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案例

校園 閲讀(1.43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案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案例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案例1

新理念下的國小數學作業必須積極設計形式多樣、具有童心童趣、符合國小生年齡特徵和生活實際的數學作業形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創新意識,讓學生“願做”、“愛做”、“樂做”,成為作業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從而達到逐步改善學生學習方式的目標。如何設計多樣化的作業形式呢?我以我的教學實踐和學習體會,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選擇性作業,讓學生體會成功。

人的身心發展存在個別差異性,這直接導致了人的能力的層次差異。因而,在教學中,我們要發現個別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佈置作業時,我將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類,必做題是基礎知識,要求全體同學都會,而選做題則根據實際情況,課堂時間等,精選設計作業題,在數量上有彈性,不搞一刀切,給學生一個自主選擇,協調發展的空間,由學生自主選擇完成。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時,通過剪開長方體和正方體盒子,理解“表面積”的定義後,呈現兩個例題分別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這對優秀生來説該知識在認識了長、寬、高的時候就已經能獨立解決了。因此我在設計作業時分為以下三層:學困生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的計算基本圖形就可以了,如課本的第2、3題,中等生要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能夠正確能計算魚缸、手提袋等的用料,直接進入課本4、5題的練習,優等生要解決如粉刷教室牆面、貼游泳池磁轉之類的問題,並嘗試計算雨水管、火柴盒之類的特殊物體的表面積。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練習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自己需要的作業。注意了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所以設計作業時,不但要使智力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也能着手解決,品嚐成功的喜悦,而且要為智力水平較好的學生提供充分施展才華的空間,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水平都得到相應的提高。

二、童趣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參與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作業設計時,我們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的數學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一種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三、生活化作業,引導學生參與實踐。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又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場所,也是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用武之地。為此,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創設生活化的情境,結合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促使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並逐步培養用學生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製作性作業,使學生成為創新者。

數學作業不應受學科的限制,應加強學科間的聯繫。因此作業時可讓學生動手進行一些小製作,作一些小研究,以此引導學生探索。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之前,佈置學生如下作業:請你能給家中的長方體物品穿上漂亮的外衣好嗎?學生會動手進行大量的操作,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了表面積的.含義。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再如:在學習了《軸對稱圖形》一課後,組織學生收集了大量的葉子,並要求學生自行設計,創作一幅美麗的軸對稱樹葉貼畫。這樣的作業給了學生一個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間,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能力。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當然,數學作業的設計除以上情形外,還有很多的類型,如準備性作業,資料收集性作業,數學日記的撰寫,小調查報告等,同時各類型的作業也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彼此包藴的,只有善於佈置形式多樣的作業,才能使課內、課外融為一個整體,使預習、鞏固、拓展三段式作業的佈置渾然一體,自然天成,使作業不再是單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的花樣複合體。使它能夠最大限度的使學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並積累大量的愉快而豐富的經歷,使學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協調發展,數學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案例2

教學內容:

確定位置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確定位置的必要性;

2、確定位置的方法。

(二)能力訓練目標:

1、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確定位置的方式,使學生感受豐富的確定位置的現實背景;

2、引導學生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讓學生主動參與觀察、操作與活動;

2、訓練學生能把思考的結果用語言很好地表達出來,同時要讓學生很好地交流和合作。

教學重點:

1、在現實情境中感受確定物體位置的多種方式、方法;

2、比較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不同的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方法:引導探究、合作學習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地圖)等。

學具準備:直尺、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多媒體展示圖片)同學們還記得嗎?去年也就是20__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5號成功發射,10月16日6時28分返回艙在內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陸,圓了幾代中國人的夢想,讓全中國人為之驕傲和自豪!但是你們知道在茫茫無邊的大草原上,我們的科學家是怎樣迅速地找到返回艙着陸的位置的嗎?這全依賴於GPS衞星全球定位系統。大家一定覺得很神奇吧!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奧妙。

二、引導探究:

1、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需要物體的位置,同學們有這樣的體驗嗎?

2、如果現在有同學想去看電影,

(1)如何找到電影標上所指的`位置?(以6排3號為例,指名説,再用課件展示),

(2)如果是3排6號,與6排3號指的是同一個座位嗎?如果將6排3號記作(6,3),3排6號該怎樣表示?

