,趕集上店,你買我賣,更是互通有無。我的故鄉貧窮而又温馨。

鹼土牆,老土屋,隨處可見。人們身上,大補丁摞小補丁,與本身的衣服色一樣的補丁就是高級的了。富裕的家庭也就是有兩輛自行車;縫紉機、手錶更是奢侈品,是某個家庭高人家一等的象徵。棒子窩窩是主食,白麪饃饃,殷實的人家也不捨得吃。母親説,我家西屋的門框被父親撬後,賣了,糴了山芋片,吃了半年。我們這裏,沒有手工業,也遠離大中小城市,沒有工廠,小買小賣,只能養家户口,遇到天災事故,則入不敷出。人們一年四季圍着地轉,冬天蹲牆根,曬太陽,打撲克。大人無事可做,孩子們自然可以不計時間,自一由地玩個痛快。房前屋後,胡衚衕同,角角落落均留下了我的身影,村子上空的兒歌聲中母親總會聽到我的聲音,村外的田野裏,總能看到我瘋跑的身影。一旦跑煩了,玩膩了,就渴慕起夏天的翠綠的大甜西瓜,想念起堤外廣闊的黃沙地來。

上堤是於土地,適合種植小麥、玉米,初夏,金浪連天,人們揮汗如雨,田間銀鐮飛舞,場內麥垛如山;秋天觸目皆是黃澄澄的玉米棒子。下堤是黃河衝擊的泥沙地,適合種植西瓜、甜瓜、花生、山芋,西瓜、山芋,那裏是如何的一地碧綠,我無法見到。夏天,我見到的盡是一車車成熟的西瓜、甜瓜,秋天,人們則興致勃勃的下堤去,到別人收穫後的地裏,尋找落下的花生、山芋。

夏天,下堤種瓜的人趕着滿載西瓜、甜瓜的牛車慢悠悠的翻過堤,到上堤來換麥子。甜瓜的香味着實誘人,西瓜也惹人喜愛,大的一個足有十七八斤。中午烈日如火,散了工的鄉親們走出家門來換瓜,敲敲這個,摸一摸那個,談定兑換的價錢,正式挑選瓜,挑完,換瓜人稱好,就提回了家,不久,必啃着一條西瓜來還瓜賬。秋天,上堤人帶着鐵鍬到下堤來翻地,別誤會,他們的目的是為了翻出地裏落下的花生、山芋,上堤人收穫了山芋、花生,把土地被翻了,下堤人也樂享其成,彼此心照不宣。

小小的村莊怎盛得下一顆好奇的童心,對我來説,所好奇的,莫過於西瓜、花生的產地下堤了。我還小,是不能到那裏去的,這使我做過許多夢,這夢也就成了我童年故鄉的一部分,所以一併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