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3篇)

語錄名言 閲讀(2.72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3篇)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1

這本哲理性散文集,實質上是對人性和生活的探討。關於人的“靈”與“肉",“命”以及靈肉的鍛鍊,還真讓我有點小吃驚。開篇就有説道楊絳先生怕“鬼”,“鬼”其實就是人死後的靈魂。書中也確實記載了好幾個關於別人以及“我”的“遇鬼”事件。什麼“鬼打牆”啊,“鬼附身”啊都堂而皇之的提到了,並且明明白白的説道,你可以不相信某些東西,但是你不能否認這些東西的存在。你還別説,我還真記得,在我們大學教室裏,我們可愛的日語老師還真的跟我們分享了一次她的切身遇鬼經歷,以及後續詭異事件和她的辟邪之道。我還記得,那次事件後,有同學短信給她,説她給同學們留下了陰影,該老師還當縱在課堂上給我們道歉了。所以,我也覺得,世界上某些東西我們雖然不相信,但是確實不能否認他們的存在。

還有所謂的“靈”與“肉”的鬥爭和統一,當“靈”即理性一面佔據上風,便是顯示了我們作為智者的一面。當然,“靈”也是説,我們作為可以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高層次的一面,“肉”即使作為動物本性的一些基本需求和渴望。所以,作為一個人,我們也是時刻處在矛盾與鬥爭之中的啊。這個時候,我不禁又想到了一句知乎上的毒舌“男性的慾望是人類不斷繁衍生息的根本,女性的矜持是人類文化發展的根本源泉”。當然,這個有點跑題之説,不過,也是我突然聯想到到一個趣事。

文中還主要講述了為人一生的修養與鍛鍊,即是“靈”的鍛鍊,也是”肉“的鍛鍊。”如要鍛鍊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必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成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比如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其實,也就是我們老祖宗一直提倡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最後,老先生還收錄了一些註釋。其實就是一些生活中發生的真人真事的記錄。其中有一篇,印象非常深刻。一個在北京給夫人做幫傭的阿姨口述了自己的悲慘一生。小時候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長大后辛苦勞作,外出務工養家,結果遭受丈夫不忍寂寞,無情被勾引,身體背叛,隨後默認接受丈夫背叛的事實,還一直堅持在外賺錢養家。真的是如了她自己那一句話:"一輩子只知道勞作,賺錢,存錢,省錢。年輕的時候為了賺25塊養家的錢,後來失去了家。”女人啊,這是為什麼啊。不過,也有個體會就是,妻子和丈夫不管怎樣還是要在一起的,長期分離總會有問題,最終得不償失。當我説出這番感慨時,連在一邊玩網遊的蔣公子都馬上附和道:“對,沒錯!”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2

“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邊緣上,向後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後看,我已經活了一輩子了,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呢?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麼都沒有了嗎?”這是楊絳先生在本書前言中所寫的一段話。

《走到人生邊上》,是楊絳先生在九十六歲高齡時所寫的一本關於人生感悟的書。滾滾紅塵,顯然楊先生已經走得夠久,時間正在從她的身上碾過去。對於人生,她也有自己的豐富經歷。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對於生命的哲思,對於探討人生終極問題的思考還不夠,我希望通過楊先生對生命的解讀,來找尋自我的價值。

本書分兩部分,一半論文,一半散文;一半講理,一半講故事,用故事當理論的“註釋”。前半部分,充滿了楊絳先生對於鬼神、人生、命運、生與死、靈與肉等根本問題的思考。自序第一段寫到:我是從醫院前門出來的。如果由後門太平間出來,我就是“回家”了。這樣充滿智慧與幽默的文字,讀上去引人發笑的同時,也有着對生命的深刻反思。