(3)從剛才的討論中,你知道了在電影院內確定一個位置一般需要幾個數據嗎?這兩個數據都代表有一定的實際意義,而且在排列上有一定的順序性,這是在平面內確定位置的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也就是用有序排列的、具有實際意義的兩個數據可以確定一個位置。

3、指名任一同學:你能用剛才這種方法描述一下你所坐的位置嗎?

4、剛才有同學提到了在地圖上確定某城市的位置,大家想一想在地圖上是利用什麼來確定位置呢?請看題(P126隨堂練習)

(1)分組討論:如何找到震中的位置?

(2)在這張地圖上你能找到位於東經1130、北緯400的城市嗎?你能描述大連的大致位置位置嗎?哈爾濱呢?

小結: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位置都有經度和緯度,象GPS衞星全球定位系統就是通過監測出神舟5號返回艙降落位置的經度和緯度,從而幫助科學家快速地找到英雄楊利偉的。

5、除了剛才談到的方法以外,生活中確定物體的位置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

6、示例1:(多媒體展示艦艇圖)

(1)學生分組討論問題並交流;

(2)補充問題:你能説出我方戰艦2號的位置嗎?我方戰艦1號呢?你能描述我方潛艇相對於敵方戰艦C的位置嗎?

(3)小結:用這種方法確定位置一般也需要幾個數據?哪幾個?(距離和方位角)

7、出示廣州市地圖: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所在的區域嗎?廣州火車站呢?

三、小結質疑:

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如:在電影院找位置,在戰爭中確定對方的位置,在地圖上確定某城市或地區的位置,讓我們知道了生活中常常需要確定位置,在平面內確定一個位置一般需要兩個數據,在實際生活中遇到不同情況要選擇不同的方法)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案例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夠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使學生通過操作和對圖形的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初步知道轉化的思想方法在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時的運用,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公式,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重難點: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具、學具準備:

1. 教學課件。

2.剪兩個底40釐米,高30釐米的平行四邊形,供演示用。

3.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用教科書第137頁的圖剪下來貼在厚紙上)和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幻燈出示各種圖形。提問:方格紙上畫的是什麼圖形?什麼叫平行四邊形?它有什麼特徵?

2.讓學生指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再指出它的高。然後讓每個學生在自己準備的平行四邊形上畫高。(教師巡視,注意畫得是否正確。)

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二、新課

1.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l)指導學生數方格。

(2)出示方格紙上畫的長方形,要求直接計算出它的面積。然後指名説出計算結果。

(3)比較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

提問: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有什麼關係?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呢?它們的面積怎麼樣?

啟發學生把比較的結果重複説一遍。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分別相等,它們的面積也相等。

(4)小結:從上面的研究我們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來。但數起來比較麻煩,而且往往不能算得很精確。特別是較大的平行四邊形,像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菜地,就不好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它的面積了。想一想,能不能像計算長方形面積那樣,找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呢?

2.用實驗的'方法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1)從上面的比較中,你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底、高和麪積與長方形的長、寬和麪積之間有什麼聯繫?你能不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呢?想一想,該怎麼做?(教師先要求學生要沿着哪條哪條高剪,再讓學生動手.)

(2)教師示範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

剛才我發現有的同學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時,把從平行四邊形左邊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邊,拼成長方形。在變換圖形的位置時,怎樣按照一定的規律做呢?現在看老師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着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左邊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邊慢慢向右平行移動。

③移動一段後,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繼續沿着底邊慢慢向右移動,到兩個斜邊重合為止。

請同學們把自己剪下來直角三角形放回原處,再沿着平行四邊形的底邊向右慢慢移動,直到兩個斜邊重合.(教師巡視指導。)

(3)引導學生比較。(在黑板上剪拼成的長方形的上面放一個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便於比較。)

①這個由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較,有沒有變化?為什麼?

②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麼樣的關係?

③這個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麼樣的關係?

