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鄉鎮年度生態創建工作總結範文

工作總結 閲讀(8.73K)

自2006年來,秋爐鄉在縣政府等有關單位的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生態經濟學原理為基礎,根據有關的生態建設的總體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高標準開展生態創建活動,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努力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全面推進生態鄉的建設,把秋爐鄉建設成為經濟、社會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鄉。至今,生態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生態建設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鄉鎮年度生態創建工作總結範文

一、基本情況

我們秋爐鄉地處甌江小溪上游景慶交界處,是我縣甌江小溪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源頭鄉。全鄉總面積5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有69000餘畝,轄9個行政村31個自然村,總人口4900餘人。有國小一所,社區衞生服務站一個。

秋爐鄉屬中亞熱帶季風類型,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温16℃,最高氣温為7月,平均為28℃,最低氣温為1月,平均氣温6℃。

全鄉以山地為主,地勢較高,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峯近十餘座,森林覆蓋率75.8%;立木蓄積量大,筍竹兩用林資源、水資源豐富,屬縣西南低中山林、糧、食用菌、畜、藥綜合農業區。根據本地實際,立足資源優勢,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路子改變以往食用菌生產單一發展模式發展效益農業:已初步形成了以生態效應為出發點,以糧食為基礎,以中藥材、香菇栽培吊瓜、板栗種植為支柱,種養業綜合發展的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根據生態鎮要求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從秋爐鄉實際出發,堅持開發利用與綜合防治相結合,通過物質循環,能量、資源的多層次利用,全面優化農民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緊緊圍優化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產業、弘揚生態文化、建設生態班子等方面加大投入和建設。

(一)生態環境方面

1、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力度進一步加大。為進一步明確我鄉生態創建和環保工作的重點,提高工作水平,我們充分利用黑板報、標語、會議、座談等形式和中心國小開展爭當“環保小衞士”等活動,加大了生態環保的宣傳力度,形成了濃厚的氛圍,“浙江綠谷”、“生態縣”創建,生態求效益與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在鄉黨委政府提出發展綠色工業和生態效益農業的思路中,都滲透了生態與環保理念,新農村建設規劃突出了美化和綠化的特點,工業發展突出了水利水電工業。效益農業中的.吊瓜種植初具規模,毛竹、食用菌、高山茭白等則強調了環保和效益意識。此外還根據“生態縣建設”的要求,制定了《秋爐生態鄉建設規劃》,爭取通過幾年的努力把秋爐鄉建設成為一個“環境優美、生態和諧、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2、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結合新農村建設的契機,首先在沿溪幾個村進行村莊整治,聘請了保潔員,按時進行清理,解決農村生活垃圾亂堆放問題,加大對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及改欄改廁的力度。大力宣傳沼氣在清潔能源使用方面的應用,為沼氣項目建設奠定羣眾基礎,08、09兩年全鄉完成建設沼氣63户圓滿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建設任務。

3、村環境污染整治全面推開。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加強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控制和環境綜合整治,開展袋料香菇石蠟浸棒專項治理工作,開展低毒藥鼠,開展高劇毒農藥的禁用和劇毒鼠藥的禁用活動。農村垃圾集中填埋、集中焚燒取得一定的效果,徹底整潔了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羣眾生活質量,取得了環境綜治效益。

(二)生態產業方面

圍繞農民增收目標,努力突破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秋爐鄉結合本鄉實際,積極推進農業、農村市場化,引導農民走向市場,在市場中增收致富。

1、早”字當頭,狠抓春耕備耕工作,夯實糧食生產基礎。一是宣傳工作早到位。深入各村瞭解農業生產情況,進行春耕生產組織動員、宣傳,大力宣傳糧食綜合直補、農機補貼、良種補貼等支農惠農政策,保護和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二是農技培訓早行動,鄉農技站組織農民進行農作物的施肥等實用技術的培訓,提高農民在農業生產中應用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三是農資供應早準備。鄉農技站積極協調農資儲備、調運物資,及早做好種子、化肥、農膜等農資的儲備調運工作,並對全鄉範圍內的農藥、種子、化肥等銷售點進行全面檢查,嚴厲查處劣質農藥、種子、化肥,維護農資市場正常經營秩序。

2、“效”字當頭,大力發展效益農業,搭建農民增收新平台。一是“架”上有瓜,在全鄉已有吊瓜800畝的基礎上,新發展200多畝,力爭千畝吊瓜規模。二是“棚”中有菌,實施“雙百工程”,種植黑木耳100多萬袋,香菇100多萬袋。三是“溪”邊有鴨,大力發展生態養殖業,扶持2萬多元培育坑邊村毛榮才等溪灘地、吊瓜地套羊雞、鴨等生態養殖户。四是田裏有魚,發放農户魚苗600多斤,發展稻田養魚。五是地能流轉,我鄉正在實施的土地開發項目有四個,施工工程量均已過半,開發後將新增耕地面積1000多畝,這也意味着將新增100畝以上的基地四個,我們將力爭開發後的土地能流轉,形成規模,規範土地開發后土地利用效益,用於發展吊瓜、油茶等產業。

(三)生態文化方面

生態文化,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開展生態文化建設,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生態鄉的發展思路,提高全鄉人民的生態環境意識,把思想統一到創建生態鄉建設工作上來。

