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弟子規伴我成長作文3篇

作文 閲讀(8.13K)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伴我成長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弟子規伴我成長作文3篇

弟子規伴我成長作文1

記得四年級上學期的時候,我們學校開展學習《弟子規》活動,老師指導我們背誦《弟子規》。每當我背到“父母責,須順承”這個地方,我就有許多的不解。難道是父母罵我們,我們也要自己承受。為了弄明白這一句,我問了我的幾個小夥伴,他們和我一樣,都是大大的疑惑。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

轉眼間,我已經是一名五年級的大學生了,隨着年級的升高,知識的積累,再加上老師的講解,我才明白讓我深深地疑惑了一年的難題。原來這句話的意思是説“父母的斥責是有道理的,我們應該虛心地接受”。一天,我和的小夥伴一起出去玩,我們互相追逐打鬧,我不小心摔倒了。回家我媽媽看見我的臉上、嘴上都是泥,腿上還有一些血跡,就狠狠地斥責了我一頓。當時,媽媽一言一語,又讓我想起了《弟子規》中的“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我雖然很委屈,不是故意的,但是我覺得媽媽的話有道理,承認了自己的過失,虛心地接受了媽媽的斥責,媽媽的火氣才消。

還有一次,我和小夥伴們私自去了大河戲水,弄得衣服和褲子都濕了。第二天我就感冒了,起不來炕。媽媽問明瞭我感冒的原因,氣不打一處來又把我斥責了一頓。於是我又我想到了“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自知理虧,沒有和媽媽再頂嘴。因為我知道媽媽雖然口頭上罵我,但是媽媽是心疼我的,如果媽媽心目中沒有我,媽媽怎麼會斥責我呢?父母是把我們生出來的人,沒有父母,也沒有我們。父母把我們從小養大,的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們時時刻刻,都要順着父母的'意思去做。即使不能完成,也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它。即使父母做錯了,也不能責怪他們。

感謝《弟子規》這本書,正是因為學習了這本書,才讓我理解了父母。以後,我要更加努力地學習《弟子規》,嚴格按着《弟子規》的要求去做,並把學習《弟子規》落到實處,讓《弟子規》伴我幸福成長。

弟子規伴我成長作文2

二年級的時候,在老師的指引下我初讀了《弟子規》,剛開始我並不懂得其中的含義,我心裏還常常還疑惑:《弟子規》有多大的作用,為什麼學校要求我們都要讀背呢?就這樣,我每天在早讀時都吟誦着它,也慢慢地理解了其中的一個個道理,幾年過去了,《弟子規》伴隨我一路成長,它指引了我的行為,也讓我懂得了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為人處世……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這句話就幫助我改正了錯誤的行為,讓我受益匪淺。我以前經常出於好奇,隨便翻動同學的鉛筆盒,有時看見漂亮的橡皮或是新奇的鋼筆,就順手拿過來用,如果他們生氣了,我還説他們真小氣。有的同學丟了東西總是來找我要,有時我也很冤枉。自從讀懂了這句話後,我明白了,用人家的東西一定要經過別人的同意,如果不經允許就和偷沒什麼兩樣。現在,我再也不會翻弄別人的鉛筆盒了,如果想用同學的東西就先去問問人家是否同意,從那以後我和同學的關係也越來越融洽了。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這句話也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回想起小時候我不懂得愛護書籍,翻書時很粗魯,書角也折得亂七八糟,還經常給書上人物畫個鬍子添個眼鏡……哎!真是慚愧呀。現在的我可不一樣了,看看我的書架,一排排書按類別擺放着,規整有序,讀過的書也是乾乾淨淨,像新的一樣。看書時,即使有再急的事,我也會夾上書籤、合上書本後再離開。最近,我還跟媽媽學會了包書皮,有幾本教科書還是我自己包的書皮呢。《弟子規》教我懂得了,一本書雖然價錢不貴,但裏面的知識卻是無價的,愛護書籍,珍惜書籍,就是對知識的尊重。

這兩年來,《弟子規》像一盞指路的明燈,慢慢地影響了我的行為習慣,讓我的舉止更有規矩、言行更有禮貌,傳授了我做人的道理,給予了我正確的是非觀。感謝《弟子規》伴隨我成長!

弟子規伴我成長作文3

人生像一弛紙,也像一場馬拉松。是《兄子規》在我人生的紙上描摹了出色而又光輝的一筆,也是她在我人生的馬拉松上注進了源源一直的力氣。

《弟子規》中有云“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走,不學文,免未睹,昧理實。”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能事必躬親“孝、悌、謹、信,泛愛眾,疏仁”這些天職,一味逝世讀書,縱然有些知識,也常識增加本人浮華不名的習慣,怎麼能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如果只是一味地去實際,不肯讀書學習,就輕易依着大家的成見幹事,受蔽了真諦,是不合錯誤的。我想,這跟孔婦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模一樣。簡簡略單的一些字,草草而望,這些字似乎在陳述光學而不作的成果。但,再細細咀嚼,才曉得文字後點藴露的真理。

這讓我想伏其中有句“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實在,良多情理咱們緩緩都會懂。如果只是憑仗權勢平易近人,對方不免心服口不服。只有以理棄勝,別人才幹甘拜下風。記得有一次,多少個男共學在吹“牛皮”,假使我以科代表的身份去壓他們,確定會有所不服,於是我想到了《弟子規》中一句“話説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他們都慚愧地低下頭。

還有很多同窗碰到艱苦就“不假考慮”地往答他人,這也是不惡的習慣,應當“逢惑而念不得則問”。文學是要靠聚沙成塔般積聚的,如果你想平步青雲,那只是沙上修塔,徒勞無過。“百擅孝替先。”一個對父母皆不孝敬的我,如果説他可能幹成大事業,那興許是一種偶合;一個不理解禮儀的人在人生的途徑上趔趔趄趄言走,最後付沒的代價也是很大的。

《弟子規》,她讓我懂得了許多。她不僅僅只是一標書,更像是人生的一位承蒙老師。是她讓我學會了感仇,學會了成長。

假如有己5歲了,還不傾聽功她這麼他的童年多了一段暖馨…

我想,爾是幸福的!

由於童年面始終有她相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