教師歸納整理: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都可以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寬分別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相等。它的面積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相等。

(4)引導學生總結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怎麼求?(指名回答後,在長方形右面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那麼,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麼求?(指名回答後,在平行四邊形右面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5)教學用字母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板書:S=a×h,告知S和h的讀音。

教師説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裏,字母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寫成ah,代表乘號的“.”也可以省略不寫,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S=ah。

(6)看教科書第65頁中相應的內容,並完成第65頁中間的“填空”。

3.應用總結出的面積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1)看教科書第66頁的例題,指名讀題後,引導學生想,根據什麼列式?並提醒學生注意得數保留整數。然後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教師巡視。共同訂正,指名説出是根據什麼列式的。

(2)完成教科書第66頁“做一做”中的第l題和第2題。做完後共同訂正。

(3)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平行四邊形,量一量它的底和高是多少釐米,再求出它的面積。

三、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六的第1題。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了什麼?怎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五、作業;練習十六

第2題和第3題。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案例4

教學目標:

讓學生經歷聯繫生活中的問題來進行除法和加、減法的運算過程,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除法和加、減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我根據本節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及國小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問題,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2.過程與方法:掌握混合運算計算過程,能熟練計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對、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能夠正確計算。

教法學法:

1.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國小生的特點,我主要採用聯繫生活實際進行情景創設,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和小組合作法,並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採用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2.小組合作學習。學生通過小組內交流從題目中獲得的數學信息,説説解題思路,來解決實際問題。

3.學生通過獨立列式計算,交流計算順序和結果,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1)出示7×6+24,指名學生板演計算,總結運算順序。

(2)課件出示例2。

(3)找出例2中的數學信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4)在同學們提的問題中選擇“每個足球比籃球多多少元?”來研究。

二、學生交流、合作、探索、歸納方法。

(1)鼓勵學生探究

師:關於這一節的問題,每個足球比籃球多多少元?老師想放手讓同學們自己解決,依託小組的力量,先獨立思考,再交流分享自己的觀點。

生: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參與其中收集信息。

(2)學生代表彙報本組內的發現,教師補充,教師引導學生説出計算步驟,和書寫格式。

(3)及時總結:在一個算式裏既有除法也有加減法,我們應該按怎樣的順序計算。(先算除法,再算加減法。)

三、鞏固拓展強化新知

(1)課件出示算式,147-72÷6 327-56+78 56÷8×15 32×3+37

學生説説計算順序。

(2)給計算順序分類,(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含有兩級運算的按先乘除,後加減的順序計算。)

(3)畫出第一步計算什麼,再計算。

設計意圖:練習時按照,先説計算順序,再畫出第一步計算什麼,最後計算的模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有説到做,明確了計算順序,提高了計算能力。

四、歸納總結

(1)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含有兩級運算的按先乘除,後加減的順序計算。

(2)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板書設計:

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

45-70÷2

=45-35

=10(元)

1.當綜合算式裏有乘、除法和加、減法時,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

2.在一個算式裏,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要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通過板演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過程,讓學生直觀的瞭解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並及時的進行計算順序的文字總結,給計算順序分類明確。達到學生正確計算的目的。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案例5

教學目標:

(一)能正確地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

(二)能把整萬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三)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的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億以內的數位順序。

教學難點:

大數的改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在下面○裏填上>、<或=,再説一説你是怎樣比較的?

999○1010;601○564;687○678

提問

1、第一組兩個數你是怎樣比較的?

(三位數與四位數比,四位數一定比三位數大,因為三位數比一千小,四位數大於或等於一千。)

2、第二、三組數都是三位數,你是怎樣比較的?

(兩個三位數比較,百位上數大的那個數就大;百位上相同,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我們已經學過萬以內數的比較大小,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是億以內數的比較大小。(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1、出示例題。

提問

①五個數各是幾位數?

②六位數位是什麼位?七位數位是什麼位?

960萬和166萬,誰大誰小?

9600000>1660000。(板書)

①這兩個數各是幾位數?

②這兩個數都是七位數,位數相同的兩個數怎樣比較大小呢?先比較哪位上的數?

③兩個數左起第一位百萬位上分別是9和1,

由此來看,位數相同,從高位開始比較。

③同學們推想一下,七位數與六位數比較呢?八位數與七位數比較呢?那麼如果兩個數的位數不同,怎樣比較大小呢?

(如果兩個數的位數不同,位數多的那個數大,七位數比六位數大,八位數比七位數大。)

出示第二組數:1220000,450000。

提問:誰大誰小?