每年的迎神節和花鼓戲是秋爐鄉的兩點文化亮點, 這兩種活動藴含着秋爐人的文化氣息。

每當迎神節來臨時,秋爐鄉各村鞭炮隆隆,人潮湧動,熱鬧場面勝過春節。作為秋爐的重要民俗活動之一,“迎神”活動的重要性不亞於春節;每個村莊的“迎神頭”(每户輪流擔任)早早的於上一年廟會選定,待到今年“迎神”日接近,購買所有要用的物品,更要“神客豬”當作貢品之用。迎神節的整個活動包括祭神,祈禱,頌祖等,原取意為驅魔鎮邪,慶祝豐收,祈禱風調雨順,不鬧災荒,糧食豐收,身體健康,一年比一年好;如今被人們取意為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快速致富奔小康。秋爐的“迎神”廟會具有當地的生活文化元素特徵,如:米饅頭、“神豬”、木花炮等等,到處歡聲笑語,充滿了節日氣氛。

秋爐鄉春節有花鼓戲班在鄉間活動,其組成人員一般有10人左右,樂器以嗩吶為主,配二胡、笛子、大鑼、小鑼、鼓板等。夜幕降臨時,花鼓班演員們便輕粧淡抹,開始挨家挨户上門演出。逢上一般人家則立即開始表演,演員邊唱邊做動作,大人小孩都跟着花鼓班後面挨家挨户觀看。路上嗩吶高鳴,鑼鼓喧天。再到另一家,挨家挨户,通宵達旦,真是正月裏來鬧洋洋,到處呈現一派新氣象。

今年,由十名村民自發組成的吹打樂參加景寧畲族自治縣第四屆大地飛歌農民文化藝術節匯演,期待能在農民藝術節中展現秋爐扔的風采。

三、生態班子方面

秋爐鄉要求每位黨員幹部在工作中要做到“五心”,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爭做一名合格的鄉幹部。

一是牢記宗旨,堅持黨心。牢記宗旨、愛崗敬業、服務大局,勇於探索、開拓創新等,都是新時代“黨心”的體現形式,也是黨員形象的具體要求。全鄉幹部要時刻保持鮮紅的、舞動的“黨心”,加強黨性鍛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是關心羣眾,贏得民心。不管是領導幹部,還是普通幹部,歸根到底都是要為人民服務。我們經常講的一句話,就是羣眾利益無小事;要深入羣眾,瞭解羣眾,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

三是不偏不倚,秉承公心。公道正派是一種政治品格、一種思想作風,也是一種人格力量。鄉幹部面對羣眾,自己的一言一行羣眾都會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辦事情、處理問題“出於公心、注重公論、堅持公道”,按制度辦事情,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四是講究方法,注重耐心。向羣眾講政策、講形勢,是鄉幹部的工作基本功,也是黨密切聯繫羣眾,正確引導羣眾、發動羣眾最基本工作方法。

五是狠抓落實,增強事業心。一個任務、一項工作交到手裏就是一份責任、一種囑託;“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作為鄉幹部的主要工作就是抓落實。鄉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一定要有“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信念,要以“羣眾滿意不滿意”來衡量自己,做事情才會有動力、有壓力,才會有幹勁,才能幹成事。要求全鄉幹部以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工作作風,增強發展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堅持一個信念,幹出一番事業。

村級班子是黨和國家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黨聯繫廣大農民羣眾的橋樑和紐帶,是新農村建設的組織者、領導者和具體實施者,其作用發展得如何,直接影響到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能否得到貫徹落實,直接關係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效。

加強了對農村幹部考核,有效發揮了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為了克服農村黨員嚴重老化和年青人入黨難的問題,積極探索新時期加強基層黨建的新辦法和新途徑,為各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打下了基礎。一是為村級生態班子建設定好“苗子”。在村級換屆過程中,把一批想幹事、會幹事、幹成事、不出事的優秀人才選進村級班子。二是制定制度科學管理。一方面以制定好村規民約為核心,有效地破解了村務、黨務、財務公開難題,持續改進了幹羣關係;另一方面進一步明確村“兩委”的工作職責和程序,促使秋爐鄉各村的村“兩委“的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幾年來,秋爐鄉環境保護和建設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同時,還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各村經濟薄弱,投入於生態建設資金不足;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羣眾的生態觀念較為淡薄等等。

生態鄉建設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要統一規劃,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發展經濟,增加投入,動員人人蔘與,結合實際,有重點、有步驟地分步實施。

1、堅持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的關係,要以經濟發展帶動生態環境建設,以生態環境建設促進經濟發展,把生態鄉建設當作推動經濟發展的一種模式。

2、把生態環境建設和文明村建設結合起來,堅持不懈地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加強周圍綠化的建設;繼續開展文明村建設活動,鞏固已有成果,豐富其發展內涵。

3、加強宣傳,不斷提高全民共同參與生態環境建設的意識。

4、總結經驗,不斷探索生態環境建設的機制,建立一套有效的體制,保證生態鄉建設順利實施。

5、設立日常專門的生態環境管理機構,負責日常具體的生態保護的統一監督管理以及組織協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