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生態文明課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閲讀(1.14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態文明課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態文明課心得體會

生態文明課心得體會1

週五的生態文明教育課讓我痛心疾首、感慨萬千: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代替了原來的青山綠水;一場場演唱會過後垃圾遍地,狂歡之後丟棄了文明;張牙舞爪的濃煙使天空不再像以前一樣碧空如洗了;肆無忌憚的污水使河水不再像以前那樣清澈見底了……

大氣污染、水污染、亂砍亂伐、亂捕亂殺……這一切已使生態平衡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霧霾、沙塵暴、泥石流、地球變暖、冰川融化、物種滅絕接踵而至,這是大自然向我們發出了最後通牒,提醒我們破壞大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村民們用斧頭得到的一切終被大水吞噬,失去一切!難道這個教訓還不夠慘痛嗎?因此。我認為:綠色環保,人人有責!

我們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成為綠的使者,讓“綠色環保”這四個大字深入到每一個人的心中。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親人,長大後教育我們的子孫後代:綠色環保,人人有責。

隨着社會的進步,小汽車幾乎成為每一個家庭的代步工具,而汽車尾氣也已經成為大氣污染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出行,從我做起。我們外出時可以和家人一起步行、坐公交車和新能源車;能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應該從點點滴滴做起: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粒糧;植樹造林,好處多多,不僅可以防止沙塵暴和泥石流的發生,還可以製造氧氣、淨化空氣。

我相信,只要我們人人努力、綠水青山、碧草藍天、鳥語花香都將不是夢。

生態文明課心得體會2

在××生態經濟區建設中,我們將擔當應有責任,爭取更大作為。

在保護“一湖清水”上積極作為,重點從四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園區養生態。對高污染的項目定下“堅決不搞”的鐵律,做到高排放的項目不上,高能耗、低產出的項目不上,環保措施達不到要求的項目不上。二是岸上搞綠化。先要保護一片青山,突出抓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啟動環湖景觀林帶建設,加強對湖區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三是城裏治污染。開展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專項整治等七項環保整治行動,中心城區新建兩個日處理能力達1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各縣(市、區)污水處理廠年底全面竣工並投入運營。四是鄉村清垃圾。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控制,全面實行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積極探索“户集、村收、鄉運、縣處理”等模式,做到垃圾不露天堆放、不倒入江湖、不成為污染源。

在發展生態經濟上積極作為。按照功能區劃,推進工業向沿昌九高速、沿江區域集中,向工業園區集中,促進產業集聚,打造星火有機硅、城西港區等新型工業板塊。大力發展湖區生態農業,抓好××優質無公害水產品養殖。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業,構建廬山—××大旅遊發展格局,把××打造成國內外著名的生態旅遊休閒勝地。加大湖區水能、風能、地熱能、沼氣能和生物能等新能源開發力度,努力把九江打造成為中部地區綠色綜合能源基地。

在推進湖區基礎設施建設上積極作為。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合理佈局湖區交通路網,儘快啟動建設九江繞城高速,改造沿湖港口航運設施,沿湖鄉村道路全面硬化,提高湖區通暢能力。進一步完善湖區水利設施,支持配合××生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並建設一批相關基礎設施項目。

在推進沿湖城鎮建設上積極作為。認真搞好城鎮建設規劃,構建湖區新型城鎮發展體系。重點培育共青城、星子、都昌等一批沿湖中心城鎮,把星子、湖口、九江縣和瑞昌市納入“大九江”規劃建設。抓住省委、省政府和團中央大力支持共青城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推動共青城和德安縣相向發展,通過3—5年的努力,把共青城建設成為30萬—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打造成經濟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有機統一的樣板、××生態經濟區的亮點、國際合作的示範區。

生態文明課心得體會3

如今,“綠色”成為時尚,綠色食品、綠色發展…。我們須意識到,全球惡化的生態環境形勢已不是單純的科學技術就可挽救的,要靠政策、靠政治,更要靠全社會覺悟的生態道德文化觀。否則,如何拯救“瀕臨失衡的地球”。通過對十八大報告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深入學習,結合保護區工作,就生態文明中的生態道德教育談點體會。

加強生態道德教育,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認為要以“綠色通道”中特殊先行的“綠”來為生態道德教育開道。

一、生態道德教育意識的“綠”

人類對社會的依賴性與其對自然的依賴性,構成了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面。生態的破壞、環境的污染、沙塵暴、霧霾天氣、經濟發展中的透支等現象,並非主要出自科學上的無知或技術上的缺失,而是與人們的道德水平直接相關。確立新型的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是生態道德這一觸及人類的道德規範的必然要求。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德育教育特別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圍繞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集體、社會、國家的關係而展開,相對忽略瞭如何處理人與自然,包括人類與其他生命之間關係的教育,沒有把生態道德教育作為其中的重點來進行。針對目前我國生態道德教育的現狀,提高全民對生態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很是必要。

二、生態道德教育制度的“綠”

學校在“生態教育”的統領下,用生態教育思想關注每一位孩子,關注孩子的每一個方面。學校通過建立並完善相關的制度將生態道德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結為一體,利用制度來約束學生的行為,促進學生形成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的意識,從外部環境促進學生把接受的生態教育內化為自己所認可的價值觀,再外化為學生的生態行為。

三、生態道德教育目標的“綠”

生態道德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使其目標得以實現,就必須選擇和運用與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相適應的方法和途徑。生態道德意識教育的目的,在於使生態道德思想轉化為人們的生態道德實踐,並且使其真正成為公民的一種素質,其中,開展自然價值和生態美意識的教育,進行綠色消費和適度消費意識的教育,以及實施生態保護和生態創造意識的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幾個方面。從生態道德規範教育的作用來看,主要在於使人們尊重生命、尊重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正確處理控制人口與合理消費、適度發展與維護生態平衡、消除貧困與反對奢侈之間的相互關係。只有持續、有效地提高人的生態道德素質,才能使人擁有保護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識、道德能力與道德習慣,才能自覺遵循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