啟發學生逐步總結出完整的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

提問

①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有幾種情況?位數不同怎麼比?

②如果位數相同怎麼比?先要從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數相同,怎麼比呢?

指導學生閲讀課本中關於比較兩數大小方法的結語,舉例説明。

教師説明:“位數”是指一個數用幾個數字寫出來的(最左端的數字不能是0),有幾個數字就是幾位數。如99864是五位數,101010是六位數。“左起第一位”是數位,數位是指一個數中的數字所佔的位置。如99864左起第一位是“9”,“9”是在萬位上,101010左起第一位是“1”,“1”在十萬位上。“數位”與“位數”是不一樣的。

練一練

(1)比較每組中兩個數的大小,説説是怎麼比的?

70080○70101;98965○100000

(2)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下面各數。

404004004004400050004

指導學生做第(2)題時,先比較位數的多少,再把位數相同的幾個數進行比較,也可以把這四個數排成一豎行,相同數位對齊。

可以看出:400400,40400最小。再把它們從小到大編成序號,按序號進行排列:40400<4400<50004<400400就不容易錯。

2、教學把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出示50000,讓學生讀數。

教師指出:這是一個整萬的數。像這樣整萬的數,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比較簡便。

提問:萬位在右起第幾位?整萬的數萬位後面有幾個0?

把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只要把後面的四個0去掉,加上一個萬字就行了。例如50000寫成5萬,或50000=5萬。又如1800000寫成180萬,或1800000=180萬。

練一練把下面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1)250000

(2)3200000

(3)1994年我國共生產自行車40450000輛。

其中第(3)題強調單位名稱,即4045萬輛。

(三)鞏固反饋

1、總結性提問

(1)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2)怎樣比較兩個整數的大小?

(3)怎樣把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

2、發展性練習。

指導學生做10頁2、3題。

第3題指導性提問

(哪個數最小,哪個數,用什麼方法比較的?)

3、課後練習

課堂教學設計説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億以內數的讀寫方法以後,學習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把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雖然內容不十分集中,但與過去學過的舊知識聯繫緊密。因此,教學過程的設計,採用幫助學生回憶有關的舊知識,引導學生探索出新方法。

本節課分三個層次,分兩段提出課題。

第一層次是比較兩個數的大小。由複習萬以內數比較大小,引伸到比較億以內兩個整數的大小。分成位數不同和位數相同的兩種情況,引導學生總結出比較兩個整數大小的方法。

第二個層次是學習把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第三個層次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訓練強化所學新知識,並適時引導,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教學中採用邊講邊練的形式,對課本中的練習進行適當地指導。

板書設計:

比較數的大小和數的改寫

比較方法:位數相同,從高位開始比起。

位數多的數比較大

9600000=960萬

10000000000=100億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案例6

教學目標:

1.讓每位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經歷給三角形分類的過程,認識並識別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瞭解各種類型三角形的特點;

2.通過觀察、比較、歸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創設恰當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充分地、主動地進行思考、歸納和相互討論,激發其更加積極主動學習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氣;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認識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一類三角形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並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徵。

教學關鍵:

學會根據事物的某一特徵對其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三角形卡片若干張;

在上課前的幾分鐘內,帶領學生對屋子裏的人進行分類,學生們想到按性別分、按髮型分、按年齡分、按視力分、按身份分等多種不同的分類標準,既活躍了現場氣氛,也為教學三角形的.分類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一、複習導入

複習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主題圖

1.導入

2.研究分類標準

(二)三角形的分類

1.三角形的分類

2.學生彙報

①將研究的分類結果展示到黑板上;

②學生彙報如何根據角的特徵將三角形分類。

3.認識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①學習定義

什麼叫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呢?請你練習説一説。

②做一做

依次出示一個直角三角形、一個鋭角三角形、一個鈍角三角形,請學生判斷是什麼三角形。

③認識三種三角形的特點

a.三種三角形角的特點

④做一做

請同學們拿出題卡,完成第一題(根據角的特徵對三角形分類)。

⑤小結,板書韋恩圖。

4.學生彙報

5.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①認識等腰三角形

②學習各部分名稱

③做一做

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紅領巾、底角為75度的等腰三角形和底角為60度的等腰三角形,讓學生逐一判斷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④認識等邊三角形,瞭解它的特點

誰能完整地説説等邊三角形有什麼特點?

