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國學經典名句譯文參考

語錄名言 閲讀(2.36W)

1、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弟子規》

國學經典名句譯文參考

【譯文】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

2、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現能《弟子規》

【譯文】稱呼長輩,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長輩面前,要謙虛有禮,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3、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份 下稱家《弟子規》

【譯文】穿衣服需注重整潔,不必講究昂貴、名牌、華麗。穿著應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場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經濟狀況,才是持家之道。

4、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弟子規》

【譯文】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張張,因為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苦怕難而猶豫退縮,也不可以草率,隨便應付了事。

5、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弟子規》

【譯文】借用別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講明,請求允許。如果沒有事先徵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竊的行為。

6、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眥《弟子規》

【譯文】當你有能力可以服務眾人的時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慮到自己,捨不得付出。如果別人有能力,不能輕視,更不能妒忌。

7、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弟子規》

【譯文】只要是人,不分族羣、人種、宗教信仰,皆須相親相愛。同是天地所生萬物滋長的,應該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維持這個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

8、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弟子規》

9、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苟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昔孟母 擇鄰初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選自《三字經》

10、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選自《三字經》 二年級: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論語》

【譯文】孔子説:“學習並且不斷温習與實習,不也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

【譯文】孔子説:“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為師學習的人;我選擇其中好的並且向他學習,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過來。”

3、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

【譯文】孔子説:“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後誹謗人的人,結交善於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4、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戰國策》

【譯文】走失了羊,趕快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失誤要後及時補救。

5、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戰國策》

【譯文】指在一個陷阱的環境裏,不要過於與對手爭強好勝,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敵人。

6、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譯文】驕傲自滿會招來損失,謙遜虛心會得到好處。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譯文】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時也尊敬別人的父母和老人;愛護自己的幼小兒女,同時也愛護別人的幼小兒女。

8、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譯文】沒有圓規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圓”或“方”的形狀來。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

9、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荀子》

【譯文】不停地刻,金塊和石頭都可以被雕刻。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恆,再多的困難也能克服。

10、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荀子》

【譯文】青,從藍草中取得,顏色卻比藍更深,比喻後生晚輩通過學習和積累,學習超過前輩。

1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譯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

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

【譯文】短:不足,長:有餘。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13、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後漢書》

【譯文】真誠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堅如金石的東西,也要被打開。

1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

【譯文】少壯年華時不努力學習,待到年老時就只能悲傷了。勸勉世人要珍惜光陰,有所作為。

1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譯文】靠着硃砂的變紅,靠着墨的變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客觀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

16、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晉書》

【譯文】從竹管的小孔裏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17、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出處:《禮記》

意思:心不在那裏,看什麼也看不見,聽什麼也聽不到,吃什麼也吃不出滋味。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專注。

18、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清《增廣賢文》

意思:路途遙遠,才可以知道馬的力氣的大小;經歷的事情多了,時間長了,才可識別人心的善惡好歹。

19、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寅,一家之計在於和,一生之計在於勤。

意思:一年中最關鍵的時間是春天,一天中最關鍵的時間是在黎明;一個家庭最寶貴的東西是和睦,一個人要成功最重要的東西是勤奮。 要善於把握關鍵時間,抓住關鍵的東西,好好把握,好好珍惜,才能成功。

20、日日行不怕千萬裏,常常做不怕千萬事。明·呂坤《呻吟語·應務》

【譯】 天天行路,不怕路途有千萬理之遙;常常做事情,不怕有千萬件事之多。

【記】 不幹,永遠也不會成功。要實現自己的目標,離不開艱辛地勞動,成功和失敗都是長期一步一步積累的結果。

1、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譯文】有子説:“禮的應用,以和諧最為重要。”

2、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孔子説:“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夥伴。”

3、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

【譯文】子夏説:“做官有了餘力就可以學習了,學習有了餘力就可以做官了。”

4、子夏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譯文】子夏説:“普天下的人都應是兄弟。”

5、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譯文】孔子説:“花言巧語,裝模作樣,這樣的人很少有仁義之心。”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譯文】孔子説:“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雖然發號施令,在下者也不會聽從。”

7、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

【譯文】孔子説:“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打算,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8、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弟子規》

【譯文】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説自己的缺失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讚自己就歡喜,那麼壞朋友就會來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漸疏遠退卻了。

9、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譯文】説話沒有文采,就傳播不遠。

10、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

【譯文】不論做什麼事,事先有準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譯文】玉石若不經過雕琢,就不會成為玉器;人若不學習,就不會懂得道理。

12、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譯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麼到哪裏都有公平。

13、駑馬十駕,功在不捨。《荀子》

【譯文】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遠的距離),他的成功在於不斷行走。比喻先天條件差的,只要通過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14、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子兵法》

【譯文】瞭解自己,瞭解敵人,百戰都不會失敗。即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瞭解,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15、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三國志》 【譯文】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選自韓愈《師説》

意思:人不是生來就什麼都知道的`,誰能沒有疑難問題呢?説明向他人求學的重要性。

17、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記】 這是一幅古人的對聯,是説功夫、本領、成功,都是從勤學苦練中得來。人一生隨時都可能會遇到困難,或者遭到逆境;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戰勝了困難,你就會獲得勝利的喜悦。

18、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孔子家語·六本》

意思是,苦口的藥雖然很倒胃口,但卻有利於自己的病,逆耳的話雖有點傷人,但卻能幫助我們的一言一行。現在常用來説明應該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19、行成於思,毀於隨。——唐·韓愈《進學解》

意思:做事成功由於多思考,失敗由於隨意,不經心。

20、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譯文】孔子説:“對於任何事情瞭解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2、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論語》

【譯文】孔子説:“把所學的東西默默地記下來,不斷學習而不厭煩,教導別人而不感到疲倦,這些我做得怎麼樣呢?”

3、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論語》

【譯文】孔子説:“君子胸懷寬廣坦蕩,小人永遠侷促憂愁。”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

【譯文】孔子在河岸上感歎説:“時光的流逝就像這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5、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實。

【譯文】孔子説:“君子以言過其實為恥辱。

6、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譯文】孔子説:“花言巧語能敗壞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7、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弟子規》

【譯文】早上要儘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寶貴的時光。

8、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譯文】常用來表示記取過往的經驗教訓,以作為後來行事的借鑑。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譯文】天體運行,剛健有力,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永不停息。

1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

【譯文】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壓服他的意志,這才叫作大丈夫。

11、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

【譯文】水既能託載着船前進,也能使船傾覆。這句話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兩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適當引導就會造成壞的結果,壞的事情如經合理疏導則可以引出好的結果。

12、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譯文】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脱不了國法的懲處。

13、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譯文】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個別錯誤。平凡的人在許多次考慮中,也會有一次是正確的。

14、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禮記》

【譯文】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比喻做事須謹慎,不能出一點點差錯。

15、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後漢書》

【譯文】處境越窮困,意志應當越堅定。老年人越是年長,精神應當越壯豪。

1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譯文】即使是很小的壞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17、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志》

18、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出自《孝經。天子章》

意思是: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

19、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意思:耳朵聽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經過實踐的。

20、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處:《晏子春秋》

意思:堅持不懈做事的人,總會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總會到達目的地。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

譯文:大學教人的道理,在於彰顯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親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並且保持不變。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

【譯文】孔子説:“不怕別人不瞭解我,就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

【譯文】孔子説:“君子普遍地團結人而不相互勾結;小人相互勾結而不能普遍地團結人。”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譯文】孔子説:“只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產生疑惑。”

5、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譯文】孔子説:“看見賢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齊,看見不賢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