而在本書的註釋部分,楊絳先生用故事來構建她自己的世界。看似尋常的故事,其實有着她自己的人生智慧。《勞神父》、《孔子的夫人》等幾篇文章,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帶來的美感,樸實的文字流露出的是漫長人生的平凡。《記比鄰雙鵲》,看似寫的是喜鵲一家,實則是通過對小鵲的死亡,傳達出對自己親人離世的深切感懷。像楊絳先生這樣一個沉醉在精神世界裏的人,她和她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而親人的離世,則讓她的精神世界有所坍塌,她也在用一生來修補她自己遭受的創傷。平淡的敍述,不加修飾的白描,更加感人至深。《胡思亂想》這一篇,讀完確實引人深思。作為一名年近百歲的老人,死亡是自己時時刻刻可以感知、觸摸到的,而要如何去面對死亡,楊絳先生似乎也在文中給了我們一個滿意的回答。《她的自述》延續了楊絳先生一貫的白描寫法,通過想對奶奶講的話,給讀者鋪開了一條時間通道,把讀者帶到了當時的場景中去。並用這樣的故事和描寫,解答眾人對於命運的問題,讓讀者與她的思想進行碰撞。而最後的那一句“我活一輩子是為啥呀”,更是將讀者的感悟牽引到了秀秀身上,引發讀者相同的思考,你我的人生命途又何嘗能走出這樣的道路呢?

感謝楊絳先生,在又老又病又忙的人生邊緣上,為世人完成了這本書,解答了世人的'疑惑。讀完本書,我更是有了深刻的認同。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3

看了楊絳先生《走到人生邊上》,再次感受到先生摯樸,平實的語言。無華的語言中又充滿了哲理,引發讀者的思考。其中有一篇文章《勞神父》讓我很有感觸。

這是楊絳先生在96歲高齡寫的一本書,楊絳是錢鍾書先生的夫人,在一次機遇偶然的情況下讀完了它,最開始被吸引還是裏面的鬼故事內容。這本書所講述的內容正如書名一樣直白:走在人生邊上。像是和自己的一生進行對話一樣,有生死、有命運、有靈魂、有鬼神,跨越了近一個世紀,將生、老、病、死的非常平靜的述説着。

楊絳先生説,九歲那年勞神父跟她講故事,並送她一盒巧克力。巧克力貼上了十七,八層廢紙,要求必須在回去的火車上才能拆開。楊先生一直以為勞神父的用意是要勉勵她做人要堅定,勿受誘惑;到九十歲的某一夜晚才頓悟他的用意,就是希望她能把那匣糖帶回家,和爸媽一起分享,僅此而已。哈哈。實在有趣。

楊絳先生一生歷經坎坷磨難。到百歲之齡仍在學習反思,對人性和生活的思考越發透徹,返樸歸真。其實有時候生活或事情的本意是很簡單的,只是我們想多了,不是嗎?沒有那麼多的勵志故事,不需要那麼多的道理説教,中心思想和內涵引申。

曾經有人問,為什麼喜歡看米老鼠和唐老鴨,答案就是,好看。喜歡有時候真不需要理由。大道至簡,如日東昇西落一樣平常。簡單就是快樂

鬼打牆、鬼附身、古代刑場這些非常靈異的事情,在這本書裏都進行詳細了描述,這些東西本不適合在這裏被提及。書裏面提及了楊絳先生年輕時候的一個同學,家裏般進了非常大的一個院子,這個院子以前是清朝的一個斷頭台刑場。自從搬進去住之後,一家人接連變故,非常瘮人。從一個老人家的説出這些,説實話,我是信的。楊絳先生對唯物主義、唯心主義、人的信念都進行了思考,修身之道、品德修養。人的可貴之處在於人的本身,無盡的苦惱。“曾為靈性良心奮鬥的人,看到自己的無能為力而灰心絕望,覺得人生只是一場無可奈何的空虛”。“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最妙曼的”。

讀完《走到人生邊上》,感歎楊絳女士在九十多歲的高齡下,那麼平靜的對待生活、平靜的思考。作者一輩子經歷了非常多的苦難,生離死別,到臨了對人生看的無比通透,無比豁達。這種心態,是令人無比讓人敬佩的。

活下去。也希望每個人的晚年能夠有幸福快樂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