⑤做一做

三、看書質疑

四、反饋練習,鞏固提高

(一)填空

1.( )的三角形叫做鋭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2.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

(二)判斷下面説法正確嗎

1.一個三角形裏有一個鋭角,必定是鋭角三角形。( )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鋭角三角形。( )

3.一個三角形裏至少有兩個鋭角。( )

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邊三角形。( )

(三)信封遊戲

猜猜看,信封裏藏的是什麼三角形?

(四)摺紙遊戲

你能用長方形紙折出一個等腰三角形嗎?

五、全課總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案例7

教學目標:

1、體會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能比較數的大小。

2、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體會將某些數據單位改寫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3、培養同學們學習數學探索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究較大數據單位改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師:讓大家通過網絡收集一些數據,在這些數據中,有的數據後面有“萬”,有的“億”,為什麼要這樣表示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

2、出示中國地圖。

3、提問:我國的陸地面積約是多少平方千米嗎?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9600000平方千米。

4、師:你還知道我國哪些省市自治區的土地面積?請説一説。

出示四個數據

(1)黑龍江省土地面積約450000平方千米。

(2)江蘇省土地面積約是100000平方千米。

(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面積1660000平方千米。

(4)西藏自治區土地面積約1220000平方千米。

請同學們在地圖上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

二、結合實際背景,體會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1、師:大家在讀寫這些數的時候,有些什麼感受?

2、再比較分析一下課前我們收集的資料上的數據的特點,如果為了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麼進行改寫。

三、探究改寫方法。

1、師:你知道這些數據的計數單位是什麼嗎?

它們是以“一”為單位,一般以“一”為單位是不寫計數單位的,怎麼把這些單位是“一”的數進行改寫呢?

2、分小組討論,探究改寫方法。

3、觀察這些數據的基本特點,從中發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9600000=960萬;450000=45萬

1660000=166萬;100000=10萬

1220000=122萬;10000000000=100億

300000000=3億

師:為什麼同樣的數據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四、比較大小。

1、讓學生思考一下,萬以內的數的大小比較是怎麼比較的,並在小組內交流。

2、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語言表達出來,並集體交流。

五、試一試。

1、讀出下面各數,並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在排列大小之前,先讓學生説説排列的方法。

2、將下面各數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

讓學生説説改寫的方法,然後獨立完成。

3、將下面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

讓學生説説改寫的方法,然後獨立完成。

六、練一練。

1、開發大西部。

練習本題時,可以先請學生説一説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後出示各地區具體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數據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2、海洋資源。

在練習時,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情況等。接着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後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

3、把下圖中的點按數的大小從小到大連接起來。

對於不同的數據比較,學生可以先統一寫法,再比較;也可以直接進行比較,對於學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板書設計:

9600000=960萬;450000=45萬

1660000=166萬;100000=10萬

1220000=122萬;10000000000=100億

300000000=3億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案例8

第一單元四則運算

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月日第課時

教學內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1)説一説圖中的人們在幹什麼?“冰雪天地”分成幾個活動區?每個區有多少人?你是怎麼知道的?

組織學生提問並對簡單地問題直接解答。

(2)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通過補充條件,繼續提問。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學生可以自己進行條件的補充。

二、新授

1、小組4人對黑板上的題目進行分配解答。

引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問題進行解答,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並進行脱式計算。

2、小組內互相説説你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巡視並對學生的敍述進行指導。

3、全班彙報: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彙報,並且互相補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義的敍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離去後還剩多少人,在加上到來的85人,就是現在滑冰場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種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數,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總人數。(實際上就是原來學習的乘除混合應用題,不知道單一量的情況下求總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應用題。)

第二種方法,因為是照這樣計算,那麼每天接待的人數可以看作是一樣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幾倍,6天接待的總人數也是3天接待的總人數的幾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數去乘算出來的2倍。等等。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強調:可用線段圖幫助理解。