四、生態教育行動的“綠”

生態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幫助人們樹立綠色的消費理念,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的消費方式。學校要讓同學們從利用身邊的廢物做起,從而提高資源的使用率。在手工製作中,要引導同學利用廢棄物製作精緻的小作品。

五、生態道德教育心靈的“綠”

在進行生態道德教育時,要通過繼承傳統美德教育的合理內核,通過創設情景、誘發道德體驗、引導反思等方式,以心理體驗的形式促進德行的生成和發展,比單純的説教或灌輸要更有效。學校的“環境愛護,從我做起”活動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欣賞大自然,培養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感與欣賞之情,來消除人與自然對抗的情緒,從而積極地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努力營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環境,培養起人與自然積極健康的生態道德情感。學校通過各種途徑:如環保講座、知識競賽、徵文等來傳授生態和環保知識,並注重校園的綠色環境和綠色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接受綠色環保教育的氛圍。還要通過組織學生野外實地參觀考察及在“地球日”“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等特殊日子裏參加校內外環保宣傳和環保行動等方式開展環境教育。

六、國家生態安全教育中的“綠”

要把國家生態安全作為生態道德教育的重點。全球環境的變化,國民生產、生活方式的狀況,跨越國境的污染,生物的入侵以及軍事衝突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國家的生態安全。如今我國面臨着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為嚴峻的生態安全問題,如果對國家生態安全不及時予以高度重視並採取相應的嚴厲措施,就會給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帶來難以預料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一方面要積極建立國家生態安全預警與防範體系,改變經濟增長和資源利用方式,開展國家生態安全的國際合作,形成區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態補償機制,實施環境戰略影響的評價等;另一方面,要把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相關舉措作為全民生態道德教育的重點,並且通過各種現代傳媒對有關案例適時加以披露,使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對一切導致生態惡化現象的危害性引起高度警覺,進而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化為全體國民的自覺行動。

保護區應充分發揮生態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學校為主陣地;積極有效地開展生態道德教育,引導人們運用科學理性和道德規範來指導、約束自己的需要,提升公民的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協調發展。

生態文明課心得體會4

小到一個家大到一個國,再怎麼重視生態文明都不為過,從十七大的“四位一體”到十八大的“五位一體”,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到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我們要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我們要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社會;我們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中去;我們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文明的建設關乎人民大眾的幸福,關乎中國發展的未來,關乎我們的子孫後代,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

生態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要建設生態文明首先要處理好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的關係。眾所周知,經濟建設是社會建設的中心,對於處在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經濟建設是重中之重,説到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不得不提到“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思想,它是一種辯證的思想,五大建設之間是有普遍聯繫的。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這五個方面是相互影響的`。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為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提供和諧的生態環境。經濟的發展不單單只是經濟的增長,簡單的追求經濟增長而忽視對資源、環境的保護,忽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是對經濟發展的片面理解,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發展模式,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存在着諸多方面的問題,比如説:霧霾、土地沙塵化、水土流失嚴重、空氣污染嚴重、湖泊面積縮減巨大、森林鋭減、土地退化等等,這些都是出現在我們身邊的逆生態文明建設的現象,並且已經明顯直接的影響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由於利益的驅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疏忽了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平衡,在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中不注重對環境的愛護,這樣的發展下去的後果會很嚴重的,我們不能把生態文明建設從經濟建設中隔離出來,我們需要做到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又在經濟建設中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只有樹立全面的、科學的、正確的發展觀,才能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使自然資源得以長期有效地運用和愛護,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

生態文明的建設要合規律性合目的性,必須做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我國的能源各種各樣非常的豐富,但我們也不能只注重當下的經濟利益,肆意揮霍各種能源,破壞自然環境來換取暫時的發展,國家的繁榮富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高速的發展讓環境的承載能力到達極限,我們不能先發展後治理,不能讓我們的下一代一出生就處在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中,生態環境問題不像經濟危機那樣週期性爆發,它是一個長期累積的結果,一旦出現就很難恢復到原來的樣子,所以我們更應該像珍惜生命那樣去愛護去關心我們的生態文明。

究竟怎樣才能更好的建設生態文明,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生態文明。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生態文明的構成是: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文化、生態制度。在生態經濟方面,要調整產業結構、減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資源與節約資源等;在生態環境方面,要提高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土壤質量,擴大綠化和環境基礎設施等;在生態文化方面,普及環保知識、宣傳生態文明知識、提高生態素質、開展生態創建活動等。在生態制度方面,應該投入保障、科學執政、信息公開。

作為新時代的研究生,我們更應該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先驅者,我們在學校裏學習了生態文明的先進理念,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生態文明在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所起的作用,主動把先進的生態文明理念運用到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不僅要要認真學習生態文明的理論知識,還要在實際的生活中積極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活動中去。平時要學會垃圾分類並且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實現資源的回收和循環利用,真正地做到珍惜資源。平時生活中也要節約用水,如關緊水龍頭。再着就是要節約用電,離開教室,宿舍的時候要隨手關燈,及時切斷電源等。這些事情看起來貌似很小也很瑣碎,但是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認真做到的話,對生態文明的建設真的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平時在學校還可以多做一些環保的宣傳工作,增強同學們的環保意識。其實,建設生態文明,只要我們每一個人用心並且堅持去做,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養成保護生態環境的好習慣,讓藍天、綠水、青山重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