教師要注意這種方法的敍述,方法不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主要掌握運算順序。

4、鞏固練習

(1)根據老師提供的情景編題。A加減混合。乘車時的上下車問題,圖書館的借書還書問題,B速度、單價、工作效率

先個人編題,再兩人交換。

小組合作,減少重複練習。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案例9

一、教學目標

1.理解100以內的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算理,掌握筆算方法,能正確用豎式計算。

2.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過程,體會計算的多樣性。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練習,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經驗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確計算。

三、教學難點

理解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算理,並能正確計算。

四、教學具準備

投影、視頻、答題紙、小棒。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要開始新一單元的學習了,我們要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繼續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師板書課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展示圖片1:11頁主題圖ppt主題圖,

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

生: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每個班由兩名老師帶隊。

師:同學們發現這麼多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每個班與老師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老師一共有多少人?……

兩個班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二(2)班一共多少人等。……

師:那我們就先來解決“二1班學生和他們班的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1出示圖片2

(1)看圖片,二(1)班和老師一共有多少人?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生:35+2,師板書

出示圖片3

(2)結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

師: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兩位數加一位數,你能口算出得數嗎?

預設1:口算:5+2=7 30+7=37追問:為什麼用個位上的5加2?

結合擺小棒,探究加法豎式的寫法及用豎式筆算的方法和算理。

師:怎樣筆算呢?我們用擺小棒的方法試一試。

學生用擺小棒,師巡視。

組織學生交流擺小棒計算“35+2”的方法和過程,教師出示小棒圖。

學生有35人,先擺3捆零5根小棒;帶隊老師有2人,接着擺2根小棒。把5根小棒與2根小棒合起來是7根,一共是3捆零7根小棒,也就是35加2等於37.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擺小棒的過程寫出加法豎式,並計算。利用課件演示算理。

出示圖片4

筆算時,第二個加數寫在什麼位置?為什麼?

小結:兩位數加一位數,個位要與個位上的數相加,筆算時個位與個位對齊。

教師板演算法,並對應展示口訣:

數字分開,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

(3)練習:做一做,圖5

2.學習例2

(1)看圖片(乘車圖片6)提出問題

師: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怎樣解答呢?

板書算式:35+32=( )

(2)自主探究

師:同學們,你們能自己試一試嗎?我們可以先用小棒擺一擺,也可以算一算。算完後和同桌説説自己是怎樣算的.?

(3)合作交流

①在計數器上撥珠子

先在十位上撥3個珠子表示3個十,在個位撥5個珠子表示5個一;再在十位上撥3個珠子表示3個十,在個位撥2個珠子表示2個一,合起來就是67。

②擺小棒

師:有的同學是這樣擺的,先擺3捆與5個單根,再擺3捆和2個單根(上下襬放),合起來就是6捆零7根就是67根。

鼓勵學生質疑:為什麼整捆和整捆的合在一起,單根的和單根的合在一起?

播放動畫

③口算的方法

30+30=60,5+2=7,60+7=67

④豎式計算出示圖7

師問:為什麼5和2對齊?3和3對齊?

師:個位和個位上的數對齊,十位和十位上的數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

老師板書豎式的寫法,讓學生觀察。

生1:您是先算個位5+2=7,再算十位3+3=6,也就是6個十,把6寫在十位。

師:你們有什麼想問的問題嗎?

(4)算法對比,理法勾聯

指着豎式結果中的“7”,在擺小棒的時候,指的是什麼?在撥計數器的時候,指的是什麼?在口算的時候指的是哪個算式?豎式結果中的“6”,是在擺小棒的時候,指的是什麼?在撥計數器的時候,指的是什麼?在口算的時候指的是哪個算式?

做P13第2題“做一做”(學生獨立做,教師檢查。)

提問:寫豎式注意什麼?你是從哪位加起的?還可以怎樣加?做完後別忘了什麼?

小結:寫豎式時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十位和十位對齊,個位和個位對齊,計算時從個位加起,也可以從十位加起,做完後別忘了寫橫式等號後面的得數。

(三)拓展延伸

1.看圖寫豎式。(P12第2題)

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指導。

2.下面的計算對嗎?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3.同學們為貧困地區的小朋友捐款,二(1)班捐了56元,二(2)捐了43元。兩個班一共捐了多少元?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